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生数学课业负担治理研究

2022-12-16 10:02孙银安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28期
关键词:双减作业数学

◎孙银安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良邑小学,甘肃 平凉 744600)

“双减”的实施目标就是治理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让学生在减负的前提下产生轻松、愉悦的学习情绪.这种积极的学习情绪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提高其学习效率、学习质量提供了很好的保障.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带给学生的课业负担是比较沉重的,学生更多的是在压力的驱动下开展数学学习.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着重考虑的是如何科学地减少学生的数学学习任务,让学生合理调控学习时间,集中自己的学习注意力,快速又高效地完成数学学习任务.

一、做好教学准备,合理地设计前置性作业

充足的课前准备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基础.而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减轻学生的数学学习负担,就要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夯实学习基础,为课堂的探究学习预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课堂上主要针对自己遇到的数学问题展开深入探究,而不是将有限的时间过多地放在学习基础的数学知识上.这更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学生也不必面临过重的学习负担.因此,教师除了做好备课工作,还可以为学生设计前置性作业,让学生围绕新课知识展开尝试性的自主学习.

以“简易方程”一课为例,教师可设计以下的前置性作业内容:

(1)从家中取来一个小天平,在天平的一侧放置已知重量的某种物体,然后探究数学问题:在另一侧放置多重的物体,才能让天平保持平衡?

(2)尝试用等式来表示小天平两侧物体的重量关系,自主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

(3)分析上述等式的基本特征,尝试提出自己的猜想,探究这种式子是什么样的数学式.

(4)根据前面的学习经验,尝试探讨简易方程的数学原理,分析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

(5)尝试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简易方程的表达式.

(6)尝试自主求解简易方程.

(7)归纳自己从简易方程中获得的知识.

这些前置性作业任务蕴含了新课的数学概念、等式、方程性质、解方程的方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学生可在做前置性作业的过程中,对新课的学习主题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还可摸清新课知识的学习难度,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前置性作业的学习环节,记录自己没有解决的数学问题,然后在课堂中将其提出来,使学生在课堂教学阶段展开有深度的数学学习.因此,前置性作业设计能够让学生初步学习新课的重难点知识,让学生做好深度学习的准备,然后进入下一个学习阶段.这体现了逐层递进的学习原则,这样的学习方式也能让学生感到舒适,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有利于实现数学课减负提质的教育目标.

二、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科学设置数学学习任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对课程计划的执行不够严格,没有合理把控课堂的教学时间,容易出现拖堂的现象.这反映了教师的教学内容缺乏精简性、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长期下来,不仅教师难以从整体上提高自身的课程教学效率,学生也会有较大的学习负担.

“双减”政策强调了教师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不能随意改变课程计划,比如增加学生的学习任务量,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来讲课,增加学生的额外课业负担.因此,教师不仅要科学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还要注重根据“双减”提出的课后服务要求,合理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娱乐时间,让学生真正做到劳逸结合,在有限的时间里高效学习,在课余时间里调节学习情绪,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以“圆”一课为例,它蕴含的知识内容比较多,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将所有的知识点都传递给学生.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可将这一课的知识内容划分好,合理安排每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在规定的课时范围内,指导学生科学、高效地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

在第一课时,教师可着重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圆”,观察圆形的事物,归纳圆的主要特点,并且学会画圆.教师在执行这一课时的教学计划时,要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教师可组织观察圆形实物、使用不同方法绘制圆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先自主归纳圆的特点、圆的组成部分、圆的绘画方法等,教师可适当地在课堂中予以补充,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在这一课时结束后,教师可设计趣味游戏,让学生适当进行课后巩固学习,并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比如,教师可让学生自主与其他同学比一比谁画的圆又快又好,或者想一想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让自己快速画出标准的圆形.

在第二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画出圆,从直观图形中分析圆的组成部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习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学生可根据已有的画图经验来画轴对称图形,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不同的轴对称图形,或者利用不同的轴对称图形来设计漂亮的图案,使其在复习课堂知识的同时,能体会轴对称图形的数学美,提升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在第三课时,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活动,测量不同圆形物体的半径、直径、周长等数据,尝试自主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既可掌握这一课时的重点知识,又能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在第四课时,教师可让学生利用转化思想,将圆形转化成自己熟悉的几何图形,尝试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可亲自裁剪出一张圆形的白纸,将这张圆形白纸剪裁成若干份的扇形,将其拼摆成近似长方形的图形,再根据自己发现的数学信息,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准确推导出来.

圆的周长、面积计算是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教师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开展课堂教学,无疑能够让学生亲身探索这些数学知识的形成,把握好这些数学知识蕴含的数学规律.同时,学生在这些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性比较高,学习负担也不大,还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因此,教师在严格执行数学课程计划时,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需求来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精准地学习某些重要的知识点,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整个单元的数学知识.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缺乏良好的学习自制力,也没有制订科学学习计划的习惯.教师为了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就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精简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并且要避免占用课外时间来给学生讲课,要让学生在课外时间里完成一些有趣的课后复习和课前预习,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设计多样性的课堂活动

小学数学教师要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就要积极引进更多能够改进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教学手段.比如,教师可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彼此协作的基础上减少学习负担,同时在相互协作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

以“认识负数”一课为例,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包括以下几点:

(1)学生自主收集生活中的材料,如地区的气温变化调查报告、山体的海拔高度记录材料、医院给患者测量体温的材料、某商家进货和出货的登记材料、某家庭的月收入与月支出记录材料等.学生可了解这些学习材料与现实生活存在的密切关系,调动相关的生活认知经验,将其中蕴含的与“正负数”相关的知识信息找出来,然后抽象出“负数”这个概念.

