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央视新闻”三大新媒体平台的建构与发展研究

2022-12-18 17:10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15期
关键词:客户端微信内容

吴 楠

(作者单位:山西广播电视台视听融媒体中心)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传输方式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同时信息的获取和传递都更加便捷。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存在受众单一,时效性、新闻性及可看性较差等特点,传统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性不强。此外,新闻电视节目尤其是“央视新闻”的播出时间比较固定,且内容报道多为直播形式,使得新闻报道灵活性较差[1]。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各类新闻媒体发展提供了更多平台,相关的新闻媒体人员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相关新闻节目的报道与剪辑,将相同的新闻节目以多种形式展现在公众面前,如可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抖音、移动客户端等众多平台实现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本文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央视新闻”三大新媒体平台建构与发展的有关分析如下。

1 “央视新闻”三大新媒体平台发展的社会背景

就目前来看,尽管“央视新闻”的整体收视率尚可,但是其年轻受众较少。据调查,年轻受众在浏览与观看新闻节目时更加侧重使用主流媒体网站、客户端等,因此“央视新闻”在发展中也需要有效利用移动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红利”,将新媒体平台作为自身宣传的重要路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使得信息传递不再因为时间、空间而受到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信息的全球化传递,我国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信息传递可让其他国家加强对我国相关政策的了解,并在国际信息传递中拥有一定的话语权,提高国家影响力[2]。智能手机、4G、5G的发展进一步使得人们可通过智能手机获取各种信息,除了文字信息,图片、视频等信息的获取也更加便捷,这也为“央视新闻”使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新闻传播奠定了基础。在实际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都“机不离手”,通过手机和移动互联网获取各类信息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这种情况下,“央视新闻”通过新媒体进行信息传播是必然的趋势,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央视新闻”作为我国的主流媒体,其所传播的信息具有权威性,且较多内容都与政治有关,强调公信力与思想性。“央视新闻”要想更好地发展,就要本着服务公众、满足多层次群众信息获取需要的原则,顺应时代和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及时通过新媒体平台实现新闻电视节目的传播。目前,更多大众尤其是年轻人喜欢通过手机获取新闻或者观看娱乐节目,也喜欢在获取信息的同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喜欢通过评论、点赞等方式进行交流,因此“央视新闻”也需要了解新时代人们在获取信息方面的喜好,及时拓展新闻传播渠道,利用新媒体推动新闻的广泛传播。笔者通过对新媒体平台受众的分析,发现微博、微信有着众多的用户群体,这些都能够为“央视新闻”新媒体平台的上线与推广奠定群众基础,并为“央视新闻”三大新媒体平台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 “央视新闻”新媒体平台的发展历程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促进了传统媒体的转型与发展。传统电视媒体要想谋求生存与发展,就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并与其进行深入融合,扩大新闻的传播范围。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与发展,“央视新闻”新媒体平台经历了几次变革。早期在Web1.0时代诞生了第一代“央视新闻”,该阶段主要是通过建立网站的方式获得点击量,从而达到盈利的目的。此阶段并没有提出“央视新闻”这一概念,主要是通过央视新闻频道完成网站上的新闻节目播放。1996年,央视国际网诞生,其主要提供中文信息服务,后期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改革,作出了多次调整,不过因为整体网站的建设与管理水平有限,整体并未对“央视新闻”的推广发挥重大作用。2010年,央视网与中国网络电视台(China Network Television,CNTV)进行业务合并,形成了“一个中心+五个平台”,前者是央视内容集成研发中心,后者为网络电视、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手机电视、移动电视、互联网电视[3]。

“央视新闻”进入2.0版本后,初步形成了交互模式,可以利用较多新型技术实现对用户的联结,此时已经初步形成了以软件为基础的开放性平台,注重产品的交互设计与应用。尽管如此,但因为当时智能手机未普及,同时移动互联网还处于发展阶段,这些都限制了“央视新闻”客户端的发展。随后,“央视新闻”开始在多个平台申请并注册账号,如腾讯微博、新浪微博、搜狐新闻,也开始自主研发并推出移动客户端,这些都表明“央视新闻”在发展中能够紧跟时代的脚步,通过延伸与拓展更多的平台,多角度推动“央视新闻”发展。这些新媒体平台的推出在后续新闻报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突发地震、各种地质灾害等方面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通过这些新媒体平台可发布各种信息,还能让人们通过扫描二维码了解相关事件的最新信息等。

“央视新闻”3.0产品的发布是对“央视新闻”传统生产与传播格局的根本性改革。伴随着平台的成立,央视新闻中心网络新闻编辑部正式成立,这些部门的相关人员对“央视新闻”不同新媒体平台的日常运营与管理,通过应用新媒体平台完成各类信息发布工作,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实现对各类信息的整合与发布,实现新媒体与“央视新闻”的优势整合[4]。

3 “央视新闻”三大新媒体平台建构分析

3.1 “央视新闻”微博官方账号的发展

微博在年轻群体中使用广泛,“央视新闻”腾讯微博账号是在2012年2月注册的。腾讯微博账号主要依赖于QQ用户,但是随着微信的发展,QQ已经逐步被微信取代,因此“央视新闻”的腾讯微博活跃度并不高。相对而言,新浪微博的用户数量较多,央视也看到了新浪微博的优势所在,积极申请并开通了“央视新闻”新浪微博官方账号,其活跃度和关注人数较腾讯微博而言显著提高。时至今日,“央视新闻”的粉丝量已经达到1.27亿,每日阅读数在100万+,互动数在100多万。微博账号能够根据不同热点新闻及时更新微博内容,并添加相关话题,还可根据情况配上相应的图片、视频等,实现了化整为零,不同用户可通过“零散”的消息关注相关热点新闻。随着“央视新闻”微博粉丝的不断增加,其在运营中不断创新,增加了更多模块,如音乐、公益、阅读等内容,有利于避免单调新闻给粉丝造成视觉疲劳,保证“央视新闻”能够持续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3.2 “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发展

