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传播中女性的数字形象建构分析
——以抖音为例

2022-12-18 17:10陈佳慧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15期
关键词:博主受众

陈佳慧

(作者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把双刃剑,在丰富大众娱乐方式、为新媒体发展提供助力的同时,伴随其出现的则是无法避免的争议和暴力。人们由单一的受众演变为具有受众和内容生产者双重身份时,则是主动将自身的形象置于网络环境的暴力和真相面前。对于女性用户来说,其在拥有更多展演机会和平台的同时,也将面对更多质疑和挑战。本文将围绕短视频这一新媒介形式中的女性形象与传统银幕中的女性形象的不同,短视频行业的发展对女性的影响等问题展开讨论。

1 传统性与数字化:真身、具身、化身的互融

在数字化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每个人几乎都会拥有除了自身物质性“真身”外的几重身份,如社交媒体中的“化身”身份,虚拟空间中的“具身”身份等。从“大银幕”到“小银幕”,“银幕形象”也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有了更加丰富的含义。

1.1 传统性:“大银幕”中的传统女性形象

“真身即身体的物质性,伊格尔顿在文化研究建构主义身体观的批判中提出了这样的思路:不能将身体仅仅视为一个媒介塑型、操纵的客体,应该把身体纳入交流者的主体范围加以考量,以体现身体在传播中的能动性和生产性。”[1]具身性最早源于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并集中体现在其具身的主体性,他认为身体即媒介,世界通达到人的媒介。所以,对于单一的传统媒介来说,媒介中的人物形象通常会使受众形成一种固化认知,女性形象在不同题材的影视剧中会有不同的固化定位,如清宫剧中钩心斗角的嫔妃形象、家庭剧中劳碌的母亲形象等。譬如,《渴望》作为我国第一部长篇室内电视连续剧,标志着中国通俗电视剧进入中国电视剧主流,剧中塑造了一个温柔善良、能忍耐、够坚强,但文化水平不高的“好妻子”形象——刘慧芳,刘慧芳嫁给了同一工厂的高级知识分子王沪生,将无意间捡来的小芳视为己出,悉心照料,在知道丈夫王沪生的姐姐王亚茹就是小芳的亲生母亲后,又忍痛割爱将小芳送还给她的亲生母亲,是典型中国传统贤妻良母的女性形象。再如,2022年热播的《人世间》中,周秉昆妻子郑娟同样是典型的传统“好妻子”形象,相夫教子,日复一日地操持家务,照顾一家老小的饮食起居,是丈夫经营饭店的坚强后盾,性格坚毅,虽因意外身体遭遇侵害,但内心始终保持纯洁坚贞,郑娟的银幕塑造是对当时社会现状下女性形象的真实写照,也为那个时代的女性提供了范式,该剧通过媒介人物形象反映了真实的社会。

1.2 数字化:“小银幕”中的新型女性形象

化身是指虚拟化的身体,一种身体缺席的远程在场。布罗利奥对化身的定义是用户在三维聊天环境中的呈现,为用户充当视觉标识符[2],通过化身与真身构成一个“身体—技术”系统,真身通过手指、键盘、鼠标和计算机进入虚拟世界,控制化身。本文笔者将对化身的概念作进一步的延伸和理解,数字化短视频中的女性形象也可以被称之为“化身”。以拥有千万粉丝的旅游博主“夸夸界天花板”房琪为例,作为一个女性旅游博主的标识符,房琪具有竖屏“小银幕”中女性形象的典型特征,在短视频中,她不受文学或影视创作人物塑造的束缚,通过新媒体平台这个虚拟空间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选择能引起受众共鸣的话题展开叙述。在视频中,房琪化身为“虚拟导游”,通过拍摄自己的所见所闻,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感。在后疫情时代的今天,人们身处一个既紧密联系又受限的世界,正如波德莱尔所说:“人生是一座医院,其中,每个病人都想被调换床位的欲望缠住。”[3]而房琪的视频恰好在这个时间段为受众提供了“云游”大好河山的机会。小银幕中的新型女性形象不同于传统影视中固化的单一形象,而是具有更加多元、自由、鲜活等特征。

