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安装预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2-12-17 11:48王亚平张文丽侯平兰
人才资源开发 2022年21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师资校企

□王亚平 张文丽 葛 瑞 侯平兰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演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进步,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时点。安装预算专业以此为背景,不断寻求自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转变。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为我国安装预算专业人才培养向现代化、数字化模式转型提供了技术保证。传统的安装预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飞速发展的数字经济,必须在传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创新,构建新型的数字化安装预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互联网+”模式出现的背景

进入21 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深入生活生产实践的各个领域,对于企业商业模式的运作有了颠覆性的变革。互联网思维是在当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进步的背景下,对于传统企业市场以及用户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重新思考与审视。互联网思维属于一种思维方式,并不是一种运作模式,互联网思维并不需要从事互联网产业,只要具备互联网的观念,从互联网的角度以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作为前提,分析自身企业发展的方向和商业模式,将互联网与自身企业传统经营模式相结合,这也就诞生了“互联网+”经济模式。

二、“互联网+”模式和互联网思维的主要特点

“互联网+”模式是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我们一般将“互联网+”模式理解为“互联网+传统产业”模式,就是指传统产业在依托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下,将自身的商业模式进行变革,结合互联网技术,将自身的商业模式转换成符合当今信息技术社会所需要的模式。目前,“互联网+”模式已经应用到我国社会方方面面的产业中。“互联网+”模式利用了互联网的开放性和透明性,结合大数据和云端技术,将社会生产传统产业中相互分割的领域相互串联起来,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生产力,为社会经济发展开辟出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互联网+”模式具有创新驱动、开放生态、尊重人性、重塑结构、跨界融合等特征,以其特有的产业模式,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转型。

三、“互联网+”模式对于安装预算专业人才培养的适用性

当前运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安装预算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安装预算专业人才就业和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在安装预算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应用互联网技术,首先能够提高安装预算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容针对性。安装预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高校建设较晚,相关的理论内容仍然处于更新换代之中,具体理论教学内容的缺乏成为安装预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短板,应用互联网技术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更好的资源配置,寻找到更加符合安装预算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内容。其次,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安装预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够通过先进的数字技术为安装预算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更加先进的设备,为安装预算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强大的硬件支持。同时,应用互联网技术拓展了安装预算专业人才培养的宽度和广度,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应用互联网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教育的新趋势,对于安装预算专业人才培养来说,很大程度上需要学员和教师进行频繁的互动,而互联网则为这种互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学生可以通过视频途径与教师实时互动,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互联网技术的深度应用,打破了安装预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空间与时间限制,提升了安装预算专业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

四、安装预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课程的衔接难度大

我国安装预算专业人才的培养内容十分广泛,对于人才培养的内容专业性较强,不仅仅需要专业的理论基础,更需要产业和现场的综合实践,并将自身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经验深度结合,打造符合当前安装预算专业相关产业发展趋势的知识结构。但我国当前安装预算专业人才培养专业课程的衔接难度较大,学生往往无法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有效连接,导致学习新知识遗忘旧知识的尴尬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在专业课程的衔接方面还需要高效合理规划课程,打造衔接程度更高、联系更加密切的专业课程。

(二)师资力量不足

在安装预算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重要问题。当前,我国安装预算产业发展前景良好,对于人才的需求量较大,而安装预算专业人才的就业前景也比较广阔,但是即便有广阔的就业空间,安装预算专业人才在质量上也难以达到当前我国安装预算相关产业的要求。就目前我国安装预算专业人才培养师资力量建设过程中,对于优秀的师资力量引入不足,对在校教师的后期专业性培养和实践经验提升力度也仍然不大,导致当前高校安装预算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陈旧、实践能力薄弱。陈旧的理论知识无法与当前快速发展的产业深度融合,阻碍了高校安装预算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

(三)校企合作力度不够

在当前我国高校安装预算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仍然不密切,企业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而高校在安装预算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对于企业的经济收益见效缓慢,难以激发企业的合作欲望,阻碍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开展。企业的资源对于学校培养专业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加强校企合作方面,应用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仍然需要高校和企业共同努力。

五、解决安装预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的途径

(一)加强校企合作,打造实践培训基地

推动安装预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构建,加大安装预算专业人才培养,学校必须与安装预算相关企业进行校企合作,通过企业的资源支持和高校在教育方面的专业优势,更好地培养有实践经验和扎实理论功底的优秀专业人才。学校应该进一步与相关平台合作,打造培训基地,引入企业优秀的人才,为在校安装预算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职业指导和产业发展趋势培训。通过培训基地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职业目标和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帮助学生明确自身学习目的,制定学习策略,促进高质量安装预算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引进优秀师资力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要想进一步提高安装预算人才的培养质量,首先要加大对师资力量的建设,我国高校对于师资力量的培养始终致力于培养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扎实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对于安装预算专业人才培养来说,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对于安装预算相关产业运行规则以及不同平台的运行模式都要有充足的了解,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明确的学习指导和就业规划。学校应该大力引进双师型教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准入门槛,入职教师必须有专业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对于在校任职教师,要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借用企业资源对教师进行理论更新,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为专业人才的培养建设更加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师资校企
重庆市乡村体育师资配置现状及培养路径研究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德国拟启动实施专业人才战略
市场主导下高校高尔夫专业人才的培养初探
基于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高职机械行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