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主栽高产花生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分析

2022-12-20 05:41王玲燕刘艳丽蒋福稳赵治军黄金华
河北农业科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果数主茎分枝

王玲燕,刘艳丽,蒋福稳,赵治军,黄金华

(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花生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花生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中的地位越发重要[1]。2019年中国花生种植面积4.633万hm2,年产量1 752.0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39.2%[2]。河南省花生栽培历史悠久,种质资源丰富多样,常年种植面积120万hm2以上、产量570万t以上,分别占全国总指标的26%和33%,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关键影响和作用[3]。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河南、河北、江苏、山西、江西、吉林、福建等地花生资源的产量及性状演化趋势进行了探讨[4~11],对花生地方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不同花生材料性状的变化趋向,这些遗传特性研究对花生品种的有效利用、种质资源创制、新品种选育及推广等工作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了了解河南省主栽花生高产品种的遗传特性,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多元回归分析、通径分析、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对28份不同类型花生种质资源的10个农艺性状和4个品质性状指标进行分析,以期揭示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明确提高产量的关键因素,可为今后河南省花生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河南省主栽花生品种,共计28个,其中珍珠豆型7个、中间型4个、普通型17个(表1),占参试品种总数的比例分别为25.0%、14.3%和60.7%。

表1 参试花生品种类型及单位来源Table 1 Types and sources of peanut varieties tested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9~2020年在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延津县塔铺街道万全庄村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地土壤属二合土,地力均匀,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肥力中等偏下。2个试验年度均采用品种小区,小区面积37.35 m2(长6.67 m、宽5.60 m),3次重复。2019年5月15日、2020年5月20日麦套足墒播种花生,密度16.5万穴/hm2(株距35 cm,行距17 cm),2粒/穴,深度5 cm左右。

基肥施腐熟鸡粪22.5 t/hm2和复合肥750 kg/hm2;追肥2次,分别在开花期和荚果膨大期进行,各撒施尿素225 kg/hm2。整个生育期共浇水5次;苗前喷施除草剂封闭除草1次,苗后喷施除草剂除草1次。2019年9月25日收获,2020年9月30日收获。

1.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成熟收获前,每个品种均选取具有品种典型特征的代表性植株10株,调查10个主要农艺性状和4个品质性状,指标包括主茎高度(X1,cm)、侧枝长度(X2,cm)、总分枝数(X3,条)、结果枝数(X4,条)、饱果数(X5,个)、秕果数(X6,个)、百果重(X7,g)、百仁重(X8,g)、出米率(X9,%)、单株生产力(X10,g)、粗蛋白含量(X11,%)、粗脂肪含量(X12,%)、油酸含量(X13,%)和亚油酸含量(X14,%)。用米尺测量主茎高度(主茎上第1对侧枝分生处至顶叶节间的长度)和侧枝长度(主茎连接处至第1对侧枝中最长的1条侧枝长度);人工统计总分枝数(长度大于5 cm的分枝数总和)和结果枝数;用天平(精度0.01 g)测定百果重、百仁重和单株生产力。荚果晾干后脱壳,选取饱满的花生子仁,采用FOSS Infratec TM1241近红外谷物分析仪测定粗蛋白、粗脂肪、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所有指标值均为2 a数据的平均值。

1.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利用Excel 2019软件和DPS 9.50数据处理系统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花生品种主要性状的变异分析

变异分析结果(表2)显示,10个主要农艺性状的CV为3.62%~46.65%,差异较大,其中,秕果数、结果枝数、饱果数和单株生产力的CV较大,为26.13%~46.65%,表明这4个农艺性状在品种间存在丰富的变异类型,育种选择范围较大,合理运用这些优良性状可以进一步进行花生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其他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3.62%~17.83%,遗传特性相对稳定,其中出米率的CV最小。

表2 参试花生品种主要性状的变异分析Table 2 Variation analysis of main characters of peanut varieties tested

4个品质性状的CV为5.19%~9.30%,均<10%,变异幅度较小,遗传特性相对稳定。

2.2 花生品种主要性状的相关分析

对主要性状与单株生产力的相关分析结果(表3)显示,侧枝长度和结果枝数与单株生产力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茎高度和饱果数与单株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说明侧枝长度、结果枝数、主茎高度和饱果数是影响单株生产力的主要农艺性状。

表3 参试花生品种主要性状的相关分析Table 3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of main characters of peanut varieties tested

进一步对其他主要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主茎高度与侧枝长度,百果重与百仁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结果枝数与秕果数,饱果数与油酸含量,总分枝数与饱果数和出米率呈显著正相关;主茎高度与总分枝数和出米率,粗脂肪含量与粗蛋白含量,油酸含量与亚油酸含量呈极著负相关;侧枝长度与总分枝数和出米率呈显著负相关。

2.3 花生品种主要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结果(表4)显示,前6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均>1,且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8.138 0%。表明这6个主成分可以反映考察性状的88.138 0%信息。其中,第1个主成分贡献率为22.264 5%,以主茎高度(0.495 8)和侧枝长度(0.464 0)的载荷较大,二者代表花生植株的长势情况,总分枝数和出米率与第1主成分呈负相关;第2主成分贡献率为17.970 9%,以亚油酸含量(0.546 6)的载荷最大,其次是结果枝数(0.347 0)和单株生产力(0.271 1);第3主成分贡献率为15.815 8%,以饱果数(0.442 6)和单株生产力(0.425 7)的载荷较高;第4主成分贡献率为12.352 1%,以百果重(0.508 0)和百仁重(0.437 2)的载荷较高;第5主成分贡献率为11.090 9%,以粗脂肪含量(0.616 7)的载荷最高,粗蛋白含量(-0.638 4)与其呈负相关;第6主成分贡献率为8.643 8%,以秕果数(-0.643 4)的载荷绝对值最高。

