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不待扬鞭自奋蹄

2022-11-26 06:38顾克蕊
科学咨询 2022年16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中职职业

顾克蕊

(甘肃能源化工职业学院,甘肃兰州 730207)

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其特点是意识形态属性强,通识性教育与职教特色相结合。最新版(2020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认知与积累、语言表达与交流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要求中“语言理解与运用”的细化。

这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才能上升到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进而达到文化传承与参与。要让学生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周课时2节,每学期18周,一年最多72课时)达到这一系列要求,给教师带来不小的挑战。所以,从学情出发,有针对性地加以训练,势在必行。

一、语文知识学习现状

判断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大多先参考其语文素养,如知识面、谈吐,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对某一事件的决断等。近年来,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堪忧,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双基”薄弱

中职学校的生源一般都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至于学生是否达到了这个阶段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的确值得商榷。这部分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差,自控能力、自律意识薄弱,但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实践。最大的爱好几乎异口同声:宅、网游和睡觉。手机基本成了外挂器官,作业基本靠“××帮”,课外阅读几乎为零,把“守株待兔”写成“守猪待兔”甚至“守猪逮兔”的还真不是一位两位,至于文字表述、口语表达方面的不足甚至漏洞,在此就不逐一列举了。

(二)热情有余,自控能力差

初升高考试失利的学生,除特殊原因外,一般是小学或初中阶段学习习惯不好,自控能力较差者居多。究其原因,责任不只是学生单方面,还来自受学校和社会的影响。从背着书包走进学校的第一天,学生就得承受来自学校、社会和家长多方的压力,随着年龄和学龄的增长,小升初明面上无选拔可暗地里的隐形较量早就开始了,初升高近乎残酷的竞争更是有目共睹。多年来,无处不在的竞争选拔压力呈不断上升之势,再加上这个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易冲动又叛逆,同伴的一次误会、偶尔测试中的一次失利,家长和教师如果不及时疏导,都会成为学生裹足不前甚至退步的原因。久而久之,学业落下得越多,学生对后续的学习就越失去信心,以至于索性放任自流,听之任之,过早地去“混社会”,也有少数学生甚至会走上极端或滑向犯罪的深渊。

(三)学习的指向太过单一

当学习成了程式化的“扫题机器”,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自从体育成绩以50分计入总分以来,每年中考前夕,各大操场会凭空多出一些运动“健将”,引体向上、颠足球、跳绳、短跑、扔铅球(以上都是初中升高中的体育考试项目),多参加体育运动本不是坏事,可只为了考试而拼命速成、甚至不惜花钱参加培训班,过后又抛之脑后。如此“明确”的目的指向,在一定程度上就像外力挤压、逼迫着这些正值叛逆期的孩子去完成,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支撑,一旦最初的目的落空,自我放弃就成了必然。例如,按照九年级语文课程标准,口语训练在教材中是独设内容且提供课程资料的,就因为不属于升学考试的必考范围 ,一些学校很少进行听说等基本能力的训练,即使有,也只是列在表上应对有关部门的检查,或者走马观花地走过场应付了事。逼着走、赶着做的程式化应对忽视了从小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语文学科的特点恰恰需要“拾到篮子里都是菜”的主动、积极的积累和坚持,比如阅读,就需要广泛地涉猎和思考;比如实用文写作,需要多次反复地练习和纠错,否则,大脑中的素材就是课文中出现的那么几个篇目,在具体教学中,会看到不少学生,一学期连教材中最基本的篇目都记不全,连一张像样的请假条也写不出来。都是因为不用心,缺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中职学校的特点要求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强化

(一)学习目标的直接现实性

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在强化基础的同时,选择与职业能力密切相关的内容,融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教育。为此,在规划好现阶段教育的语文教学内容时,一定要特别注意把控当前的学习活动与将来职业活动的几个关系。

首先,学习内容是抽象的,而未来的职业活动却是现实具体的,设法把抽象的知识放到现实的职业中去教学,就需要学校及教师合理科学地制订教学目标,运用教学技巧,并能高效地实施。

其次,单纯的学习是以知觉、注意和记忆为主的,职业活动强调整体知识与能力的展示与迁移,所以,对教师的教学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好必备的知识,还要具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教师应当在教学策略上多下功夫,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究,让学生学会终身学习,这才是教师最终的教学目的,即授人以渔。

(二)强化教学内容的能力本位特点

第一,突出职业性。例如,采矿类、机电类专业学生的实用文写作,就可以突出练习各类操作规程的解读解析、设备操作要领的说明与分析,进而了解学科知识体系和相关岗位的规范标准要求等,凸显能力本位目标。要想明确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能力本位的特点,首先必须了解并掌握教学规律是必需也是必要的。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两者并不成正比,有的人掌握理论知识几乎可以做到多、快、好、省,但不能很好地加以运用。例如,一个能把操作规程倒背如流的人,不一定能自如地操作机床或排除设备故障,关键在于掌握要领的同时能否结合实际动手反复练习,学以致用。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若成了“纸上谈兵”的赵括,在学校耗时、耗力、耗资源耗家庭的付出,在社会上也难以自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绝不能单从传授知识的角度去开展教学,要通过反复练习,不断实践,引导学生将理论和实践体验结合起来,才能强化技能,提高他们以后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角色的群体性

