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手机使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的内容分析

2022-11-26 06:38苗双
科学咨询 2022年16期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生

苗双

(江苏省苏州丝绸中等专业学校,江苏苏州 215000)

一、中职生手机使用现状

(一)使用时间

《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工作日,平均81.4%的未成年人和48.5%的中职生上网时长短于两小时;18.6%的未成年人和51.5%的中职生上网时长超两小时。而在节假日,52.4%的未成年人和21.7%的中职生上网时长小于两小时;47.6%的未成年人和78.2%的中职生上网超两小时[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未成年人在工作日上网时长不超两小时,超一半的中职生在工作日上网时长是超过两小时的。而在节假日期间,大部分中职生上网超过两小时,甚至近40%的中职生上网时间是超出5小时的,全天1/4的时间都在玩手机。不管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中职生长时上网的比例都远高于普通高中生。

(二)浏览内容

根据《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中职生网上聊天、看短视频、浏览社交网站、网上购物比例高于未成年人平均水平20多个百分点。不管是节假日还是工作日,中职生花费超两个小时玩手机游戏和看短视频的比例都高于成年人平均水平10多个百分点。根据观察,部分中职生在可以接触到手机的时间段里,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玩手机游戏。据调查,中职生网上聊天的比例达85.5%,比未成年人平均水平高出16%,也是不同未成年学段最高水平。中职生网上聊天也是除网上学习外占比最高的一项网络活动。

(三)主观依赖程度

中职生认为自己没有依赖或不太依赖网络的比例低于未成年人平均水平。认为自己网络依赖程度一般以上的中职生占80.6%,未成年人平均水平为64.6%,平均23.5%的未成年人认为自己对网络存在主观依赖,中职生的网络主观依赖比例为32.5%,远高于未成年人平均水平。12.5%的中职生认为上网会对学习产生不良影响,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中职生了解手机对自己产生的负面影响,甚至有些学生描述因为手机使用不当才来到了中专学校,但是自己很难对抗手机的诱惑,或者多次尝试失败后就放弃了。

二、中职生手机使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外部原因

1.学校层面

关于手机管理规定,我国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采取“半禁止”的手机管理模式,即学校不提倡学生携带手机进校,但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将手机带进学校,但是在校期间手机使用要遵循学校管理规定。部分中职学校设立保险柜、手机袋等设施,上课及自修期间学生需将手机放在保险柜或手机袋中,也有一些学校只规定上课期间将手机调至静音,不统一保管。中职生相对于其他阶段的未成年人课业压力较轻,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在较为宽松的氛围下,就会出现一些手机使用问题。有些中职生课堂上偷偷使用手机,不仅扰乱课堂秩序,也耽误了自己发展;也有些中职生在可接触到手机的时间段里,将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自己的手机上,不仅忽略了身边的朋友,也错过了学校及班级的活动。

2.家庭层面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中亲子关系的质量对青少年的网络使用情况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表明,与母亲疏离程度高的青少年更倾向于依赖互联网的娱乐和社交服务,青少年与父亲关系的安全感对其网络的使用非常重要,父亲的拒绝可能会威胁到青少年健康使用网络[2]。在访谈过程中,部分中职生反映,“父母平时工作较忙,无暇顾及自己的成长”;“父母回到家中也抱着手机,跟自己基本没有什么交流”;“回到家中跟父母倾诉学校的经历,父母忽视,甚至丢下冷冰冰的两句话,根本没有办法共情自己的遭遇”。当然部分中职生父母学历不高,没有掌握合理的与孩子沟通的方式,导致经常与孩子发生冲突;也有些父母离婚或经常争吵,自己的人生问题都无从下手,对孩子的成长就更无暇顾及,这些不良的家庭环境都会给中职生带来一定的压力,现实生活中情绪问题无法排解,就会到网络上寻找宣泄的途径,这也是中职生网上聊天比例高的原因之一。

(二)内部原因

1.自尊

有研究表明,青少年的高自尊感可以降低网络成瘾的概率。自尊能够为个体在应对困境时提供反馈。恐惧管理理论认为自尊是一种对个人价值的评价和感受,即人们对自己的生命意义感和价值感的体会[3]。中职生群体相较于其他未成年人群体,经历了“社会不认可”的挫折,在现实生活中缺乏被认可、被赞扬,在网络游戏中通过与网友并肩作战,最终获得奖励,这种奖励可以提高其网络世界中自信心。通过与网友聊天,尽情地塑造自己理想中的形象,获得人际交往能力的肯定。肖汉仕等人(2007)也提出,低自尊的青少年倾向于将网络作为获得虚拟自尊、环节不良情绪的主要途径,在网络中获得他人的接纳、赞赏,获得自我效能感等,一补偿现实中缺失的自尊感[4]。

2.自我实现

网络自我比现实自我更有趣、更机智。很多中职生认为:“我发现,在网络中,比在实际生活中面对面相处,更容易做自己。”中职生正在经历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中的青春期阶段,在此阶段,中职生会遇到很多现实生活中的矛盾、紧张、焦虑,这些源自现实生活中的痛苦是中职生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据了解,很多中职生对过去内疚、悔恨,对现状不满,对未来没有期待、迷茫,为了逃避现实的痛苦,也为了在网络生活中扮演理想、完美的自我角色,中职生可能会更多地接触网络。

