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类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11-26 06:38徐培培
科学咨询 2022年16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岗位

徐培培

(江苏省如皋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如皋 226500)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上涨,培养能够快速适应社会岗位的计算机人才已经成为当下计算机类专业教育重要的工作内容。根据相关调查,产教融合是目前对计算机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重要途径,产教融合可以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合,能够缩短学校、学生和社会市场的距离,有助于提升人才的专业知识水平与实践能力,进而促使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快速适应工作岗位,有效弥补计算机人才缺口。因此,在实际教育教学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当下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手段,通过产教融合模式,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社会需求的计算机类人才,促进计算机类专业长期稳定发展。

一、计算机类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必要性

(一)计算机类专业人才面临就业问题

现如今,从大环境来看,计算机类专业人才较为紧缺,但是相关调查显示计算机类专业人才毕业后就业较为艰难,很多学生甚至无岗可去。存在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很多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利用的都是传统教学模式,很少利用与时俱进的手段,以至于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缺乏兴趣,积极性较低,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不够扎实,最终在就业时难以胜任很多岗位。虽然部分学生学习较为刻苦,但是计算机知识枯燥无语,过于理论化,且又较为复杂,加之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实践操作,工作中若遇到问题缺乏实际经验,无法有效地解决问题,以至于部分学生在实习时便被淘汰掉了[1]。这就致使很多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在毕业后面临就业问题,而很多计算机相关岗位又找不到合适的计算机人才。第二,随着我国科技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中可以接触到的物品,很多优质的计算机专业公开课也可以给人们观看和学习,一些业余的人们开始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这给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以至于在就业时存在较大的竞争。因此,在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应用产教融合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有助于合理利用和分配计算机人才

现阶段,很多院校都开始实施产教融合模式,不仅有助于培养计算机人才,还有助于计算机专业发展。基于产教融合模式,院校的教学方向会结合企业、行业实际情况,学生也有机会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该种人才培养模式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2]。并且,除了能够使学生把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热情和欲望,促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计算机专业知识。这种双向互补,有助于学生发展,也有助于学校教学模式改革优化,也可以提供给企业更多的优质的计算机人才,进而构建共赢的局面。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可以和企业直接对话,可以和未来从事岗位进行接触,且系统地了解岗位,这样有助于提升计算机人才利用率,培养高质量计算机人才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合理分配人力资源。

二、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不够重视产教融合

根据相关调查,很多学校对于产教融合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或者是应用思路较为狭窄,以至于产教融合模式没有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培养效果不够理想,需要进一步提高与优化。还有部分学校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中,没有明确认识自身的定位与责任,在教育指导与培养学生时存在错位情况,导致学生无法对企业实习岗位进行适应,企业需要对计算机类人才进行二次培训,以至于很多企业对产教融合不感兴趣[3]。

(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因为学校对于产教融合模式的理解不够深入,所以在设计教学方案、设计课程时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学生在正式进入到实习岗位前没有对专业知识、实践能力进行有效掌握,这会大大降低企业方面的积极性。

(三)师资力量有待提升

目前,在大部分计算机类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很多学校在师资方面都较为薄弱。学校中参与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教师教学水平、知识技能储备不够,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以至于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多都难以适应企业岗位需求,产教融合应用效果不够理想。

(四)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相脱节

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虽然在行业、企业中进行了调研工作,也设置了明确的目标、合理的课程体系,但是因为计算机技术不断更新,而院校人才培养和行业发展相比存在滞后性。此外,受到师资、学分总数的影响,部分专业课程没有开设,或者是开设的学分学时不够充足。例如部分新技术开发实践类课程没有开设,或者是学时学分被压缩,导致难以有效扩大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广度、深度。此外,部分院校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一般,IT企业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作为实践实习基地作用有限。并且,受到实习管理师资力量不足、实习经费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安排学生到经济发达地区的非营利组织进行专业实习。这些原因导致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最新的技术,实践能力相对较低,进而出现培养人才和行业人才需求脱节情况。

(五)产教融合受企业影响

计算机类专业,是多个就业方向的集合体。经过人才培养后,学生有不同的就业取向。而如今,学校安排的企业与岗位方向无法对所有学生的期待进行满足,也会被企业规模、发展方向、人才需求缺口等因素所影响,学校与企业之间存在较大的磨合难度。

三、计算机类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创建校企融通和创新驱动的柔性化课程体系

在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基于产教融合,需要创建校企融通和创新驱动的柔性化课程体系,突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基于此,计算机类专业教师需要做好行业企业调研工作,对主要职业技术领域进行确定,如网络系统工程实施、企业信息安全运维、云平台管理和运维。并且,需要结合市场需求和企业岗位要求,对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综合能力进行确定,进行分解与重组。与此同时,还需要把目前有关网络新技术的知识点进行引入,在课程体系中融入创新驱动,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教学活动,把课程分为几个主要模块,每个模块都要和企业、行业对接。通过这样的柔性化课程体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创建多元化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

