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实施体系的思考

2022-11-26 06:38袁玲玲
科学咨询 2022年16期
关键词:实训劳动过程

袁玲玲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江苏南通 226007)

对高校教育来讲,由于涉及到的课程及知识相对较多,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经常会面临较多的问题,所以为了能够促进教育效果的提升,不仅需要加强对课程教学体系创新的重视,同时应该分析劳动教育现状,并根据实际情况相对较为全面的劳动教育体系,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学生尊重劳动并懂得劳动,从而能够为日后的学习及发展提供更多帮助。而且劳动教育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为了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价值观,则必须加强对教育创新的重视,确保可以围绕各项教育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展开分析,合理地进行优化,将重点放在教育的各环节,从使得教育教学效果得到全面保障。

一、高校劳动教育实施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

针对高校学生的学习及发展来讲,为了能够实现对教育教学的创新,则必须要全面分析当前劳动教育的现状,这样有助于合理地对教育方案进行优化,并遵循学生的发展要求,而且加强高校劳动教育需要注重落实与行动,并将着力点放在高等教育规律及高效劳动就业体系上,科学合理地进行谋划与协调,精准并高效地实现劳动教育,而且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应该通过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的整合,实现有效教育创新,确保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与其他专业进行有效衔接,从而确保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完成知识学习。所以,高校教师在实践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自身的责任并分析教育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只有合理地进行优化,并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实施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才能够有效地创新劳动教育并实现产教融合,实现更加全面的劳动教育,杜绝劳动教育所受到的影响及限制。

二、推进新时代高校劳动教务的课程建设

在高校开展教育的过程中,课程的构建是教育的重要组成,为了能够有效对教育教学方案进行创新,则必须要加强对课程建设的重视,课程建设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只有合理地进行优化,才能够促进劳动教育效果的提升,而且在实际开展教学环节还应该分析劳动教育的现状,针对其广泛性复杂性等特点有的放矢,这样有助于建立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与逻辑体系,确保可以在总结规律与创新制度的过程中形成劳动教育学,这样有助于为日后的劳动教育及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避免受多因素影响而受到一定的限制,有效地将劳动教育与各个学科衔接。与此同时,在实施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遵循国家所颁布的政策及标准,了解本专业相关职业和行业的教育方针,这样有助于从劳动社会学及劳动哲学等多角度展开分析,最大化帮助学生掌握劳动教育的要点从而明确劳动理论,增强劳动观念,为日后的教育及发展提供帮助,而且在实践教育环节还应该分析对学生劳动进行科学培养所面临的问题,只有合理的应用优化才能够促进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所以对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劳动教育进行体系构建,可以最大化发挥教育的有效性,明确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构建相对较为全面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打造高效及创新性的劳动教育课堂[1]。

三、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实施体系的构建对策及要点

(一)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整合

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的目的主要就是实现在精神上促进学生对劳动的认识,而且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可以相互借鉴教学方法,有效强化劳动教育,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及劳动态度,进一步实现劳动教育的目标,而且劳动教育有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及政治觉悟,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从而有效地对教育教学方案进行创新,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促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所以高校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融通共建机制,并全方位培养人才,只有通过对各项工作进行优化才能够打造更加全面的教育教学方案,避免受多种因素影响及限制,导致教育教学效果无法得到保障,而且在此环节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培养,为日后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帮助[2]。比如:教师要结合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合理开展创新性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的思想政治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实践学习水平,增强道德核心素养,为学生逐步建立劳动意识、体会劳动艰辛铺平道路。教师要结合当代高校学生的特点,有目标、有方向地开展实践教学与探究学习活动,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知识的结构性、内涵性,让学生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认知思政理念,将积极、热情的劳动信念代入到劳动教育中,全面增强大学生的劳动核心竞争力。

(二)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整合

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整合,具备统一性特点,而且专业课程学习作为一种脑力活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本身就是一种劳动教育,所以为了能够实现更加有效的教育,则必须要遵循各环节教学标准,并全面掌握当前学生的学习现状,适当对教育方案进行创新,推进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衔接,避免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及限制,而导致教育效果无法得到保障。而且在于完结进行教育优化的过程中,还应该对高校各类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内容进行优化,确保可以通过专业教育的整合与创新实践教育为日后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力帮助,而且扎实推进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整合有助于简化教育模式,进而实现有效构建劳动教育体系,通过创新资源的应用为劳动教育效果的提升提供更多帮助。比如:教师要结合高校各个专业特色与特点,科学渗透劳动教育内容,鼓励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全面建立学习思想、提升综合认知,高质量、全面性地展开劳动实践拓展活动,帮助学生借助专业、丰富的学科知识进行实践学习,使学生快速掌握“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增强学生课程学习体验感,从而增强高校学生的劳动核心竞争力,认识到专业知识在劳动教育中的重要性。教师要结合专业知识的特性,科学开展脑力劳动训练和体力劳动训练,提高大学生的劳动实践综合能力。

