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家国情怀 培养社会责任
——高中语文“抗疫时事”项目式学习实践方案

2022-11-30 12:22北京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2年6期
关键词:灾难英雄武汉

北京 程 茗

庚子年初,正值新冠病毒肆虐之期,举国上下万众一心,筑起了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谱写了一曲曲生命赞歌。厚植家国情怀、培养社会责任是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基石。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感知生命、深度思考、提升素养,笔者带领学生在延期开学的第一周进行了以“抗疫时事”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活动,在真实的情境中“做”富有语文性的“事”。

高一学生即将成年,本次项目式学习从“公民教育·拒绝谣言”“灾难教育·敬畏自然”“生命教育·关爱同胞”“道德教育·危机抉择”“信念教育·致敬英雄”五个层面展开,引导学生从对外部世界的关注转向对灵魂深处的思考。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新冠病毒的相关新闻,认识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及语言特征;通过分析新冠病毒谣言,归纳网络上谣言的一般特征,学会辨识谣言的方法,提升媒介素养。

2.通过阅读选文、观看纪录片、创作诗歌、拟写解说词等,反思灾难背后的原因及灾难中的人性百态,树立崇尚英雄、致敬英雄的正确价值观。

【任务明细】

任务一:公民教育·拒绝谣言

1.耳聪目明·认识多媒介

2.独具慧眼·了解多媒介

3.火眼金睛·辨识网络谣言

4.学以致用·学写辟谣公告

任务二:灾难教育·敬畏自然

1.《关于拒绝捕食野生动物的倡议书》写作

2.为《大自然在说话》公益广告拟写解说词

任务三:生命教育·关爱同胞

1.拟写武汉“抗疫纪念碑”碑文

2.创作诗歌《写给武汉》

任务四:道德教育·危机抉择

1.完成课堂讨论——“疫情是一面镜子”

2.完成课后随笔——《疫情中的人性思考》

任务五:信念教育·致敬英雄

1.疫情中的凡人英雄事迹分享

2.致敬疫情中的英雄,创作诗歌《你的样子》

【具体实践】

任务一:公民教育·拒绝谣言

高中语文统编版教材必修下册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媒介素养”,通过学习,让学生理性面对全媒体时代,培养求真求实的态度。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快,社会影响力大,但也具有随意性、隐秘性的特点。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接触网络信息时擦亮眼睛,动用脑筋去辨识信息。尤其是在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非常时期,更不能让假信息消耗社会战胜病毒的资源、信心,不允许有心之人利用假信息制造恐慌和焦虑。这是一场不容失败的战斗,而我们每个人都是战士。

在这个项目中,笔者设计了如下四个子任务:

1.耳聪目明·认识多媒介

通过电子问卷的形式,调查学生最初是从哪里得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的,以及倾向于通过哪些渠道获取有关新冠肺炎的信息,选择这些渠道的原因等。笔者所任教的班级中85%的学生都是通过搜索引擎、微信、微博等渠道获取相关信息,12%的学生通过电视新闻,还有3%的学生借助报纸、杂志获取资讯。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常用的媒介有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户外媒体和互联网等。如今多种媒介逐渐融合在一起——用电脑看电视,用电视上网,用手机读报,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上稀松平常的事。

2.独具慧眼·了解多媒介

通过让学生对比佩戴口罩宣传语的不同表达,官方媒体和民间标语的语言特征的异同,让学生了解由于信息内容、传播者身份、受众的身份、传播意图等差异,多媒介的语言风格各不相同。

3.火眼金睛·辨识网络谣言

在课堂上,笔者出示一系列的网络信息截图,让学生辨别哪些属于网络谣言,总结谣言的常见特征。通过分析,学生总结出在辨别疫情新闻中的信息真伪时,应该考虑新闻来源、发布机构,警惕标题党,查询作者、关注论据、核实日期等。

4.学以致用·学写辟谣公告

本节课后,学生需要仿照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为黄燕玲事件撰写的辟谣公告,完成如下作业:

近日有谣言称“多喜乐商城”的8名员工被确诊为新冠肺炎,请你为“多喜乐商城”的官方网站写一则辟谣公告。

通过辟谣公告的写作任务,学生了解了公文写作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媒介素养,以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的生活。

任务二:灾难教育·敬畏自然

自古至今,人类经历了无数次的灾难,面对灾难的勇气、应对灾难的智慧、战胜灾难的决心……这些都是人类精神的宝贵财富。无论是个人、家庭还是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我们只有做好应对灾难的准备,才能在灾难来临时,多一份镇定与安全。在这个项目中,笔者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灾难,人类为什么要关注灾难。通过阅读《别让舌尖的“鲜”变成社会的“险”》一文,引导学生尝试写作《关于拒绝捕食野生动物的倡议书》,并把文章张贴在居民小区公告栏里。在实施写作前,笔者为学生介绍了倡议书的写作格式,并提供了范文,在写作过程中,许多学生都表达了对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的思索。有学生在文中写下这样的文字:

也许这一次对抗“新冠肺炎”的战争,我们也会像打败“非典”一样打败“新冠肺炎”,但这场战争使得人心惶惶,无数人丧命,早已不能以输赢来论之。人类不要等到出现超级病毒再后悔贪婪,不要等到付出惨痛代价再后悔愚昧!

