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校企“双元”协同育人体系构建研究

2022-11-26 06:38邱晓霞聂进
科学咨询 2022年16期
关键词:校企实训育人

邱晓霞,聂进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娄底 417000)

我国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国家提出了校企“双元”育人的建议,使学校与企业加强合作,通过协同育人体系的建立培养更多的职业人才,为我国各岗位提供相应的资源。在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下,应对传统职业教育进行创新,建立科学完善的教育体系,丰富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锻炼条件,使其得到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应对“双元”协同育人体系的建立进行分析。

一、校企“双元”协同育人模式涵义

校企“双元”协同育人模式的建立需要通过院校及企业的合作来实现,通过政府的引导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并且实施教学计划,进行资源的共享。可结合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岗位能力要求及专业技能情况等,借助校企合作资源来进行职业教育,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同时得到实践能力的锻炼,并且能够让学生在岗位中获得更多的收获,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提供支持。同时,学生在企业中进行实训时可在其中引入导师,使学生的理论素养及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高,以企业的项目为驱动载体,将技能提升作为培养的核心,使专业相关知识及技能能够融入岗位中。通过在实践过程中建立职业环境,渗透企业文化,可使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得到提升。因此,校企“双元”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是学校及企业两个培养主体、专业教师及企业培养人才队伍的重要场所,可实现合作育人的目标。

二、校企“双元”协同育人模式的作用

(一)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可通过校企协同育人体系的建立来使学校了解企业的需求,使培养的人才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同时,企业属于其中的育人主体,可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条件进行锻炼,提升学生的职业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可作为员工进入企业中进行实习,了解职业的情况,还可点燃学生的热情,使其更好地体会工作的环境。因此,校企“双元”协同育人的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可满足行业对其各项能力的需求。

(二)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

校企“双元”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应具有职业性特点,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通过建立“双元”协同育人体系,合作企业可为高校教师提供一个实践平台,使教师能够得到实践能力的提升,具备更多的经验。教师还可利用企业技术及管理优势等,在教学中加强自身各方面的技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因此,校企“双元”协同育人模式可为高职院校培养出更多的教师人才,使教学的实施有良好的效果,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保障。

(三)实现学校及企业的共同发展目标

校企“双元”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可使学校及企业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资源的有效融合,使教学过程获得全面支持,可获得更好的效果。企业可为学校提供相应的师资力量,学校为企业发展提供专业人才,实现资源的共享,可突破技术问题,实现文化的融合,为产业及企业的融合提供相应的条件,进而使学校及企业的共同发展,可推动产业及行业之间的全面融合。

三、当前校企协同育人的现状

(一)校企合作模式存在单一性

多数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项目局限在学生的实习或者企业到学校做兼职教师等,学生实际的实习中较少有企业指导教师亲自开展指导,学校的实习指导教师采用回答学生疑问的方式来开展工作,或偶尔去企业看望学生,这种模式比较单调,效果不理想。因此,采取不合理的合作模式难以达到教学目的,还会影响学校及企业合作的积极性。

(二)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

企业发展将盈利为目的,为了推动经济的增长,学校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这使企业培训成本增加,对企业运行产生了影响。由于政府缺少政策上的支持,其利益得不到保障,难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而学校将培养学生作为目的,更加重视社会效益。由于两者的目标存在差异,因此难以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这使双元教学的实施效果也受到了影响。

(三)高职学校实践条件不完善

高职学校当前存在着实践条件资源不足的情况,多数学校采购的教学设施在精确性上比较低,只是满足学生人数配置够用的仪器,这种情况下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企业可根据市场情况及项目情况采购设备,设备随着技术发展得到了创新,可符合时代发展的特点。学生在学校接受实训的设施与企业之间差距比较大,学生在进入了实习阶段之后,对新设备不知道如何使用,多数操作技能需要从头学起,因此对学生的训练学习造成了影响。

四、加强双元化协同育人模式实施效果的措施

双元化协同育人模式符合教育改革的本质要求,对提升教育质量,顺利实现育人目标有非常关键的影响。学校需要站在宏观的视角,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积极建设专业群,全面推进产教一体化课程改革及创新,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建设实训平台的过程中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必要的支持及帮助,有效锻炼学生的综合素养,动手能力以及专业水平,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及综合竞争力。保障自身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在完成学业之后顺利地走向工作岗位,发光发热,实现自身的人生理想。

(一)校企合作大力建设专业群

为了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之间相适应,实现协同育人,要求学校在设置校级专业建设委员会及教材选用委员会,可实现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为教育发展提供支持。在校企合作中,需要重视专业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因此,校企应合作建立专业群,深化校企双元育人必然要求,学校应创新专业建设发展机制,以新的理念及思路加强专业建设,树立专业群建设发展理念,将本校的优势专业作为引领,使专业建设资源得到整合,推动专业结构优化发展。

