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干预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2022-12-01 11:57张芝琳全茹任文君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婴幼儿量表动作

张芝琳 全茹 任文君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00)

古希腊伟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理想国》中指出:体育,在早期教育中应首先得到重视,目的是为了孩子能具备强健的体魄、高尚的情操以及坚毅的品质。但是近年来中国家长更重视孩子文化知识的提升,而忽视子女的运动能力及体质发展。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学前教育作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可以看出,国家对幼儿健康高度重视。婴幼儿时期是为体格、智力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也是个体生长发育最快速的阶段。在婴幼儿阶段对其进行不同动作干预可促进生长发育,提升体质,并且可以降低发病率。目前国内在0-3岁婴幼儿动作干预对其生长发育方面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通过对现有动作干预的相关文章进行归纳总结,帮助了解动作干预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相关影响,提高对婴幼儿动作发展的重视程度。

1、相关概念

1.1、婴幼儿概念

从医学角度解释婴幼儿,婴儿指出生起28天后到一周岁的孩子。根据生理学特征在临床医学方面,幼儿期特指1-3岁的孩子。因此,婴幼儿则是指从出生到3岁的孩子。有学者认为可以将孩子的成长分为胎儿期(0岁以下)、婴儿期(0-1岁)、幼儿期(1-3岁)、学龄前期(3-6岁)和学龄期(6岁以上),10-20岁为青春期。从以上结论我们可以看出,婴儿与幼儿之间有许多联系,所以为了方便理解婴幼儿概念,将其年龄范围定在0-3岁。而本文所研究的婴幼儿时期也特指0-3岁。

1.2、动作、动作发展和动作技能概念

动作作为人类适应环境和自我发展的基石,也与人类在社会中生存、生活等活动有分不开的关系,它能够更好地保证人们生存与发展的整体质量。而基础动作是人体整个发展过程“金字塔”中的最底层,是人类进一步发展、提高的坚实基础。动作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肢体、躯干以及关节相互配合活动的模式,这里的配合模式既可以有多个部位共同构成,也可以特指某一部位”。人类从始至终整个生命中其中都存在着动作发展。从学科的角度研究,动作发展是指人从婴儿到老年过程中经历过的不同的动作以及行为的变化。而在《动作学习与控制》这本书中,将动作发展定义为个体技能性的动作表现随着时间而不断变化与发展的过程。动作发展作为一切活动的前提,也无时无刻不贯穿在幼儿的生活与学习中。动作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多个阶段分工完成,我们一般把动作发展分为反射、预先适应、基本动作技能、专项动作技能、技能熟练和代偿六个阶段。在人类的动作发展中,2-7岁是基础动作阶段,这个阶段又可以分成三个不同阶段,分别是起始阶段(2-3岁)、初级阶段(4-5岁)以及成熟阶段(6-7岁),这三个阶段互相衔接。

在《体育科学词典》中将动作技能定义为按照某种规定的技术要求,完成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动作的能力。不同学者对动作技能有不同的理解,王瑞元等人认为动作技能是指个人在身体运动中了解、学习、掌握和完成特定动作的本领。动作技能自身有专门的、有目的动作或任务,是动作表现质量的体现。在心理学方面,彭聃龄学者认为动作技能是一种动作方式,也是不同个体在经过有目的、有意识的身体练习后而逐渐形成的。邵瑞珍学者认为动作技能是个体通过自身身体动作完成规定任务的能力。

1.3、运动干预概念

由于运动是一种具有计划性、组织性、对抗性以及目的性的身体活动,因此认为运动干预可以促进大众进行体育运动并且从而成为疾病治疗的辅助方法进行相关治疗。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我们对运动干预的研究不仅仅是对于疾病的治疗,更多的是对健康的身体机能与素质进行提高。因此,张自云学者认为运动干预训练是指通过主动或者被动的运动方式。

