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12-13 08:21张世伟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2年7期
关键词:免疫抗体兽医畜禽

张世伟

(昌吉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疆 昌吉 831100)

目前,我区自机构改革以来,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凸显出了许多不足,而动物疫病防控水平的高低又往往决定了一个地区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如何提高动物疫病的防控水平显得至关重要,实施有效的动物疫病防控措施迫在眉睫,而信息化发展是动物疫病防控的必由之路。

1 基层动物防疫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基层政府对动物防疫工作认识不足自2016年机构改革以来,我区基层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由原来县级畜牧兽医局垂管转变为由辖区乡镇人民政府管理,乡镇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编制划归乡镇,畜牧兽医站并入新成立的乡镇农业综合技术服务中心。由于,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乡镇根据本级政府的工作需要对农业综合技术服务中心(简称:农业服务中心)的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进行调整,致使在岗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有的甚至不到原来的一半;随后,动物防疫服务社会化(即政府购买服务)于2018开始试点推进,各县相继成立了社会化的动物防疫服务合作社,动物防疫工作开启了新的运作模式。乡镇对动物防疫不重视,减少了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原来统筹协调、各司其职的工作状态不复存在。加之,动物防疫合作社刚刚成立,人员素质低,防疫技术和诊疗技术相对落后,疫病防控硬件设施缺乏,亟待提高。原有的基层动物防疫体系被打破,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同防疫合作社的工作正处于磨合期,出现缺人缺物缺资金、职责不明确、失管漏防、检疫监管不到位等情况,工作上传下达不畅通,无法完全履行动物防疫责任,有甚者干脆不作为,从而造成了动物防疫的各项工作滞后,最终导致动物防疫成效大打折扣。

1.2 动物防疫工作责任需明确,机制亟待完善基层动物疫病防控涉及千家万户,涉及动物种类繁多,免疫病种复杂。在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和防疫合作社及防疫员间,乡镇防疫片区划分和畜禽存栏量及防疫员配备不够合理,防疫合作社有基本的管理制度,防疫员只服从防疫合作社管理,农业服务中心缺人缺物,缺乏和防疫合作社沟通协调机制,存在基层工作的监督管理、制度保障、缺乏协调和防疫考核机制不够健全等情况,严重影响了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防疫实效。

1.3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经费不足2010年以来,国家加大了动物防疫体系的建设,基层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办公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近几年我区动物疫病防治社会化才开始,动物防疫经费投入不足,防疫工作缺乏防疫、消毒、防护、诊疗等物资、器械和设备,办公设施简陋,功能不全,缺少冷藏冷冻设施设备,防疫人员的免疫、诊疗等专业服务技术水平不高,疫苗保存使用不规范,消毒措施不到位,自我防护意识差,防疫诊疗技能培训不足且水平低,导致基层动物防疫出现的问题较多,最终造成疫病综合防治水平落后。防疫合作社经费少,不能完全保障防疫员利益,导致人员流动大、队伍不稳定,而基层乡镇不重视,导致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动物防疫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落实不足或缺失,最终造成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成效不显著,无法保障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2 加强基层对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建议

2.1 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的宣传力度,提高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想要提高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的开展效果,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增强基层人员的思想认识,提高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视程度,这样才能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动物疫病防控是我国公共卫生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预防、控制和消灭动物疫病,阻断人畜共患病向人的传播,保护人类健康和养殖畜禽健康,确保畜牧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为人类提供健康优良的畜禽产品的综合性工作。一是县级领导必须充分重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增加人力、物力和财政支持力度,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纳入部门和乡镇绩效考核的重点项目;二是,由县级动物疫病防控主管部门主导做好《动物防疫法》、人畜共患病、重大动物疫病的危害和防疫等的宣传,印发宣传单、宣传册、动物疫病挂图、人畜共患病宣传图册等宣传资料发放和宣传;三是,通过乡镇村和街道社区进行宣传,动物防疫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培训、养殖场(户)和企业培训、科技之冬、技术服务等形式大力宣传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要意义。