基于产教融合,想要有效优化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加强和企业的合作,创建多元化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第一,创建项目合作机制。学校和企业双方利用项目化的形式合作,例如企业真实案例教学化设计项目、校企双方一同指导培育的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企业提供资源和学校提供研发力量的横向科研项目、企业技术专家提供技术支持的技能竞赛项目。第二,创建师资合作机制。学校可以在稳固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下,对新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探索,进而促进产教融合。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注重企业学校师资培养、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培养符合智能化、信息化融合要求的混编师资队伍,把企业、行业要素在专业教学中进行渗透,一同培育满足新时代信息技术产业链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第三,创建课程资源共建机制。在信息化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课程建设应和企业共同建设,通过企业项目案例、工程实施文档、产品技术文档等资源,由教师教学化设计资源,形成信息化课程资源,如课程资源网站、MOOC、微课、SPOC、数字化教材等。与此同时,还可以和企业技术专家一起对课程的校企合作教材、校本教材进行开发。第四,创建实训室共建、共享、共用机制。学校可以创建实训室,在实训室中引入企业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以及项目案例,并和企业通过共建、共享、共用的形式,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并且,在实训室中,企业可以为自己的员工实施业务培训。该种机制可以促使学生对企业文化、工作流程进行提前感受,还可以发挥实训室的社会服务价值。

(三)积极创建校外实训基地

计算机类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很多学校的校内教学中都创建了理论学习、实践训练课程,促使学生可以把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进行结合,提升学生输出转化知识效率。但是,根据相关调查,仅仅依靠校内实践训练,培养出的人才无法充分满足企业的需求,部分学校实施了“2+1模式”“半学半训”等校企合作模式,但是效果有限,这主要是由于从校内实践训练,到岗位实习,没有进行良好的过渡,学生缺乏职业素养与能力。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可以积极主动地和合作企业创建校外实训基地,提供给学生实践机会,使学生可以在正式实习前做好准备工作,过渡好自身的角色转变。与此同时,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培养效果和教师的综合能力,有效提升师资力量。此外,在校外实训基地中,企业可以选择性地接收学生,以及根据实训基地中的实践结果,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筛选与锁定部分优秀学生,及时吸纳到企业中。

(四)结合院校特点做好学生实习规划

基于产教融合,在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中,院校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好学生实习规划工作。首先,认识实习阶段。学生刚入学,学校可以组织专业带头人,对专业进行详细介绍,如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学习方向、就业方向等,使学生对自身的专业进行了解,对自己未来在学校学习什么进行明确。或者,学校可以邀请合作企业的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参观,对企业环境进行认识。其次,跟岗实习阶段。在第二学年,学校可以适当地组织学生到企业中进行跟岗实习,在企业中和企业师傅一起经营短期项目,和岗位师傅一起进行技能和操作的学习,进而有效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解决如何学的问题。最后,顶岗实习阶段。在最后的学期,可以要求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在企业师傅指引下单独进行操作,真正地参与到工作流程中,使学生可以在正式上岗前对相关岗位技能操作进行熟练掌握,为学生未来就业打下良好基础,解决学生就业问题。

(五)注重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学生进入职业教育领域中,并不是指其确定了未来发展目标,也不是指其已经做好了接受岗位压力与社会竞争的心理准备。很多学生还是以玩一玩的心态来对待学习。因此,想要有效优化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参与到产教融合中,学校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工作,指引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促使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指引学生和合作企业的工作环境、运营项目、战略发展等实际情况进行深度接触,缩短学生和工作岗位、企业、社会的距离,提升学生自信心,进而培养出更多的符合企业需求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

(六)注重和企业的合作交流工作

院校需要积极主动地和合作企业交流、沟通,对交流途径进行开拓,做好多个就业方向的就业途径准备,降低单一企业人才需求、发展方向对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在该过程中,院校可以派遣教师到企业中,对企业战略发展前景、工作环境、发展现状、岗位人才需求等信息进行了解,深入开展调研工作,为在校学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为培养人才模式创新奠定良好基础,不断提升教师实践能力与经验,为校内校外实训、实践课程做好师资准备。与此同时,院校可以积极邀请企业骨干、专家,到院校兼职客座教师,给学生带来最新的岗位人才需求信息和行业发展动态,促使学生对自身发展方向进行明确,根据自身意志与愿望,向市场需求较大、发展前景较好的方向发展,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岗位压力与社会竞争。此外,院校需要积极和企业合作交流,做好信息产业和教育之间的桥梁工作,把辅助学生未来就业发展作为目标,对合作企业的信誉度、合作真诚程度进行确定,挑选更加优质的合作企业,促使学生能够顺利进入工作岗位,促使学生完成身份转换,不断提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质量。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计算机类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提升其就业率,还可以促进计算机类专业得到更好的发展。目前,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不仅影响到了学生的发展,也影响到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教育的发展。因此,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学校需要给予产教融合足够的重视,并结合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优化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促使学生可以在产教融合中扎实掌握专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不断提升技能水平,为未来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岗位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森林消防通信岗位上的“蓝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