3.个人控制点

控制点描述的是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个体是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外部还是归因于内部。如果个体秉着对学习或生活负责的态度,相信是自己在推动着事件的发展,那么控制点就来自内部,即控制点高。相反,如果个体感觉自己受到了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制约,自己无法去改变环境,那么其控制点就来自外部,即低控制点。中职生是经历中考失败的学生,他们中的很多人会形成“我无法改变现状”的认知,在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中职生曾试图摆脱对手机的依赖,但是短暂尝试之后以失败而告终,对现实生活失去了控制感,互联网却能满足学生很多需求。使用手机会满足中职生的控制感,他们会重复自己这一行为,但实际上,是不能控制这一行为。简而言之,中职生的低控制感致使他们高频率地拿起手机,长时间地从事网上聊天、手机游戏、刷短视频等活动。

三、中职生手机使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学校层面

首先,制定手机管理制度,提高学校各层级的监管力度。调查表明,81.9%的未成年人所在学校不允许学生带携带手机进校,但是大多数中职学校是允许学生带手机进校的。根据2019年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部委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5]。因此,中职学校在允许学生带手机入校的同时应设立严格的手机使管理制度,当然手机管理制度的落实,不仅需要学校领导的监督,还需要各任课教师的辅助,严查学生课堂上使用手机的情况。当然,也可以启动朋辈的力量,形成同学之间互相监督、互相督促的合力。

其次,充分开发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提升校园活力。根据原因分析,学生之所以沉迷于手机,是因为手机的诱惑力大,通过同盟游戏,层层闯关,学生形成网络归属感的同时也产生了自我成就感。而网络并不是满足这种成就感和归属感的唯一途径。中职学生学业压力较轻,空闲时间相对充裕,中职学校应充分发挥社团的力量,每个社团可根据自己社团特色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学生更知道自己的同龄人的兴趣点是什么,设计的活动可能更符合学生的需求。当然在活动内容、形式、成果展示等方面还是需要老师的指导。活动奖项设置也可多样化,满足学生的不同成就需要,中职学生太需要被激励、被赞扬了。学校需要提供一个丰富的社交环境,让不同特质的学生都能在这种环境中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最后,全面渗透挫折教育,提升学生的自我认同感。中职学生是中考落榜生,在他们看来,“自己是不被社会认可的、是失败的”,所以他们是带着强烈的挫败感进入到中职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部分中职学生到三年级仍觉得自己前途无望,没有目标。因此,从新生入校开始,学校层面就应当对新生实施挫折教育,在之后学习的生涯中,班主任也应开展好挫折教育相关主题班会。当然,德育不是挫折教育的唯一途径,挫折教育还应当渗透到学校常规教学中去。

(二)家庭层面

教育在任何时代都不只是学校的职责,它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职责。成功的教育应该是三者之间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家庭在规范中职学生手机使用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中职学生的父母应与学校协作,更好地引导中职生使用手机。

首先,中职学生的父母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应积极地倾听孩子的想法,在孩子遇到挫折时给予适当的情感支持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支撑。因为,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感受到的父母及家庭的情感支持能够帮助其在现实生活和虚拟世界之间找到平衡点;其次,中职学生的父母要做好手机使用的监督者和引导者。中职学生属于未成年人,还不具备完全的自我管理能力,这就需要父母在孩子管理手机中发挥好监督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孩子更好地解决手机使用问题。

(三)自我层面

近33%的中职学生认为自己存在网络依赖问题,近13%的中职生认为网络会对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在心理辅导过程中也发现,很多中职生沉浸在想“戒掉”手机,但出于种种原因无法改变现状处在内疚、焦虑中,由此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我们现在的生活处处充斥着网络,我们的未来也会一直有网络的参与,我们不需要“戒掉”网络,也不可能与网络隔绝。

个体适应新环境的最好办法,就是拥有知情权、了解新环境、研究新环境、警惕危险和陷阱。为了更理智地适应网络环境,需要深入地了解自我,了解外界事物是如何影响行为的。中职学生要学会接纳网络给生活带来的变化,洞察网络对人们的意识和行为产生了哪些影响。接纳并不意味着我不需要改变,恰恰相反,接纳的前提是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需求是什么?网络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满足了自己的哪些需求?是否还有其他途径可以满足这些需求等。在接纳网络后,调整自己以适应网络,使自己变得更专注、更自律。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不急于逃避,而是积极地寻找方法去解决问题。

与此同时,中职学生需要认识到个人的力量可能不足以改变手机使用现状,此时要积极地寻求外界帮助,比如我们的朋辈团体,跟身边有同样困扰的同学一起制订计划,相互监督,合力解决问题;比如父母,主动与父母沟通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希望从她们那里获得什么样的帮助;再比如学校老师等等。

四、结束语

较其他学龄阶段的未成年人来说,中职生的手机使用时长都较高,浏览内容都较为丰富,主要集中在手机游戏、社交网站、短视频等功能的使用上。中职生的手机使用问题不是由单方面因素确定的,所以问题的缓解也不能单靠一方努力,当然,在这个网络时代下,对待中职生手机使用问题,我们不能采用“围追堵截”等激烈的手段,而是积极活跃的校园环境、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培养乐观向上的意志品质,通过活动吸引、情感教育、挫折教育等途径引导中职生更好地适应网络,更有效地利用网络。

本文是基于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以及通过访谈,分析中职生手机使用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相关理论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未来的研究可以更详细地探讨中职生手机使用问题的男女性别差异,不同家庭教养环境差异等问题,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猜你喜欢
中职学校学生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初探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学校推介
聪明的学生等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