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G VR+短视频新媒体技术的地方特色文化传播研究
——以肇庆端砚文化为例

2022-12-27 13:39钟志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9期
关键词:端砚肇庆特色

钟志容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广东肇庆 526020)

1 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1 推动地方特色文化传播的必然性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关于实施中华地方特色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传承中华地方特色文化有了新的要求,对推进数字化保存和传播做出了明确指示。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一方面有助于中华文化的弘扬,另一方面有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够提高地方的归属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提升地方的凝聚力,提升地方文化价值,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注入动力和活力。推动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数字化存储、5G VR 虚拟建设及短视频的发展为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而5G VR+短视频网络的成功应用将为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开辟一片全新的天地。利用5G VR+短视频技术进行的三维科技宣传和研究地方特色文化是中国目前最先进的宣传渠道之一,目前国内已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尝试。在国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三星电子公司的联合工程项目,以阿塞拜疆国家织毯馆建设项目为基础,通过技术支持和传播推动了保护丝路文化的三维科技项目。在大数据时代,运用新媒体科技对当地的特色文化进行宣传,是将科技与人文融合,也是将当代文明与古老文明融合[1]。

1.2 端砚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价值

端砚原产于中国广东省肇庆市,肇庆旧称端州,“端砚”即由此命名。端砚是融美术、书法、诗词歌赋和雕塑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综合艺术作品,作为肇庆市地方特色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之一,其饱含了内涵丰厚的人文精神。端砚文化传承的制造技术、传统造型和传统纹样特点,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美学观、文化观,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但现代端砚作品以欣赏为主,不太重视砚面的深雕细刻,且忽略了原有曲线的表现力以及墨堂和砚台之间对比的平衡,使得端砚的原有文化特点日益减弱。因此,延续传承、保持地域独特优良传统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继承发扬好端砚原有文化,促使国人加深对端砚文化的人文价值理解,能更进一步地促进当今社会人民的人文自觉与文明自信[2]。

1.3 地方特色文化发展困境

1.3.1 地方特色文化传播手段落后

目前的地方特色文化宣传,无法将新型的智能科技与地方特色文化宣传手段实现高效应用。很多地方的特色文化传播方式都存在着技术滞后现象,传播效果与现实的文化传播需求之间存在着脱节现象,由此使得地方特色文化在宣传的过程当中实际感染力大幅减弱,从而导致地方特色文化在宣传的过程当中陷入了一种被动局面,严重影响了地方特色文化的宣传效果。在人工智能时代,中国地方特色文化应该怎样创新发展?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是否有另一种更有利于中国地方特色文化传播发展的新道路? 答案是肯定的。在信息时代,以科技开拓民俗文化的传播已成为一种可能,让科学技术和地方特色文化实现充分融合,已成为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3]。

1.3.2 肇庆端砚文化传播面临的新问题

(1)新媒体时代端砚文化传播活跃度低。

肇庆市端砚文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肇庆市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新媒体时代下,端砚文化传播活跃度低,从目前调查结果来看,无论网站还是微信公众号都存在用户参与度不够、活跃力度低的问题。网站推广不够深入,宣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与端砚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网络推广工作不到位,部门网页很长时间都没有维护,且相关资源收录量较少。据调查,与端砚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网络仅有“国家端砚网”“中华端砚城”“端砚文化发展众创网络平台”“端砚文化网”等,其中,部分网站的部门网页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更新信息了[4]。

(2)端砚文化传播过程中亟待技术应用和费用支持。

新媒体技术为肇庆端砚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机遇,但“戴着镣铐起舞”的端砚文化传播是一个曲折的过程,技术应用和费用支出是需要跨越的障碍,随着5G VR 技术的不断完善,网络平台的大空间化发展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

(3)大量精品端砚无法实现数字化管理。

肇庆市5G VR+短视频传播的新方法目前还处在萌芽探索期。由于端砚属民间作品,不少制作精良的端砚作品已被博物馆珍藏,或由制作大师、收藏家自己收藏,流行于普通大众生活中的精良端砚作品较少,因此,目前我市对端砚的大量精品还不能实现5G VR 三维数字化管理。

(4)端砚文化的网络传播技术亟待更新。

现有的二维平面视频或者图片的传播、传承难以完美体现端砚文化遗产的精髓,也不能满足社会新技术传播的需求。端砚的很多雕工、构图等技能都是通过代代相传,而一般的视频无法传递端砚文化遗产的精神,因此,需要建设5G 网络、VR 虚拟技术,通过网络漫游方式传播互联网文件。该方法不但可以进行文化信息存储、学术交流与共享,还可以推动“端砚文化遗产”的传承共享,从而普及砚雕技术,推动肇庆区域文化产业整体性发展。