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中需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对接,与企业研究制订专业群建设规划及方案,使专业群的建设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同时,应建立符合产业链发展的专业体系,以产业为核心奢姿专业,使专业群能够与产业链之间建立联系,为学校的建设发展提供指导。目前学校专业教育与产业之间存在脱节的情况,由于高职院校盲目照搬本科学校的运行模式,而没有考虑到高职教育的特点,难以实现教育的目标。高职学校的专业规划缺少科学的论证,没有对区域产业建设专业。所以,学校需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理论的研究,将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作为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及需求来进行专业建设。另外。学校需要加强对产业发展情况的考察,针对行业产业布局专业及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情况来制定教育内容,使教育体系的建立具备相应的基础。

(二)加强产教一体化课程的建设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之间对接作为高职教育中的要求,部分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存在重视知识忽视实践的问题。当前要想建立高职教育校企“双元”育人体系,应改变过去的课程体系建设理念,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来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建设机制,创设以实践为目标的课程体系。为了实现校企“双元”育人体系,加强对产教一体化课程的建设,可通过建立学校课程、企业课程及岗位实习结合的渗透式课程体系,使企业作为课程体系建设中的主体,使职业岗位技能要求能够融入课程内容建设中。

因此,学校应树立多元融合的课程理念,改变传统课程中的重视文本课程的形式,变为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在创设课程时,应重视学生的体验性,使学生能够与教师共同探究知识,实现理论及实践技能的统一。同时,课程建设应符合人的发展特点及需求,能实现人的发展及社会发展的结合目标,推动人及社会的发展。学校应以创新的理念来进行课程建设,使课程内容能够与职业标准之间实现无缝对接。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实践教学课程内容的调整,使课程体系得到优化,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使课程结构得到全面优化。在企业课程方面,学校应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对企业的生产、建设及服务等技能需求情况,组织专业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共同进行课程设计,联合开发实践课程。在学生方面,学校应与行业企业组织工作情景的岗位实习及考核机制,使用人单位能够客观判断毕业生的能力,使学校能够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应结合行业的发展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使课程内容得到全面完善,进而使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三)推动产教融合的实训平台建设

高职院校应重视建立实训平台,以专业群及产业链的对接为基础,使课程建设能够符合职业需求,通过建立实训平台,实现产教融合。高职院校应与企业建设开放共享的专业群课程教学资源及实践教学基地,对高职办学机制进行创新,使学校联合企业建设产业学院及实验室、创新基地。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条件,使学生在相应的企业实训平台中得到锻炼。通过建设实训平台,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优势能够得到体现,完善实训双平台体系。

学校应重视实训平台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升实训平台建设水平。高职院校领导及管理者应认识到实践平台及实训平台建设的意义,通过对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实现该目标,使更多的办学资金资源能够投入实训平台建设中。同时,应将资金资源筹集渠道拓宽,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吸引行业企业主体参与实训平台建设中,使平台的建设顺利完成。学校还应对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功能结构进行优化,提升教学平台的建设水平。可加强对实验室的建设、采购设备及其他设施时应结合行业的发展情况及技术情况,使平台建设能够符合实际需求,为教学开展提供完善的条件,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实训空间,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学校还需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听取专家的意见,加强实训基地的仿真性,使其能够创造出良好的实训情景,达到有效的实训目的。高职院校还需加强企业实训平台建设,使企业能够通过合作为教育带来帮助,对实训平台建设机制进行完善,根据互惠互利的原则建设共享实训平台。

在资源方面,学校可投入相应的资金,使企业能够顺利建立实训生产线,使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企业实训平台建设的成本有效降低。还可通过企业与学校合作的模式来建立平台理事会,负责平台的运作,理事会应设置各级分支管理机构,以平等民主的原则来指导实训平台的日常生产,使实训效果更加显著,为学生的负责提供支持。

(四)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为了实现双元化育人目标,建立专业的教师队伍,提升教学质量,学校及企业应重视教师人才的培养及引进,使教师队伍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为协同育人提供更好的条件。可由企业专家及专任教师组成教师队伍,为双元化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带来帮助。企业可为教师提供实践经验,学校可为员工进行理论供给,组成“双师”型教学团队,建立相应的教师培养及考核制度,专任教师在企业中可积极参与技术研究,专家可将企业内部高精尖技术带入到学校中,还应对企业专家及学校专任教师实施双岗双薪,使团队合作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通过提升教师团队的能力,可使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产生更好的效果,进而使学校及企业实现共同发展,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教师个人需要始终坚持终身学习和终身育人,抓住课外时间逐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以及专业教育能力,积极吸取最新最前沿的教育经验,深入剖析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及对策。以此来更好地调整育人思路及方向,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五、结束语

职业教育能够为社会各行业提供相应的人才资源,使企业获得更好的人才供给条件,当前职业院校采用双元化的育人模式,与企业之间形成合作,实现产教融合,为人才的培养创造更多的条件。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应校企合作大力建设专业群,加强产教一体化课程的建设,推动产教融合的实训平台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使人才资源的培养能够获得更好的支持,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育人
赛教融合下高职大数据专业实训平台自主建设探索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试论一体化的多功能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台研制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