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

2022-11-25 15:53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2年14期
关键词:城乡规划建筑设计人员

秦 鹏

青岛胶州城市规划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山东 青岛 266300

城乡规划不仅可以更好地实现城乡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还可以结合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需求改善城乡区域的条件和环境,符合我国现代化文明社会发展的要求。在落实城乡规划时,部分区域相关部门设计管理人员过于注重区域经济的建设发展,忽略了生态建设和效益的产生。在新时期发展的过程中,就需要将生态建筑建设管理作为要点,在实施城乡规划设计工作时,达到生态平衡,减少对有限资源的应用和浪费,加快我国现代生态社会建设发展的步伐。

1 生态建筑概述

近年来,我国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给工业行业的建设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契机,很多城市区域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都开始以工业建设作为核心,通过生产电子产品、智能产品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便捷。但是在开展工业生产的过程中,经常会产生较多环境破坏问题,特别是在城乡建设中,需要占据居民的绿色生活区域,导致生态建设区域越来越狭小。在这个背景下,生态建设应运而生。其主要是将建筑与周围的环境相互融合,通过有机结合的方式形成绿色生活环境,让学生在享受现代化便捷性的生活条件时,可以处于良好的自然环境当中,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推动我国现代化经济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设计人员在开展生态建筑设计工作时,要以我国现阶段的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情况作为基础,坚持生态化和环境保护原则,对建筑与生态环境建设进行合理规划,从而构建符合要求的生态建筑。这种建筑形式的设计能够很好地引导居民在生活中感受自然,接触绿色环境,满足城乡居民在生活环境和情感上的需求,在优化城乡规划综合成效方面也可以产生显著的作用。

2 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要点

2.1 建筑与环境融合

有关部门在开展城乡规划设计工作时,需要明确现代化城乡发展的要点,其不仅需要满足经济建设要求,还要根据人们对于居住环境和人文情感方面的需求进行改善,编制适当的设计方案,提高城乡规划设计有效性。所以,在城乡规划设计中构建生态建筑就需要将建筑与环境相互融合,在规划城乡区域时结合相关区域的整体风貌和周围的环境,实现现代化城乡规划设计管理的创新。在建设生态建筑时,设计人员需要明确建筑与环境融合的主要方式,在实际开展设计工作时借助自然资源的自我调节能力,塑造多样化的建筑生态环境,减少城乡规划中产生的问题。建筑与环境之间的融合需要体现建筑风格的独特性,在保持原有环境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城乡规划生态建筑设计,呈现和谐的建筑景观设计施工效果。

2.2 营造人文环境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在建筑范围內开展人文活动,在开展城乡规划生态建筑设计时,就需要重视营造人文环境,让人们在生活的过程中可以受到环境的积极影响,产生良好的身心感受,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大多数人都忙于工作、学习,很少有闲暇的时间享受生活,从而产生了较大的身心压力,容易形成烦闷、消极的情绪。在城乡规划设计中融合生态建筑设计就需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让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之余可以通过生态建筑周围的环境感受自然风光,产生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帮助其减缓工作和学习当中产生的压力。这样一来,人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关注周围的自然景色,促进其身心发展,这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也有较大的作用。

2.3 利用绿色环保建筑材料

生态建筑与传统的建筑设计存在非常大的差异,最主要的是在利用其开展城乡规划时,需要利用绿色环保建筑材料,从根本上提高建筑物的生态环保成效,呈现良好的城乡规划效果,满足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基础要求。在落实城乡规划工作时,有关工作人员要找到适合区域建设的材料,并且在实际建设发展中对材料的性能、质量等进行检测,使其可以有效加强城乡规划设计施工实效性[1]。在以生态建筑作为要点时,就需要根据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要求和现代化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要点改善材料的应用形式。部分建设单位在开展城乡规划生态建筑设计时,利用了劣质建筑材料,不仅难以达到生态建筑设计的要求,还会给人们的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在改进生态建筑设计形式的过程中,就需要以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应用作为核心,从工程项目建设源头确保生态建筑的环保效用,减少城乡规划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给人们营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2.4 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困境