2.2 构建完善的基层动物防疫管理体系

2.2.1 完善基层机构建设 完善基层乡镇农业综合技术服务中心工作职能、专业分工、资金支持、人员配置等,尤其是畜牧兽医专业人员的岗位设置,增加实际岗位数量,合理配备基层官方执法兽医、动物疫控技术人员,并签订岗位责任书,明确基层的官方兽医和动物疫控技术人员工作责任,依法开展动物产地检疫、调入动物的落地监管,督查检查动物疫病防疫工作,以检促防,做好辖区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病消灭、净化和无害化处理等工作,全力配合上级动物疫病防控部门开展动物疫病防控等工作,每季度进行一次工作绩效考评,年终开展综合绩效考核。

2.2.2 明确防疫合作社社会化技术服务职能 动物防疫合作社在县、乡两级动物疫病防控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养殖畜禽的疫病免疫工作、人畜共患病抽样监测工作、免疫抗体监测抽样、免疫信息上报等工作,配合上级部门做好重大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免疫抗体监测、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消灭、净化、消毒、无害化处理等工作。并开展相应的动物疫病诊疗、育种配种等技术服务工作。根据辖区家畜禽存栏情况合理划分防疫片区配备防疫员,基层动物疫控技术人员指导辖区防疫员开展动物疫病防疫,官方兽医对防疫进度、防疫密度进行督察检查,确保动物防疫应免尽免。

2.3 明确县级农业农村部门、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和防疫合作社三方关系

2.3.1 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全县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指挥协调、资金保障、物资保障、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支撑、防疫综合评价等,组织领导全县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消灭、扑杀、净化、消毒、无害化处理等工作,并对本县重大动物疫病风险做出科学评估和综合防控规划;为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制定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任务,提供技术指导、疫苗供应、防护物资、免疫器械、消毒用品及消毒设备等必要技术支撑和物资保障,并对各乡镇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进行监测,为乡镇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病消灭、净化和无害化处理提供技术指导,并对乡镇动物疫病防控等工作进行年度绩效评价,并定期组织乡镇官方兽医、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开展法律法规、动物检疫、动物防疫、疫病诊断、疫病监测、消毒消杀、无害化处理等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县级农业农村部门为防疫合作社工作提供工作经费支持、技术支撑、物资保障,并组织指导防疫合作社开展动物防疫等工作,定期进行《动物防疫法》、防疫技能、诊疗技术、人员防护、消毒消杀、无害化处理等技术知识培训,根据各乡镇提供的防疫合作社半年和年度防疫等工作的综合绩效评价拨付防疫工作经费。

2.3.2 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为防疫合作社、防疫员提供技术指导、疫苗供应、防护物资、免疫器械、消毒用品及消毒设备等必要技术支撑和物资保障,并对防疫合作社的在本辖区整体防疫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根据免疫进度、密度和免疫抗体水平进行绩效评价,对辖区防疫员每半年进行一次防疫绩效考核评分,考核结果作为政府购买防疫合作社技术服务的重要依据,也是辖区防疫员绩效工资的主要依据。

2.3.3 防疫合作社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严格防疫员聘用制度,专业技术人员不低于80%,制定防疫工作考核制度、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工作制度,统一非强制免疫病种的防疫收费标准,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定期开展防疫技能和诊疗技术培训,并进行培训考核,不断更新疫病防控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在县级农业农村部门、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指导下做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

3 实施重大动物疫病和免疫的责任追究机制

3.1 不按照国家强制免疫规定和要求根据年度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情况的优劣对基层官方兽医、专业技术干部进行绩效考核定等,因重大动物免疫抗体不达标,必须及时组织防疫员进行补免,直至免疫抗体合格;因防疫工作不到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的问责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给予官方兽医和专业技术干部相应的行政处分,年终考核不称职。

3.2 重大动物防疫抗体水平不达标按照不合格的比例、范围等因素扣发一定比例的防疫经费,并对相应的防疫员按比例扣发工资,防疫合作社及时组织防疫员进行补免,直至免疫抗体合格;因防疫工作不到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对防疫合作社依法进行处罚,并根据防疫合同扣发动物防疫经费,并开展紧急免疫等工作。

3.3 养殖场(户)因防疫不积极造成畜禽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不合格或拒不配合重大动物强制免疫工作,官方兽医马上停止其畜禽出栏产地检疫工作,督促其进行免疫或补免,待免疫或补免后免疫抗体合格后,允许其畜禽出栏,经检疫合格后出具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对因拒绝强制免疫造成重大动物疫情的,依法进行处罚,并进行扑杀、消杀、无害化处理等工作,扑杀、无害化处理等费用由养殖场(户)自行承担。

