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技能的两侧性迁移方法分析
——以篮球为例

2022-12-01 11:57吴登登宋涛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篮球优势阶段

吴登登 宋涛

(九江学院体育学院 江西 九江 332005)

1、篮球运动技能的训练

运动技能的两侧性迁移,是指当一侧肢体熟练使用某种运动技能时,另一侧肢体对该技能的学习与掌握的速度会产生变化;已练习或操作过的运动技能,也将会影响新技能的学习及在新环境中操作该技能。篮球运动技术对两侧手的技能掌握及运用都需要一定的水平,在篮球技术运动的培训中两侧肢体共同练习尤为基础。实际教学训练中对两侧性迁移规律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应用,可促进技术动作的进一步发展。

1.1、体能训练及其技术的迁移

运动技能的掌握与提高阶段中,个人所表现出的体能水平对技能的学习起着奠基作用,如,篮球运动员的手臂相对力量较大时,其个人在投篮及运球过程中对球的感觉与控制比力量相对较弱的选手有明显的优势;灵敏度相对较高的运动员,在篮球比赛中的运球及过人技术的掌握和进攻技术的学习中,相对于这一能力方面相对薄弱的运动员,其体能展现出了明显的个人优势。运动技能学习过程存在的四个阶段中,教练员通常会采用技能两侧性迁移的相关理论知识于泛化阶段及巩固阶段,在这一训练理论的实践中,体能水平的高低对运动员技术习得有明显地影响。

1.2、心理能力及其技术迁移

心理能力是在运动员进行技能学习,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等活动中必要的自身精神条件。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分为泛化、分化、巩固、自动化四个阶段,不同阶段的运动员心理成熟程度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泛化阶段的运动员对运动训练及技能学习的兴趣极大,可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低。技能学习的初期,运动员只能获得一种感性认识,对技术动作的内在规律无法清楚认知,技能的细节要领不能完全理解,每一次受挫,都会严重损伤其自信心及学习热情;分化阶段中,运动员通过反复的练习,当对技术的内在规律有了一定了解的情况下,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也相应的得到提高,对技能学习中的出现的失误也可以去理解与改正;巩固阶段中,长期的训练使得其自信心较为饱满,技术动作出现问题时会及时地进行自我思考并冷静处理,学习新的类似动作时也表现出高度的理解能力。

运动技能习得的四个阶段中,运动员自身的心理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心理能力较高的阶段中,其对技能的学习掌握能力也有所提高。进行运动技能两侧性迁移的训练中,过程相对复杂,出现错误较多时,心理受外界刺激,运动员的运动技术习得随着心理能力的加强而提高。

1.3、知识能力及其技术的迁移

知识能力是运动员对运动生理、运动训练、运动竞技等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进而提高自身的运动能力。日常训练中,运动员的知识储备能力与技术动作学习相结合,使运动员在技能学习的初级阶段,对技术动作的内在规律及机体运动原理的理解高于一些知识薄弱的选手。运动技能迁移理论的运用在此类人群中将得到更为迅速的发展,掌握技能的速率也会相应的高于其他的运动员。

1.4、战术能力运用及技术掌握

战术能力是运动员在竞赛中所表现出的自身的知识能力以及体能,技能,心理等竞技能力的体现,主要表现于,竞赛过程中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对其他选手竞技能力发挥的影响。

运动训练教学中技能两侧性迁移原理的运用,使得初学者可对的技能掌握和进一步的巩固;个人技术高超的体育团队中,要想取得竞技的优胜也并非易事。团体性的运动竞赛项目不仅仅考验个人能力的发挥,而且对团体的战术能力的运用也有较高要求,如:在篮球赛事中,个人运动技术优异的运动队伍,如果战术意识薄弱,将无法发挥出优秀运动员真正的水平,并有极大的可能无法取得比赛的优胜。

运动员竞技能力优劣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基础,完整的战术运用能力是发挥出竞技能力的前提。

