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电视读网节目的现状及影响

2022-12-18 17:10李星星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15期
关键词:网络新闻新闻节目受众

李星星

(作者单位:靖边县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

随着网络新闻节目逐渐走向专业化,电视读网节目就在电视新闻节目与网络新闻节目互相争锋的环境下孕育而生了。视读网节目这种新的新闻节目形态,对于传统的电视节目、受众以及新闻工作者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和启示。

1 电视读网节目概述

1.1 电视读网节目概念

电视读网节目是一种新的、由两种不同媒介融合而产生的节目形态,互动性强,与早期电视的“观众信箱”和“热线电话”类似。其与受众的互动方式由之前的书信或者电话转变为用网络来即时反馈交流,网络的盛行让观众与电视可以零距离的互动。电视读网节目通过工作人员专业的知识和洞察力,将梳理后的网络资讯告知观众,让观众间接知晓天下大事,掌握流行话题。随着网络新闻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扩展,电视读网节目也跟随着受众的需求应运而生。国内运营比较成功的电视读网节目主要有:凤凰卫视的《天下被网罗》;河南都市频道的《打鱼晒网》;陕西都市青春频道的《天天网事》;江苏城市频道的《夜宴微波炉》;辽宁卫视的《说天下》等。电视读网节目为电视新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网络视角”,极大地扩展了电视新闻的“视线”,同时拓宽了电视新闻的“眼界”[1]。

1.2 电视读网节目的优势

第一,打破传统思维,将新老媒体融合。网络新闻与电视新闻的优化组合会大大提高传播效率、降低传播成本,为新闻行业创造出更大的生存空间[2]。电视读网节目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资源和内容,并通过电视加以传播,实现了电视和网络的深度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结合吸收了二者优势,弥补了二者的不足,也突破了新闻节目制作的传统思路。

第二,打破“失众”困局,将新老受众相弥合。电视新闻节目的观众流失现象严重,网络逐渐成为年轻受众获取新闻的首选媒体。新媒体环境之下,“80后”“90后”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态度与父辈差距拉大,偶尔还会产生“代际冲突”。电视读网节目成为两代人之间交流、沟通的一个媒介,年轻的受众也会被“电视版的网络新闻报道”所吸引,甚至还会为电视读网节目提供新闻素材,参与到节目的制作过程中,成为与父辈一起观看节目的观众。由此可见,电视读网节目有助于弥合两个代际观众之间看不见的鸿沟。

第三,打破单一话语权,将两种舆论聚合。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舆论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舆论首先由网络引发,传统媒体持续跟进。新媒体目前已从生成和发布舆论、随时评价舆论,集合成独立的舆论群体和舆论场[3]。电视读网节目将两个舆论场相聚合,有助于受众更全面地看待舆论事件。

第四,打破转型困境,将低成本与高效益相结合。在电视新闻节目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不能仅仅以社会效益来衡量,没有良好经济效益的电视新闻节目是难以生存的。电视读网节目不仅省去了人力资源的投入,还省去了设备设施的费用,只需配备责任编辑、把关人员、视频编辑、文稿编辑和主持人,对网络新闻、网友评论和网络视频进行收集、编辑、后期处理、包装和审查即可,整个运作过程中的制作费用要远远低于自采的成本。另外,电视读网节目与网媒合作时,网媒能为其提供一定的资源和资金,电视读网节目则为其提供宣传的平台和空间。可以说,电视读网节目简化了制作流程,提高了传播效率,投入低,产出快,效益高,是电视新闻节目成功运营的范本。

1.3 电视读网节目的不足

第一,节目内容原创性不足,娱乐化倾向严重。电视读网节目的“网为我用”虽然形式新颖,内容新鲜,但是同质化现象严重,选取的新闻内容与其他电视新闻的报道内容雷同。另外,部分电视读网节目为了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在新闻的选取上更多倾向于有关暴力、八卦等刺激受众感官的内容,后期编辑时会放大新闻元素、制造标题党效应,用通俗、夸张、煽情的方式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这种倾向会导致电视读网节目的公信力下降、节目品位降低,使节目偏离正确的价值导向,还会影响受众对现实环境的把握和认知,流失高品位的受众群和广告商[4]。

第二,节目质量较差。电视读网节目的视频资源多是从网络上获取,编辑会下载其他电视节目播出后的视频,下载完成后,编辑会对这些视频中出现的广告、滚动字幕、台标等用马赛克进行后期处理,使得视频的画面质量有所下降。还有一些视频是网友用手机或DV拍摄上传于网络的,网友的拍摄水平和拍摄工具有限,视频画面质量和声音质量较差。另外,电视读网节目当中的新闻图片也来源于网络,部分新闻图片并不是原图,而是编辑在网页之中的截图,截图之后再进行后期处理,致使新闻图片的质量也不高,像素较低。这些技术质量上的问题会影响节目的品质和播出的效果,受众在观看过程中会因为受到画面和声音中的“噪音”干扰而转换其他节目,广告商也会因播出质量因素而投标其他节目。

第三,节目内容版权受限。电视读网节目考虑到新闻的真实性和质量问题,一般都会采用新闻来源可靠的、有一定公信力的网络媒体。然而电视读网节目并没有考虑到著作权和新闻版权的问题,出现了不规范的转载、照搬行为。一些电视新闻节目不仅对网络新闻的内容进行直接的照搬,还会对网络新闻图片、网络新闻视频直接进行转载,并随意取用其他报纸、电视媒体传播在网络之中的新闻和视频,侵犯了网络媒体和其他新闻媒体的著作版权。被转载的新闻原作者的权益没有受到保护,自己的工作成果被无偿利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奔赴一线的采访记者心理受挫,对于新闻工作的热情也会下降。

