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贯通培养机制思路探讨

2022-12-17 11:48□乔
人才资源开发 2022年21期
关键词:学历毕业生岗位

□乔 卉

中职毕业生就业不稳定,中职生对自己所学专业认识不足,对自己就业及职业发展规划比较迷茫,而用人单位急于让毕业生上岗解决生产岗位用工的燃眉之急,却没有建立技能岗位人才培养机制,中职生从事简单重复性的技能劳动不仅得不到满意的报酬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频繁跳槽成为中职生就业工作中常见的现象。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不仅可以使中职学生实现中职到高职的学历提升,而且可以使学生的理论知识积累和技能水平得到提升,是提高职业教育就业质量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本文在对比分析中高职毕业生就业前景的基础上,对中高职贯通培养进行思考与探究。

一、中职毕业生就业前景分析

(一)中职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尚早

初中毕业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中级工毕业的时候一般是17 岁左右的年龄,还没有达到国家的法定年龄,心智还不太成熟,虽然能够胜任一般的一线操作岗位要求,但是文化素质、理论水平的局限导致岗位迁移、后续发展比较困难,一旦离职再就业困难重重。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来说,十四五岁的初中生对职业的概念还很模糊,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内容围绕专业开展,实操训练更是与未来的职业紧密联系,按专业取得技能等级证书,电工、焊工等特种行业上岗还需要取得特种作业证,并且国家规定年满18 周岁才有资格取证。没有规划的职业生涯学生很迷茫,而一批中职生无法按专业就业,只能从事与专业无关的简单劳动,职业稳定性很差。

(二)中职毕业生频繁跳槽

低层次就业,从事工作的技术含量低,加班加点很常见,而大量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使毕业生没有归属感,而企业也缺少对技能型岗位员工的人才培养机制和生涯发展规划机制,员工离职率很高。频繁跳槽不仅是对国家投入场地、师资的中职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也让经过三年学习的中职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专业荒废的未成年毕业生进入社会,沦为毫无技能的底层从业者,职业迁移非常困难,也难于在社会立足。频繁跳槽不仅仅是对所从事的工作不适应、不满意,也是看不到这份工作的前景和未来发展,既没有喜爱也没有留恋。

(三)中职毕业生后续发展潜力不足

中职毕业生学历相当于高中,取得中级工技能等级证书,可以从事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工作。初中毕业进入中职以后,在课程设置上围绕专业展开,其中语文、数学、外语等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就少了,大量课时留给与选定专业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反复练习、反复训练,校内实训和校外岗位实习占很大比重,以提高专业技能熟练水平。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低端重复性工作有逐渐被机器取代的趋势,而许多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一线操作性岗位招聘已经开始倾向招聘知识面更宽的大学生,这使得年龄小、基础薄弱的中职生就业非常尴尬。学习面太过狭窄、知识结构单一成为中职毕业生职务和层级晋升的瓶颈,后续发展潜力明显不足。

二、高职毕业生就业前景分析

(一)高职毕业生心智更成熟

高职毕业生一般在20 岁左右,这个年龄身心发展都比较成熟,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考虑也更加周全。按照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的路径,一步一步从气质、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等几个维度对自我进行探索,了解自己适合做什么,喜欢做什么,能够做什么,以及自己最看重什么,加之对自我职业环境进行分析,逐渐清晰自己的职业路径,为顺利就业做好准备。

(二)高职毕业生基础知识更扎实

高职阶段兼顾了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在大的知识层面强调了专业知识,既有广度也有深度,既有动手操作能力也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也就是说既知道怎么干,也知道为什么这么干。文化层次和技能水平提高,不仅可以从事一线操作岗位,也可以在干中学,逐渐适应具有更高技术含量的技能岗位,随着经验积累还可以走上科研岗位、管理岗位,理论和技能并重为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三)高职毕业生技术迁移性强

隔行如隔山,不同专业不同行业都有自己的特点,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横向跳槽进入一个全新行业从事一项全新工作,对求职者是个很大的挑战。但是不同职业之间也存在一些相通的理念,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模式也对其他行业专业有引导和启发。尤其是团队建设、管理方法、工具运用、平台搭建等,都有值得借鉴的实际意义。一个人一生从事一项工作从未改变的很少,有时候行业的变迁、技术的变革,不得不改行,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生涯发展状态。基础扎实、经验丰富、眼界开阔、思路清晰,技术迁移性就更强。

三、中高职贯通培养机制思路探讨

(一)中高职贯通培养简述

中职学校实习实训设施普遍比较完善,而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开设完备,二者有机结合,中高职贯通培养将是理论和技能互补、学历和技能同时兼备。以技校为例,中级工、高级工、技师,毕业生技能等级多层次,但是学历都是中职。高职毕业生取得大专学历,还可以通过专升本考试继续深造。中高职贯通培养,在理论水平提高、学历提高的同时,也在技能上得到提高。在中职毕业生取得中级工技能等级证书基础上,在高职阶段通过实习实训取得高级工、技师等级证书,考取特种作业证书,从事各种岗位技能操作顺理成章,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搭建好平台。据《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信息,2017 年高职就业率就已经超过本科,成为就业市场的香饽饽,这也极大地提高了中职毕业生贯通到高职的热情。基于此,不少学校适时出台了中高职贯通相关政策,倒逼中职学生努力学习,希望升学继续学习的愿望促使学生自觉约束自己,改变以往躺平厌学状况,学习风气有所改善,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二)就业质量明显提高

中高职贯通培养机制改变了知识技能和学历结构,中职阶段系统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经过思考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体验,部分学生有调整专业的诉求。在中高职贯通转段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进行专业调整,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可度,专业对口率也得到相应提高。毕业生进入企业很快能适应岗位要求,学以致用,毕业生稳定就业,就业质量明显提高。

(三)更能满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技能和学历的要求

现代化水平提高,对毕业生的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要求也提高了。因为社会对毕业生学历的追求,许多岗位的起点也提到了大学专科以上,这对中职教育是个考验。因为中高职贯通,学历晋升渠道畅通,中职生不再担心学历提升问题,初中生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瓶颈问题也迎刃而解,中高职贯通培养使中职生能安心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以至于提高入学门槛、招收综合素质更高的初中毕业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成为可能。

(四)职业教育政策提供有力支撑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的通知指出,坚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的战略定位,加快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能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需要多层次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强化中职教育的基础性作用,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不限制专科高职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的比例,适度扩大专升本招生计划。未来这些政策的落地实施,将使中高职贯通培养更顺畅,我国的职业教育也将获得非常好的发展机遇。

猜你喜欢
学历毕业生岗位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膨胀学历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知识无力感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