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在企业技能人才选拔培养中的作用

2022-12-17 11:48□杨
人才资源开发 2022年21期
关键词: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素质

□杨 静

近年来,围绕全社会职业技能提升、素质提升等方面相继出台了各类支持政策,当下全面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企业,不断提升员工队伍素质建设,提升企业竞争力及抵御风险的能力,已经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作为技能人才选拔培养的重要手段,体现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企业培养和选拔人才、开展职工技能素质提升的前提和基础。

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改革

(一)改革背景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最早是由国家建立、由政府相关机构实施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对社会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做出科学评价的活动。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2013 年以来,人社部已分七批取消70%以上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2017 年9 月,人社部印发《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通知》,明确了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之外的职业(工种)全部不得许可和认定职业资格,目录内的职业(工种)一律不得与就业创业挂钩,准入类职业资格除外。2019年5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是提倡全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权威性、指导性文件。在2021 年4 月份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在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对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作出明确部署,各级政府不但要从政策上鼓励职工积极参与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更要从资金上给予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充分的支撑、支持。

(二)改革实施

按照国务院“放管服”有关改革部署要求,为深化职业资格制度改革,逐步建立更加科学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规范做好技能人才评价各项工作,强化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根据《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的意见》等有关要求,深入推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改革,2019 年12 月,国家将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全部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机制。

(三)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概念

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是与职业资格评价并行的,作为技能人才评价的方式,指经过各级人社部门审核备案通过的评价机构,按照相关要求,对劳动者技能水平进行科学、客观评价的活动。国务院明确规定政府不再对水平评价类职业开展相关评价活动,技能人员水平评价实行社会化等级认定,不再由政府或其授权单位认定发证,改由用人单位和社会评价组织对照国家职业标准或企业/行业评价规范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核合格的,颁发相应级别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人才选拔方式

根据《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规程(试行)》(人社职司便函〔2020〕17 号)的相关规定,评价机构应根据国家职业标准确定评价内容和方式,综合运用理论测试、技能考核、综合评审等方式,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颁发相应等级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活动实行属地化管理,构建政府监管、机构自律、社会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

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是企业技能人才选拔培养的重要方式

(一)优势显著

技能人才是企业员工中的重要骨干力量,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目前,企业中技能人才的选拔方式主要有技能培养、考核评价、竞赛选拔、表彰激励等集中措施和手段。尽管这些手段在技能人才选拔上具有一定的作用,但这些选拔方式受人的主观性和政策性影响较大。企业技能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是一个长期且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建立客观公正的选拔机制、科学合理的选拔手段,才能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输送。

(二)方法科学

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是通过理论考试、操作技能考核、综合评审相结合的方式实施人才评价,不但考查技能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同时更侧重现场操作水平的考核,在选拔高技能人才时还会结合日常表现、业绩贡献、效益产出等指标,是技能人才选拔培养的重要手段。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过程中,有一系列的制度流程保障了整个认定过程的实施,考评人员、专家队伍、质量督导员“三支队伍”共同保证了认定结果的客观公正,使选拔结果更加科学准确。

(三)效果明显

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是给企业充分放权,使其拥有自主评价人才的权限,有助于更好地提升员工的个人素质和职业能力。人社部于2021年2月颁布《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将工人技能水平与待遇等级挂钩,推动企业建立符合技能人才特点的工资分配制度,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薪酬分配更多以技能人才的贡献度为参考,不仅能让技能人才的贡献更加显现,而且可以树立起“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的鲜明导向。对于企业来说,按照“谁用人、谁评价、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用人单位作为评价主体,对人才的选用,培养方式、评价方式享有绝对的主导权。这种做法,既顺应了人才融合发展的趋势,也更有效地解决了评价标准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真正为企业和人才成长搭建起一条提高个人素质、提升人才质量的“高速路”。

三、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是企业技能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数量保证

企业保持活力,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技能人才的数量是影响企业发展的直接因素。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是在企业中通过科学手段按照评价结果将企业员工划分为初级工/五级、中级工/四级、高级工/三级、技师/二级、高级技师/一级五个等级,通过职业技能等级的划分,对不同技能等级的员工施行不同的培养方式,围绕建立高技能人才队伍,鼓励初级工、中级工员工提高技能水平,完成技能等级晋升,保持企业技能人才队伍的阶梯性发展,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

(二)质量保证

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根据不同的技能等级设置不同的申报条件。申报条件按照学历、专业、职业年限、培养方式等条件划分,根据技能人才的自身特点,为技能人才设置不同的晋升通道。特别是近年来,职业教育发展迅猛,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要求,大规模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大力实施技能提升培训,支持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等,通过构建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体系,提高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以此达到企业技能人才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是提升技能人才素质的一项基础性措施

提升员工技能素质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通过科学的技能人才评价方式,把人才选出来、分出来,对不同的技能员工采取不同的素质提升手段,经过素质提升培训后,再通过认定评价检验素质提升的效果,形成从认定评价到培训提升到再次评价的良性发展,成为建设和造就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的基础措施。

提升职工技能素质的同时也是适应职工队伍建设的需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快速且关键的时期,随之带来体制的深刻变革和社会结构的不断调整,职工队伍的结构和素质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农民工已经成为生产的主体,他们一般文化水平偏低,接受和掌握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较慢。因此,我们要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需求,分层次、有重点地抓好职工技能素质提升的教育和引导工作,为农民工转变为技能工人提供通道和平台,打造技能人才培养的“快速道”。

猜你喜欢
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素质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解读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国务院再取消6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
关于举办“太阳能利用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的通知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