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凸效益,活学精练收成效
——古代诗歌阅读备考策略

2022-11-30 12:22河北刘韵玲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2年6期
关键词:意象诗歌学生

河北 刘韵玲

纵观历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阅读题,学生在古代诗歌阅读部分失分较多。那么,古代诗歌阅读题到底难在哪里呢?下面,笔者结合学情具体分析并给出相应策略。

一、以生为本探学情

通过分析学情,笔者发现,学生做古代诗歌阅读鉴赏题时主要存在三个方面问题:

1.诗歌读不懂

①字词理解有障碍

②不知意象、典故

③不懂诗歌语言的语法规则及特点

2.答题技巧掌握不全面

3.语言表述不规范

对学生而言,最根本的原因是读不懂诗歌。只有“读得懂”,才可能“答得准”。诗歌读不懂,只是反复训练技巧,自然收效甚微。

二、回溯高考抓关键

设误方式一:混淆对象

(2021年全国甲卷)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

陈师道

侧径篮舁两眼明,出山犹带骨毛清。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误项】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

【分析】回归原文颈联,原句意为:作者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他羡慕隐居山中的僧人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一生。并非C项所说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而是作者自己不如飞鸟自在。此误项属于因“混淆对象”而造成诗句理解错误。

设误方式二:曲解词义

(2021年全国乙卷)

鹊桥仙·赠鹭鸶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误项】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描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分析】D项中“听觉”曲解文意。“听”在句中是“任凭”的意思,末句中没有听觉描写,只是从视觉上描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

设误方式三:漏词翻译

(2020年全国卷Ⅰ)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误项】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分析】A项对应原诗的标题解读。选项中将“袭美抱疾”解释为“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对应“杜门”,在这里,学生容易将“闭门”二字与后文“与外界不通音讯”联系起来,认为这是一个常见的生活情境,从而忽略“见寄”二字,“见寄”是“寄给我”之意,此处“见”加在动词前称代自己。故而选项中“与外界不通音讯”是错误的。如果学生了解高考题有这种“漏词翻译”的设误方式,即使不知道“见”字的特殊含义,关注选项中漏掉的“寄”字,一样可以推测出正确答案。

设误方式四:加词翻译

(2019年全国卷Ⅱ)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误项】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分析】D项对应尾联,“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容易让学生联系文化传统,自动补出选项中的后一句“受恩必报”,反而忽略了诗句中并没有表明这样的意思。该误项属于“加词翻译”,无中生有。

通过分析近年来的高考真题不难发现,“读得懂”是高考语文对古代诗歌阅读的重要要求,也是学生备考的出发点,更是突破古代诗歌阅读鉴赏的关键一环。因此,备考古代诗歌阅读应该从“读得懂”出发,提升学生诗歌审美鉴赏的思维与能力。

三、精准备考收成效

策略一:透讲

1.讲透创作对象

阅读古代诗歌必须从其创作逻辑出发。其实古代诗歌的创作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先要有创作对象,然后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展现对象的特征,进而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阅读古代诗歌的第一步就是要“读懂创作对象”。而古代诗歌中的创作对象通常有四种表现形式:

①直接出现型

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等句,基本都是完整的主谓句,创作对象直接出现,只需转换为相应的现代汉语就可以理解了。

②完全省略型

这类诗歌中不见对象,只出现谓语。比如“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两句,调整顺序后应是“庾开府清新,鲍参军俊逸”,然而这与杜甫“春日忆李白”的题目主旨不相符。根据题目与诗歌内容需统一的艺术逻辑,可推测“清新”与“俊逸”两词的逻辑主语应是“李白诗歌的风格”,所以这句应该理解为:李白诗歌的风格,清新可比庾开府,俊逸可追鲍参军。

③若隐若现型

诗句中只出现喻体、代指、象征词或讳饰称谓等,以此来代替本体,达到某种表达效果或是增加诗歌的蕴藉美,如“须眉”“子衿”“香草美人”“汉皇”“倾国”“铁骑”等。理解这类诗句,必须把代指称谓还原成本体。要想完成还原,除了依托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做题经验,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抓住喻体或代指称谓的特征探究本体。

④半隐半现型

以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文为例。上片通过“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等独立景象,展现了一幅完整的“湘江壮丽秋景图”。这图景的壮丽蓬勃与当时“独立”于橘子洲头、胸怀天下的主人公的壮志豪情格调相同,表现了作者昂扬进取的革命情怀。像这种描绘对象半隐半现型的诗歌,首先需理解单个意象特征,然后再归纳共同特征,最后根据“境”与“情”的艺术交融逻辑来推测作者的情感。