2 双向性与现代性:生产、传输、浏览的循环

短视频从生产到被接收,需要经过一个生产—传输—浏览的过程,在本文中笔者将其认为是一个循环,作为视频生产者,在生产内容之后,通过抖音等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进行传输,最终进入用户的视野中,一部分的用户又会受到其启发从而成为内容生产者,并且内容生产者也可以是平台的用户。

2.1 双向性:女性形象与短视频的相互推动

作为生产者,女性演绎着许多在社会中男性所无法承担的角色,作为受众,女性有其独特的兴趣领域,其特性为短视频的输出提供了更多原生素材。例如,一个名为“海燕电动车锂电池(春燕)”的抖音账号就是由女骑手顾大娟为自己的女骑手团队而建立的,她们根据女性自身的特点生产内容,教第一次上岗的女骑手操作技能,并通过该账号展示女骑手日常工作之外的酸甜苦辣,得到了更多的社会关注。另外,萌娃养成类也是女性抖音博主中常见的视频类型,因生育责任而无法继续返回职场工作的女性,通过生产短视频、直播带货等途径实现经济再次独立,赚钱带娃两不误。以抖音账号“王嘟嘟小盆友(4岁)”为例,账号中的嘟嘟妈毕业于某学校的舞台剧表演专业,通过在家拍摄与女儿嘟嘟的日常收获了大批粉丝,除了赚取视频播放量所带来的收入,还通过与粉丝分享儿童用品来获得收入。再以“完美日记直播间”为例,在直播间购买化妆品的受众主体是对美妆等产品需求量较大的女性群体,直播间能够在品牌与消费者之间迅速建立起更直接的联系,为女性选择性价比高的优质单品,女性消费者能够从直播间中买到适合自己的产品,从而避免盲目购买的现象出现,这也是让直播带货受大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女性用户是短视频平台直播经济中的强大消费力量,给抖音平台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二者相互推动、各取所需。

2.2 现代性:女性形象逐渐打破陈规

现代性是工业时代催生的东西,从器物层面来说,时间概念上从无到有,具有流动性,研究现代性其实就是研究当下,互联网科技、抖音、网络都是时间催生的产物。马克思的审美现代性认为,要拒绝平庸,追求极端的体验,鼓励歧义,突破规范。女性从传统意义上的“幕后”走向“台前”,就是突破规范的表现。例如,抖音账号“玲玲Peter和四只猫”的创作者是一位自主创业十年的女性,她所发布的内容大都是以女性对于世界的思考和感悟为主,以自身经历来启迪更多女性。她发布的视频中有“女性如何保护自己”“人生低谷该怎样度过”“两性中的不平等”等和女性相关的话题。在这些视频中,她采用面对镜头与受众谈话的方式娓娓道来,没有刻意的编排与布景,能够让受众仿佛走进真空对话的时空,慢慢聆听和思考创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在她发布的短视频的评论区中,可以看到许多“女性应该勇敢做自己”“经常来看一遍让自己更进步”等类似的言论。由此可以看出,女性借助短视频平台,走向台前,为女性群体发声,与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女性地位的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女性勇于突破规范,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尊重。

3 机遇与挑战:多元化的空间与应对质疑的挑战

芮塔·菲尔斯基(Rita Felski)在《现代性的性别》一书中提出,社会对于女性来说,有着落后的固化形象,而对于男性则是启蒙与创新的形象认知[4]。马歇尔·伯曼在《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书中“将男性气质与现代性,女性气质与传统性和陈规旧俗画上等号”。种种历史和现实原因,让女性在拥有更多元化空间展示自我形象的同时,不得不面临更多的质疑和挑战。