首先,处于教学主体地位的教师角色众多,有专业课教师、专业基础课教师、基础课教师,还有专门指导实训的教师,另有“形势与政策”课老师、就业指导教师、心理健康与辅导等诸多教师,无不影响着教学关系。

其次,教师不但要把控好自己的多角色地位,而且要协调好与其他任课教师的关系,一要平衡好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不能厚此薄彼。评优评奖评职称,要尽可能地平衡专业课与基础课教师的比例,给基础课教师以鼓励和信心。

还有任课教师之间一定要互相沟通、协调合作。切忌以自己为中心,各自为政,各做各的,教学各方互不沟通。单就能力和实力而言,有一定教龄的教师保质保量完成各自的教学任务都不难,然而将有关知识和规律在学生的总体学习目标、整个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并合理地融入学生未来的岗位素质中,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此,中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群体性特点体现得十分明显。从课堂设计到组织形式再到能力训练,都不能拘泥于自己这门课的课堂教学范畴,更多时间要兼顾相关课程相关内容及其他因素,做到彼此兼顾、互通有无、共同提高。

(四)以改革为契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首先,推动中职学校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应当以语文课程培养学生多种综合素质,在此过程中立足于语文课程教学的特点。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学生有了这样的能力和认知,才能在自己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形成自己的职业素养。同时以改革为契机,借助语文课程教学的特点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使学生能够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了解更多的知识与文化,这对于拓宽学生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其次,在促进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同时,要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利用语文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与之相应的能力。例如,在中职语文写作课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和表达能力,通过这样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在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中能够更好地进行表达与交流。语文学科作为语文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工具,也要在语文教学改革的同时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获取职业信息,从而服务于自己的职业生涯。

(五)推动语文教学方法的信息化

在当前的互联网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推动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应当促进语文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针对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构建新的教育模式解决这些问题。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要做好总体的语文教学体系建设。结合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从语文课程教学资源、语文课程教学内容、语文课程信息化以及现代化发展建设的需要,制定总体规划,这样才能为具体的实施计划奠定基础。

二是要推动语文课程教学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中,要发挥互联网优势,通过互联网整合优势资源构建线上教育平台,将教学资源融入线上教学平台。

三、非遴选型的教育要求对语文教学从评价方式上予以改进

近年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一度令人担忧。基础薄弱、不爱学习、自控力差等似乎成了中职学生抹不去的标签,可他们也有许多同龄人不具备的难能可贵之处,例如,性格活泼开朗、动手操作能力强,抗压力强、思维活跃、爱好广泛、调皮又追求新异、集体荣誉感强等。他们宁愿在公益劳动期间跟着实训教师擦车床、清洗设备,也不喜欢坐在教室里绞尽脑汁写命题作文、听写英语单词,最抵触的就是考试及考试后的排名次……面对这些学生,如果学校不改变考试评价方式,如果基础课类教师不改变教学方法,尤其是语文课这样的工具性课程,一年时间的语文课学习,学生又能掌握多少知识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能力吗?所以,教师一定要联系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日常教学内容和学期成绩考核方式,因为学语文的目的不再是遴选而是服务与应用。例如,只要是学生自编的相声、小品、短剧等文艺类作品、快手、随手拍等,在相应的比赛或演出中获取一定的奖项,就可以计入学期语文成绩;各类创新创意大赛只要学生初赛入围,都可以计入所涉及的中职三科课程(思想政治、语文、历史)的考评成绩等,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这样,学生就真正做到了主动积极地学习。这样,学生就可尽早参与到和未来生活、工作接轨的大环境语文学习中,其评价效果要受到未来工作、学习和发展的检验。因此,中职语文教学一定要符合未来岗位和社会的需求及学生发展的实际,采用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开放、灵活的方式进行,这才是教和学有效的结合。

中职学生毕业后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也好、直接就业也罢,包括参加单独招生考试,语文课不再以遴选考试为主要方式,所以,就从思想上减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压力。

因此,通过改革评价体系,学生不再只为了分数而学习,而是为了实用、能用和够用,是在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通过改革评价体系,比如通过学习平台考查、线上线下教学考评相结合等,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好地引导学生多快好省地掌握所需知识,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两三年的学习结束后就要步入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或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这是系统学习语文知识的最后机会,从特殊的学习阶段到黄金般的年龄再到社会大环境,真的是时不我待,应该“不待扬鞭自奋蹄。”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中职职业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初探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职业写作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