1.4、粗大动作、精细动作概念

粗大动作是我们在生活中运用到的最基础的运动技能,这也与幼儿在日常生活和体育活动与密不可分的关系,如跑步、跳跃、拍球、投掷、攀爬等体育活动都属于粗大动作范畴。粗大动作是指在某个动作完成过程中主要运用其大肌肉或肌肉群参与完成的,如跑步、侧滑步、击打球等都属于粗大动作。又可以根据不同三维位置变化、对具体工具的操作情況,将粗大动作分为移动(loco motor)动作、非移动(non-loco motor)动作和操 作(manipulative)动作。发展粗大动作能够帮助婴幼儿成功地进行自主活动、探索目标,侧面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以及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粗大动作的运用于提升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新陈代谢,并且是促进肌肉发展“良药”,是人类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总结以上观点我们可以发现,粗大动作包含个体的身体姿势以及全身性的活动。精细动作同样也属于动作的一种,主要是由小肌肉或者小肌肉群运动产生的个体变化过程,如绘画、拿笔等握、抓的动作。与粗大动作相比,精细动作更加需要婴幼儿手眼协调配合,在婴幼儿意志的支配下,借助神经系统的感知功能,利用小肌肉或者小肌肉群配合完成的动作。

一个完整的动作不是指特定的某一块肌肉活动的单独过程,而是非常精细复杂的,在动作执行的过程中不同肌群的大肌肉和小肌肉共同参与进来,从而实现动作的精确度和完整度。一般是由最初的粗大动作的位置移动精细动作位置协同完成,随着动作的熟练与成熟,完成小肌肉精细动作;从发展顺序来看,粗大动作发育早于精细动作发育,粗大动作发展早于并促进精细动作发展并且成为获得更多高难度运动技能的基础。

2、国内外对动作发展及动作干预相关研究

国外对儿童动作发展最早进行研究的人是提得曼,他通过观察并且测量最后记录的方法,总结了孩子0-2岁半的所有行为,并且整理分析出版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观察》。有一个关于儿童动作发展的著名实验——“格塞尔孪生儿爬梯试验”,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格赛尔对一对同卵双生子前后爬梯与肌肉训练的表现进行比较与分析,最后认为训练时间的早晚并不是决定儿童训练成果的决定性因素,而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影响了最终的训练效果。对于格赛尔长期的追踪以及研究最终编写了《格赛尔婴幼儿发展量表》,该表用于评估儿童适应能力、粗大运动能力、精细运动能力、言语能力以及社交能力发展水平。其中,粗大运动能力测试量表检验粗大动作如站、走、跑、跳、爬和跪等88项运动能力的完成程度;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主要评估精细动作如抓、握、控制等运动能力的完成程度。格赛尔的婴幼儿发展量表开创了动作评估与分析儿童发展方法的先河,为之后相关量表提供了思路与创新。Dale A·Ulrich在1985年创编了测试幼儿粗大动作运动能力发育情况的粗大动作技能测试-TGMD,在2000年修订了第2版,2013年修订了第3版。TGMD量表由位移性动作技能和物体操作性动作技能2部分组成,作为用来测评3-10岁儿童粗大动作发展情况的测评标准与工具。

中国国内第一部研究动作与认知性的著作是董奇和陶沙等人编写的《动作与心理发展》,这本书详细地说明了每个人其动作发展的规律,并且将粗大动作与精细动作细分,将粗动作的发展分为头颈和躯干控制的发展、爬行动作的发展与行走动作的发展,精细动作的发展分为抓握动作、绘画和写字动作的发展与自理动作的发展。

2.1、国内外关于动作发展对婴幼儿影响研究

(1)对心理的影响。

个体心理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其个人动作发展是否完善,例如在反复的动作练习过程中,大脑对应的区域因为不断受到不同的刺激而被激活,并且因为日积月累的动作练习引起的积极影响能够使大脑内部的结构发生不同的改变,同时也为早期个体的心理发展奠定了较好的神经系统基础;随着新动作的学习和原有动作的掌握以及熟练水平提高,个体的社会环境交互作用也在不断改变,个体由被动者变为主动者。这种变化促进了其自主性、独立性的锻炼,同时也对社会中的人际交往产生了积极影响,进而有助于个体的心理发展。动作发展使个体能够全面、深层地探索研究周围的物质世界与社会环境,促进了个体社会性心理的发展。