课堂上,笔者还为学生播放了《大自然在说话》系列公益视频短片。这是一部以大自然为“第一人称”的公益短片,以独特的视角让人类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引发人类对自己行为的思考,并倡导人类要爱护环境。学生需要在课后以视频中的解说词为范例,以大自然中某一成员的身份写一段公益广告解说词,还可以配合视频画面和音乐,朗诵自己创作的解说词。在撰写公益广告解说词前,学生需要对所选“成员”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搜索相关资料,了解该成员与人类的关系。另外,公益广告的解说词必须是第一人称,学生需要在此基础上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模拟自然界成员与人类进行对话,营造出对话感。一位学生写道:

“我是山,自然界最古老的圣殿。我的冰川河流,为你们提供维持生命的水;我的森林,你们的树木,为你们提供新鲜的空气。我清晰地看到,你们对这个地球的所作所为。曾经,你们来到我的森林,只为享受身心的宁静,攀登到我的顶峰,只为获得心灵的启迪;如今,你们一味地从我这里获取利益。看看吧,你们!趁一切还有可能……

要知道,有一件事,我看得非常的清楚,那就是,你们正在靠近悬崖的边缘,而悬崖的下面,乱石密布。”

任务三:生命教育·关爱同胞

疫情期间,每天笔者都会和学生一起关注确诊、治愈病例的数字变化。笔者希望学生能够认识到每一个数字后面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也是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笔者为学生提供了王开岭的《打捞悲剧中的“个”》选段,文章中的这段文字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重视那不幸人群中的“个”,爱护生也爱护死,严肃对待世上的每一份痛苦,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意义重大。它教会我们一种打量生活、对待同胞、判断事物的方法和价值观,这是我们认知生命的起点,也是一个生命对另一生命的最正常态度。在世界眼里,我们也是一个“个”,忽视了这个“个”,也就丧失了对人和生命最深沉的感受。

在课堂上,笔者让学生分享了疫情期间打动自己的个体故事,学生关注到了千里驰援武汉的逆行医生、火神山雷神山的建设者、疫情期间奔波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快递员、几天几夜不眠不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基层公务员……

笔者带领学生阅读了《“抗非典纪念碑”让我们记住什么?》这篇新闻评论,以及美国犹太人遇难者纪念碑碑文,并设计了如下写作任务:

多年后,如果要在武汉建一座“抗新冠纪念碑”,你会在碑文上写下什么文字呢?

一位学生写道:

“我们记得病房里的峥嵘岁月,

我们记得方舱中的医者仁心,

我们记得中国速度与八方支援,

但,

我们是否还记得这一场灾难是如何开始的?”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武汉这座城市成为全国的焦点,在课堂上,学生们诵读了关于武汉的诗词,谈了自己印象中的武汉。在观看了武汉城市宣传片《武汉莫慌,我们等你》后,学生不仅分享了关于武汉的新闻集锦,还在课后创作了《写给武汉》的小诗,运用武汉的相关意象,写下了对同胞的肺腑之言。例如:

致武汉

惊闻瘟疫心惶惶,思绪长,夜未央。辗转难眠,每念心必伤。期盼南山多壮士,研新药,救儿郎。 一线群雄多豪壮,纵身死,又何妨。千载铭恩,英魂留他乡。亦盼亲友皆无恙,端酒杯,叙情长。

致武汉

江城一夜梅花冷,

疠疫横行风雨狂。

且看白衣齐亮剑,

拨云扫雾见春阳。

任务四:道德教育·危机抉择

疫情就是一面镜子,我们从中不仅会看到正直、坚强、无畏、忠诚和爱,也会看到恐惧、忧愁、沮丧、孤独和焦虑。这就是复杂多样的人性。在这个专题中,学生完成了以下课堂讨论活动:

1.如果你是一位健康的武汉人,得知八小时后要封城,你的选择是什么?

2.因为疫情,一些地方实行了封道。甲地男子开车载妻子和幼儿回乡。过桥,逢甲地执勤人员拦阻:“不许乙地人进!”男子的妻子是乙地人,于是折返,遭乙地执勤人员拦阻:“不许甲地人入乙地!”一家人进退两难,束手无策。如果你是一位在场的执勤人员,会怎么做?