4 建立完善的动物疫病防控监测系统

每个县市都设立设备现进、功能齐全、技术全面、人才兼备的动物疫情监测站,通过定期开展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免疫抗体监测、动物疫病监测、动物疫病排查等工作,全面、客观、科学的形成动物疫病风险评估报告,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提供最及时、最直接、最科学、最权威的防控技术指南。基层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安排1~2名专业技术人员为本辖区的动物疫情监测员,负责本乡镇动物疫病排查上报工作;防疫合作社在每个乡镇片区设置片区长,负责对本辖区动物疫病信息进行收集、诊断和排查,并上报至乡镇动物疫情监测员,再由乡镇疫情监测员分析汇总后上报至县动物疫情监测站。通过定期组织动物疫病检疫、诊断、监测技术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疫情监测水平,加强入境和过境的动物和产品的检疫监测,充分发挥县级动物疫情监测站的职能,切断动物疫病传播途径,通过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测和科学分析,做好动物疫情预警,制定有效的防控应对措施。

5 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的信息化发展

5.1 建立动物防疫信息网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基层防疫数据信息网络平台,设置官方兽医、防疫员的电脑、手机APP服务终端,通过防疫员将动物养殖信息和动物免疫数据录入到动物疫病防控信息大数据库,官方兽医进行监督检查信息录入质量,从而形成了动物疫病防控数据库,同时为官方兽医出具产地检疫等提供了畜禽养殖、免疫基础数据,为县、市(地区、州)、省(自治区)提供完备的动物养殖数据、强制免疫数据等。随着防疫员每一次入户入场开展免疫工作,养殖畜禽的数量、免疫信息都得到了更新。

5.2 大数据助力动物疫病防控通过动物疫病防控网,不但可以随时查看养殖动物免疫信息,包括养殖场(户)养殖信息、畜禽存栏量、免疫数量、免疫进度、免疫密度等信息,发现数据异常,能够及时核实并处理,为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提供数据支持,从而降低了动物疫病风险。可对养殖区域动物疫病风险进行评估,做出早期动物疫情预警,尤其是发生疫情时,对制定生物安全隔离区、发病区、受威胁区等,提供科学及时的大数据支持,以便快速采取各项防控措施,从而达到疫情处置早、快、严、小的要求。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对养殖业现状、免疫情况、养殖特点、动物检疫出证、畜禽及产品流向等进行科学分析,有效提升畜牧养殖产业的规划布局,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5.3 助力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利用畜禽养殖、免疫等信息化和产地检疫、屠宰检疫的有机结合,运用畜禽电子标识、动物检疫二维码信息、产品标识建成全链条畜产品追溯管理系统。通过扫描动物电子标识或畜禽产品二维码,可明确动物产地来源,再通过产地检疫可了解畜禽养殖和屠宰加工生产状况,一系列数据锁定畜禽的健康信息,综合评价了养殖畜禽健康状况及其畜产品质量的安全。

6 结束语

目前,基层乡镇动物疫病防控问题较多,这些问题也是逐渐形成的,解决这些问题,不能简单、粗放了事,更不能生搬硬套,必须实事求是,理清工作脉络,把握工作中的重要节点,通过县级主管领导组织领导,指导协调县动物疫病防控部门、基层乡镇和动物防疫合作社互相支持、相互配合,理顺工作关系,形成工作有的放矢,人力、物力、资金等优化合理配置,各方工作无缝衔接,构建一个完整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体系。尤其是给予基层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人事、专业技术等方面上大力支持,加大专业人才储备和高技术储备,配齐配强基层动物疫病防控队伍,确保基层乡镇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规范化、正常化,为农牧民增收致富创造有利条件,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免疫抗体兽医畜禽
2017—2021 年湖南省规模养禽场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体监测
中国兽医协会第九届兽医大会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我是兽医志愿者
黔南州2018-2020年H5亚型禽流感免疫抗体检测与分析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民和县鸡新城疫和禽流感秋季集中免疫抗体检测
2018年上半年河南省猪群主要动物疫病抗体监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