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单元设计整体优化教学探索

2022-11-26 06:38高志润
科学咨询 2022年16期
关键词:生物学整体生物

高志润

(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罗山川乡九年制学校,甘肃庆阳 745711)

目前,初中生物学的教学多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而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但是就目前而言,教材知识点未得到有效串联、章节间未建立有效关联等诸多问题仍然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普遍存在,不同阶段的教学模式也基本类似,其后果难免会导致学生在生物学方面的核心素养未能得到有效提升。为了解决该类问题,初中生物教师应当于生物单元设计方面做出整体优化,以此在新课改后打造教学效率与质量并重的生物学教学模式。

一、单元设计的特点

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科学内容,里面设计到一部分生物学知识,为了做好小初衔接,课程在设计时也充分考虑学生学过的内容,整体把握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的思路。在初一上册教材中的第一单元设计了生物圈的观点,让学生认识人们所生活的地球;第二单元讲述了细胞与不同生物结构之间的关系,引入细胞的概念。这一单元又划分为两个部分,植物部分和动物部分,从人们日常接触的动植物为例讲述生物体及细胞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教材分析,可以看出教学内容设计时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入手,层层递进,各部分之间的知识衔接恰到好处。这部分单元设计根据学生对新概念的认识规律,从大概念到小概念,将零碎的知识系统化。这种课程结构的设计,能帮助教师对学科进行整体规划,注重学科知识的逻辑关系,便于学生学习理解。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学科素养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师做好初中生物学教学,要有完备的教学计划,做好每节课的教学设计。

二、对初中生物学实施单元设计整体优化的必要性

(一)新课改需求

新课改的落实对初中教师提出了较多要求,其中的要点多在于通过全新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而在生物这一学科方面,一是生物学科知识点比较冗杂,其中涉及的内容包括但并不仅限于生物体结构层次、生物和环境、生殖发育与遗传等,这些内容并非毫无关联,通过单元设计的整体优化能让不同单元、章节内的知识形成串联;二来生物学科在新课改后知识更侧重于“简单化”,即以初中生物学教学为基点为学生后续生物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初中生的学业负担,但也正因如此,初中生物学知识较之以往更加零碎化,若教师不对生物学单元设计做出整体优化,学生核心素养难以得到有效提升[1-2]。

(二)教学单元需求

初中生物学教学多以单元及章节为单位,这些单位间理论上需要各自保持独立,但是在其中构建关联能够将每一单元的知识串联在一起,从而设计并整理出完整的知识系统,学生本身亦可因此关联而形成受教师引导的、具备其自身独特理解的知识体系,同时学生本身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思考与探究能力、理性思维均可因此获得有效提升。由此可见,对初中生物单元设计实施整体优化于学生而言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因而值得在初中内进行广泛推广与实施[3]。

三、对初中生物学实施单元设计整体优化的有效对策

(一)宏观把握

1.宏观把握单元知识内容

在单元设计的整体优化前,教师首先要做到对新课标、新教材进行学习,其中教材的学习应当做到对单元知识的内容形成宏观把握,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彻底了解单元与单元、单元与章节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根本依据对教学方案进行设计[4]。在这方面,人教版教材在教材设计方面显然已经考虑到了该类问题,除了第一单元,后续单元皆以循序递进形式进行,这本身便是一类知识结构体系,而后续知识体系的架构则需要教师实际进行落实,因此,对单元知识内容形成确切且见底的把握是单元设计整体优化的必经之路。

例如,在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这一单元中涉及的知识内容主要包括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动物的食物链及消化系统等,这些概念皆对后续生物知识的学习存在切实且深远的积极意义,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真正了解生物学在自然环境中获取能量的方法,该类“获取能量的方法”也同样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该单元学生能够将“生物行为”与“环境”形成有效关联,对二者间的关系产生客观认知。这便是对单元知识内容形成宏观把握的典型案例,要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教师首先要自身了解与理解。

2.宏观把握学生学习状况

教学方案的设计并非一成不变,需要伴随着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而做出灵活改变,是以教师在对教学方案进行设计之前需要对学生的生物学知识学习现状及习惯进行了解,举例而言,当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之前,首先为学生定下自己希望其达到的学习标准水平,后续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评测,对学生进行学习有效性的评价等。唯有掌握了这些信息,教师才能“对症下药”,根据学生需求制订教学目标,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令教学效果达到预期值[5]。