2.教透意象

意象,在古代诗歌的创作中发挥着言意转换的重要作用。比如:

“山”作为意象所寄寓的情感:

①风景秀丽——热爱自然

②高峻挺拔——仰视和敬意

③坚固不摧——坚定的信念

④幽深隐蔽——隐者的孤高自傲

⑤亘古不变——对时殊事易的感慨

⑥路途阻隔——思念家乡

“山”的意象在诗歌中的说法不同,有丘山(田园生活)、空山(寂寥前路、世外桃源)、江山(国家政权)、南山(隐逸生活、男女之情、寿诞)等。由此可见,意象具有直观性,同时也具有模糊性。它有历史传承的一面,也有个性独创的一面。同时,意象也在不断发展、不断创新,所以在解读意象时,要对意象的特点有足够的认识,同时又能够结合语境,在推敲中有所领悟。

策略二:教考结合

近年高考中的古代诗歌阅读都对准了一个方向,即对教材知识内容的回归,做到了“以生考熟,教考结合”。学生需以教材知识为依托,解决情境化的新问题。不再只是简单的知识记忆,而是需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思考和表达。由此,回归教材在备考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具体操作上,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两种课内诗歌小卷,每天一页,用来疏通文意,提炼手法,明晰结构,探究主题,赏析语言,规范语言表达等。

小卷一

小卷二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用诗歌命制高考模拟题,自己设置选项,并根据考点设置一个错误选项,这就完成了选择题的编写;再仿照最近三年高考卷中古代诗歌阅读题的设问方式,命制一道主观题,然后小组间互相作答。这样既有趣味,又能帮学生熟悉考点,让学生在“照猫画虎”的过程中,把握命题规律,梳理答题思路,规范答题语言,甚至做到举一反三、迁移运用。

策略三:精准练习

1.读懂“诗家语”

学生在阅读诗歌时难以进入“真”阅读,原因之一就在于学生没有掌握诗歌独特的表意规律。“诗家语”与现代汉语的不同在于:“诗家语”惯于改变词性、语序、省略成分,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大量有针对性的习题中练就“火眼金睛”。

【解决路径】

①识别“省略”,补足成分

比如,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颔联“深巷明朝卖杏花”一句,忧心国事的大丈夫、归家心切的羁旅之人怎么可能有闲情去“卖杏花”?补全省略部分,明确句意后可知,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明朝(听到)深巷(有人)卖杏花”。

②识别“活用”,还原词性

比如,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竹杖”“芒鞋”“一蓑”在这里活用为动词,分别翻译为“拄着竹杖”“穿着芒鞋”“披上一件蓑衣”。

③识别“倒装”,还原语序

比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调整语序后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

2.找准“冷热词”

“冷热词”体现了情感的冷暖色调,这是针对古代诗歌的创作背景及作者本身的遭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而言的。

作者的坎坷、悲、忧等,均属于“冷色调”;作者的消极态度、表层化的观点也均为“冷色调”。而作者积极向上的观点、行为,可认为是“暖色调”。“冷热词”为学生理解诗歌意思、推断诗歌情感提供了“脚手架”,正所谓“诗中有真意,用心细辨之”。

通过专项训练,学生在读一首陌生的诗歌时,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诗歌中的“冷热词”,并能够根据“冷”词与“热”词推断情感。常见的“冷热词”如:

①冷词:寒、雪、凄、凉、冷、独、孤等;

②热词:喜、笑、爱、闲等。

3.积累“高频异义词”

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词义不尽相同,唯有通过训练,才能灵活应对。比如:

①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刘禹锡《竹枝词》)

等闲:无端

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白居易《琵琶行》)

等闲:随随便便

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七律·长征》)

等闲:平常;不过如此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备考难度也在逐渐提升。教师要及时把握改革方向,结合实际学情,以“考”定“教”,抓住诗歌“读不懂”这一痛点,于透讲、教考结合、精准练习中提效益,诚如是,则攻下“古代诗歌阅读”这一“堡垒”便指日可待。

[注]本文系廊坊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深度学习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1079)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意象诗歌学生
诗歌不除外
抚远意象等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赶不走的学生
诗歌岛·八面来风
学生写话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