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及策略探究

2022-12-17 11:48王小琳
人才资源开发 2022年21期
关键词:办学课程体系教学方式

□王小琳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正促使人们的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教育领域强化人工智能的创新和应用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高校中要积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去创新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实现智能化和网络化教育体系的构建。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实施,为国内高校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提供了方便。这种模式不仅是对我国内在原有教学模式的挑战,同时它又可以增补教学方式,促进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这对高校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起着重要促进作用。在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若能把人工智能与中外合作办学紧密结合起来,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逻辑认知水平,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国际化应用型人才。本文以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基于吉林大学莱姆顿学院22 年的办学经验,结合人工智能的时代特征从更新课程体系、提升教学环境、完善教学评估体系、创新教学方式等方面探究在人工智能时代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以期为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与创新提供有益参考。

一、人工智能及赋能教育

(一)人工智能的概念及发展

人工智能是指计算机在技术上的发展与壮大下所衍生出的新型智能科技产物,它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具颠覆性的技术,也是我国当前计算机领域最为前沿的一门科学技术。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它从诞生之日起就与教育密切关联,并将会对教育领域产生彻底、全方位的变革。

学术界普遍认为人工智能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发展初期和中期主要用于图灵测试和语音识别技术。直至近年来,大数据技术、互联网科技等新兴技术取得飞速发展,这都促使人工智能进入到高速发展的第三阶段。人工智能的重要核心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基础性技术、通用性技术和应用性技术。从基础性技术方面来看,机器学习是核心技术中最为重要的技术支撑,用于研究应用计算机模拟甚至实现人类活动,从而得到全新的知识技能,并可以重组原有的知识构造从而去不断完善自身知识。这个技术大量应用于图像分析、语音识别和翻译等领域。人工智能的另一个核心技术——通用性技术则具有更为丰富的含义,广泛地应用于计算机视觉、语言处理和规划、语音识别以及运动与控制等领域。而第三方面应用性技术在社会的各行各业都有所体现,在未来发展中更会让社会产生革命性变革。

(二)人工智能赋能教育

人工智能在各个方面都与教育紧密相连。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迈入了与教育教学相融合的崭新阶段,它已成功地改变了课堂教学,促进了教育创新的赋能。从2016 年至2019 年,国家先后颁布了《“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政策,这都加速了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发展。当今,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攀升,在教育方面的消费需求升级,这就促使了对学习环境、教师的配备等大的教育环境有着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近几年由于全球疫情因素的影响使得在线学习有了更旺盛的需求,这些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也加速了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各种科技产品以及学习和教学软件的研发,正引领着教育朝着智慧教学、智慧学习前进,这也正是人工智能对教育赋能的最好体现,这些势必会对人才的培养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人工智能时代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环境有待提升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高等教育教学环境越来越智能化,教师和学生通过智能设备和互联网模式的应用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虚拟化的教学情境使课堂活动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成了一种广泛学习的环境。而大部分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环境还处于课上授课、课下答疑的传统形式,这种教学环境早已不适用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时代课堂教学,更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二)教学评估有待完善

在人工智能时代,传统的以日常观摩、测试为主的中外合作办学评价形式难以确保其实效和准确性,这种模式已不能满足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提供海量教育资源,并为教学和学习提供准确的评估,同时可对其整体教学生态实施动态评估,并根据结构和指标性评估的综合评价,为之后的教学和学习提供有益的参考。个体认知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会导致他们的学习起点大不相同,而这些在人工智能技术下可以通过数据的动态评估很好地解决。同时,评估结果还可以协助教师找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促使其反思教学活动,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以确保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式有待创新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高校的传统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变革,人工智能使移动学习成为可能,教师的知识权威角色将会被淘汰,而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则会成为时代主流。当前,一些基于大数据的教学产品如畅课、雨课堂、慕课、微助教等已在部分高校得到应用,智能化教学已经从根本上促进了高校教学模式的转变。在大部分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中尽管一些多元化的学习平台已经开展并供学生自主学习,但他们的教学方式还相对比较单一和落后,使得平台利用率不高,无法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四)中外合作办学课程体系有待与时俱进

