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乡镇畜牧兽医站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022-12-13 08:21琚学慧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2年7期
关键词:兽医站畜牧畜禽

琚学慧

(桐城市金神镇畜牧兽医站,安徽 桐城 231440)

桐城市乡镇畜牧兽医站是国家在基层乡镇设立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承当着畜牧业技术推广,动物防疫、检疫,动物疫病调查、诊治,以及畜产品安全、规模养殖场环境问题监管等多项职能,并协助市畜牧兽医中心开展行业监督管理。本应该是动物疫病防控的落脚点,畜产品安全保障的前沿阵地,是国家畜牧业政策落实、行业管理的有生力量。在桐城市基层乡镇从事畜牧兽医工作40年中,近些年越来越感到工作难做,问题隐患随时可能出现,困惑诸多。

1 桐城市乡镇畜牧兽医站现状

1.1 人少事多,从业人员年龄及知识老化目前桐城市基层11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畜牧兽医站现有畜牧兽医技术人员21人。其中50岁以上15人,8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只有1人处理日常繁杂事务,疲于应付。近几年桐城市农业农村局也先后为乡镇畜牧兽医站招聘了9名年青的大学生,但仍在乡镇工作的只有一人,且工作时间不超过一年,其他的要么重新考走,要么被市农业农村局、市畜牧兽医中心借用。新进的大学生无心在乡镇工作,乡镇畜牧兽医站虽然缺编严重,但招聘难留人更难。

1.2 工作经费无法保障,好多具体工作难以落实到位每年的动物防疫、检疫、畜产品安全监管、血吸虫病防治、动物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都需要花钱,但工作经费只能靠各乡镇站向当地乡镇政府争取,由于干事越多花钱越多,造成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宁愿少做事、或者不做事,导致市畜牧兽医中心布置各项工作时被动应付。

1.3 畜禽疾病无人诊治,乡镇畜牧兽医站基本职能缺失畜禽疾病诊疗曾是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基础性工作,现在因体制改革,乡镇畜牧兽医站畜禽疾病的诊疗活动已完全放开。这些年农村散养户畜禽饲养量持续下降,原来乡镇畜牧兽医站集体所有制开展兽医诊疗活动的业务人员很难再依靠从事动物疾病诊疗和相关服务维持基本生活,大多已改行或离家创业、打工。少数年龄较大或者因家庭因素留在本地的因为出诊费用较低也不再愿意从事动物疫病诊疗服务。一边是农村畜禽养殖户畜禽生病找人医治难,严重挫伤了农户从事畜禽养殖的热情;一边是乡镇聘请的动物防疫员虽有多年的动物疫病诊疗经验,由于一直未能进行乡村兽医注册登记,即使偶尔出诊又面临非法从事兽医诊疗活动的窘境。

1.4 职工福利无法保障,难以安心在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和同在乡镇其他单位工作人员相比,基层乡镇畜牧技术人员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中餐和加班补助及其他津贴无法完全落实,影响工作积极性。

1.5 村级防疫员工资太低,工作被动应付按照上级部署桐城市重大动物疫病实行春、秋两次集中免疫注射和平时补针相结合,每季桐城市村级防疫员工资是每户1.8元且10多年未增加,随着其他行业及农村务工人员工资上涨,导致村级防疫员工作积极性越来越低。

1.6 账务处理很难规范,问题隐患诸多乡镇兽医站只有一人,动物防疫物资采购,上级来人招待,会务费、公务用车等日常事务开支手续难以完备,个人为公务垫付资金报销难。

2 存在的问题

2.1 动物防疫工作难以做细做实动物防疫的关键点在于规模养殖场的基层性程序免疫,生物隔离,定期消毒措施的落实和畜禽调动监管,以及农村畜禽散养户的整体免疫密度、抗体合格率达标,主要工作的落脚点在乡镇。重点在于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实施管理和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素质、能力以及责任心。近些年虽然重大动物疫病频发,国家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越来越重视,投入也随之相应的增加。就金神镇而言,乡镇政府已将动物防疫经费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使动物防疫经费有了保障;桐城市动物疫疾控中心也对动物防疫工作制订了制度规范、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等,并且对各种防疫药品的使用情况等进行了监管,动物防疫工作上取得了明显成效,规模养殖场的免疫率达100%。但是由于农村畜禽养殖户文化水平较低,动物防疫意识薄弱,散养户畜禽免疫率很难达标。我镇聘请的村级动物防疫员在大集体时期就从事动物防疫工作,由于待遇低工作流于表面的现象时有发生,工作绩效考核难以从严。此外现在的强制免疫疫苗品种不如原有的鸡新城疫苗、猪瘟苗见效明显,散养户有时感觉打不打一个样。偶尔有疫苗注射后会引起过敏反应,如发热、食欲减退、产蛋率下降、注射部位肿胀等现象再加上疫苗注射后动物反应治疗死亡补偿机制缺失,少数农户有抵触情绪,政府花钱出力不讨好。动物集中免疫注射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流于形式。乡镇政府具体事务太多,镇、村领导将动物防疫工作看作是镇畜牧兽医站的事,能发个文件,开个布置会,拨付一点防疫经费就已经很难得了,镇畜牧兽医站不得不担任组织、培训、指导、督查等多项任务,一个人很难面面俱到。

