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艾灸涌泉为主分析失眠的多重效应※

2022-12-13 09:47王若禹杨婷婷田岳凤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6期
关键词:肾经涌泉吴茱萸

王若禹,杨婷婷,田岳凤

(1.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2.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晋中 030619)

失眠属于中医“不寐”“不得卧”“目不瞑”等范畴。本文分析近年来采用艾灸涌泉及艾灸涌泉联合其他疗法(针刺、穴位贴敷等)治疗失眠的病证特征及产生的疗效,发现艾灸涌泉治疗失眠的中医证型多为心肾不交型、心肝火旺型、心脾两虚型,同时该法还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女性围绝经期等疾病引发的继发性失眠。现阐述以艾灸涌泉为主治疗失眠的多重效应。

1 单纯艾灸涌泉

涌泉是肾经的第1个穴位,也是肾经五输穴中的井穴,是肾经经气的生发之处。《灵枢·本输》载:“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指出涌泉就像人体的一个泉眼,肾经经气则是泉眼中涌出的泉水,这些泉水源源不断地灌溉周身,说明涌泉是防治疾病的要穴。《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提出:“病在脏者取之井。”失眠的病机多为脏腑阴阳失调,选取涌泉可滋肾阴,壮肾阳,水火既济,阴阳调和,则睡眠得以改善。

《名医别录》载:“艾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艾灸作为一种常用的外治手段,具有芳香透窍、温通经络之效,其药效能渗透至肌肉深层。机体处于肾阴虚状态,虚火上行扰动心神,导致平素心神不安、躁扰不宁,夜间难以入睡。艾灸涌泉中艾火产生的热力与肾中之火同气相求,可引上越之火循经下行,最终使肾中虚火归位。

《秘传证治要诀·虚损门》提出:“年高人阳衰不寐。”《冯氏锦囊秘录·杂证大小合参卷十二》提出:“壮年肾阴强盛,则睡沉熟而长;老年阴气衰弱,则睡轻微而短。”说明引起失眠的病因与肾阴盛衰关系密切。涌泉属于肾经井穴,位于足心,属于人体的至阴之地,与火属性的心距离最远。故心肾不交型失眠采用涌泉进行治疗有良好的疗效,但针刺涌泉产生的疼痛大多数患者难以接受[1]。《灵枢·官针》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艾灸可弥补针刺的不足,且更加温和舒适、便捷。艾灸一方面利用艾火的纯阳之性使阳生阴长,浮游之火下行,复归于肾,心肾相交,水火既济,阴阳平衡;另一方面,通过艾灸的温热刺激疏通经络,畅达三焦,涵养心阴,使心火得以下降,温养肾阳,达到“阳入于阴则寐”的效果[2]。

综上所述,下取涌泉,以艾灸之法温通经络,使刺激渗透至肌肉深层,阴阳调和、水火既济,对于心肾不交型失眠有较好的疗效。同时,艾灸涌泉可配合其他治疗方法治疗不同证型的失眠患者,并提高疗效。

2 艾灸涌泉配合毫针刺法

2.1 艾灸涌泉配合引气归元针法 围绝经期女性处于生理的重要转折时期,此时体内的肾气由充盈逐渐转向匮乏,天癸由少渐至衰竭,冲任二脉气血也随之衰少[3]。在这种状态下,人体更易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如素体阴阳偏盛或偏衰,平素抑郁,或家庭、社会环境改变等,易导致阴阳失调而诱发失眠。因此,改善这些因素对缓解失眠尤为重要,运用艾灸和引气归元针法可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引气归元针法具有培元固本、调和阴阳功效。在使用该法时,有4个特定穴位尤为重要,即中脘、下脘、气海和关元。其中,中脘为胃之募穴,是调理中焦的常用穴位,下脘是八脉交会穴之一,为足太阴脾经和任脉的交会穴,两穴配合使用不仅可补益脾胃,还能调理中焦气机升降;关元为保健要穴,可培元固本,与气海配合使用可养阴填精、培元固肾[4-5]。引气归元针法选择上述穴位有3个原因:①腹部是元气封藏的场所,肾位于腹部,元气自肾间脐下循环上、下、左、右、内、外,在此间取穴可以调动、培补真元。②任脉为阴脉之海,在此处取穴可调动阴经之气的流动,灌注于十二经脉。③腹部既是脏腑募穴汇聚之地,又是脏腑之气集结的场所,取穴于此可调理脏腑阴阳,有后天养先天之意,可有效改善冲任亏损、亏虚的状态,使气血生化有源、中焦气机升降和谐、营卫调和,为女性振奋肾气、补充气血提供了物质基础。

艾灸涌泉可起到调和肾经气血、滋肾阴、壮肾阳的作用[6]。中医认为,肾为一身阳气之根本,能温养五脏六腑,调节脏腑功能。现代医学研究显示,引气归元针法配合艾灸涌泉可兴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的中枢神经,加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长期艾灸还可提高免疫功能[3]。因此,对于围绝经期女性,艾灸不仅能治疗疾病,还可起到保健养生的效果。

