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铁矿山全生命周期环境管理框架构建及要点分析

2022-12-21 06:44张海燕
中国钢铁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铁矿生命周期矿山

韩 晶 张海燕

1.前言

铁矿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对我国资源安全及推动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国内铁矿开发的深入推进,铁矿山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也日趋受到重视。在铁矿开采过程中,常因开采悠久历史,环保管理及技术水平落后等问题,而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并受到处罚。近年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集中通报的典型案例,有近20%涉及矿山开采活动。当前,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已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中国矿业绿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及时发现并解决生产过程中潜在的违法违规问题,成为铁矿山生态环境管理的关键。近年来国家对环境管理日趋严格,颁布了数量众多且涉及不同管理部门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导则等,这对各级管理人员的操作及执行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及归纳铁矿山环境管理要点,从全生命周期考虑构建生态环境管理体系框架,并对各管理要点进行系统分析及探讨,旨在为铁矿山生态环境管理提供思路和借鉴。

2.研究框架

2.1 生命周期设计

目前,我国对于矿产资源开发生命周期的研究大多立足于生产管理,根据不同的原则与目标,将矿山全生命周期划分为不同阶段。这就是面向全生命周期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本文主要从环境管理角度作生命周期设计。矿山与其他工业企业不同,建设选址既受资源赋存区域及条件的限制,又常涉及各类生态保护红线、风景名胜等生态敏感区。所以应将规划选址阶段纳入环境管理范围。此外,矿山企业由于尾矿库等工业固废堆场,关闭后需进行生态恢复及污染物排放监测,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要长于一般工业企业。因此,将矿山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规划期、基建期、运营期、关停期及闭坑(库)后五个阶段,有利于从时序上进行环境管理。

2.2 研究内容设计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涵盖内容较广,应针对通常存在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方面问题,从多维度梳理及管理内容。从环境相关管理手续分析,涉及环境影响评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排污许可、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水土保持、取水许可等,各类手续涉及多个主管部门。从污染防治层面分析,涵盖工艺技术设计、基建期环境监理与污染防治、环保“三同时”执行、运营期污染物达标排放、环境监测、资源利用与节能降碳以及关闭阶段环境监测等。从制度管理层面,需制定各项环境管理制度及台账、公众参与机制、信息公开制度等。从生态保护层面分析,涵盖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建期和运营期的地质环境监测及治理、土地复垦、生态恢复等。根据研究内容,确定的生态环境管理框架(见图1)。

图1 铁矿山生态环境管理体系框架

3.管理要点分析

3.1 规划期

在铁矿山开始建设前,需要对采选工程等内容进行规划、设计。该阶段主要涉及规划选址、开发利用方案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设计方案编制、各项前期手续的办理。该三项内容本质上相互作用及制约,保障在前期设计阶段规避重大缺陷,防范矿山在建设及生产阶段存在不可逆转的环保问题及隐患。规划选址是后两项管理工作开展的前提,特别应关注矿山与“生态保护红线”、“三线一单”的符合性,以及开采范围与公路、铁路、基本农田等之间的关系,防范重大环境风险。方案设计应关注国家有关设计、绿色矿山建设、清洁生产等规范中涉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手续办理是重要的前期工作,该阶段需要办理的各种手续涉及多个不同的管理部门,因此矿山管理人员应对各手续的办理流程、审批部门、工程内容变化的处理方式等有清晰的认识,以防范后续出现“未批先建”、“批建不符”等违法违规问题。

3.2 基建期

矿山建设周期普遍较长,期间主要涉及生态保护、污染防治等方面。生态保护应重点关注对具有保护价值的动植物的保护、土壤分类堆存及利用、占地及恢复问题,而污染方面应主要关注施工期间的废气、噪声、固体废物等要素的污染防治。近年发布的办水保[2019]172号、办水保[2020]161号等文件,对建设期间的水土保持监理、监测等内容及程序做出了明确要求,该部分内容为基建期的关注重点。基建期的环境管理收尾工作为环保竣工验收,主要为环境保护设施、水土保持设施的“三同时”,应按照相关规范编制验收报告,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步运营阶段。同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也应与矿产资源开采活动同步进行。

3.3 运营期

运营期环境管理是铁矿山在全生命周期内关注的核心内容,涉及的管理要素及流程复杂。根据管理时序及要点,应做好手续办理、制度与台账、污染排放与监测、资源利用、节能低碳、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实施及监测、利益相关方参与等各方面工作。