2.2 畜产品安全监管风险依然存在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依然,畜牧业生产发展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漏洞。但基层乡镇畜牧兽医站面临养殖场畜产品安全主体责任无法落实,畜禽养殖过程中用药随意性较大,用药超量无针对性,滥用抗生素、激素和抗病毒药物时有发生且很难监管。规模场养殖档案填写不规范,有的甚至什么都不写,这次巡查中发现的问题下次巡查时依然存在。乡镇畜牧兽医人员无执法处罚权,巡查只能起提醒和警示作用,效果甚微。

2.3 动物检疫出证压力大中小规模养殖场主法律意识和防疫意识淡薄,畜产品调运前不向乡镇畜牧兽医站申报检疫;引种回来不向乡镇畜牧兽医站申报,引种没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引种动物进行隔离观察而是直接混群饲养,直接面临疫病随引种带入风险。消毒工作流于形势,没有消毒制度,消毒药选择随意、品种单一,无门前消毒池,没有定期开展卫生消毒工作,给防疫工作造成了较大的漏洞。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投入不足、建筑布局以及设施设备等无法满足动物防疫要求,一些养殖场设施和设备不完善、无净污道,生产区、生活区以及工作区、隔离治疗区概念不清,甚至互相混用。养殖场所采取的是较为粗放的生产以及管理方式,制度不完善。导致疫病极易传播以及扩散;一些养殖人员文化水平不高,年龄较大,缺乏管理能力,这进一步加大了动物产地防疫工作的难度。随着生猪定点屠宰的全面推行,规模养猪场出栏生猪检疫面达100%,每次检疫出证按操作规程检疫人员必须到场,查看养殖档案,查验耳标,进行一般性临床检查,过程繁琐,工作量大、责任心强。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权限归市动检所,具体检疫工作在乡镇开展,乡镇人员缺乏,官方兽医没有执法证,没有执法权限,不符合法律法规有关规定行政执法必须“二人执法”且“着装整齐,出示证件”要求,执法主体不合法,执法者违法,形成了既执法又违法的尴尬局面。

2.4 规模养殖场环境污染监管难度大我镇有些中小规模养殖场从上个世纪80年代由家庭庭院养殖开始慢慢发展至今,当年国家对农民从事畜禽养殖多以鼓励为主,对养殖场环境问题,防疫问题监管缺失。养殖场主在设计修建养殖场前不遵从《动物防疫法》和《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等相关条例规定,只考虑建筑成本和使用便利,随意修建自己认为选址规范、设计合理的养殖场,没有环保意识不知道有环保备案要求。至于场内的布局和圈舍的建设,更是不科学、不规范;有的生产区与生活区没有分开,无干清粪堆场,无雨污分流设,严重影响周边环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意识觉醒,养殖场环保类投诉逐年上升。近年来,随着桐城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的实施,一批规模养殖场已新建了粪污处理设施,设立了粪污处理台账,但是因为有些养殖场地选址不当,设计先天性不足,在现阶段一时又难以拆除,养殖场环保类投诉仍时有发生,当地政府不好解决,镇畜牧兽医站更无能为力。