表4 参试花生品种主要性状的主成分分析Table 4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main characters of peanut varieties tested

2.4 单株生产力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多元回归分析、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

以X1~X9为自变量、单株生产力(Y)为因变量,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剔除所有回归系数不显著的变量,得到最佳的回归方程为Y=13.067 8-1.838 1X3+1.165 3X4+1.241 0X5。方差分析(表5)结果显示,相关系数r=0.910 6,P<0.000 1,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回归方程有效,参试花生品种之间性状差异显著。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当本试验中的其他因素维持在平均水平时,花生总分枝数每增加1条,单株生产力将降低1.838 1 g;结果枝数每增加1条,单株生产力将提高1.165 3 g;饱果数每增加1个,单株生产力将提高1.241 0 g。可以看出,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和饱果数与单株生产力具有明显的线性效应,其中结果枝数和饱果数为正效应因子,而总分枝数为负效应因子。

表5 花生单株生产力与主要农艺性状多元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Table 5 Variance analysis of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equation between productivity per plant and main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peanut

偏相关分析结果(表6)显示,花生单株生产力与总分枝数之间的偏相关系数为-0.726 6,呈极显著负偏相关;单株生产力与结果枝数和饱果数之间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888 5和0.814 2,均呈极显著正偏相关。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10 6,决定系数为0.829 2,调整后相关系数为0.898 8,剩余标准差为1.905 0,说明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和饱果数对单株生产力影响程度较大。

表6 花生单株生产力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偏相关分析Table 6 Par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productivity per plant and main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peanut

通径分析结果(表7)显示,结果枝数对单株生产力的直接正向作用最大,通径系数为0.863 9,说明结果枝数是影响单株生产力的最重要因素,增加结果枝数,产量有望提高;饱果数对单株生产力的直接正向作用较大,通径系数为0.814 2,说明增加饱果数有利于提高产量;总分枝数对单株生产力呈直接负向作用,通径系数为-0.726 6,且与单株生产力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偏相关,说明总分枝数是抑制单株生产力提高的关键因素。

表7 花生单株生产力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Table 7 Path analysis of productivity per plant and main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peanut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28个河南省主栽花生品种的10个农艺性状和4个品质性状中,秕果数、结果枝数、饱果数和单株生产力的CV(26.13%~46.65%)较大,出米率的CV(3.62%)最小,与冯亚平等[12]和王晓军等[13]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该结果可为今后花生育种目标的选择拓宽基础,对品种创新及推广等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4个品质性状的CV均较小,说明供试材料在这4个性状上具有遗传稳定性,通过育种手段改变目标性状的难度较大,这与范小玉等[14]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与供试材料、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不同有关。

提高花生产量需要协调改良和综合提高产量构成因素,但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前人对此进行过大量研究,但结论不尽一致。冯亚平等[12]认为影响花生单株生产力的农艺性状主要是百仁重、百果重、出米率和总分枝数。陈红等[15]的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花生单株产量的农艺性状主要是结果枝数和单株饱果数。黄杨等[2]认为适当增加总分枝数,有利于提高花生单株产量。本研究结果表明,侧枝长度和结果枝数与单株生产力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茎高度和饱果数与单株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和饱果数与单株生产力具有明显的线性效应。单株生产力与总分枝数呈极显著负偏相关,总分枝数对单株生产力表现为直接负向作用;单株生产力与结果枝数和饱果数呈极显著正偏相关,二者均对单株生产力表现为直接正向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可聚为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8.138 0%,说明这6个主成分包含了考察性状的大部分信息,能够反映所控制的各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影响花生产量的第1主成分因子中,主茎高度和侧枝长度可以同时向好的育种方向发展。因此,在花生育种中,首先要侧重于植株性状的改良,其次可通过提高结果枝数、单株生产力、油酸含量等,实现花生产量和品质性状的整体改良。

综上所述,栽培环境、栽培模式、品种来源、遗传背景不同,花生的产量与各性状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就会出现较大差异。因此,在今后的花生多功能育种中,应综合考虑多性状因子,不能出现“短板”,同时重视不同性状间的相互协调,平衡各关联点,并根据生产与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育种目标,加强常规育种技术与现代育种技术的结合,培育早熟、高产、优质专用、抗逆等适应性广、稳产性好的花生新品种,为花生生产的发展提供物质保证。

猜你喜欢
果数主茎分枝
不同来源小麦品种主要产量性状的比较分析
金荞麦收集系株型相关性状遗传变异分析
一株吊兰
甘蓝型油菜双主茎YD 4899的选育及表型性状比较分析
花生新品种临花5号主要经济性状及遗传力分析
带移民和拯救的二次加权分枝过程的有关性质
受控两性分枝过程
马铃薯品种‘荷兰15号’主茎密度与植株性状及块茎产量的关系
冬春不同修剪处理对果叶兼用桑产果的影响试验
精高效氯氟氰菊酯微胶囊缓释剂防治梨小食心虫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