2.4.1 人员存在意识缺陷

城乡规划对于工作人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开展生态建筑设计时,其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统筹协调能力,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生态保护意识,才能够应对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污染问题。目前,一些区域在落实城乡规划设计时对设计人员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但是其在实际参与到设计工作当中时缺乏生态设计意识,编制的城乡规划设计方案无法全面体现生态建筑设计的要点。部分设计人员在实践当中缺乏生态设计学习,没有注重对生态环境的考察,影响了生态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及科学性。在人员存在意识缺陷的情况下,部分设计人员仍旧沿用传统的城乡规划理念和方面进行区域布局及规划,缺乏对生态建筑设计的考量,导致生态建筑设计停留在了理论层面,没有得到实际体现。虽然城乡规划设计方案中能够实现较多方面的统筹协调,但是在完成规划设计管理工作之后,还是会产生显著的环境污染问题,阻碍了城乡规划的进程,降低了规划经济效益和生态效应,不符合我国现代化城乡规划的需求。

2.4.2 理论与实践脱节

我国关于生态建筑的理论内容较多,在将其融入到城乡规划当中时,设计人员虽然可以在设计方案当中体现专业的生态建筑设计理论,但是没有提出生态建筑设计施工的实践方法,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难以呈现科学的城乡规划方案和形式。在具体开展相关的工作时,需要将设计理论付诸实践,才能够体现设计人员对于生态建筑的强烈认知,这也是对设计方案的肯定和认可。但是在实际开展城乡规划时,设计人员缺乏对当地建筑环境的分析,在没有掌握现场环境条件和工作要求的情况下直接填充设计方案,缺乏对城乡规划的优化,难以体现整体工作的服务效用[2]。有关部门在开展城乡规划工作时,会让城乡规划专业设计人员和生态建筑专业设计人员协同合作,但是双方对于另一种形式的实践方法缺乏认识,在进行城乡规划设计和生态建筑设计时对各个因素的考虑不全面,甚至只是单纯地对自己专业的理论知识内容进行体现,因而编制出来的设计方案与实际建设情况存在很大的偏差,会给城乡区域的未来发展产生一定的危害。

2.4.3 现代化程度不足

我国在近几年的建设发展中逐渐开始大力推广科学信息技术,给各个行业生产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优良的技术保障。在世界各国经济深度交融的过程中,中国的经济发展成效比较明显,尤其是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同时还在发展技术创新,使得我国目前的建筑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但是在将城乡规划与生态建筑设计相互融合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表现出来的现代化程度不足,没有达到我国新时期建设发展的要求。设计人员在城乡规划设计中开展生态建筑分析时,缺乏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利用,难以对生态建筑的资源消耗进行精准分析,导致相关部门在具体组织这项工作时产生了资源浪费问题。设计人员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的掌握程度不足,在生态建筑设计上使用现代化技术的内容并不多,难以突破传统设计的局限,影响城乡规划设计生态效应的体现。

3 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应用分析

3.1 合理选址

在城乡规划设计中应用生态建筑设计方法首先需要全面贯彻生态建筑观,重视选址的合理性,遵循现代化生态自然建设发展理念的体现,促使生态建筑能够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设计人员要明确城乡规划的空间布局要点,选择适当的生态建筑建设场地,将工程选址作为关键的工作内容,充分体现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设效果。城乡规划与生态建筑设计之间存在一定的练习,设计人员在选择生态建筑建设场地时要考虑城乡规划的生态理念,观察不同场地的生态环境变化情况,掌握变化趋势,再根据已有的数据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建筑设计方案。根据不同的生态建筑选址情况,设计人员要将当地的周边自然景观融入到生态建筑设计方案当中,提高生态建筑方案设计的可行性,促使施工人员在落实设计施工方案内容时可以呈现优质的自然景观,加强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统一。