教师备课不仅要备知识,还要备学情,教师对学情的准确掌握有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把自己所教授的知识要熟记于心,这是作为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素养,根据教学内容,制订合适的教学策略;除此以外,备学生更为重要,也是最容易忽略的地方。学生的教育背景不同、学习能力有所差异、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同都是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学生的情况不同,教师设计的教学流程、教学方法也会随着发生改变。所以,教师要在学期初对本册书讲的内容做具体规划,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在进行每节课的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现有经验、兴趣爱好,根据教学大纲,明确本节的重难点,在讲课时做到有的放矢、详略得当,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植物光合作用”一节内容时,了解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初步接触过光合作用,对这个概念并不陌生,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可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为切入点,通过对生活现象的讲解,从而逐步渗透光合作用的概念,分析光合作用的原理,同时结合前面所学的“我们生活的生物圈”中“环境影响生物生存”一节的内容,给学生讲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时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在进行实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像教材中所用到的天竺葵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找到,因此,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作用,因地制宜,在当地寻找适合作为实验材料的植物,所选的植物不同,观察到的实验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对不同的实验植株提前进行实验观察,通过对比选择合适的材料。通过实验发现一些叶片薄、株型较小的植株效果较好,如铜钱草、青菜等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植物都有很好的效果。此外,在进行“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实验设计时,教师选择一些代表性强的食物,如脂肪含量高的花生、淀粉含量高的米饭、面条。这些食物都可以给活动提供能量,没有食物就没有能量,没有能量人类就无法生存,因此,要珍惜粮食。教师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教师精心设计,一定能够带来不一样的课堂。

3.宏观把握课程资源

除了单元知识内容及学生学习状况形成宏观把握,课程资源的宏观把握亦是教师实施单元设计整体优化的重中之重,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与实验、新媒体相关的资源一般皆是课程资源的“上上之选”。当教师对光合作用一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实验作为课程资源以对教学形成深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材所推荐的天竺葵在生活中实则并不常见,此时教师便可以发挥自身对课程资源掌握的能力,选择大豆、青菜等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植物开展实验,这也就是生物中常常提到的“实验资源”,归根结底亦是课程资源的一类。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把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兴趣,继而使学习质量得以有效提升。

(二)整体设计

要实现对初中生物单元设计的整体优化,对生物知识内容做出整体设计是重中之重,为了真正对整体设计进行落实,教师应将每一个教学单元都进行合理串联,通过自身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构建完整的初中生物学知识体系,随后对教学目标与范围进行确定,针对不同的教学单元设计具备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6]。

在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材的《人体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这一单元中,教师需要讲授的内容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人类的饮食与营养,二是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三是合理膳食,四是人体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这四个方面的知识点既多又杂,且若无基础知识,学生将难以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过程中可以从生活着手,先从日常生活内的问题说起,先引导学生合理设计并分配三餐,通过饮食的分配令学生初步了解人体与营养成分之间的关系,在学生对其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膳食设计及营养成分展开讨论,以此为后续消化及吸收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该类型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对该类知识形成简单掌控,还能够在各模块的知识间建立联系。

(三)灵活实施

要做到单元设计整体优化,仅对教学方案进行合理设计还远远不够,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同样需要灵活的实施方法[7]。在这方面,教师需要对班级内的每个学生进行了解,需要了解的内容则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当前生物知识水平等。

例如,当教师对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材中与人体相关的知识进行教学时,由于学生事先对该类知识并不了解,是以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可以从最浅层次的知识开始教起,通过新媒体工具播放与人体结构相关的视频以提升教学效果,与教学方案相辅相成。

又如,当教师对《人体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这一单元进行教学时,可以使用问题驱动法进行教学,预先准备大米向学生展示,问学生“这是什么”,初中生对事物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当然知道是大米,随后教师可以向学生继续提问:“谁知道除了米饭其余和大米相关的食物?”当学生回答了米粉后,教师可在此时为学生普及米粉的制作方法,在学生了解了米粉制作方法后,教师再次提问:“米粉被人吃了以后是被消化还是被直接吸收?”学生都提前学习了细胞的知识,但是并不知道大米细胞的大小,谁也说不准,即便是猜对了答案,也难以说出其根本缘由。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细胞直径,如米粉的直径大约为100μm,而人体细胞直径则在10~20μm[8]。根据该类信息,学生能够判断出人体并非直接吸收米粉,而是需要经过消化才能吸收,这亦是教学方法灵活实施的例子之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生物的单元设计进行整体优化能够令生物学教学的教学效率与质量同时得以有效提升,虽然在对单元设计进行整体优化的过程中势必会给生物学教学带来更大的难度,为教师带来更多的负担,这也正是其本身比课时设计难度更大的原因,但利弊永相存,在教学难度增加的同时其教学效果亦获得了相应的提升,可见单元设计教学的优越性是必然且显而易见的。而为了实现对生物单元设计的整体优化,教师一来需要在单元知识内容、学生学习状况、课程资源进行宏观把控,以自身对生物知识的绝对掌控奠定基础;二则需要完成整体设计以形成总体框架大纲,三需要通过丰富、全面且不失科学的教学方法对单元设计教学方案进行实施,如此方可真正令初中生在生物学方面的核心素养得以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生物学整体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第12话 完美生物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高中生物学中“一半”的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