微信是当今社会使用率较高的通信软件,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微信账号,这与微信本身具备多媒体交流优势有关。庞大的用户数量为“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奠定了群众基础。“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在2013年4月1日正式被认证,此后关注“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的人数不断增加,同时不同用户与“央视新闻”之间的互动也更加频繁,相关点赞人数、阅读量、评论数等都较多。“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所发挥的影响较大与多方面原因有关,如“央视新闻”本身具有权威性,其中包含的政治、经济等各类新闻报道不仅能够保证内容优质,还兼顾新闻的时效性。当前“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设置了“主播说”“夜读”“正直播”版块,便于不同用户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观看相应的内容。对于国家一些大事件或者突发事件,“央视新闻”会灵活地对不同版块作出调整,同时内容更新频率也显著提高,能够保证用户及时获取有关新闻内容,实现相关信息的快速传播[5]。

3.3 “央视新闻”移动客户端的发展

智能手机的发展,使得各类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考虑到安卓系统与IOS系统的不同,“央视新闻”移动客户端针对不同手机系统开发了不同的移动客户端,使不同用户可以结合自身手机系统下载手机系统支持的“央视新闻”移动客户端。2013年5月,“央视新闻”上线搜狐新闻客户端,同年7月,央视通过自主研发并在不同应用商店上线了“央视新闻”客户端,并得到了大量下载。

“央视新闻”客户端始终坚持“独家、权威、深度、辨伪”的内容定位,发布的相关视频可凸显其特色。全国各地不同区域均有记者为该客户端进行24小时供稿,保证了“央视新闻”客户端各类内容的输出,其内容涉及多个方面。针对部分公众关心的一些热点新闻资讯,“央视新闻”客户端可通过特邀资深评论员现场点评的方式,实现不同新闻内容与网络的融合,不同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观看时间或者观看内容。“央视新闻”客户端作为专业的新闻发布平台,其发布的相关内容得到了公众的喜爱,同时平台与不同人员之间的互动也较频繁,这些都对提升“央视新闻”移动客户端的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4 “央视新闻”三大新媒体平台的内容研究

“央视新闻”三大新媒体平台发布的相关内容是提高自身社会影响力、更快传播新闻内容、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从“央视新闻”三大新媒体平台的具体应用效果方面分析,其在各类内容输出过程中强调新闻性、原创性、共享性、差异性、关联性,这些能够保证不同新媒体平台在发挥各种优势的同时有所差别,能够更好地满足移动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不同信息的传递和不同人群对相关内容的选择性观看需求。

新闻性方面,不同新媒体平台都是为“央视新闻”服务,因而在传播的内容上应与新闻有关,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国际形势、国计民生等,除了一些严肃性的新闻,通常还会在其中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新闻内容,将前者纳入“硬新闻”范畴,后者纳入“软新闻”范畴,不同的新闻内容选择不同的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

原创性方面,新闻本身具有原创性特点,需要满足新闻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不能让人看了之后摸不着头脑;同时,新闻的原创内容也需要满足“五结构”要求,即标题、导语、主题、背景、结语。“央视新闻”三大新媒体平台都有各自的原创内容,笔者根据不同新媒体平台内容原创结果发现,用户更加喜欢原创内容,尤其是在互动的基础上,运营管理人员可通过选择精选留言或者对部分留言内容的回复,实现与用户的互动,这样可以吸引更多人通过不同新媒体平台观看“央视新闻”节目,依靠原创性推动节目的不断创新,提高对用户的吸引力。

共享性方面,“央视新闻”三大新媒体平台可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实现多种信息的共享。信息共享方面,“央视新闻”需要考虑不同新媒体平台的特点及其对相关新闻报道的侧重点不同。笔者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央视新闻”报道的有关内容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在微博、微信公众号及“央视新闻”移动客户端上,同时不同新媒体平台上也会存在“央视新闻”没有报道的内容,即独立编辑的内容,这些内容与不同平台的特点、编辑侧重点的不同有关。这种共享机制也有利于“央视新闻”通过多种新媒体平台对重点新闻予以播报,有利于不同平台用户通过自己使用的平台获取相关的新闻内容[6]。

差异性方面,不同新媒体平台在“央视新闻”有关内容制作过程中会采取不同的策划方案,其中因为微信使用人数较多,且涉及各层次、各领域人员,所以其在新闻内容策划方面更接地气,更喜欢使用大众喜爱的词语完成对不同事件的描述,如此更容易引起大众的共鸣。

关联性方面,“央视新闻”三大新媒体平台在使用期间,其主要新闻内容均来源于“央视新闻”,因此虽然采用不同平台进行分布,但是在某些关键点上仍有一定的关联。

5 结语

移动互联网时代,“央视新闻”三大新媒体平台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发展,其在“央视新闻”有关内容传播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央视新闻”将会应用更多的新媒体平台,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各种优势实现新闻的全方位发布,提高新闻传播速率。

猜你喜欢
客户端微信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如何看待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断舍离”?
县级台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如何应用手机客户端
孵化垂直频道:新闻客户端新策略
大枢纽 云平台 客户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探索之路
微信
主要内容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