2 5G VR+短视频新媒体技术传播地方特色文化的优势

新型传媒科技的发展使地方特色文化的可视化传承不再只是想象。运用5G VR+短视频对中华文化加以宣传,能够给人以较强的真实感,使人在接受中华文化的过程中获得视觉与感官上的体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各种不同年代不同环境的人都能够体验到5G VR 技术给自身带来的生活、上班和玩乐上的满足感,进而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与工作效率。

2.1 短视频传播地方特色文化的影像资料更直观、逼真、易懂

作为载体来说,文本、图片、动画、录像等都能够或直接或间接地被用于交流,并且能够冲破地方或者是民族传统的束缚。例如:用短视频传播端砚文化,能够使图像更逼真,视频更直观、易懂、灵活。新媒体技术利用CGI 和360°全景VR 技术,以图像、图片、影像、声音、CG 动画片和模型的形态呈现端砚文化,可以详尽说明当地特色文化遗产建设项目的历史文化源头、文化区域、展示形式、人文价值等。

2.2 5G VR+短视频全方位多角度完整记录地方特色文化精品,传承文化精髓

5G VR 技术的出现与短视频运用,对地方特色文化精品进行了多角度的数字化记录,为传承和发展文化精髓带来了无限多的机会。地方特色文化的展现方式不同于一般博物馆的文物陈列,它主要展示的内容是“人的思想和行为及它们的演化过程”,采用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即在虚拟原生环境中对陈列内容进行展示,并加以讲解,能够克服陈列现场内容与空间上的缺陷[5]。

2.3 5G VR+短视频传播地方特色文化,采集信息无死角,且便于永久保存

地方文化的展现也能够利用PC 端、移动终端、VR 眼镜等装置进行,使用者也能够利用5G 移动终端上使用的VR 按钮功能进行VR 技术虚拟感受,把设备横放在VR 装置之后,戴上设备即可体验置身其中的感觉。“5G VR+短视频的科技创新+地方特色文化”的文化创新融合,拥有精度高、规模化、互动性高、受众面宽的特点,包括宣传展览、数字化保存、虚拟浏览、数字博物馆等新型的数字化技术手段,可以破解区域特色文化保护中永久保存的基本难题,使地方特色文化采集信息无死角。

2.4 自媒体时代下5G VR+短视频形式有利于地方特色文化的网络传播

5G VR+短视频的新媒体技术融合形式有利于地方特色文化进行网络传播。VR 虚拟场景的使用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深度结合,提升了自媒体用户对于地方特色文化的真实体验感。目前VR 技术已经运用到了很多的文娱活动中,演唱会场景的VR转播,让粉丝们有了身临其境的场景感受;全景立体影音空间下的VR 影院,大大提升了使用者的三维立体感受;同时,VR 虚拟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大众足不出户即可达到游览观光的目的,为人类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旅行方式。

在5G VR+短视频模式下,可以使用建模技术对端砚文化产品加以构建,以达到三维复原建模,通过5G 或智能手机进入识别环境,就可以看到你感兴趣的文化产品。单击“进入”按键后将切换至VR页面,把现实的照片、实物或互联网中的图像等置于智能手机摄像机镜头的正前方,在手机显示屏中将会产生虚拟现实场景和相关视频。这个方法扩大了地方特色文化的呈现机会,增加了地方特色文化的经济价值。

3 肇庆端砚文化应用新媒体技术传播策略

运用5G VR+短视频新媒体技术,打造地方文化品牌,为传播肇庆地方特色文化开辟新途径。由二维的图片、音频、视频摄录到5G VR 三维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虚拟现实设备全方位、多视角传播肇庆端砚文化。

3.1 政府要重视“科创+文创”的科学研究学习,推进肇庆端砚文化的多元化传播

新兴传媒技术,尤其是微传媒的公共账号、微信群、微博以及各类网上信息交流平台等,为区域特色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更为多元的传播手段,也为地区文化宣传实践活动带来了更为灵活的活动形态,突破了地区传统文化传播的空间局限,也赋予了本地区的民族文化传播以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和影响区域。

