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以来文献笔顺书写材料

2022-12-14 07:17张薇薇
红河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习字笔顺敦煌

张薇薇

(阜阳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阜阳 236037)

“在古人眼中笔法具有私密性、宗派性的特点。”[1]因此后人很难看到古籍中笔顺规定的记录。除了私密和隐微等的限制,唐宋时还不像今天这样广泛使用打印字体,故而关于“笔顺”的研究难以搜集大量信息加以分析,从而进行归纳和总结,于是就没有形成一个“普及”的规则。因此关于“笔顺”问题,前人研究鲜有论及,以至于今人进行研究时可供参照的“成说”寥寥无几,使用的资料都要剥茧抽丝去一点点找寻,我们想要直观地看到古人的笔顺、运笔轨迹,主要从哪些材料上入手?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探讨唐以来文献笔顺书写研究的资料。

一、抄本连笔文献

(一)敦煌文献

我们研究近代汉字笔顺最丰富的宝库就是敦煌文献。“不仅数量巨大,多达五万多个卷号,而且每一件都是一千多年前未经篡改的汉文、藏文、回鹊文等的写本与刻本文物,真迹坚确,信史无疑。”[2]可以说敦煌文献是研究中国文字发展演变和汉字书写最系统、最直接的原始资料。目前知晓的敦煌文献书写年代跨度约7个世纪,“最早有题记的写卷为《大般涅槃经》,题有‘永兴二年二月七日’,为西晋时代所书(公元305年3月2日)。最晚的一个写卷为《大般若波罗蜜多经》,题有:‘维大宋咸平五年,壬寅岁七月十五日’。按公元推算为1002年8月25日。近闻苏联公布其所藏敦煌遗书目录,第229号为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全部遗书从时间、数量来看,还是隋唐时以及吐蕃时期、归义军时期的写本最多。”[3]所以敦煌文献中,写明时间的可以按照时间归入具体时代,没有写明写卷时代的,可归入唐代的材料库。由于汉字的演变具有渐变性,书写方式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变化较大,所以可将“唐代”的检索时间段界定为“隋唐五代”。

由于同类字的笔顺具有共性,如我们知道“木”的笔顺,就可以知道“术”“本”“杉”等的笔顺;知道了“止”的笔顺,就能推知“正”“齿”“步”等的笔顺。所以完全没有必要把所有的文献都翻阅一遍,因此可以主要以伯希和与斯坦因的经卷为底本,伯希和与斯坦因经卷中,也主要是拣取比较清晰的,字品较高的作品为代表,然后根据《字汇》出现的例字为底本,截取敦煌文献中的此类字作为主要笔顺例字,两者对比后,敦煌文献中此字是怎样书写的,其笔顺为如何。

(二)其他民间手写笔顺

由于唐代未发现明确的笔顺规范记录书籍,因而唐代笔顺材料用到最多的材料就是敦煌文献,最常见的方法就是从敦煌文献的手写痕迹中提炼归纳而呈现那个时代人们的书写样貌。元代以后,已经出现了比较多的笔顺规范书,所以虽然徽州文献也是手写材料,我们也能从中发现一些笔顺样貌,但是此时期主要是明清时代的文献,就不需要再像唐代敦煌写卷那样花大气力一卷卷去挖掘和提取。因为明清时期已经有了很多成熟的笔顺规则文献。因此我们认为这种笔顺规则是那个时期的读书习字之人普遍遵守的,从蒙童时代学写字开始,就遵守这些习字书中的笔顺规则,即使偶有“倒笔顺”现象也是个例,故而徽州文献的材料可以作为一个辅助或参校。

二、书法作品及理论中零散的笔顺

(一)历代书法名帖

书法作品也是手写传本,尽管会有艺术的成分,作者在写某个字时会有一些艺术的处理,但也可以反映一定的笔顺书写样貌。况且,草书和行书本来对于楷书某些笔顺的形成就有直接的影响。加上笔法传承的隐微性,印刷术的普及,刻本开始流行,因此书法作品成为手写体十分珍贵的传世文献。

(二)书法理论中的笔顺

晋时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夫作字之势,饬甚为难,锋铦来去之则,反复还往之法,在乎精熟寻察,然后下笔。”[4]34就是提笔要先有笔顺的筹措,强调笔顺在写字中的先导作用。

