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药物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2022-11-26 06:38罗霞易利丹万小敏谭重庆刘俏
科学咨询 2022年16期
关键词:经济学思政药物

罗霞,易利丹, 万小敏, 谭重庆, 刘俏*

(1.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药学部,湖南长沙 410011;2. 中南大学临床药学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011)

临床药学专业药物经济学是药学、应用经济学,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决策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下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1]。药物经济学的研究任务主要是通过评估不同药物(或医疗保健项目)治疗成本与治疗效果以及关系,设计合理的临床药学监护方案,保证有限的社会卫生保健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2]。其评价结果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决策、药品定价、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国家基本药物政策制定以及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等诸多领域[3]。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育人方案大多都侧重于“授业”,即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往往忽略了“传道”,即价值引领,局限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存在于思政课课堂,导致出现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游离的“两张皮”现象[4]。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指示为高校“课程思政”指明了方向:高校要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作用,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5]。药物经济学是一门基础性和应用均较强的课程,充分提炼药物经济学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对培养有本领、有情怀、有担当的人民群众健康守护者和药学事业接班人具有深远意义。本研究旨在初步探讨如何将药物经济学课程“思政化”。

一、发挥药物经济学任课教师的“主力军”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时,将教师称为传道者,要求传道必须首先明道、信道,真正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6]。

药物经济学课程思政实施的应从提升高校教师的思政能力开始,具体来讲就是做到“知行合一”:(1)“知”——育人意识。高校教师直接面对“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学生,肩负着育人育心,立德铸魂的重要使命。高校教师应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认识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7];高校教师作为对青年学生思想言行影响最大的群体,应自觉增强育人主体意识,在传授专业知识和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思想引领与价值引导,把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融合,让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同频共振、同步发展。(2)“行”——育人本领。高校教师不仅需具备传授专业知识能力,还需具有传播先进思想文化能力,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内容,契合药物经济学课程特点和优势,深入梳理教学内容,科学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8];课程思政是隐性教育,这要求高校教师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管理能力,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悄无声息地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接受度,真正让学生认同并产生情感共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3)“合”——构建思政案例大数据平台。可将优质的思政教学案例逐步汇集成数据库,并树立课程思政共享共通理念,通过贯通上下、联通左右、打通内外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实现优质课程思政资源“大循环”“大使用”,为进一步发挥课程思政资源最大效能,全面加强药物经济学课程思政工作奠定坚实基础;(4)“合”——持续改进思政案例。充分利用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等思政工作网络平台,定期开展药物经济学课程思政理论学习和课程思政建设经验交流。分享将思政元素融入药物经济学专业知识体系的具体实现策略、方法、经验,并及时总结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提升药物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效;(5)“合”——建立考核评价激励机制。考核评价导向是教师教育活动的指挥棒,是推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贯彻落实的重要举措。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以教师自评、同行互评、学生评价有机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将课程思政的成效进行具体量化,并与工资绩效、年终考核、评优评奖挂钩,能有效激发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打造具有药物经济学特色“课程思政”的“主战场”

要实现思政理论课与药物经济学课程之间的“特色同向同行”,应先明确药物经济学课程在理论知识传授、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内涵,各有侧重地挖掘其中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嵌入到药物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并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一)融合理论知识传授与课程思政

理论课程作为药物经济学课程的“奠基石”,教师可以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方面,嵌入可以培养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的思政元素,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

路径之一:以疾病治疗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例如在成本-效果分析章节,附带介绍我国癌症流行病学以及相关病理知识,实事求是地描述癌症治疗给中国社会以及患者个人造成的沉重经济负担,以及癌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心理状态,再探讨如何从国家与患者层面减轻经济负担的问题,激发学生对国家的责任心以及对患者的同情心。

路径之二:以科学家事迹为切入点,将永攀高峰的科学精神融入课程中。比如在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进行成本识别时,引出屠呦呦带领科研团队开创性地从青蒿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成为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女科学家,将中医药推向全世界[9]。