基于此,地方政府应加大力度构建新媒体技术平台,科学研究和学习“科创+文创”技术,推广端砚文化[6]。肇庆市关于端砚文化的各平台网站相似度极高,创新性不足,内容单一,服务性不强,传播手段单一,趣味不足,需提高用户的参与度和活跃度。在社交领域形成个人IP 平台,推广肇庆其他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播,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也是未来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值得推广发展。

3.2 制作精美的端砚文化短视频,丰富传播内容

利用自媒体平台制作精美的端砚文化短视频,丰富端砚文化传播内容。肇庆人民作为肇庆地区的自媒体使用者,可以亲自参与端砚雕刻制作和设计创作中,从而带动当地社会、经济效益,促进发展。有关部门也可充分运用新兴媒介传播技术,通过抖音、快手等互联网短视频网络平台,传播推广端砚传统文化。据调查,目前已有部分制砚企业在抖音上发表端砚传统历史文化欣赏的录像,但是,因为制砚人并不精通视频制作、编辑等技能,所以无法真正把端砚传统历史文化之美精髓展示给社会大众。有鉴于此,政府相关部门和端砚协会可以为制砚人进行网络视频制作和传播培训。同时,制砚人也应该更积极、主动地去掌握视频拍摄制作等技术,从而最好地将端砚传统历史文化之美呈现给普罗大众。

3.3 VR 虚拟技术,体验虚拟世界的端砚制作过程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视听仿真系统。它利用电脑和人工智能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仿真系统。艺术家利用VR 技术打破数字符号空间与物理世界之间的界限,依托人机交互手段,把想象化为虚拟,把虚拟转化为可感知的现实,实现“虚中有实”“虚实相间”“实中有虚”的奇妙统一,从而赋予作品以丰富多彩的沉浸感。

在端砚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与VR 技术实现密切的结合,才能最好地完成文化传播过程从观赏性到体验性的转变,实现“零距离”的虚拟参观体验。而且,通过VR 手段构建虚拟现实的艺术空间,能够克服以往由于艺术传播的空间不同而造成的遗憾,可以有效地给观众一个身临其境的体验,模拟近距离欣赏国家级真品端砚,让端砚历史的传承得以进一步的发展。

数字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人们提供了沉浸式的体验方式,使文化传播的形式更加丰富化和多元化:以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为主的感官体验,具有叙事性和故事性的情感体验、追求价值认同的精神体验。在感官体验、情感体验到精神体验的三重文化体验类型基础上又创造了更高的文化价值。

3.4 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创新“互联网+”的跨界融合新渠道

开拓互联网文创产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打造“端砚+茶”“端砚+金绣”“端砚+”等创新品牌,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创新跨界融合新渠道。我国砚石资源短缺,在制砚活动中,又有大批的端砚石、小块砚石被人当作垃圾扔掉,因此导致了砚石资源极度耗费的情况。建议制砚公司能够合理利用端砚石、小块砚石,将其开发成小商品,这样既能够合理节约砚石资源,又能够开拓新市场,而且小商品还具有价格相对低廉的优点,也便于端砚文化的跨地域流通扩散。这些小商品可以分为多种工艺制品,如饰品、摆设品等;中国茶叶的相关制品,如各种茶盘、茶杯、茶托等;文房用具,如笔架、印章等;头面制品,如挂坠、手串、吉祥之物等。而无论发挥端砚的艺术观赏性也好,实用价值也罢,其背后都是以端砚历史文化为基石的。制砚人在以端砚文化底蕴为支柱的平台上,探索创新发展,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口味、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实质上也是换了一个新途径传播端砚文化。

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既为科技产品注入了文化内涵,又使文化资源获得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表达。通过5G VR+短视频唯美镜头、虚实结合等科技传播方式,传递端砚制作过程、雕刻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为研究肇庆端砚文化推广提供了创新思路和创新技术。

4 结语

总之,在5G VR+短视频新媒体时代,传播地方特色文化应该从传播手段、传播形式、传播渠道与传播内容等方面深入思考,应该明白人人都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是传播者,地方特色文化传播应该从传统的单向传播走向交叉互动,从传统媒体一元垄断到新媒体多元并存,做到传播媒介多样性、传播时间持续性、传播空间扩展性、传播形式创新性。

猜你喜欢
端砚肇庆特色
大地回春—肇庆十八年林丰俗作品特展
特色种植促增收
“深圳蛇口—肇庆高要”组合港正式启动
端砚,古老产业的传承与重生
传承端砚文化,发展文化产业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端砚的保护、传承与设计创新的策略研究
奇伟的肇庆(外二章)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