3.1 机遇:女性形象的多元化展演

西蒙娜·波伏娃在《第二性Ⅰ:事实与神话》一书中提到:“女性的出路是获得自由,女性对于主体位置的追寻,将推翻父权,寄希望于社会主义。”[5]抖音等App的迅速出圈,为女性形象的展现提供了平台,实际就是为女性形象的多元化展示提供了空间。抖音中常见的女性博主类型包括时尚美妆博主深夜徐老师、美食博主噗噗叽叽、宝妈博主林怡伦等。除了与传统的职业身份不同,在同一身份下,女性也展示出了其在时代发展背景下的变化。譬如,虽然林怡伦的身份是母亲,但她与以往人们认知中的慈母、严母形象都有所差异,她所展现的是与两个女儿之间似朋友般平等的相处方式。林怡伦有桃子和橘子两个女儿,其中桃子是一名初三学生,橘子是一个幼儿园小朋友,在初中这个容易产生叛逆心理的成长阶段中,女孩会出现超越年龄的审美意识,林妈从来不会以高高在上的家长姿态去呵斥女儿,而是尊重女儿的审美,两人相处起来像同龄朋友。作为受众,看到的不应该仅仅是林怡伦一家的生活,更是她作为母亲的女性形象发生的变化。这样的女性形象多元化展演不仅仅对于女性博主本身来讲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作为受众的女性来说,也能够从中获得启发,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新时代背景下,女性的形象不再单一,而是走入社会,成为更多行业的关键人物。

3.2 挑战:女性形象将面临更多质疑

以本雅明为代表的西方重要文化理论家们在暴力研究中开拓出了新的理解空间,极大地丰富了暴力本身的思考,也促使人们深刻认识到,“只有依据批判性的角度去审视现代性的历史进程,深思现代人的生存状况,暴力问题才真正具有意义,才能真正产生对人类的警示作用”。[6]就如在文章开篇中提到的争议和暴力是永远无法避免的。白、瘦是对女性漂亮的传统定义,在抖音博主中,身材较胖的博主通常都会分享显瘦穿搭,她们努力向传统的审美标准靠近,但仍然缺乏一些展现自我气质的勇气,所以美颜软件成为众多女性手机中必备的App。西蒙娜·波伏娃在《第二性Ⅰ:事实与神话》中提出:“女性不是生而为女。而是被塑造的。”目前,也有许多女网红在迎合男性审美。例如,账号“一栗小莎子”凭借“蓝色战衣”的舞蹈迅速出圈,视频中她身穿一条蓝色连衣裙,随着音乐做出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性感的身材赢得众多关注。在类似的抖音账号中,不乏女性博主为迎合男性而作出自我改变,为博取关注,将自身形象不断向男性审美靠拢。而对于不属于一般审美意义下的女博主而言,女性受众看到的更多是自信和开放,而部分男性用户关注更多的则是身材和长相。例如,抖音账号“叶公子”以中性风定位了自己的风格,从相关数据来看,叶公子的女性粉丝占比数远高于男性粉丝。由此可见,女性形象的多元化认知面临着更多质疑与挑战。

3.3 措施:多方合力营造清朗空间

面对严峻挑战,女性首先要提高自我认可度,在遭遇质疑时能够从容应对,提高自身应对网络舆论的能力,勇敢展现自身的个性特质。作为平台方,也要建立更加完善的评论过滤机制,为女性在短视频中的数字形象构建营造清朗的网络评论环境。同时,女性博主要牢记社会责任,避免受到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但切忌通过标签或降低内容质量来博取关注度。平台方应增加女性运营者的数量,从第一视角呈现女性真实形象,打破传统的思维。社会方面,要通过多渠道提升受众的整体素质,改变社会对女性形象的固化认知,打牢思想基础。在短视频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央视新闻等权威媒体的新媒体账号应当加大对女性正面形象的宣传力度,强化社会认知。政策上,我国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女性更多的就业机会,从根本上解决对于女性形象的歧视问题。

4 结语

“小银幕”中的新型女性形象与传统“大银幕”的女性形象相比具有很多新的特点,形象塑造渠道更加丰富,女性所展示的形象也更加多元化。女性短视频生产者与短视频行业具有双向的推动作用,女性短视频生产者为短视频平台提供内容,短视频平台为女性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在带给女性机遇的同时,又面临诸多挑战。在短视频传播的女性数字形象构建中,女性要提高自身的参与度,社会要进一步宣传平等的重要性,为建立健全女性网络形象提供相关立法保护。

猜你喜欢
博主受众
跟着零食博主买拼多多小吃
如果孩子想当美妆博主
时尚博主谢慕梓:分享身边的美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图片故事
图片故事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融合时代的受众画像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