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科视阈下对接自贸区需求的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2022-12-17 11:48孙艳萍
人才资源开发 2022年21期
关键词:国际经贸商科人才需求

□孙艳萍 肖 琳

自贸区肩负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要使命,自贸区的建设离不开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新商科”突破传统商科以职能为导向培养专门人才,将新技术融入商科教育,用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跨学科教育,趋于行业导向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为对接自贸区需求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思路。新商科视阈下对接自贸区需求的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将为自贸区开启引进、培育国际化、高层次人才的新局面,自贸区也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优化政策措施、加强过程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为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一、国际经贸专业人才需求特征

(一)知识结构

新经济发展背景下,自贸区的大量涌现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国际经贸人才产生了新的需求,自贸区需求的国际经贸人才更趋于跨界型、融合型、创新型。新商科理念指导下,为了更好地对接自贸区国际经贸人才需求,高校国际经贸专业应在分析自贸区人才需求的基础上,调整修订针对自贸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在知识结构上补充新内容,将数字经济、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学科知识融入国际经贸业务,基于新商科视阈培养跨界型、融合型和创新型国际经贸人才。

(二)能力素质

对接自贸区需求的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应在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精神、战略意识和创新精神基础上,掌握国际经贸业务实操能力,包括能流利使用英文直接参与国际经贸活动并进行商务洽谈、熟悉国际贸易实践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营销能力、能熟练使用电脑进行市场信息筛选等,还应具备国际商务管理、跨文化沟通、跨境电子商务、大数据等多学科技能,随着未来更多企业进驻自贸区,将加大对贸易、物流、仓储、大数据、金融等复合型国际化国际经贸人才的强劲需求。

二、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构思路

(一)突出服务自贸区特色人才培养

在对接自贸区需求背景下,高校国际经贸专业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将国际经贸专业特色与自贸区经济发展特色相结合,围绕自贸区发展需求,结合自贸区所需人才能力和素质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要构建相匹配的课程体系,高校国际经贸专业应积极围绕自贸区人才需求标准开展调研,反复验证,并设置对接自贸区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体系;高校国际经贸专业应着力培养一批对接自贸区需求人才培养的师资体系,使其了解自贸区的发展理念及人才技能需求,知识传授过程中更好地对接自贸区产业实践,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培养匹配自贸区需求的对口人才。

(二)突出学科交叉融合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文化氛围,大力倡导勇于探索、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学科交叉融合;其次,要打破院系界限,加强学科之间、院系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大跨度、多层次的学科整合;再次,加强文理基础学科建设,发挥优势学科的辐射作用,夯实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基础;最后,学科交叉融合需要加强交流,特别是国际的学术交流,要通过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引进国际先进的学科交叉融合成果、理念和思维方式。

(三)突出创新创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培养成为对接自贸区需求的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的重点环节。创新创业不仅要帮助学生完成高质量就业,为自贸区培养复合型人才,同时也要培养学生为自贸区发展服务、为国家创造财富的责任意识。高校国际经贸专业应为学生搭建对接自贸区需求的双创教育和实践平台,通过实践育人与自贸区企业进行联动,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与团队创业,提升未来走上自贸区岗位创业和社会创业学生的高阶职场竞争力,为毕业生更加充分地对接自贸区人才需求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及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三、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一)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

对接自贸区需求的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体现其服务自贸区的特色,依托自贸区内经济产业发展,以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将人才培养主动融入国家自贸区战略的人才需求。根据新商科理念,将对接自贸区需求的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具备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系统地了解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掌握自贸区物流、资金流运作方法,能在国内外各类自贸区或相关行业从事国际贸易相关业务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知识模块与能力模块设计

围绕自贸区对人才需求的知识结构模块和能力模块展开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依据“国标”中对“经济与贸易类”专业的相关要求开设,在此基础上有所拓展,重视商务英语教学,加大商务英语、国际商务函电、外经贸口语等课程的学分比重;开设自贸区建设管理要求、自贸区制度创新案例库等自贸区专题课程及符合国家自贸区战略发展的特色选修课程,根据自贸区制度和举措的不断创新,基于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方案动态更新课程内容,在介绍各个自贸区战略定位和未来发展的同时,增加每个自贸区所在省份经贸、文化和特色的介绍,有效提升学生对自贸区知识的掌握水平;根据自贸区跨境电商岗位从业人员所必须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紧随物流行业前沿,重构跨境电商类课程模块,融入行业新技术及思政元素,与自贸区内跨境电商物流校企合作单位共同开发重构课程内容,让学生对自贸区跨境电商环节有更进一步认知;开设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基本创业技能为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基于竞赛导向,系统介绍创新思维、创业团队、创业资源等基本知识,形成“创意-创新-创业”的完整闭环课程体系,将教学关注点锁定在“以赛促学,促进成长”的科学目标上,使学生激发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的激情,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创新创业创造能力;专业选修课中可设置数字经济、云计算、智能物流等新商科课程,将多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和衔接,构建多维度的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整体综合素质。

(三)自贸区综合实践教学仿真平台的建立

自贸区综合实践教学仿真平台通过让自贸区企业走进教室,让学生走进自贸区企业学习的体验式设计思路,选取典型的自贸区内核心模拟企业、模拟政务大厅、服务外包企业等,以自贸区内生产制造企业的业务为驱动,围绕现代服务业建立虚拟环境,在仿真环境中实现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供应链竞合,实践内容交织着生产业务链、流通业务链、资本资金链,形成高度整合的业务交叉的网络状内容体系,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企业运作的全仿真模拟演练,体验自贸区内企业经营过程与运作流程。

(四)师资队伍建设

拥有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的“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是对接自贸区需求人才培养的基本保证,高校国际经贸专业可组织教师参加自贸区企业考察与培训,建立与自贸区企业广泛的联系通道,加深教师对自贸区政策及发展趋势的理解,熟悉自贸区行业最新资讯,更新补充新知识,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构建良好的校企师资双向流动,聘请优秀的自贸区企业师资或企业家进入课堂,通过校外导师、兼职教授以及实践教授等多种形式,将自贸区行业信息带入课堂,弥补现有师资队伍中自贸区企业实践经验的空缺和不足。

猜你喜欢
国际经贸商科人才需求
面向现代产业急需 培养复合型商科人才
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数读
《中国学生商科留学报告》:中国留学生扎堆商科热度不减理性回归
论国际经贸与商务环境下的跨文化沟通
中国海归人才需求地图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