2、不同学段的篮球运动技能习得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校园体育教育与文化学习连接的关键纽带,其结构类型可从多个角度进行划分。从学段的角度划分:可分为初等、中等和高等三个等级需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学生运动能力、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教育阶段。从活动方式的角度划分:可分为课堂教学、课外训练、课外竞赛、校园运动会等多种形式。学生运动学习能力的差异导致了教学目标的不同。

2.1、初等教育阶段的篮球教学

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各项身体机能都增长迅速;骨骼中的有机物较多,弹性大,可塑性强,大肌肉群的发育优先于小肌肉群,处于同一水平阶段的儿童少年的运动能力不尽相同;大脑的结构与机能进一步发展,神经系统进一步完善,但兴奋与抑制过程仍然处于不平衡状态。学生的感知能力表现为无意性和情绪性,承受能力较差,情绪容易外露,专注力不强;运动技能的学习也只能以简单的或一些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动作为主,如:广播体操、篮球、足球等。

初等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进行各个运动项目的训练教学时,需根据不同的水平学生制订合理的训练计划与安排,如:低年级学生运动的能力相对较弱,但运动兴趣浓厚,进行篮球训练时,不仅要减少运动强度、持续时间,还要对球的型号进行相应的调整来适应该阶段学生。各项运动训练也多采用游戏为主,从而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在基础机能学习的阶段,训练多以培养运动的兴趣,个人的专注能力等内容为主,并做到对每一位学生的安全进行防护。

2.2、中等教育阶段的篮球教学

学生的身体结构和外部形态特征开始接近成人,生理各项机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表现出自我意识性、目的性、持久性等,大脑机能逐渐发育成熟,思维逻辑缜密,自我反思与评价能力开始显现;心理能力得到增强,情绪由原先的外露转变为内隐,学习专注度提高。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理解与接受能力更快,技能的学习也不只限于简单地系统性的技术,训练教学中采取运动技能、健康教育和体能教育相结合的方式。

中等教育阶段,学生运动系统的发育较为完善,彼此间的差异性较小,对于运动项目中的技能学习及掌握能力相对提高。篮球训练教学中,适宜的运动负荷强度和量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运动技术的习得速率上得到明显的提高还可以帮助学生在体能方面得到提升。在此阶段,由于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完善,在培养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也要注意对他们个性的关注,健康知识的教授,并促进学生养成长期体育锻炼的习惯。

2.3、高等教育阶段的篮球教学

学生的各器官系统功能达到最高水平,骨密度增加,维度增粗,表现为明显的抗压能力增强。肌肉组织体积因性激素的分泌增加产生明显变化,力量和动作灵敏性明显提升。该阶段的学生运动兴趣爱好广泛,性格有明显的差异性,多表现为自尊、自信、自强等特征。学习和参与新的运动项目时,理解动作技术并掌握的能力提高。个体间的性别差异也导致了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大不相同,兴趣浓度的高低将会影响参与运动项目时,技术的掌握程度,兴趣高的运动项目习得速率就高,反之则低。

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均会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及身体条件而选择相应的运动项目。参加运动项目的初期,学生的运动兴趣较大,高度自信与自尊的学生,技术学习中遇到的挫折的打击相对较大。教师应掌握相应的教学方法,并在训练开始时设置相应目标,以此激励学生的运动兴趣。篮球技术教学时,基础的运球上篮及带球过人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必须充分有夯实的篮球控球技术,在进行这一技术的学习才能顺利进行。初次尝试篮球运动的学生,可以应用运动技术两侧迁移的方法,这一研究理论的运用可帮助学生快速的掌握技术并巩固。