3 目前应对措施

3.1 优化村级防疫人员队伍,全力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本人所在的金神镇原有村级动物防疫员14人,负责全镇18个村散养户存栏畜禽免疫注射任务。7人年龄接近80岁,且其中多人身体欠佳。为便于我镇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经市畜牧兽医中心领导认可,镇分管领导同意,我站今年对镇村级动物防疫员重新进行了调整、选聘。每三个村配置1名村动物防疫员,选聘6名年龄65周岁以内,身体健康,乐意从事村级动物防疫工作,在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服务连续5年以上,有一定动物诊疗经验的人员担任村级防疫员,同时申请乡村兽医登记注册,担负起农户畜禽疾病的治疗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同时落实规模养殖场主体责任。按照重大动物疫病防疫承诺书要求,各规模养殖场对本场的动物强制免疫和消毒灭源工作负责,根据养殖批次按程序进行免疫注射、进行场地消毒,并在畜禽规模养殖场动物卫生档案上做好相关记录,作为以后调运出证、食品安全检查、动物防疫物资和其他政府补助发放的重要依据;落实各村领导的宣传、发动和组织、督查责任。镇分管领导在镇政府召开的各村书记会议上进行强调和工作布置。防疫结束后村防疫员填写村级动物防疫工作实时记录表由包组干部和村主要领导认可签字加盖村委会公章上报镇畜牧兽医站存档,作为村级动物防疫考核和村级防疫员补助工资发放的依据;落实村级防疫员的工作责任。制订了金神镇村级动物防疫工作考核办法和评分细则,要求各村防疫员对照考核细则、评分办法和村级防疫工作责任书的具体要求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3.2 多与当地政府领导沟通,争取乡镇政府支持

乡镇部门的具体工作离不开乡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平时工作上勤汇报、多请示。只要乡镇领导重视,乡镇畜牧兽医各项工作开展起来才能事半功倍。

3.3 及时填写各项工作巡查记录让养殖户签字留存按照市农业农村局和市畜牧中心的工作要求,填写动物检疫出证和畜产品安全监管日志,做好畜禽养殖场安全检查、技术指导和环境问题巡查记录,以备各级检查,规避自身责任风险。

3.4 强化规模养殖场主体责任平时上门多宣传国家畜牧业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每年发放动物养殖违禁药品告知书,对动物产地投入品相关规定、检疫申报、调运备案以及落地监管等各种知识进行宣传,使养殖人员具备较高的防疫意识,提高其法律意识,使其对基层站相关监督执法工作积极配合,进而促进畜牧业实现持续发展。同时与规模养殖场签订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养殖场环境控制、畜产品安全承诺书,不定期对畜禽产品进行抽样检测。全方位监管动物产地的养殖行为,要求养殖场及时对其引种,饲料、兽药以及疫苗的采购,动物发病以及死亡情况,动物出栏等各个方式实际情况进行及时报告;对基层站防疫检疫组织机构、制度、人员、基础设施、记录档案等进行不断完善,明确基层站与动物产地的责任;严格开展消毒、免疫、检疫、隔离以及无害化处理等各项工作,使动物产地养殖行为得到规范;建立责任承诺制度,基层站需要与养殖场签订承诺书,对养殖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主体责任进行落实协助市动检所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达到源头治理和监管相结合。

4 对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发展展望

乡镇畜牧兽医站的设立一度对我国畜牧业生产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农民收入的提高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当时农村家家养畜禽,畜禽散养是满足我国肉食品需求,城市人口肉、蛋、奶供应的主体。乡镇畜牧兽医站面对千家万户,直接服务农民,在农村一线为畜牧生产的稳步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现今我国的经济体制已转型为市场经济为主体,农民的文化程度和整体素质得以大幅度提高,再加上城市发展对农民工需求的不断增加,农民已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畜禽养殖也不再是农民增收的主业。农村中小规模的个体畜禽养殖户越来越少,中、小规模养殖场逐渐兴起,这使得乡镇畜牧兽医站挨家挨户的进行疫病防治的模式很难继续。乡镇畜牧兽医站转为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后,原先的诊疗性服务全面放开,主要担负起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安全监管,动物疫病调查等公益性职能,工作范围变动显著、工作职责进一步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技术能力很难适应新需求。伴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农业人持续减少,农村中、小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将逐渐退出。今后从事农业生产人员的知识、能力和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交通、通信设施的进一步发展,乡镇兽医站在一定时期可能消失。专业合作社能更好地提供畜禽养殖技术支撑和动物疫病诊疗服务;畜产品安全监管、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政府公益性职能,市级畜牧兽医中心完全可以在1~2h内到达养殖企业,工作效率和资源配置上都会优于现今的乡镇畜牧兽医站。

猜你喜欢
兽医站畜牧畜禽
浅谈乡镇畜牧兽医站如何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乡镇兽医站防疫检疫存在问题及对策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黑科技”打造畜牧健康管理专家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