(2)对认知的影响。

认知发展具有内在与外在两种不同的表现,其中动作的发展就是它的外在表现。认知的过程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某些现象的具体认识和自我理解,通过大脑保存其中有用的知识,加以个体的经验,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个体认知发展好坏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在婴幼儿时期的动作发展,无论是粗大动作还是精细动作,其操作过程可以促进婴幼儿自身认知结构的改变和重组,从而不断发展。我们对于认知和动作发展关系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是出自于Piaget的感知运动阶段。从Piaget的观点发现,认知就是通过知觉和动作来建构的。国外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主要包括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信息加工理论、新皮亚杰主义和社会文化观等,其中皮亚杰认为可以将儿童认知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虽然不同年龄儿童完成的具体任务不尽相同,但各阶段的发展顺序是一致的,在年龄的规律中通过连续的进步完成认知的发展。国内学者也对婴幼儿动作发展促进认知能力培养进行了研究。例如赵亚玲、全明辉和文椈等人指出研究指出不同年龄儿童在练习一段时间后其记忆力、注意力和执行的能力上和整体的运动素质上都有明显的变化,其中儿童的平衡能力、注意力集中时间变化的最为明显,这也说明动作发展对儿童认知水平的提高有较大的影响。

(3)对感知觉的影响。

学龄前儿童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位觉、触觉等外部感觉和平衡觉、痛觉等内部感觉;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等。在学前儿童的认知活动中,感知觉占据重要地位,即学前儿童是借助于形状、颜色、声音来认识世界的。婴幼儿运动时也无不在感知外界,接收周围环境给予的信息,因此运动在特定的理解上就意味着感知。幼儿用动作与客观世界进行互动的过程中,通过所见、所听和真实的触摸得到的信息进行融合,使感知觉更加精确,正确地搜寻自己所需要的目标。动作发展可以发展幼儿的身体意识及空间意识,在听力、视力以及专心注意的能力都会显著提高,推动婴幼儿不断更新与建立自身的感知觉模式。

(4)对社会适应的影响。

随着婴幼儿年龄增长,其表现出的动作发展日益成熟,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到动作发展水平的影响,相反社会适应能力也会反向影响其动作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在适应社会方面,动作发展改变了婴幼儿与社会环境、人际交往之间的交流模式,并且促进这幼儿对社会规则的利用和掌握,有效地促进与同伴朋友之间的友善交往。无论学习中或者游戏中,动作能力表现比较好的孩子更受同龄人的欢迎,反之表现较差的孩子总是很难被同龄人所接纳一起共事或玩耍。

2.2、国内外关于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练习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研究

婴幼儿时期是整个人生的基础,此时正处于人体快速生长发育的阶段。假如此时对婴幼儿科学培养其粗大动作发展并且进行针对训练,这对其身体素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能力有增强作用,还能建立自信心、开发智力、调节情绪、树立健康心理状态。潘文娟学者对3-6岁儿童的粗大动作发展与认知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3-6岁儿童粗大动作发展与其两个维度与认知发展相关性呈现正相关。吴升扣运用TGMD-2针对3-6岁幼儿进行了粗大动作运动能力测评,最后结果发现幼儿粗大动作发展越好,其体质水平就越高,说明者却科学的动作干预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有积极地促进作用。王欢通过TGMD-3对3-6岁幼儿使用粗大技能发展测试,得出了以下结论:粗大动作与身体素质为正相关,幼儿平衡素质最好,但柔韧素质最差。在2008年Jan P·Piek·Lisa Dawson对早期粗大动作对幼儿生长发育进行研究,最后认为粗大动作的发展会促进幼儿生长发育等其他行为的发展。高云在其硕士论文中通过实验发现影响3-6岁幼儿的上肢和腰腹力量、整体的协调性、下肢的爆发力、灵敏度和平衡能力的关键因素就是粗大动作的发展。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标志着儿童抓握与细小事物操作的能力,同样也是儿童认识事物、形成概念的影响因素。精细动作能力的高低作为儿童提高与发展认知的基础,也是其他活动的前提,高级的认知范畴更离不开足够的动作经验积累,同时,精细动作有利于提高注意力以及大脑工作效率。孔亚楠、孙淑英等人对影响婴幼儿精细动作发展做了多因素分析,发现对精细动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做精细动作游戏,最小的是孕周。通过0-3岁婴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现状分析,朱红英发现精细动作的掌握与发展对婴幼儿生活自理、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都有着很大程度的促进作用,并且在精细动作的训练或游戏中促进其社会性。