3、篮球运动技能两侧性理论研究与应用

运动技能学习的初期,体能是基础,技能训练过程中,心理能力的锻炼也尤为重要,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促进对技能的学习;经过了反复的训练后,运动员的整体生理机能也得到了明显的增强。篮球的运动训练中,个人技术动作的形成都是由大脑对动作的不断理解加强后在记忆神经中枢留下痕迹而产生的,长期的技术训练后,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逐渐减弱,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已经从第二信号系统的影响下相应的解放出来;技术动作已经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即在完成技术动作时,动作表现出明显的无意识性。篮球运动的优势手和非优势手的动作技能,属于身体对称部位技能;因此当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时,根据技能两侧性迁移理论,优势手或非优势手的技术强的一侧,必定会影响劣势一侧的技能习得。

3.1、技术两侧性迁移理论研究

在运动技术迁移的理论中,技能的两侧性迁移现象被以大量的数据来充分证明了在初级阶段及巩固阶段的运动员的技术掌握起到了促进作用;国内外学者运用运动技能迁移理论,对不同技能间的正负迁移和同一技能优势侧向非优势侧的迁移进行研究;但对于水平不一的学生,采用的练习方法,通过增加非优势侧的练习,对动作技能学习效果产生影响的研究并不多。在实际的篮球技术的教学训练中,两侧性迁移的训练方法的是否会随运动员的生理、心理等因素的不同而发生一定的影响。由此展开对不同学段地学生的运动技能训练,通过采用教学研究法对两侧性迁移的理论进行效果对比,根据研究所得结论可以帮助社会中的不同阶段地运动爱好者篮球技术的训练与提高给予科学地指导。

3.2、篮球技术迁移训练安排

各学段的学生在进行篮球技术的初级训练时,运用技术两侧性迁移的训练方法,实验内容可安排为:基础阶段的定点单手肩上投篮、单手运球、传球三项技能,被试每周进行三次训练,每次训练为30min,一共进行为期六周的学习;并要求在非训练时间内不得进行篮球及相关运动。在这一过程中对优势手与非优势手的训练负荷强度明确划分。观察在不同负荷的训练后,技术是否存在迁移现象 ,非优势手强度较高的情况下,对优势手的技能掌握是否有促进作用。研究不同学段的训练人群采用该方法是否有效,并分析非优势手的训练强度增加至怎样的负荷范围才能最大程度的促进优势的技能掌握程度。不同学段的运动人群采用怎样的训练方法对技能的掌握最为有效。

3.3、篮球技术两侧性迁移研究

将初等、中等教育两个阶段的学生进行篮球技术两次侧性迁移实验研究,从中挑选水平二、水平三、水平四的同一年龄、性别、体态地受试者,过程采用教学对照法。根据受试者的机能状况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同一水平阶段的参与者分为三组,并把优势手与非优势手的练习组数和负荷强度安排为 25%:75%、50%:50%、75%:25%。考虑到不同水平阶段的参训者运动系统机能水平不同,骨骼抗压能力不强,心血管发育不完善,神经系统对于技术的学习比较迟缓,呼吸系统相对落后;因此参与受试者进行的技术以单一的跑,跳,投等简易的篮球基础动作训练为;训练量不易过多,强度不易过大。

经过了相同时间,不同训练负荷的运动训练,不同平受试者的优势手与非优势手对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都得到一定提升。所有受试者在运动技能操作测试过程中均使用优势手,技能操作测试对成绩进行考核:投篮要求为:在罚球区单手肩上投篮命中率;运球要求为:在三米距离内设置障碍,测试者均采用八字曲线单手运球,记录时常;单手传球为:固定距离内对传球目标进行多次传递,记录命中次数。经过多组对照实验所得结论,来研究分析运动技能的两侧性迁移规律在不同学段间是否存在。

4、结语

“十三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人民群众通过健身促进健康的情绪日益高涨。大众参与运动健身的同时,由于人的“取胜和对抗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心理因素等影响,人们对自身技术的提高地渴望也日益加剧,而运动技术的两侧性迁移的理论,对初学者的运动技术的掌握可以发挥明显的优势,在篮球、足球等此类技战术的运动项目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猜你喜欢
篮球优势阶段
Open science:The science paradigm of the new era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快乐篮球进山乡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画与话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第二优势
从优势到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