人工智能将促进学校平台化、传统课堂网络化、课程市场化的发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将云端、海量资源库中的知识进行提取,学生在深度学习知识后对其进一步提炼和加工,使知识结构化。在人工智能时代中,中外合作办学课程体系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冲击。通过对现有课程体系的更新,可以改进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更有效地解决学生对能力提升的需求以及优质英语资源分布失衡所带来的直接矛盾。

三、人工智能时代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环境

在人工智能的大环境下,中外合作办学要改变原有的传统教学环境,“在虚拟化教学情境中,实现教学要素之间的有效联通和互动,实现‘实施科学、处处能学’的无缝学习”。在大数据背景下,可以创建海量的优质教学资源,学生很容易在众多的资源中失去方向,但利用人工智能的“精准对位”可以帮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也更满足了英语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教师可以轻松地获得适合学生能力并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的优秀教育资源,将各种形式的媒体资源有效融合,帮助学生进行适用性学习,进而为人工智能时代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二)完善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评估体系

伴随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成熟,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也需要持续向智能化和自动化转变。首先,在要求教育决策者提供相应信息资源的同时,也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督导评估体系,这既能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又能展开对学生身体、心理、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估。同时,在人工智能时代要推动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改进和完善,就需要建立现行课程评价标准和评估体系,将学生学业质量、品行道德、创新实践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各个方面都加入评价考核标准中,从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三)创新教学方式,为学生打造多元化学习平台

人工智能赋能的课堂是基于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在课堂当中可以充分实施个性化教学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它可以依托项目式学习,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从而使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和反转课堂紧密相连。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应当遵循语言学习“输出驱动、输入优化、产出评价”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从英语学科教学方法与移动新媒体技术相接的视角,引入自适性学习系统等智能化学习系统来加强学习过程监管与评价,建立可视化、可听化、互动化的教学模式,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动机。除了创新教学方式,还需要根据人才培养需求,借助互联网平台打造全新智能多元化学习平台,这些智能平台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合学习场景,获取最前沿科学技术和新颖生活资讯,进而开阔国际视野,成为国际社会所需要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四)更新完善课程体系

在人工智能时代,中外合作办学课程体系应朝小威廉.E.多尔所提出的具有四R 特点的后现代课程模体建构,即课程具有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只有这种可以实现海量资源与资源优势整合特点的课程模型才能有效更新完善高校中外合作课程体系,为国际化高素质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人工智能时代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性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强调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也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迅猛发展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来说,必然也是一个新的时代要求。而作为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战场,中外合作办学更应主动响应这些需求,努力培养符合人工智能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一)增强青年人才的国际视野和实践能力培养

伴随教育国际化的迅猛发展,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应突出国际化的发展特征,在此基础上强化国际化的沟通协作,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搭建智能平台并利用在线教育平台把国外的优秀课程引进来。另外,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中,国外大学的开放性和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可以得到凸显,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可以得到增强。

(二)培养符合本土化学情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在人工智能时代,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整合本土和国外办学优势,引进的国外课程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使其转化为符合学情、科学、全面的课程。整合国内外的优质课程,体现了课程系统的实践教学特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提供实践操作的课程活动,使得理论与实践密切关联,从而更好地实现本土化与国际化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实现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

在人工智能时代,具有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多元化优秀人才是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在中外合作办学中,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营造一个高效的交流平台,为人才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五、结语

总而言之,人工智能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演变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良好机遇的同时,也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但这也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更大的推动力。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大背景下,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的改进和提升不仅是现实需求,更是高等教育在人工智能时代促进人才发展的时代要求。中外合作办学要以优化资源配置为前提,积极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国际化应用型高端人才。

猜你喜欢
办学课程体系教学方式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基于CDIO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以“问题化教学”为导向 有效转变物理教学方式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