2 电视读网节目的传播结构及对新闻工作者的启示

2.1 电视读网节目的传播结构

电视读网节目是一个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不断循环的传播结构,双向互动性和及时反馈性成为电视读网节目传播模式不同于传统电视节目传播模式的突破点。基于电视读网节目的传播结构,网络新闻的传播者同时也是电视读网节目的接收者,网络新闻的接收者同时也是其传播者,网络成为电视新闻节目与网络新闻媒体之间的“桥梁”,电视成为网络新闻媒体和电视新闻节目之间的“转换器”。具体来说,电视媒体基于自身的权威性和资源优势,能够为网络媒体提供一些新闻议题,网络媒体得到新闻资源之后会迅速启动“新闻嗅觉”,将电视媒体提供的新闻内容推广至网络之中,促进新闻事件的转播,引发网民的注意和议论,然后将这些新闻“升温”为网络焦点和热点事件。此时电视媒体会介入被“升温”后的新闻热点中,对几经“转手”的新闻进行理性的评论和引导。网络媒体基于自身的快捷性和互动性,也能够第一时间为电视媒体提供大量新闻信息和新闻话题。电视媒体会“网罗”这些重要或新鲜的网络新闻,并将网络新闻转换为电视语言,制作成电视新闻,解读新闻事实和真相,引发观众对网络新闻的思考。而后观众会将自己所知道的新闻事实和思想观点发布于网络之中,网络媒体会进一步推动新闻舆论。综上所述,网络与电视合作互动的方式就是:新闻议题从电视媒体流入网络媒体,经过网民的阅读、评论、传播后,再由网络媒体流回电视媒体;或者是新闻议题从网络媒体流入电视媒体,被广大受众收看之后,再由电视媒体流回网络媒体。这两种新闻传播路径使得新闻信息在两种媒体之间实现了循环式的交换和延续,是属于电视读网节目独特的传播结构。

2.2 电视读网节目对新闻工作者的启示

基于电视读网节目的快速发展,新闻工作者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使用新媒体,打造新思维。首先,电视读网节目要求新闻工作者掌握与运用新媒体包括微博、微信等手机终端应用软件,还要筛选、探寻、甄别新闻信息,处理各种文本、图表、照片、动画、音乐等材料,编写评论,剪辑视频,这对新闻从业者来说是极大的挑战和机遇。其次,新闻工作者要具有革新意识和创新性思维,树立为受众服务的理念,拓宽与受众交流的渠道,通过网络、新媒体等方式与受众进行互动、交流,增强新闻的服务特性。再次,新闻工作者在网络时代要具备新媒体时代的技能、素养和意识,要学习更多的网络新闻传播知识和理念,了解新媒体的各项性能和特点,掌握新媒体技术,在新闻创作中要灵活运用新思维、新技术。

3 电视读网节目的改进策略

3.1 打造具有专业素养的新闻团队

面对电视新闻同质化、泛娱乐化的现象,电视读网类节目需要打造一个具有专业素养的新闻团队,团队成员要有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和原创能力,要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团队成员要全能化发展,掌握不同的专业技能,并挖掘不同节目类型的新闻,创新节目形式的同时创新新闻内容,把握好娱乐化的尺度,促使新闻内容异质化发展,增加新闻的深度,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并且可融入人性化的传播理念,使新闻更具有人情味,更具有人文关怀,更能够温暖人心,让节目的价值得以提高、品位得以提升,使节目走上创新和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塑造自身的新闻节目品牌。

3.2 提高制作技术水平,改善节目质量

对于播出画面和音效的质量问题,电视媒体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节目品质。视频资源需要更清晰,来源要明确,可与其他媒体合作共享,提升节目质量。此外,可通过激励等方式提升网民提供视频资源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对视频、图片资源提出一定要求,提升新闻工作者后期处理、制作的水平。

3.3 提升新闻版权保护意识

对于新闻版权问题和对网络新闻使用不规范的问题,电视新闻媒体应该正视这种不规范的行为,积极维护原作者的新闻版权和著作权,同时应对新闻从业者进行新闻法律道德方面的培训,促进其学习和遵守新闻法规,自省自律,有较高的新闻职业操守。另外,电视新闻媒体应与新闻门户网站、其他电视台建立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在新闻资源的相互利用上达成一致,强强联合,实现共赢。电视新闻媒体也应该将所转载、转发的新闻来源作出一个确切说明,如果使用了其他媒体或网友的新闻内容,应该提前与其取得联系并且征得对方的同意后再播出,以互相合作、互相尊重为基础,共同维护新闻法规的权威,维护原作者的合法权益。此外,新闻从业人员还需要对网络新闻进行严格把关,防止谣言的产生和扩散,确保新闻的真实性。

4 结语

在融媒体时代,电视读网节目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虽然这种创新发展的过程是艰难的、曲折的,这种新的尝试、探索和努力还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经受市场的检验,但是这种创新实践是值得借鉴和赞赏的,是值得鼓励和认可的。电视读网类的新闻传播模式和传播理念为进一步拓展新闻市场空间、探寻发展机遇提供了动力,值得业内媒体去学习,且视网融合催生了新的媒体环境、新的节目形态、新的传播模式、新的传播关系。此外,电视读网节目是信息时代富有新理念的成果之一,只有了解其现状,明晰其优势和不足,归纳其对于传统电视节目、受众以及新闻工作者的影响和意义,才能更好地发展和改进电视读网节目,使其成为融媒体时代具有学习和借鉴意义的电视新闻作品类型。

猜你喜欢
网络新闻新闻节目受众
加强网络新闻的监督与管理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网络新闻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及影响
纸媒是怎么做起一档新媒体音频新闻节目的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传播路径与策略
融媒体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策略研究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新闻编辑能力提升途径的思考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网络新闻传播教学改革研究——评《网络新闻传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