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补写题的解答误区及对策
——由泸州市三次诊断性考试的补写题说开去

2022-11-30 12:22四川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2年6期
关键词:语意泸州市槐花

四川 谢 鹏

纵览近几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补写题是必考题型。然而,由于补写题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要求都非常高,有些学生在答题时,常常手忙脚乱,走进误区,失分严重。因此,笔者试图基于泸州市三次诊断性考试的补写题,概述得分情况,列举解答误区,然后以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的补写题为例,制定有效的解题策略,以期帮助广大师生早日走出误区,提高补写题的复习效率。

一、概述补写题的得分情况

补写题属于语言文字运用板块,考查形式为填空题。为了测评高三学生的学习质量,泸州市教科所共组织了三次全市范围的诊断性考试,从各学校抽调语文教师统一阅卷,最后将考试数据反馈给各个学校。下面是某校在三次考试中补写题的得分情况:

考试名称平均分得分率泸州市第一次诊断性考试3.1452.37%泸州市第二次诊断性考试3.671.94%泸州市第三次诊断性考试3.3366.54%

从以上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在泸州市三次诊断性考试中,补写题平均分在3分左右,得分率不高于72%,由此可见,补写题的得分情况不容乐观,分析失分原因迫在眉睫。

二、列举补写题的解答误区

通过重新批改学生的试卷,笔者发现,很多学生解答补写题时,陷入了多重误区,具体有以下五种情况:

1.忽视文体特征,导致语言不准确

补写题的选材通常为说明性语段,而说明性语段的语言讲究准确性。很多学生在补写语句时,忽视了这一点,导致补写的语句和整体语段的语言风格有较大差异,从而造成失分。比如,泸州市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补写题的第①空,试题如下:

山楂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多为野生,在亚洲、欧洲、北美洲有许多品种。山楂在中国古代又称为猴楂、鼠楂,因为“猴,鼠喜食之”。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知道野生山楂可以食用了。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①________,并没有加以人工培育而成为人类的主要果品,其原因可能在于它的酸味。其实,②________,但为什么人们还是感觉山楂比苹果、梨酸很多,甚至经常被它“酸倒牙”呢?这是因为山楂果肉中含有的有机酸比苹果、梨的含量高出两到三倍,冲淡了糖的甜度,③________。

第①空的参考答案是“山楂只是作为一种野果”,而很多学生答成了“山楂作为一种水果”。“水果”和“野果”一字之差,但是强调的意义却千差万别,“野果”强调的是山楂的野生性,与前文相照应,而“水果”只是普通水果,无法突出山楂的野生性。

2.忽视句子成分,导致语意不完整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主要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很多学生在补写语句时,没有分析句子成分,只是根据理解的内容填上一个似是而非的答案,从而导致所补写的语句表意不完整。比如,泸州市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补写题的第③空,试题如下:

火锅中为什么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一般情况下,亚硝酸盐如果不是蔬菜中带进来的,就是从硝酸盐转化而来的。①________,但是蔬菜采收之后,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蔬菜出现萎蔫,发黄,掉叶甚至水渍化的情况,蔬菜中的硝酸盐就会转化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含量就会逐渐升高。但是,如果蔬菜能保持足够新鲜,那么亚硝酸盐过高的风险就很低。火锅店的蔬菜通常都保持很高的新鲜度,能够保证卖相,从这一点来说,②________。但是,叶类蔬菜和根茎类蔬菜,都含有很多硝酸盐,这些蔬菜中所含的硝酸盐,经过反复的翻滚煮制,一部分也会转变成亚硝酸盐。大白菜、娃娃菜、萝卜等蔬菜都是火锅里的常见蔬菜,它们属于硝酸盐丰富的食材。它们经过长时间的煮制以后,③________。

第③空的参考答案是“会使火锅汤里的亚硝酸盐含量增多”,而很多学生的答案是“亚硝酸盐含量增多了”,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学生没有分析“它们经过长时间的煮制以后”这一分句的内容,没有辨别出“它们”是整个句子的主语,这才导致补写的语句中缺乏了与“它们”相对应的谓语动词。