3、Peabody运动发育测量表在婴幼儿动作干预应用研究

目前国内用于评估婴幼儿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能力的量表主要有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贝利(Bayley)婴幼儿发育量表以及Alberta 婴儿运动量表(Alberta infant motor scale,AIMS)。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 (Peabody Developmental Motor Scale,PDMS),是一种运动功能评估量表,目前已经在国内的康复保健领域以及儿童早期的干预被大家接受并且广泛应用,该量表适用于0-6岁的孩子,是一个全面的、同时具有定性和定量功能的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这个量表分为上下册,其中包含了对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的评估方法与标准,在两个大板块中具体分为6个子测试。粗大动作评估板块包括反射、姿势、移动和实物操作;精细动作评估板块含有抓握、视觉、运动整合测试。特别要说明的是,小于11个月的婴儿才能进行反射测试,同样,大于12个月的孩子才可以参与实物操作测试。根据PDMS-2中给予的评估标准,得出各子测试的原始分,再结合相当年龄、百分率和标准分最后计算得出发育商,综合评价婴幼儿的发育情况

贝利(Bayley)婴幼儿发育量表是国内应用最广泛,时间最久的量表之一,有3个分量表,分别是智能量表、运动量表和婴幼儿行为记录,其中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 (Bayley scalesof infant development,BSID)中运动量表包括粗大运动及精细运动。

Alberta 婴儿运动量表(Alberta infant motor scale,AIMS)是由加拿大 Alberta大学 Martha Piper和 Johanna Darrah编制的的。此量表主要诊断0-6岁孩子的行为领域,其中包括粗大动作行为、精细动作行为、语言行为、适应性行为及个人—社会行为。李海霞根据PDMS-2的训练方案运动发育落后患儿进行干预,干预后进行第二次评估,结果显示患儿运动能力及水平有所提高,说明配套训练方案对提高患儿的运动技能具有价值。杨亚丽、吴丽等人对高危儿进行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的配套的运动训练以及家庭康复训练,发现将PDMS-2及配套运动训练方案地与家庭康复结合的这种训练方案可以使“全员参与”,能够尽最大努力改善患儿生长发育功能。任素伟将PDMS-2训练方案核心稳定性训练相结合,对60例痉挛型偏瘫的脑瘫患儿进行评估与干预,得出此方案能有效改善痉挛型偏瘫的脑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提高其运动功能独立性。马艳丽运用PDMS-2运动训练方案对住院治疗的54例高危儿给予运动疗法,结果显示在PDMS-2运动训练方案有助于高危儿的早日康复。王桂贤对精神发育迟滞患儿应用PDMS-2进行精细动作干预,干预后评估显示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精细运动能力明显提高。邵荣波实验发现Peabody测评及早期干预效果对脑损伤小儿不同月龄干预效果显著。

4、结语

目前国内外学者通过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配套训练方案对患儿动作干预以及治疗较多,但是对正常发育儿童干预较少,缺乏对其干预效果,因此,需要对正常儿童设立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实验研究,探究动作干预对正常儿童生长发育的相关影响。通过上述文献综述可以看出,虽然动作干预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研究看似增多,但是不同时段内不同动作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效果研究的区别比较少,今后研究0-6个月、12-24个月以及24-36个月时段内粗大动作(反射、姿势、移动、实物操作测试)、精细动作(抓握、视觉、运动整合)中不同的动作分类在不同时段对生长发育的敏感性是研究的重点,为婴幼儿生长发育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婴幼儿量表动作
《针织婴幼儿及儿童服装》标准探讨
无创吸痰法在婴幼儿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高血压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测定量表的应用考评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动作描写要具体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