路径之三:以时政新闻为突破点,增强政治认同,扩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比如在对新冠肺炎治疗进行效果测算时,带入新冠肺炎疫情相关时政新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多次高度肯定中国政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行动。而且,我国积极参与抗疫国际合作,向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彰显了大国担当。

路径之四:以课程内容为着力点,培养学生哲学思维。药物经济学是研究药物(或医疗保健项目)治疗成本与效果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的科学,因此在学习药物经济学过程中,要用辩证的思维去分析影响评估结果的不确定因素,才能有效促进药物(或医疗保健项目)的合理使用。比如在不确定性分析章节,可通过变化研究角度、成本和治疗结果的测算方法、贴现率、意愿支付值、统计分析和结果表达等,来衡量每个因素对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10]。

路径之五:以行业发展为落脚点,增强学生的职业信念。比如在绪论部分,延伸到近年来,随着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药物经济学的作用日益凸显。2018年,国家医保局将17种谈判抗癌药纳入医保目录,与平均零售价相比,平均价格降幅达56.7%。在此次谈判过程中,药物经济学与医保管理专家组分别进行平行评估,药物经济学评估组主要是通过运用循证医学和药物经济学的相关证据,评估谈判药品的临床应用价值,判断相关药品进入医保支付后可能带来的医疗获益和产生的费用增长及预算影响[11]。

(二)融合实践能力培养与课程思政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12]。在实践能力培养中糅合思政元素,更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实行价值引领、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有机统一。

路径之一:由“问”导“思”。根据药物经济学学科内涵,潜移默化将思政教育融入具体实践当中。比如引导学生为肿瘤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经济学评估时,从5年前我国的肿瘤治疗主要依赖 “天价”进口药到近年来大批量“亲民”国产抗癌新药上市,展示我国医药研发能力的飞速提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以及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从如何从众多备选治疗方案中筛选出最优治疗方案,进而利用有限的药物资源实现患者利益的最大化,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树立“学以致用为社会做贡献”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路径之二:由“用”导“思”。从药品相关法律、法规的应用,延伸至现代药物史上著名的药害事件,从价值观、伦理道德、诚信、荣辱等多方面鞭策学生,培养学生形成的良好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如2016年上半年,涉及新疆、辽宁、吉林、云南、上海、四川、重庆、湖北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涉案金额达1100余万元的“四川省挂牌督办案件”特大制售假药案。涉案假药“痹疼舒康冬虫草全蝎胶囊”未取得药品产品注册批文,也没有取得生产许可,并且该胶囊铬含量为226毫克/千克(超出《中国药典》规定的113倍),对人体危害极大,性质极其恶劣。

路径之三:由“行”导“思”。(1)讨论中“思政”。设计主题研讨、专题辩论、案例分析等实践教学形式,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对重大理论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分析中。(2)观感中“思政”。组织开展蕴含思政元素的校内外参观考察、专题讲座报告、革命电影观影等,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3)研读中“思政”。引导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事政策等,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对经典著作的理解和时政政策的思考中。(4)竞赛中“思政”。通过开展知识竞赛、歌咏大赛、科普竞赛等,将思政教育融入主题竞赛中。(5)实践中“思政”。通过开展专题调研、人物访谈、政策宣讲等,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6)实践中“思政”。通过总结汇报、文艺汇演等实践成果展示形式,让学生把在一定时期内的思政教育成果展示出来。(7)反思中“思政”。通过热点分析、历史追忆、现实观照等,让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三、结束语

如何将药物经济学课程“思政化”,我们认为在积极发挥药物经济学任课教师的“主力军”作用同时,有效打造具有药物经济学特色“课程思政”的“主战场”,能促进专业知识和思政理念的相互融合,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药学人才。

猜你喜欢
经济学思政药物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首届中国应用经济学年会在京举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雷人的经济学原理
读书
同时并用几种药物需注意:药物之间有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