唐时张怀瓘《论用笔十法》:“落笔结字,方寸点画之法,须依位次。”[4]216并明确地提出“依位次”,就是笔画需要依照自己的位置和次序排列。

清道光年间书法家朱和羹《临池心解》中说:“夫逐字临摹,先定位置,次完承接。”[4]740“承接”二字就是指笔画的次序要承上接下,要井然有序。

综上,在一些古人讲授书法理论的文献中也能零星地看到他们对于笔顺的介绍,只是那个时候人们并没有主观地称之为“笔顺”,但在实际书写中已实践下笔的先后了。

三、习字书中笔顺

这类文献非常珍贵,有明确的笔顺规则和例字,但目前我们所能搜集到的此类古籍文献都较晚。为了更加直观展示实际笔顺样貌,文中详细附了插图。

(一)元代《书法三昧》

《书法三昧》,作者难于稽考。但《字汇》曾提到:“此运笔先后法也,本之《书法三昧》《文字谈苑》等书,有差谬者,复以《说文》参之。”[5]由此可见,深刻地影响了后代笔顺规则的《字汇》“运笔”,即“本之”《书法三昧》。此书选取了笔顺例字27个,笔顺类型还比较粗略,具体如图1:

图1 《书法三昧》收录的笔顺例字

这本书便是目前为止明确提出笔顺例字的较早文献。但笔顺例字偏少,而且涵盖面狭,如全包围类型几乎没有涉及;有些同样笔顺会重复出现例字;笔顺的跟随式描写基本上都到部件而非笔画。后面这两点也是明清民国等习字书或字典笔顺例字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明代《书法离钩》

据《四库全书》记载,《书法离钩》的作者为明代潘之淙,以跟随式方法列举了 25 个(包含“有、布”2两个“同法”字)笔顺例字,具体如图2:

图2 《书法离钩》收录的笔顺例字

“書、長、將、肅、鼎、聚、畞、歐、無、馬、龜、右(‘有、布’同法)、與、僶、毋、飛、臣、(匡)、烏、必、門、齋、鼠。”

这本书收字较少,涵盖范围也不甚完整。总的来说,没有脱离《书法三昧》的藩篱,优点并不明显。

(三)清代《习字秘诀》《书法正宗》

此二书的作者均为蒋和,为清代著名学者、书画家,曾任四库馆篆隶总校,在书法习得上颇有造诣。

1.《习字秘诀》共收笔顺例字81个(包含“乃、有、韭”三个“同法”字),具体如图3:

图3 《习字秘诀》收录的笔顺例字

“川、云、及(‘乃’字从此)、王、止、毋、匹、足、交、片、(册)、左、右(‘有’字从此)、司、(丩)、凸、戌、戍、皮、必、弗、羽、用、兆、老、充、出、凹、(匡)、臣、臼、(垂)、州、(卯)、(韍)、坐、門、重、亞、非(‘韭’字从此)、隹、亦、來、長、飛、女、盈、風、弓、、書、馬、(畞)、區、(畢)、將、寒、肅、無、(留)、敝、戠、(黽)、鼎、豦、爾、盡、聚、興、(巤)、龍、學、火、齋、(羸)、變、嗇、韋。”

2.《书法正宗》共收笔顺例字80个(包含“有、韭”两个“同法”字)。

“川、云、及、王、止、毋、匹、足、交、片、册、左、右(‘有’字从此)、司、(丩)、凸、成、戍、龍、學、火、齋、(羸)、變、嗇、韋、皮、必、弗、羽、用、兆、老、充、出、凹、(匡)、臣、臼、(垂)、州、(卯)、芾、坐、門、重、亞、非(‘韭’字从此)、住、亦、來、長、飛、女、盈、風、弓、、書、馬、畞、區、畢、將、寒、肅、無、(留)、敝、戠、(黽)、鼎、豦、爾、盡、聚、興、(巤)。”

这两本书收字更加丰富,涵盖的笔顺类型也更加全面,不再总是固囿或者承袭之前的主流习字书,而是有自己的创见,并且有些例字跟随式描写更加细化,而不再是只到大部件。但是像“爾”:,我们依然不清楚第二笔是“丨”还是左边的“丶”,虽有所改进,但仍需要更进一步。另外,收字重复之处偏多,对于同种大类或者类型的笔顺关系,似乎缺乏统一的规范。

(四)清代《父师善诱法》

《父师善诱法》,作者唐彪,清代人。其是一部语文教学类书籍,其中选取了47个笔顺例字,具体如图4:

图4 《书父师善诱法》收录的笔顺例字

“川、戼、及、坐、母、匹、片、凸、凹、非、佳、戍、來、烕、長、必、飛、弗、盈、羽、虐、兆、、老、馬、(匡)、畝、臣、牽、州、肅、無、(黽)、華、鼎、盡、爾、聚、興、(龜)、豐、齒、夔、巤、齋、羸、鸞。”

此书基本上承袭《字汇》系统。

(五)民国《习字入门》

《习字入门》,是民国时期重要的一本习字指南,作者刘养锋。此书收录了51个笔顺例字(包含“乃、有”2个“同法”字),具体如图5:

图5 《习字入门》收录的笔顺例字

“川、云、及(‘乃’字从此)、王、止、母、匹、足、交、片、册、左、右(‘有’字从此)、司、丩、凸、戌、戍、皮、必、弗、羽、用、兆、畞、區、畢、將、寒、肅、無、敝、戠、(黽)、鼎、豦、爾、盡、聚、興、(巤)、龍、學、火、齋、(羸)、變、嗇、韋。”

这本书的不足之处:成书上基本承袭了蒋和的《习字秘诀》。蒋和对写字书写习得的认识对《习字入门》影响较大,但此书关于蒋和《习字秘诀》中存在的问题一字未改,而《习字秘诀》的优点却也没有完全继承,因此影响力不大。

(六)民国《字学及书法》

《字学及书法》,作者韩非木、高云塍。此书共收48个笔顺例字,具体如图6:

“川、王、匹、云、止、足、及、毋、交、片、戌、弗、出、亞、飛、馬、寒、敝、豦、興、火、羸、册、皮、羽、垂、佳、盈、區、肅、黽、爾、巤、齋、變、凸、必、兆、門、長、書、畢、無、鼎、聚、學、道、嗇”。

此书大部分沿袭了《习字秘诀》《习字入门》,基本上没有什么创新创意。

(七)民国《中国书学浅说》

《中国书学浅说》,作者诸宗元。此书共收15个笔顺例字,具体如图7:

图7 《中国书学浅说》收录的笔顺例字

“川、必、長、門、飛、興、書、齋、道、影、筆、無、國、家、歐。”

这本书虽然例字很少,仅有15个,但是有全包围结构的字,如“國”,便是涵盖面上的一大进步。

另外,黄静吟在《汉字笔顺研究》一书中还提到了以下笔顺书:“民国以来,有资料可查的,计有:阴景曙的《七类运笔条例图》、张孝裕编和齐恨铁校订的《国常课本生字笔顺教学指导》、陈舜齐的《笔顺指导手册》十一条笔顺法则、林以通的《笔顺教学研究》十二条笔顺原则、戚柏桐的《笔顺学规》、顾大我的《楷书笔顺通则》四类十条。”[6]也大多都是为孩童或者初学者识字使用。

四、字典中笔顺材料

这部分文献主要是《字汇》《正字通》等字书中关于笔顺的记录和规则。由于《正字通》主要源自《字汇》,此处着重介绍《字汇》。《字汇》的作者为明代梅膺祚,此前字典中汉字的排列受《说文》影响颇多,以部首为主,而《字汇》开创笔画排列汉字的先河,其卷首的“运笔”章对部分汉字笔顺进行了详细规定,这些规定对后来的笔顺规则影响很大。如前述明清民国习字书,大部分都能在《字汇》中找到其笔顺类型。“运笔”章中选取了78 个(包含“刍、急、有、滅、蔑”5 个“同法”字)笔顺例字,具体如图8:

书中依然有例字不清晰,如“凹”或者重复“垂”的情况出现。但相较于之前的各类文献版本,此书涵盖的笔顺例字更是最为全面,是后人笔顺书写的主要参考文献,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以后的笔顺规则,甚至有些字在实际书写中笔顺情况已作了改变,但后来的习字书中依然承袭《字汇》。

通过以上关于唐以来文献笔顺材料的搜集,并进行分析和比较,进而总结提炼和概括,从而呈现近代汉字楷书笔顺的样貌,总结近代汉字楷书的笔顺特点和厘定近代汉字楷书的规律。

猜你喜欢
习字笔顺敦煌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王献之依缸习字
亮丽的敦煌
绝世敦煌
笔顺游戏:用手指描画
这些笔顺,你都写对了吗?
课本内外
最易写错笔顺的字
怎样用黄金格临摹楷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