3.3.1 手续办理

项目建成后,在实际投产运行前,还需按照有关规章制度办理排污许可及突发环境应急预案等手续。铁矿采选业一般不属于重点排污单位,但由于工程中常包含球团等其他单元,导致存在申请排污许可证或登记两种管理方式。环境影响后评价不仅能对产生的环境影响,以及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风险防范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监测和验证评价,同时也能有效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生非重大变化的手续问题。对于矿山突发环境应急预案,除按照相关办法及指南编制预案及进行定期演练外,还应编制注意涉及尾矿库安全的专项预案。

3.3.2 制度与台账

环境管理制度及台账是提升环境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工具及手段。除此之外,应重点关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废石、尾矿等)的相关管理制度制定及台账记录。

3.3.3 污染物排放及监测

污染物达标排放以及满足环境质量是铁矿山运营期环境管理的基本要求。其中,铁矿山最受关注的污染物为固体废物,固体废物的处置与利用一直是矿山环境管理的要点及难点。对于固体废物的管理,首先要明确各类固体废物类别,按照GB18599、GB18597等要求进行分类管理,保证废物得到100%的利用及处置。矿区环境质量一般重点关注对环境空气、水环境的影响。矿区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来自于粉尘,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选矿水、淋溶水以及尾矿库渗滤液等。企业应结合环境质量监测结果,重点排查相关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在环境监测方面,目前矿山企业按照HJ819及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等要求,基本能够满足环境管理要求。但地下水监测由于布点专业化、成井难度及费用等问题,虽然国家发布了GB18599、HJ164等一系列规范,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普遍存在点位数量不足、监测位置不准确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加强关注。

3.3.4 节能降碳

节能减排是实现碳中和目标最重要、最经济的手段,是碳中和目标背景下矿山生态修复的路径选择。从环境管理角度看,矿山节能减排首先要满足GB31335等规定的能耗限额的要求。铁矿采选业能源消耗虽与钢铁、化工等行业相比较低,但在“双碳”背景下,铁矿山的绿色低碳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在环境管理方面,应建立能耗核算体系,运行管理过程中应覆盖能源资源利用、工艺和设备改进、废弃物资源化及循环化等与低碳运行管理相关的过程。同时制定低碳研究路线或减碳计划等,并适时审查低碳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不断修订减排目标及方案。

3.3.5 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实施及监测

矿区的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是保障矿区绿色发展,构建绿色矿山的关键。然而,我国的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率仅20%左右,采矿活动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突出,恢复治理速度远远低于生态环境破坏的速度,严重影响了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当前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典型案例,未按照要求开展生态修复治理是矿山突出的环境问题。因此,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以及HJ 651、DZ/T 0287、TD/T 1036等技术规范,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等工作,是铁矿山环境管理的重点内容(见表1)。

表1 运营期主要管理内容及关注重点

3.4 关闭阶段

矿山关闭阶段可划分为多个时期,包括关停期和闭坑(场、库)后,其中关停期又可分为临近关停和关停两个阶段。该阶段主要涉及闭矿前后的相关手续、生态恢复、污染防治以及环境监测工作(见表2)。该阶段重点工作为完成闭库手续以及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义务,并结合生态功能修复和后续资源开发利用等需求,合理确定矿区内各类空间用地的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对于工业场地不再使用,转为居住、商业用地等类型的,应按要求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修复等相关工作。关闭的排土场、尾矿库进行回采再利用时,应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并制定废石、尾矿利用规划和恢复治理方案。对于环境监测,要满足水污染排放标准、地下水环境质量、以及监测时限的要求。

表2 关闭阶段主要管理内容及关注重点

4.结语

铁矿采选活动生态环境管理具有生命周期长、涵盖内容广等特点,加之我国近年来相关环保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出台及更新较为密集,给环境管理工作带来一定挑战。结合本文提出的环境管理体系框架,铁矿采选企业应重点考虑:(1)应遵守国家及地方的相关环保法律法规政策及规章制度,做到依法办矿。(2)按照绿色矿山建设要求进行设计、建设及管理;(3)关注全生命周期各阶段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及时做好生态恢复与治理工作;(4)从节能低碳、资源利用等方面,践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为矿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铁矿生命周期矿山
铁矿渣高强海绵砖配合比设计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ZNJQ-1150型智能加球机在大红山铁矿的运用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漫画与幽默
繁忙的矿山
绘就美好矿山五彩画卷
从生命周期视角看并购保险
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KPI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