线上教学期间,学生利用“发弹幕”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在灾难面前,暴露出美丑不一的人性。笔者为学生整理了资料库,学生利用两周的时间从所列影片和书籍中任选两个,结合疫情期间的所见所闻,完成随笔写作《疫情中的人性思考》。影片包括《辛德勒的名单》《美丽人生》《流感》,书籍包括《鼠疫》(加缪)、《上学记》(何兆武)、《良心论》(何怀宏)、《小狗包弟》(巴金)。从荧屏到现实,从身边到远方,学生通过读、思、写、悟完成了一次灵魂的探索。笔者希望通过这样的专题教学,能让学生记住,什么是精致利己,什么是以身许国;什么是推波助澜,什么是力挽狂澜;什么是见利忘义,什么是公而忘私;什么是趁机而逃,什么是逆向而行。

任务五:信念教育·致敬英雄

“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习近平总书记说:“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郁达夫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在系列专题的最后一节课上,笔者和学生一同探讨了“英雄”的主题。有学生说,英雄是秉持正义、坚守志向、勇敢抗争,为国家或民族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有着远超当世影响的一群人;也有学生说,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在课堂上,笔者和学生分享了陶勇医生的故事,并播放了陶勇医生的诗歌朗诵《心中的梦》。学生从当代抗疫英雄,谈到了历史上的精神丰碑,他们无惧无畏、不屈不挠的精神,让我们看到了支撑这个民族的历尽沧桑、饱受磨难、依然屹立不倒的那些脊梁。学生把对英雄的敬意,寄托在诗歌《你的样子》中,一位学生写道:

首次知晓你

是在电视节目上

那么多的人

唯独你给了我很深的印象

你是四川的医生

黄维医生

当你得知武汉爆发疫情

当你的上级询问

有谁愿意去驰援的时候

你思考了十五秒

不顾家中孩子的哭闹

毅然决然地出发

你驱车十八小时

来到了武汉的医院

下车不曾休息就奔赴你的战场

当问起你的感受时

你说

这里的所有医护人员

都很久没有好好休息了

你是救死扶伤的医生

但在病人眼中

你就是他们的恩人

在我眼中

你更是这世上的圣人

我会永远地记住你疲惫不堪的样子

那个时候的你

也许并不伟岸

也许并不英姿飒爽

但在你的脸上

有着怜悯世人的神色

闪着必定战胜疫情的

不可磨灭的光芒

我想

那便是英雄的模样

疫情下的冬天,有些寒冷,但你我互相温暖;疫情下的生活有些不便,但举国一心、心系一处。我们相信,疫情无情人有情,寒冬虽凛春不远。疫情当前,我们每个人都在经历一场生命和科学的洗礼。相信这次语文课堂的项目式学习,会在学生心里种下一粒光的种子,冲破黑暗,照亮未来的世界。

【学习资源】

第一组: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为黄燕玲事件撰写的辟谣公告

第二组:《别让舌尖的“鲜”变成社会的“险”》

《大自然在说话》系列公益视频短片

第三组:王开岭的《打捞悲剧中的“个”》

《“抗非典纪念碑”让我们记住什么?》

美国犹太人遇难者纪念碑碑文

武汉城市宣传片《武汉莫慌,我们等你》

第四组:影片《辛德勒的名单》《美丽人生》《流感》

书籍《鼠疫》(加缪)、《上学记》(何兆武)、《良心论》(何怀宏)、《小狗包弟》(巴金)

第五组:陶勇医生诗歌朗诵音频《心中的梦》

【学习评估】

高中语文“抗疫时事”项目式学习评估表(总分100分)评估内容评估指标个人评估小组评估教师评估任务一辟谣公告写作1.符合公文写作格式要求(5分)2.辟谣内容完整,语言流畅(5分)任务二《关于拒绝捕食野生动物的倡议书》1.符合倡议书格式要求(背景介绍、倡议意义、具体要求、倡议决心)(10分)2.标题铿锵有力,语言流畅(5分)《大自然在说话》公益广告解说词1.公益广告的解说词须是第一人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模拟自然界成员与人类的对话,解说词有对象感(10分)2.解说词体现了选择的“成员”与人类的关系(5分)3.情感真挚、语言优美(5分)任务三武汉“抗新冠纪念碑”碑文写作1.符合纪念碑文格式要求,句式短小有力(5分)2.体现了对新冠疫情中涌现的人与事的思考,体现纪念价值(5分)《写给武汉》诗歌创作1.抒情对象明确、诗歌中体现了武汉特有的意象(5分)2.情感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10分)任务四《疫情中的人性思考》随笔观点鲜明,论据充实,结构完整,表达流畅(15分)任务五致敬英雄《你的样子》诗歌创作1.抒情对象明确、诗歌中需要出现具体的抗疫英雄(5分)2.情感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10分)

猜你喜欢
灾难英雄武汉
英雄犬
雷击灾难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灾难报道常见问题及反思
重走英雄路
绛红英雄谱
灾难不是“假想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