(2)学生根据体温计的原理,画出数轴,在数轴上展示正数、负数.根据这个直观的数轴图形,学生可以准确地理解“负数”这个概念的内涵:以0为原点或者分界点,大于0的数为正数,小于0的数则为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且在0以下的数轴上的任意一个点,都代表着某个负数,这些点的集合就是负数的集合.

(3)组内成员可一起参与趣味数学游戏,即某位学生站在某个点上不动,这个点即数轴上的0点,若学生向东边移动,他移动的每个步数都可以记为正数,而向西边移动时,他移动的每个步数都可记作负数.这个形象直观的教学活动不仅简化了学生的学习步骤,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还增强了学生对课堂中新知识的理解能力,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与合作学习能力.

如今各学校愈发注重开展信息化教学,教师可借助电子白板这一信息化教学平台来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一步步将学生带进生动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在良好的信息化情境中又快又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达到减负提效的教学效果.

以“位置与方向(一)”一课为例,教师可在电子白板的教学平台上为学生提供文字类的数学信息,然后与学生展开互动:“从已知信息中,可知它们所求的问题是什么?”

教师可借助电子白板的遮罩、放大等功能,将文字信息中的重要字眼凸显出来,与学生一起讨论该如何根据这些文字信息画出与之相符合的地图.在画好地图之后,教师可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走进情境,尝试想象自己正站在某个位置上,以这个位置作为观测点,尝试根据教师给出的其他位置与方向信息,画出更详细的地图.在电子白板的教学平台中,教师可利用图形工具来一步步画出蕴含各种位置与方向信息的地图.这无疑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想象力,还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这节课涉及的位置与方向的知识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的直观想象力与空间观念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因此,教师也可让学生自主操作电子白板的界面功能,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来画地图.学生在求解位置与方向相关的数学问题时,往往需要用到绘图技巧.教师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信息化的自主操作学习活动中来,掌握必要的绘图方法,学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来解决数学问题.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生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减轻学业负担.教师应将小组合作学习法、多媒体情境创设法与互动方法都融入数学教学中,从不同方面简化学生的学习流程,改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从而获得理想的课业负担治理效果.

四、精心设计习题,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习题训练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并提升数学解题技能.在随堂练习环节,为了减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负担,教师可降低数学习题训练的容量,并相应地提高数学习题的精简性,让学生在容量有限的数学习题训练中有效掌握课堂中的核心知识点.

以“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为例,教师可设计这样的习题:

(1)判断题:正方体可被视为长、宽、高均相等的长方体.

(2)在一次物体测量活动中,学生记录了三组数据:①7 cm、5 cm、6 cm;②3 dm、2 dm、4 dm;③2 m、0.5 m、0.5 m.请你画出相关立体图形,并标出各个图形的长、宽、高.

在判断题中,学生可根据正方体、长方体之间的特殊关系展开思考,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只有正方体能够被称为特殊的长方体,但是长方体并不等同于正方体,因此这个判断题是正确的.这道习题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理解正方体、长方体的几何关系,加深自己对正方体、长方体概念知识的学习印象.

在第二道习题中,学生可在数形结合思想的引领下,画出符合要求的几何图形,将图形的数据直接标出来.根据这些几何图形,学生可以调用新课的知识来快速梳理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求解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问题,给出正确的答案.

在课后作业设计中,教师同样要根据减负提质的教育原则,为学生合理安排课后作业内容.需要注意的是,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具有形式单一、数量较多、内容浅层化等问题.现在,教师可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的课后数学作业,一要满足学生的课后学习需求;二要减轻学生的课后学习负担,激发学生主动完成课后作业的积极性;三要让学生在作业学习中提高数学学习质量.

以“圆柱与圆锥”一课为例,教师可设计以下几种类型的数学作业.

作业一:手工类作业.学生可根据圆柱、圆锥等相关知识,制作圆柱、圆锥的几何模型,然后用这些几何模型来组建一个独具创意的手工作品.这个手工作品的每个部分都是圆柱或者圆锥形状的物体,学生可计算出这个手工作品的表面积或者体积.

作业二:实践类作业.学生可用沙子堆成圆锥形状的沙堆,尝试求出这个沙堆的表面积和体积.学生通过实际测量的方式来获取相关的数据,然后根据相应的公式来求解问题.

作业三:实验类作业.学生可制作一个圆锥形状的沙漏,往里面装沙子,在下面放置一个圆柱形的空心容器,尝试探索两个问题:(1)如果要让圆柱容器装满,那么自己需要往圆锥中添加多少次沙子?(2)多长时间才能装满圆柱容器?这个数学作业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利用相关知识来展开实验操作,提出猜想,验证猜想,解决数学问题.

教师不仅要科学设计数学作业,还要优化自身的课后作业评价方法,即教师不能再简单地对作业内容评判对错,要注重指出学生错在哪里,或者写出鼓励评语,鼓励学生去独立思考,找出自己出错的原因.这种评价方法能够让学生主动地去寻找做错题的原因,提高自己的纠错能力,养成自觉改正错误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也可制定一套评价标准,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上相应的评语,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评语展开反思.

五、结束语

总之,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根深蒂固,教师只有紧紧抓住“双减”带来的教育发展新契机,迎接数学教育面临的新挑战,才能真正改变数学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再停留在表面,也不再展开机械的题海训练,而是通过科学的学习方式缩短学习时间,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为了达到“双减”对数学课程教学提出的要求,教师应加强课业负担治理工作,加快实现减负提质教学目标的脚步,让小学生从数学学习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猜你喜欢
双减作业数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作业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