(三)劳动教育与实习实训的整合

劳动教育在实践开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加强对理论教育的重视,同时在实际开展教育的过程中,还应该合理地将实习与实训整合,这样助于发挥其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作用,而且实现有效整合,能够更加扎实并有效地推进劳动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从学校到社会,从课堂到企业中角色的转变,而且只有通过行之有效教学方案的落实,才能够最大化保证教学效果,避免受到影响导致学生的劳动意识无法有效培养。而且合理地将实习实训中融入劳动教育有助于教学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得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掌握更为充分,并通过实训实习基地和相关单位的统筹安排拓展劳动教育的方案及知识应用,发挥教育的效果[3]。与此同时,教师要结合劳动教育的实习实训性特点,组织学生在专业化、系统性的劳动实训过程中,科学掌握劳动的价值与内涵,全面培养学生实践探究综合力。教师要融合高校实习实训的便捷性条件,增强学生对劳动的发散认知能力,使学生在具体实习实训过程中,磨炼意志力、培养自信心、锻炼综合力,快速、高效开展劳动实习实训活动。比如:教师要借助实习实训的具体环境,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劳动知识的结构性、形态性,促使大学生从实际需求出发,科学开展劳动实习实训活动,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助力。

(四)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整合

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整合作为改造客观世界物质的活动,同时也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在实际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较为全面的分析,这样对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劳动所带来的乐趣有重要作用,而且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各项教学工作的认识,掌握当天学生学习现状并通过多种类型志愿活动及公益服务的开展,推进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有效整合,而且为了能够强化社会实践育人的效果,还应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并培育学生的劳动情怀及责任意识,实现更加有效的教育,发挥社会实践与劳动教育整合的效果。但仍然需要注意的是,在此环节中,为了能够杜绝影响及限制,教师必须要肩负起自身的责任,通过各项工作的优化落实,才能够提升教学效果。例如:教师要借助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科学开展创新性教学引导,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探究学习,促使学生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全面培养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教师要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有针对性培养大学生的劳动实践综合能力,为学生深入、全面开展劳动实践活动铺平道路。教师要根据社会实践的方向与范围,积极开展创新性教学引导与教学探索活动,真正提升学生实践学习技能与水平,促使大学生的劳动实践综合能力得到提升,突出当前高校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五)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整合

创新性劳动与重复性劳动有着一定的差距,而且在实际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最大化发挥教育的效果,则必须要落实好关于教学的工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和创造性,使得学生的劳动水平得到全面提升,而且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重要组成,为了能够实现学校教育,则必须要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学习情况进行优化,同时最大化发挥教学效果,杜绝对探索劳动教育产生限制,创新教育整合的要点是打造双创教育和劳动大平台,使得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能够将自身的创新精神发挥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且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推进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整合,还应该通过体系的建立及前期准备工作的落实,有效实现资源的整合拓展,在创新活动中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提升大学生劳动培养水平。例如,教师要结合“创新创业”先决条件,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学习活动,让学生真正掌握劳动知识的学习方法与技巧,为开展高质量、专业性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劳动技术支撑,促使高校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具备吃苦耐劳、勇于奋斗、拼搏进取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做好铺垫。

(六)劳动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的整合

职业生涯教育旨在促进学生个体规划使得学生能够发展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而且通过此环节展开就业指导,为大学生传递就业信息,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实现更加有效的教育。因此合理地将劳动教育与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整合,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并通过劳动品德及劳动态度的培养,推动劳动教育的发展,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需要注意的是,在将职业生涯教育与劳动教进行育整合的过程中,还应该分析当前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并对教育各个环节掌握更充分,实现有效教育创新的同时,分析教育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这样有助于合理地对教育方案进行优化,并制定针对性教育方案,全面发挥劳动教育实施体系建立的效果[4]。劳动教育对于锻炼大学生的坚毅果敢性格具有优势,教师要将劳动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机融合,促使大学生从温室花朵成长为参天大树,进而增强学生实践学习技能与水平,助力大学生借助专业的劳动技能,快速适应对应岗位的劳动实践考验,增强大学生的创业就业综合能力。教师要融合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实践学习技能与水平,促使学生在丰富、系统、全面的教学指导活动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强化探究实践技能。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高校劳动教育来讲,只有对其加强认识并构建较为全面的劳动教育体系,制订长期性及战略性的发展目标,从而能够将关键方案有效落实,最大化发挥劳动教育实施体系的效果,扎实地推进劳动教育的开展,使得大学生在学习及发展过程中能够真正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而且在实际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工作人员还需要围绕培养学生劳动价值观,劳动态度及劳动知识技能展开分析,确保可以对现有教学体系进行创新,促进教育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实训劳动过程
赛教融合下高职大数据专业实训平台自主建设探索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试论一体化的多功能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台研制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