3.忽视关键位置,导致语意不连贯

从句子所处的位置来看,补写的语句主要分为总括句、过渡句和总结句三种类型。部分学生忽视了补写语句的关键位置,从而导致补写的语句语意不连贯。比如,泸州市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补写题的第①空,试题如下:

阅读随感也叫读书随笔,其实是散文的一种,你读了一部作品,有所触动,有所思考,写下来就是一篇阅读随感。

阅读随感篇幅短小,①________。既可以概述文章的人物、事件和情节,又可以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还可以评论作品的情感和主题,也可以联系实际,借书讽今。

阅读随感分“读”和“感”两部分。②________,“感”要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来谈。比如要谈作品的语言,就要举出具体的例子,不然感想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叙写原文要写得简洁,大量复述原著内容,大量叙述事例,只在结尾发表几句感想,就难以成为佳作。既要叙事,③________。要结合作品谈出自己的看法展现自己的理性思考,使文章呈现出“理趣”。

第①空的参考答案是“内容灵活,不拘一格”,而部分学生忽视了所补写的语句处于该段落的开头,属于总括句,应该与后文在内容上构成呼应,所以他们答成了“便于阅读”“内容不限”等,这些答案无法与后面的语句相衔接,最终导致语意不连贯。

4.忽视语言标志,导致内容不贴切

语言标志主要有关联词、暗示性词语、指示代词、标点符号等。部分学生忽视了这些语言标志,从而导致补写语句的内容不贴切。比如,泸州市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补写题的第③空,前面的语句有一个关联词“既要”,有的学生忽视了这个关联词,以致答案缺少与“既要”相匹配的“又要”,最终导致内容不贴切。

5.忽视具体语境,导致逻辑不严密

这里所讲的语境主要是指语段的上下文。很多学生只着眼于距空格较近的语句,忽视了具体语境,没能瞻前顾后,导致上下文逻辑不严密。比如,泸州市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补写题的第③空,参考答案为“所以山楂吃起来酸大于甜”,而很多学生着眼于最近的语句“冲淡了糖的甜度”后,考虑到句式的一致性,将答案写成了“增加了有机酸的酸度”。这主要是学生忽视了“但为什么人们还是感觉山楂比苹果、梨酸很多,甚至经常被它‘酸倒牙’呢?”这一问句,从而不能有效判断第③空的语句与这一问句共同构成了设问句,最终导致逻辑不严密。

三、制定补写题的解答对策

笔者认为,要想走出补写题的解答误区,必须对症下药,制定行之有效的解答对策。经过一线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将语言准确、语意完整、语意连贯、内容贴切和逻辑严密作为补写语句的目标,从文体特征、句子成分、关键位置、语言标志和具体语境五个角度制定相应的解答对策。

以2022年全国甲卷的20题为例,题目如下:

又是一年槐花儿飘香的季节,小伙伴们有没有想起儿时那些带有妈妈专属味道的槐花美食?不过,槐花①________。常见的槐花有三种:淡黄色的国槐花,夏末开花,可以入药②________;白色的刺槐花(也叫洋槐花),夏初开花,花香味甜,可食用但不可入药;红色的槐花(变种)仅供观赏,既不能食用,③________。也就是说,我们吃的槐花美食来自白色刺槐。白色刺槐是我国重要的蜜源、食花和景观植物,原产北美。而我国土生土长的树种,是国槐。国槐在我国不只是一种常见的良木,而且作为一种文化元素融入传统文化之中。比如被奉为“神树”,种植在敬神祭祖的社坛周围;作为吉祥的象征,种植在庭前屋后。古代社会,槐树还是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宰辅之位的象征,并出现了一些由“槐”字构成的具有政治寓意的词,如槐岳(朝廷高官)、槐蝉(高官显贵)、槐第(三公的宅第)等。槐树因此也受到读书人的喜爱。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1.厘清文体特征,确保补写语言准确

