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问 成就精彩
——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与研究

2022-12-16 10:02◎白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28期
关键词:平行四边形图形数学知识

◎白 俊

(甘肃省临夏市第一中学,甘肃 临夏 731100)

让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并进行合作交流是构建有效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其中蕴藏了丰富的“提问”思想.教师在课堂上提出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回答,能够使学生实现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探索,使课堂合作交流得以实现.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由于尚未明确课堂提问的价值与有效提问的前提,一些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了“不合时宜”的问题.为改变该现状,笔者对初中课堂有效提问的实践策略展开了研究.

一、有效提问在初中数学中的实践价值

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行为,提问不单纯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针对性回答问题的行为,而应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即先由教师依据授课内容和学生学情对某个知识点进行提问,学生明确问题后深入思考,从已有记忆中提取相关知识,用语言或实践解决问题,最后由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全部环节缺一不可,要想保证有效提问,教师就必须抓住每一个环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落实有效提问,首先,它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氛围;其次,它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最后,它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随着问题的提出,课堂逐渐从“灌输知识”“沉闷思考”转化为“有声讨论”“深度互动”,由“无声”变得“有声”,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知识探究的积极性也被很好地调动起来,在活跃的环境中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意识和探究兴趣.进而,学生会主动围绕知识、问题展开思考,通过互动交流调动已有知识经验,在问题探索中弥补已有认知中的不足,让知识学习层层递进,思维深度不断拓展,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得以增强,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梳理所学知识,掌握知识内容.如此,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都能正常发挥,课堂结构得到优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由此提高.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落实有效提问的前提

(一)教师对新课标的充分琢磨

教师能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出有效问题,取决于他们是否足够了解初中数学教学的内容与要求,是否对新课标进行了充分的琢磨.也就是说,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设计问题之前应对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进行研讨,了解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怎样的数学能力,了解新环境下的初中数学教学需要符合哪些要求,同时,加强对教材内容的研读,准确定位教学重点,灵活设计多元问题.

(二)基于学生学情把控提问方式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提问,目的是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而这要求教师在提问时将学生学情考虑在内,基于学生学情把控提问方式,包括问题的难度、数量,预留的思考时间,对学生回答的指导和评价,等等.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全面观察学生,了解其思维发展情况与知识储备情况,基于学生的综合素养层级进行提问.如在面对思维与知识储备处于较低水平的学生时,教师应以简单、启发性问题为主,在面对知识储备与思维发展较为良好的学生时,应以复杂、拔高性问题为主,同时给予前者更多思考时间、更多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在课堂上建立数学自信,提高其综合素养.

(三)明确提问目的,设计问题内容

在提问之前,教师必须确定提问目的,尽可能避免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比较随意、质量较低的问题.问题设计必须贴合最终教学目标与学习内容,故教师不但要明确提问的目的,还要知道提问的依据,把握好提问的整体方向,对教学内容理性思考后提炼出适宜的问题,利用问题凝练出关键知识点,驱动学生基于对问题内容的理解去探索,控制好学生探索的方向,这样才能让课堂上的提问符合目标要求.

(四)把握学生思维,预设问题答案

在准确了解学生实际学情及明确提问目的之后,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问题,依据学生的思维特征预设答案,当然,预设的答案并不能作为最终答案,只能作为参考.在提出问题时,教师对问题的表述要清晰,使学生听到问题后可以迅速抓住关键信息.教师要指导学生发散思维去思考问题,不以预设答案束缚他们的思维,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想法,并将这些新想法作为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继续延伸拓展,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思维得到进一步拓展.

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落实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在生活背景中提问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生活即教育”思想中指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数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其中的大部分知识都是对生活经验的总结、对生活现象的描述.初中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相关知识时,可以尝试围绕学生的生活背景进行提问,一方面发挥生活背景对课堂教学的统领作用,另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价值,培养其在生活中学数学的意识.教师也需要注意,问题应能让学生迁移生活经验来回答.因此,在生活背景中进行提问时,教师应尽量保证生活背景与学生生活经验的一致性.

例如,教授“直线、射线、线段”时,需围绕知识点“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进行提问,教师可以先构建一个生活背景:“建筑工人正在砌一堵墙,他在两个墙角的位置分别插入了一根木桩,随后从一根木桩向另一根木桩拉出了一条直的线,这两根木桩之间还能拉出其他不一样的直的线吗?”由此引导学生展开思考.通过将初中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联系,学生便能够在教师带有引导性和启发性的教学问题中自主想象问题背景,通过两个点定位直线的生活经验,发现“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给出“不能再拉出另一条直的线”的答案,既准确回答了教师提出的生活化问题,又实现了对教材知识点的高效学习.

(二)以启发学生思维为目的进行提问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应以启发学生思维为主要目标,而提出开放性问题便是很好的选择.开放性问题的提出,使传统提问对学生的思维约束被突破,学生能够将发散性思维充分调动起来,对“知识可能是什么”展开多角度思考,思维更加活跃,也更容易得到丰富的学习收获.久而久之,其逻辑思维水平也能在持续的发散思考中提升至新的高度,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也会在具有良好活跃性与发散性思维意识的带动下实现有效提高.