3.2 提高人员生态意识

工作人员的生态意识会直接影响生态建筑设计效果,特别是在开展城乡规划工作时,如果缺乏生态意识就会显得城乡区域布局过于工业化,很容易产生环境污染问题,与我国现代化社会的协调发展要求背道而驰。设计人员在以城乡规划作为要点优化生态建筑设计方案时,要具备良好的生态意识,以意识决定行动,分析和考察城乡规划中生态环境的各个要素,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调整生态建筑设计方案,充分体现城乡规划中的生态效果。相关部门可以对设计人员进行生态教育,让其了解自然资源和自然生态,对破坏生态的原因进行分析,明确其造成的危害,给予设计人员一定的警醒[3]。还能够积极组织设计人员学习生态建筑设计专业知识,在其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和方法,在长期的实践操作当中提高人员生态意识。设计人员要自主了解城乡规划生态建筑设计制度,对其中指定的相关标准进行分析,针对生态建筑设计方案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提出解决预案,充分提高城乡规划的生态效果。

3.3 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

理论知识内容与实践操作之间的有效结合可以强化设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使其在工作当中获得认可,从根本上加强城乡规划实效性。在针对城乡规划生态建筑设计进行优化时,设计人员需要在自身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现场建筑环境的考察。虽然很多生态建筑设计理论非常完美,但是不能落到实地,难以体现城乡规划中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所以,需要加强设计人员的实践能力,让其以相关的理论知识内容作为基础,提高设计理念与实践操作的匹配度。设计人员要与管理人员相互配合,了解城乡规划的要点,结合建筑区域的具体情况和生态环境设计可行性方案,分析区域的水资源、土地资源及气候等对于生态建筑建设造成的影响,避免在实际操作当中产生资源浪费问题。在这个方面,还需要分析生态建筑施工活动对生物资源造成的影响,考察具体的资源和能源分布情况,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最重要的是,设计人员要贯彻落实我国现阶段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掌握生态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合理选择城市规划生态建筑施工材料,在实践操作当中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

3.4 优化空间结构体系设计

城乡规划对于各个区域的空间结构体系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开展相关操作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予以优化,合理利用生态建筑体现区域的风格,还需要在设计当中融入与建筑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因素,加强城乡规划建筑物的生态性。相对于传统的城乡规划来说,在结合生态建筑设计时,需要更多地考虑建筑物内部空间结构的稳定性,才能够有效提高空间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性。在我国生态环境不断好转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在城乡规划当中提高生态建筑的占比,分析外部因素造成的影响,给人们营造安全、舒适的生态空间。在以优化空间结构体系设计作为核心时,设计人员需要加大对采光设计的重视,利用传统的坐南朝北内部空间结构的设计的理念,减少人们在居住过程中产生的电力损耗,更多地接触自然光源,从而节约用电,还可以提高空间的采光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设计人员需要对建筑物自身的外部结构和周边环境对内部空间采光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在设计外部结构时留出一定的改造空间,一旦其与内部空间构造存在冲突就能够有修改的余地。

3.5 合理利用生态技术手段

生态技术手段在现代化城乡规划生态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不容忽视,在实际开展设计工作时,设计人员需要对空气、阳光、水域及植被等自然资源等进行利用,促使建筑物能够体现显著的生态效果,加强城乡规划的环境保护作用。设计人员可以在生态建筑中建造自然通风口,让人们在居住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舒适的室内温度和湿度,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电器设备的使用。其还需要高效利用自然光源,在设计生态建筑时设计可开启的屋顶,在业主想要享受阳光时,随时将其采入到室内空间,从而提供充沛的阳光。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完善自然通风系统,并且适当安排绿色植物和水域面积,将多样化的自然资源引入到生态建筑当中,提高建筑物的美观性与生态性,为我国城乡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4]。

4 结语

生态建筑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现代化城市区域和乡村区域建设的生态效果,让人们在生活当中更多地接触和使用自然资源。设计人员在以城乡规划作为关键,优化生态建筑设计形式时,要掌握多样化的设计方法,提高自身的生态意识,打造平衡的生态建筑空间构造体系。其还需要将生态建筑与周边环境进行融合,从我国的城乡规划实际要求出发,提高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为城乡规划建设发展的持续性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城乡规划建筑设计人员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建筑防火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配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
大数据时代城乡规划决策理念及运用探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跟踪导练(四)
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