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各国如何看待汉字?

2022-12-13 06:37金文京
看世界 2022年23期
关键词:文化圈朝鲜半岛东亚

金文京

中国人对近邻国家文化的最大误会,大概是汉字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汉字是中国的文字,也曾是东亚共同的文字。中国人认为近邻国家既然使用汉字,就应该属于中国文化圈,虽然不是“同种”,“同文”应该没有问题。其实不然,近邻国家虽然使用过汉字,但具体情况跟中国大不相同。

第一,汉字的发音不同,这还可比拟于中国方言之间的不同音。更重要的是文章的读法不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日本的汉文训读。再者,这些国家的人用汉字写的文章,跟中文有很大的差异,甚至有全部用汉字写,中国人却完全看不懂的文章。

因此,所谓“同文”充其量是同文字,不能说是同文化。对这一点,中国人的理解显然不够。而围绕汉字的不同文化背后,其实隐含着各自不同的语言观、国家观乃至世界观。

东亚文化圈之所以被称为“汉字文化圈”,首倡者乃日本学者河野六郎。河野先生于1963年提出这一称呼,之后在日本广为普及,最近在中国也逐渐被接受。

汉字文化圈所包含的国家和地区,有中国、朝鲜半岛(韩国、朝鲜)、日本和越南。另外,契丹人(辽朝)、女真人(金朝)、党项人(西夏)、回鹘人等也用过汉字。至于蒙古以及越南以外的东南亚各国,虽然历史上与中国本土有密切关系,也曾接触过汉字,可使用汉字的范围极其有限,并没有被包括在汉字文化圈里面。当初河野先生何以把这些地域叫成“汉字文化圈”已不得其详。总之,此一称呼所隐含的问题颇多。

现在很多人都说,21世纪是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几乎没有一天不听到“全球化”这个词。说到全球化,又谈何容易呢?我们现在的世界,各地民族之间、宗教之间、体制之间,仍然纷争不休。看来,到目前为止,全球化还是个遥远的目标,路程困难重重。

相对而言,现在比较可行的路是地域统合,就是地理接近,历史上共享同样的文化、宗教,以至互有共识的国家形成一个共同体。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无疑是欧盟。欧盟虽然目前同样也前途难卜,可仍不失为当今人类最有意义、最具挑战性的尝试,筚路蓝缕,拭目可待。

在东亚地区,近年来很多人提倡学习欧盟,要成立东亚共同体,相关议论颇为热烈。可是,看最近中日韩朝四国之间的政治矛盾,东亚共同体恐怕一时无法实现。东亚文化圈可与西方基督教文化圈、中亞伊斯兰教文化圈鼎峙于世界。它拥有悠久的历史,自古至今,域内各国之间保持密切交流,却何以出现当今的严重矛盾?

有人说,是二战结束后的冷战体制作祟;也有人说,近代以后日本对韩中两国的帝国主义侵略以及殖民地政策是原因;甚至有人认为,近代以前各国关系是友好的,将日本的遣唐使、朝鲜的通信使分别视为中日、朝日友好交流的象征。依笔者所见,这些看法难免以偏概全,有商榷余地。东亚文化圈自从其伊始,就隐含着矛盾。因此,我们现在似有必要重新探讨东亚文化圈的特征。

基督教文化圈和伊斯兰教文化圈,虽然宗派之间的歧见严重,却总能以一种宗教来代表地域文化及精神生活。反观东亚,却不存在代表性的宗教。

曾经有人提倡过儒家文化圈、佛教文化圈,可是都不恰当,没能得到广泛认同。因为在此地域除了儒家、佛教之外,还有道教、日本的神道等诸多宗教,互相抗衡、共存以至融合,任何一种宗教都配不上代表整个东亚文化圈。

于是,乃有汉字文化圈之说。汉字虽然是中国的文字,长期以来,近邻的朝鲜半岛、日本、越南都使用汉字;汉字的典籍及其所代表的文化,不管是儒家还是佛教,早已成为地域的共识,汉文也一直是地域的共同语言。这就是汉字文化圈的论据。

虽然如此,汉字文化圈这个称呼里面,却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中国以外的朝鲜半岛、日本、越南都从各自不同的时代以后,兼用韩文、假名、字喃等固有文字;中国的辽、金、西夏等也曾创制固有文字,即契丹字、女真字、西夏字,并不是专用汉字。因此,不能说汉字是东亚唯一的文字。

第二,现在越南和朝鲜都废汉字不用。韩国则有韩文专用派和汉字混用派,一直争论不休,而一般社会上已经很少用汉字了。所以,目前使用汉字的国家只有中国和日本而已。

第三,虽然日本使用汉字,但他们不一定认同汉字是中国文字。汉字的来源是中国,但日本使用汉字已经1000多年,现在已成为中日共用的文字了。因此,日本人说汉字文化圈,并不等于承认中国的文化宗主权。而中国人说汉字文化圈,理所当然地认为汉字是中国的文字,近邻国家借用它,等于是受到中国文化的莫大影响。

围绕汉字文化圈的诠释,中日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分歧。至于朝鲜半岛和越南的人,很可能否定自己属于汉字文化圈。因为一旦承认“同文”,接下来就是“同轨”,对于朝鲜半岛和越南来说,跟中国“同轨”是个大忌。而日本就没有这个忌讳,才胆敢提出汉字文化圈这个概念。

第四,汉字是表意文字,因此,在汉字文化圈各国之间,书写的文字一样,可是读音、读法都很悬殊。

由以上几点来看,所谓汉字文化圈显然是有点名不符实的称呼。那么,为什么用这个称呼呢?实在是不得已,没有一个更适合的涵盖整个地域的名称。

笔者以前建议过,还不如用“筷子文化圈”,因为使用筷子的地域跟使用汉字的地域几乎完全一致,且大家至今仍用筷子。这当然是笑话。言归正传,以上所说的就意味着,东亚各国虽然历史上曾共享过以汉字为代表的同一文化,却没有统一的宗教或世界观的共识,所以其内涵是多样的,甚至分裂的。

(本文获出版社授权,标题为编者所加)

猜你喜欢
文化圈朝鲜半岛东亚
朝鲜半岛打令艺术的俗文化特征
“双重冲击”下的朝鲜半岛新博弈
“东亚汉诗史(多卷本)”简介
朝鲜半岛汉文学中的“羲之换鹅”探究
我校东亚研究院一行应邀访问韩国东亚大学
圈里事儿
铜鼓文化圈的演变过程
未定的东亚多边体制与能动的中国东亚政策
区域史视阈下的朝鲜半岛古代史研究
关于创建派出所文化圈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