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2022-12-17 11:48周敏新
人才资源开发 2022年21期
关键词:晋升激励机制人力

□周敏新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在事业单位工作中充当着最重要的角色,发挥好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作用,能有效增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事业单位工作效能,为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激励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很重要的应用性管理制度,是根据组织目标分类形成不同的执行项目,通过有效激励方式来提高运行效率。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事业单位通过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发挥自身优势,促进职工个人成长,提高单位综合效能。笔者就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做出分析并给予建议,希望事业单位能有效运用科学的激励机制管理手段,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推动事业单位创新发展。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现实意义

社会的一切活动都要依靠人的力量来操作完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有效应用可以充分激发人的多元潜能,对促进事业单位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事业单位转型背景下,通过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管理模式不断探索和创新实践,有利于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有利于优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结构,有利于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和环境和谐,可以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事业单位社会服务能力整体提升的有效措施。目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正在进行中,在收入分配、人事管理等制度和实施上还存在诸多问题,从不同方面阻碍和制约了事业单位发展步伐。从激励机制运行情况上看,事业单位推行激励机制管理模式,对自身情况进行合理分析,对各类人员进行合理激励,可以有效推进事业单位实现组织绩效和员工目标。事业单位从精神和物质层面按组织目标和工作人员需求提供明确的激励目标,指导工作人员评价和考核,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激发工作人员工作动力,让表现好的员工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和工作待遇,由此减少工作人员流失率,稳定单位人才队伍,对事业单位综合效益提升有助推作用,从而提高事业单位创新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二、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应用中产生的困境

(一)激励管理体系不完善,工作运行机制不科学

事业单位对激励机制建设没有足够重视,激励体系构建不到位,激励手段和方法不完善,造成员工工作主动性不强,创造性实践欠缺。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经济体制和经济环境时刻发生转变,事业单位激励机制应保持与时俱进,但部分事业单位激励机制内容设定不合理、管理方式陈旧落后,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事业单位部分管理者不重视激励机制,未将激励机制纳入事业单位工作管理体系,在思想上传统守旧,在管理上无创新思维,忽视激励机制作用,没有详细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运行模式,基本以粗放型方式参照本系统内各单位执行方案,未制订针对本单位的激励机制管理方案,使整体工作效能受到影响。激励机制运行要建立完善的考评体系,而当前事业单位激励管理体系并不适应事业单位的发展实际,按惯性思维执行,导致组织激励机制使用效果差、员工整体反映差、内部环境影响差,不完善的激励机制考核体系执行难度大、效用低,无法真正发挥激励机制应有的管理价值。

(二)目标管理制度不健全,员工激励方式不科学

组织目标能够对组织成员产生激励作用。事业单位激励机制在组织目标明确的情况下能有效制定激励目标,在组织目标方向明晰、具可行性和挑战性,且符合员工需求的情况下,能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事业单位人员身份主要包括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当前员工薪酬激励分配方式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在实行岗位设置后,部分工人身份、有管理能力的工作人员转岗成为管理人员,享受较高待遇,而大多数工人身份的技能员工在薪酬待遇上还处于较低水平。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重要群体,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是事业单位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工资标准对管理人员较为重视,给予较高的工资待遇,技能工人工资待遇较低,所对应的奖励性绩效也低,在薪酬福利上造成较大差距。事业单位提出绩效与工作实绩挂钩,但在实际工作中,基本按比例发放,造成员工的贡献和实际享受的奖励性绩效不对等情况,且激励政策缺乏相关配套,难以发挥激励作用,也影响了激励机制应有的实际作用和运用价值。

(三)考核评价存在不合理,管理运行手段不科学

考核评价是激励机制中的一种执行方式。但事业单位在制定激励目标时,常会忽略单位职工的根本利益和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导致员工理解度不够、参与度不高、危机感和责任感不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影响,难以形成组织凝聚力,影响事业单位发展。在实践中,考核机制不完善,具体的执行项目无实用性对照指标,考核制度基本流于形式。在考核方法中,未设定差异化评判标准,对不同工作内容无法准确界定成效,也就无法体现在考核内容中。员工评价缺乏相对性,仅对结果作出评价,对过程情况不做评定,影响评价准确度。对于在工作中表现良好、做出贡献的员工没有有效的激励方式,造成有些表现突出的职工没有受到应有的绩效奖励,而在工作中表现差、坐享其成的职工有时可以与有贡献的职工享受同等奖励待遇,由此造成表现良好员工的心理落差,工作主动性严重受损,也助长了不良的工作风气。

(四)晋升通道存在不平衡,人才激励机制不科学

事业单位现行晋升制度是激励方式的重要表现形式。为表彰积极努力工作的员工,事业单位以职务晋升方式来对工作人员进行激励管理,通过职务晋升可以大大提高事业单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提高工作绩效。但在现行制度体系下,部分事业单位整体工作缺乏激励意识,把晋升当成常态化工作事项,未有效融入激励机制管理范畴,使职位晋升与日常表现无紧密关联。由于未有效施行晋升管理,在晋升执行程序上,如裙带关系、任人唯亲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务晋升的规范执行,弱化了激励机制应有效用。在晋升标准上指标单一化,对员工的思想道德、综合绩效没有多方位考虑,与实际工作情况不相符合,影响了晋升在激励机制中应发挥的作用。在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中,存在管理岗位较技术岗位的晋升空间和通道更少,特别是实行岗位设置后,工勤人员可以通过专业技术考试取得一定待遇,也可通过转管理岗位实现晋升,而管理人员晋升渠道没有变化,由此也影响了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应采取的策略