因此,艾灸涌泉结合引气归元针法应用于围绝经期失眠可起到调理冲任、固本培元、安心宁神功效,从而改善睡眠障碍,提高睡眠质量。

2.2 艾灸涌泉配合针刺壮医脐环穴 《灵枢·邪客》曰:“夫邪气之客人也……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邪气客于脏腑,导致阴阳失调,卫外之阳不能入阴,肾中虚火上扰心阴,导致心肾不交、寤寐不安。艾灸涌泉通过艾火的温热刺激,引导上越之虚火下行,达到平衡阴阳、调和脏腑、扶正祛邪的目的。

壮医理论认为,失眠是由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龙路、火路、气道、水道、谷道气血生化、运行失常,使阴阳失调所致。三道两路是机体内部与外界环境沟通的重要通道,影响气体交换、血液流通、营养代谢循环等,当道路受阻不畅,脏腑气血失养、失调时,最终影响“巧坞”(大脑),使心神失养,出现失眠。针刺壮医脐环穴,可使三部气机息息相通,同步运行,三道两路通达调畅、气血充盈调和,达到补益诸虚、调理心神的目的。针刺脐环穴时利用进针方向的迎随,可使全身气机通畅调达、水火既济、阴平阳秘、心肾交通,则寤寐相安[7-8]。艾灸涌泉配合针刺壮医脐环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可起到协同作用,通过经络传导滋肾阴、肾水上济涵养心阴、心火下降温养肾阳调整气血平衡,改善睡眠质量。

2.3 艾灸涌泉配合腕踝针 《景岳全书·杂证谟·不寐》载:“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唯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失眠症病因较多,但寻其根本属正邪相争,邪气扰乱心神引发不寐。艾灸涌泉可交通心肾、养心安神[9-10]。

腕踝针在治疗此类心神受扰的疾病时可发挥其特有的优势。腕踝针是以经络学说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一种针刺疗法,其刺激点所在部位与十二皮部所在部位基本一致,并与腕踝处经络所属的脏腑相同。在明确失眠的病因后,辨证选取相应部位进行治疗,可以起到调理脏腑阴阳气血、疏通经络、养心安神的作用[11]。《灵枢·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腕踝针治疗失眠时,选取腕部腕掌侧刺激点上1和上2,这两个刺激点与心经、心包经毗邻,因此治疗失眠及心神相关的疾病效果较好。上1刺激点的位置在小臂前内侧尺骨缘与尺侧屈腕肌腱之间,该位置与手少阴心经的神门、阴郄、通里毗邻,针刺可起到宁心安神、调节心经气血功效。上2刺激点位于内关,在手厥阴心包经上,《灵枢·邪客》云:“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心包为心之外围,有代心受邪的作用,选择心包经上的内关进行针刺,可起到安神定志之效。同时踝部的刺激点有健脾养肝强肾之效,上下配合可调和相应脏腑气血,清心养血安神[12-14]。因此,艾灸涌泉配合腕踝针治疗失眠有显著疗效。

3 艾灸涌泉配合吴茱萸穴位贴敷

老年人体质多虚,脏腑气血逐渐衰减,常因脏腑阴阳失调或气机升降失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经常失眠的老年人还会诱发心悸、眩晕等症状,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老年失眠最常见的病机为虚证、寒证等。吴茱萸性辛热,归肝、脾、胃、肾经。《素问·逆调论》曰:“胃不和则卧不安。”吴茱萸的药力入胃经可制酸止痛,改善因胃不和引起的失眠;入脾、肾经则可温肾健脾,缓解脾肾阳虚症状;药力入肝经则可驱散肝经寒邪,通调肝气。《本草纲目》记载可利用吴茱萸辛热的药性治疗诸多寒证。吴茱萸贴敷涌泉、太溪、太冲,一方面可引火下行,借用药力使肾中上浮的虚火下行归元,达到滋阴降火、调和阴阳、安神定志功效;另一方面,无论是老年人体质虚弱、阳气亏虚引起的阳虚不寐,还是肝经寒凝导致疼痛难忍引起的不寐,吴茱萸贴敷均可起到温肾助阳、散寒止痛功效,有明显的助眠作用[15-17]。艾灸涌泉对脾肾阳虚、肝经寒凝、阴虚火旺等原因导致的不寐疗效显著,艾火的温热作用可提升机体阳气,又能加强引火下行的作用。其与吴茱萸贴敷联合治疗寒证引起的失眠,效果更加显著。

4 小结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工作、学习压力的增加,失眠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艾灸、针刺等安全有效、操作便捷,其治疗的失眠类型也愈加广泛,如继发性、伴发性失眠等。其他治疗方法对艾灸涌泉治疗失眠的发展起到了辅助作用。但因时间、地域、医疗人员等因素的影响,使大多数患者得不到艾灸与更多治疗方式结合的治疗,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

猜你喜欢
肾经涌泉吴茱萸
HPLC双波长法测定荜铃胃痛颗粒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
浅谈瑜伽体位对缓解高校女生生理期疼痛的作用
种植良种吴茱萸 荒山喜变聚宝盆
按摩脚心除尿频
涌泉村(组诗)
吴茱萸治慢性前列腺炎
(10)酉时:17:00~19:00肾经当令
涌泉村 (组诗)
常见食物的性味归经,别私藏,给朋友们都看看!
冯玉钦、崔泽东、周涌泉、陈鹤翔等同志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