例如,教授“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可以先在多媒体中出示不同大小的菱形、矩形、正方形图片,再提出如下开放性问题:“观察多媒体中的图形,你能发现它们的哪些特点?如果让你将这些图形进行分类,你会选择怎样的分类方式?”由于观察角度不同,学生既有可能给出“我发现菱形很像之前学过的平行四边形,就像把一个正常的平行四边形旋转了一样”的回答,也有可能给出“我认为可以将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成一组,因为它们的四条边明显有垂直关系,并且和平行四边形一样,上下边平行,左右边也平行”的回答.无论哪一种回答,他们都发现了图形特点,发现了其与“平行四边形”存在的联系,形成了“探究平行四边形与多媒体中图形之间关系”的学习思维.教师在学生的回答中提取关键信息,简单总结答案——多媒体中的图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但又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同时,在黑板上写下板书“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学生豁然开朗,厘清了“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学习思维,能够对多媒体中图形的特殊之处展开更全面的观察、更深入的分析.由此,教学在有效提问的支持下变得更加高效.

(三)立足于解题实践进行提问

新课改环境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更重视对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否通过回答教师的问题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评价课堂提问是否具有有效性的要素之一.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中应注意立足于学生解题实践设计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真正能够将知识应用起来,以此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将所掌握与理解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并能够在教师合理教学问题设计的引导下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与掌握,进而实现学以致用.

例如,教授“因式分解”时,教师可以利用历年中考真题进行提问,提出问题:(1)分解因式a2-5a;(2)分解因式a2-2ab+b2;(3)分解因式3a2-3b2.面对问题(1),学生可以直接运用“提取公因式”方法进行解答;面对问题(2),学生可以直接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解答;问题(3)对学生解题实践能力的考查更严格,需要先提取公因式“3”,再运用平方差公式,最终将因式分解为3(a+b)(a-b)的形式.这样,学生在解题实践中锻炼了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课堂在提问中成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效果更加理想.此外,在教师立足于历年中考真题的提问中,学生可以提前了解中考的知识考查规律,为应对中考做出充分准备.

(四)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提问

有效提问是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目标,故教师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我的提问是否真的符合学生需要?我真的是从学生思维立场进行提问的吗?”这是因为只有真正符合初中生数学学习需要、与其思维相一致的问题才是真正有效的问题.而从教师角度来说,即便是教学能力十分突出的教师,也无法保证始终站在学生立场提问.那么,不如引导学生围绕数学知识进行提问,鼓励他们对不理解之处提出质疑,使学生的质疑思维在该过程中得到锻炼,逐渐形成质疑的意识和质疑的能力,这对其理性思维的发展大有助益.

例如,教授“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问题1”部分的内容,并鼓励他们围绕自己不理解的内容提问.学生随即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要将切掉的正方形边长设为x?算式4x2-300x+1400=0是怎样简化为x2-75x+350=0的?不简化可以吗?最后的方程应该如何求解?”伴随学生提问,教师将问题写在黑板上,随后对照教材内容一一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解答他们的质疑.在该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鼓励提出不一样质疑问题的学生相互解答对方提出的问题.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与互助中实现对学习问题的释疑,最终在课堂上实现更高效和更深层次的学习.

(五)基于知识与思维进行提问

将知识串联起来是落实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也是有效提问的一种手段.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应能帮助学生梳理并总结知识,帮助他们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使基于知识与思维串联提问的意义凸显.教师应将多个小问题串联起来,保证问题间存在内在逻辑联系,避免提问的随机化、零散化,防止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碎片化记忆.

例如,教授“反比例函数”时,在基础内容讲解完毕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一般情况下,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是怎样的?反比例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该怎样判断?反比例函数的常见图像是怎样的?不同反比例函数图像具有哪些不同的性质?”学生依次思考并回答问题,由此实现了对章节知识的全面回顾,并在头脑中建构了更清晰的知识框架.此时,教师还可以尝试提出“能否根据你刚才的回答,将所学知识通过思维导图呈现出来”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总结知识.随着思维导图的绘制,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课堂也因思维导图的融入而更加精彩.

(六)提问结束后实施客观评价

无论采取哪种提问方式,在提问结束后,教师都必须针对学生回答的结果实施客观评价,让学生准确知道自己的真实表现,让教师发现提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后续加以改善,保证提问的有效性.教学评价必须做到及时、客观,即针对学生在理解问题、探索问题、提出质疑和总结交流中的具体表现进行客观评价,且评价要恰如其分,不一味肯定,也不全盘否定,要指导学生走出误区,发现正确的学习方向,从而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例如,教授“图形的相似”时,教师可基于相似图形的概念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分析这组图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当学生自主总结出相似图形的概念与特征时,教师应及时肯定,然后提问:任意两个等边三角形相似吗?任意两个正方形呢?任意两个正n边形呢?针对这些问题,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教师观察全体学生的表现,并组织小组展示讨论结果,然后,针对其结果,小组间互相质疑和补充,教师再次进行总结、评价,指出其思考误区,使得问题结论精准呈现,从而在客观评价中落实有效提问.

四、结语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深刻且全面的思考,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初次学习时理解数学知识,还有益于对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初中数学教师应在充分琢磨新课标、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设计问题,保证提问方式的合理性,进而在课堂上有序、有选择地进行提问,提出丰富的、多样化的、能够满足学生学习和思维发展需要的问题,最终以有效提问优化课堂教学,深化学生的数学学习.

猜你喜欢
平行四边形图形数学知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分图形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