每种文体都有其独有的特征,只有厘清其文体特征,才能确保补写句子的语言表达准确。高考补写题的文本主要是说明文,说明文具有准确性、简洁性和科学性的特点,所以我们补写的语句也必须符合这些特点,使之与整个语段的语言风格保持一致。比如2022年全国甲卷第20题,文本以槐花为核心话题,说明槐花的种类、价值和文化意蕴,语言准确、简洁,所以我们补写的语句也必须符合准确、简洁的语言特征。

2.剖析句子成分,确保补写语意完整

从句子的结构出发剖析句子成分,有助于明确所补写的语句在整个语段中的功能,从而确保补写语句的语意完整。比如2022年全国甲卷第20题,为了得出第①空的答案,我们在剖析其所在句子的成分后可以得出,“槐花”是主语,第①空正是主语“槐花”缺乏的谓语或谓语+宾语,所以我们补写的语句一定是一个具有谓语动词的短语。如果补写成一个完整的句子,那么就会出现两个主语,导致语意重复;如果补写的语句缺乏谓语,那么就会导致成分残缺。第①句的参考答案“并不都是能吃的”就符合要求。

3.明确关键位置,确保补写语意连贯

高考补写题一般会选择关键位置上的语句让考生补写。从位置上来看,补写的语句可以分为总括句、过渡句和总结句。总括句的作用是总领或概括下文;过渡句的作用是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总结句的作用是对前文内容的归纳、总结。明确补写语句所处的关键位置,可以确保补写后语意的连贯。比如,2022年全国甲卷第20题第①空所补写的语句就是总括句,“常见的槐花有三种……我们吃的槐花美食来自白色刺槐”一句主要阐述了三种槐花能否食用的问题,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第①空的答案为“并不都是能吃的”,这样补写语意才能前后连贯。

4.关注语言标志,确保补写内容贴切

前面已经提到语言标志主要有关联词、暗示性词语、指示代词、标点符号等,必须关注这些语言标志,才能确保补写内容的贴切,否则补写的语句可能游离材料之外,导致失分。比如,2022年全国甲卷第20题第③空,前面语句中的“既不能”是语言标志中的关联词,该关联词表示补写的语句和“既不能食用”是并列关系,句式要与“既不能食用”一致,应该是一个包含“又不能”词语的语句。另外,“常见的槐花有三种”后面的标点符号是冒号,表示总领下文,由此可得,“红色的槐花(变种)仅供观赏”前面的分号表示并列,第③空所处的整个句子的结构应该和前面两个分句一致,而前面两个句子都阐述了槐花能否食用和入药的问题,第③空的答案应该也是探讨能否食用和入药的问题。综上所述,第③空的答案是“也不能入药”。

5.链接具体语境,确保补写逻辑严密

笔者所讲的语境主要是指语段的上下文语境,只有链接具体的语境,才能确保补写逻辑的严密。比如,2022年全国甲卷第20题的第②空,根据“淡黄色的国槐花,夏末开花,可以入药②________”前面的冒号和后面的分号可以得知,这句话主要探讨的是淡黄色的国槐花能否食用和入药的问题,第②空前面的语句已经表明淡黄色的国槐花可以入药,我们只需要解决淡黄色的国槐花能否食用的问题,就可以得出第②空的答案。根据第②空后面的两个分句可知,白色的刺槐花可食用,红色的槐花不可食用。结合“也就是说,我们吃的槐花美食来自白色刺槐”这句总结性的语句,我们可以判定,淡黄色的国槐花不可食用。借用“白色的刺槐花(也叫洋槐花),夏初开花,花香味甜,可食用但不可入药”的句子结构,第②空的答案应该是“但不可食用”。这样一来,补写的逻辑就会非常严密。

综上所述,高考补写题着力于考查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能力,而学生在解答该题型时,容易走进补写语言不准确、语意不完整、语意不连贯、内容不贴切、逻辑不严密等误区,针对这些误区,我们可以通过厘清文体特征、剖析句子成分、关注语言标志、链接具体语境等方法对症下药,规避这些解答误区,早日实现高考补写题的得分最大化。

猜你喜欢
语意泸州市槐花
泸州市人民医院
泸州市人民医院
泸州市人民医院
泸州市人民医院
槐花花开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槐花吃过,这个春天就完整了
槐花
运用思维导图,做好提炼语意题
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