(一)以人为本,体现激励机制管理价值

激励机制是有效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发挥职工潜能、推进事业发展的有力抓手。事业单位要树立激励管理创新理念,运用科学管理方式,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进一步强化团队精神和工作责任感,提高事业单位组织凝聚力。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管理价值,要转变观念,将激励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构成,自上而下、从局部到整体稳步推行。应制订单位激励机制标准化方案,把“以人为本”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运行的执行基础,把物质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单位和个人激励相结合、组织和员工利益相结合,尊重员工意见,把员工对个人成长的需求转化为对组织的忠诚承诺,增强员工对自身的成就感、对单位的自豪感。通过创新激励机制、完善制度体系,以适当激励方式、行为规范、奖惩措施来引导、激发、规范员工的个人行为,推进组织管理作用发挥。要立足以人为本思想、聚焦激励重点对象,推行合理、公平、科学的激励机制,让员工产生认同感和自觉的执行力,在符合组织需要和自身条件的岗位上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

(二)目标明确,提高组织凝聚力和职工向心力

组织目标制定是考核管理决策和执行成效的重要依据,能客观衡量工作人员工作状况,总体评价组织目标执行情况。组织目标的制定是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关键点,当组织目标能充分体现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利益时,能有效激发员工内生动力,焕发职工工作热情和创新创造能力,否则将削弱组织凝聚力、阻碍职工个人成长。事业单位要制定组织目标,并将目标层层分解、明确到位、形成制度、有效推行。在制定组织目标战略时,应充分考虑组织和个人的各种需求,制定工作流程、规范管理方式、明确工作标准,并通过各种有效的激励机制管理手段,提高员工队伍对组织的认同感,提升组织团队的管理工作效能,同时树立先进典型,塑造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事业单位组织文化。要听取工作人员合理诉求,从事业单位层面来解决员工实际工作生活困难,增添职工归属感。应培养员工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让员工主动履行工作职责、发挥专业优势、体现岗位价值,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的组织凝聚力和员工向心力。

(三)突出重点,立足激励机制与考核评价相结合

激励机制是事业单位长效发展的重要手段,要重视绩效考核与评价,有效衡量工作人员工作内容强度、个人目标方向等,推行操作性强的激励机制管理模式,构建以人才的合理需求为中心的激励机制,优化激励管理模式,完善岗位考核机制,实行多种工资模式,合理薪酬分配方式,并加强物质奖励、注重精神激励,对工作人员的年龄、学历、性别等差异化特点进行有效平衡,激发工作人员工作热情和行动自觉。在激励制度上,着重考虑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工作难度、工作数量等,设置不同考核标准,为考核评价提供决策标准和考核依据,让“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成为员工的价值取向。对于工勤人员有效推行技能职务评聘方式,着重建立技能人员职位等级制,推行技能人员薪酬管理,实行技能人员晋升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奖励激励机制,推行以岗位绩效工资制为主体的工资体系,合理提高技能人才的工资待遇。对于考核评价采用目标导向、目标激励、目标管理方式,对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确保公平公正。在激励机制推行后要关注工作人员对激励机制的反馈意见,关注工作人员诉求,动态调整激励机制,使事业单位激励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内外兼收,吸引和激励各类优秀人才

激励机制的有效推行,能够有效吸引激励优秀人才,提升事业单位的整体工作效益。当员工劳动成果、个人能力、工作成绩被重视的情况下,就会对组织产生强烈归属感,更加履职尽责。激励机制能够有效开发员工的潜力,吸引和留用优秀人才,营造良性竞争环境。事业单位要优化配置与激励,以文化建设营造激励机制良好氛围,通过组织激励、职务激励、知识激励、信任激励、环境激励等,营造吸引人才的激励环境,构建事业单位和谐组织文化,让工作人员热爱工作单位。并在组织文化引导下,工作人员自觉把个人成长与单位发展紧密结合,全身心投入工作,高质量完成任务,让工作卓有成效。在职位晋升上,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晋升决策程序,建立更加公平的晋升环境,构建胜任素质标准模型。对于管理人员、专技人员及工人转岗的管理人员,应以竞争上岗方式作为主要晋升通道,进一步体现事业单位公平、公正、高效的组织形象。

四、结语

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然要求。事业单位应通过有效推行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调动员工主观能动性,提升事业单位组织凝聚力。事业单位应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优势,正确使用、善用、适用人力资源,通过发挥自身优势,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不断促进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要立足长远发展规划,建设性、创造性、主动性、灵活性地通过各种有效的激励机制管理模式,搭建技能提升平台,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促进干部职工培养,激发员工创新潜力,同时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打造优良工作团队,发挥人才支撑作用,进一步树立事业单位良好社会形象。

猜你喜欢
晋升激励机制人力
腐败潜伏期官员何以得到晋升:基于干部任用权的分析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激励机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激励机制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北京街乡公务员职级晋升通道打通了
浅议中小企业激励机制
如构何建电力系统员工有效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