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泻兼施”铺棉灸法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2022-12-27 10:57宣敬雯李雪梅任奎羽宋凯牟小文卢科延周昱成张虹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施灸病种皮肤病

宣敬雯,李雪梅,任奎羽,宋凯,牟小文,卢科延,周昱成,张虹

(成都中医药大学 针灸推拿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铺棉灸,又称贴棉灸、棉花灸、薄棉灸,由古代民间蛛网多层灸发展而来,最早记载于清代邹存淦所著的《外治寿世方》,用于治癣[1]。铺棉灸属于外治法直接灸的一种,与艾灸相比具有火力迅猛、治疗时间短的优点。研究表明其在治疗皮肤病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如在治疗神经性皮炎上,可即时缓解瘙痒症状,缩短病程和减少复发,作为长期激素治疗的有效替代疗法[2]。治疗带状疱疹上可缩短结痂、痂皮脱落时间以及缩短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疼痛持续时间等[3]。其治疗过程伴轻微疼痛或基本无痛且不伤皮肤、不留瘢痕,目前多用于带状疱疹、神经性皮炎、湿疹、银屑病等多种皮肤病的治疗。笔者通过梳理文献及临床跟诊,总结铺棉灸基础操作流程并根据疾病病因病机特性,分析铺棉灸治疗各皮肤病的不同操作特点,初步归纳不同病症所对应的操作,以供临床参考。

1 铺棉灸的基础操作

传统铺棉灸操作流程大体可分为灸前准备、铺放施灸、灸后护理三个步骤[4],查阅文献后,铺棉灸操作材料主要包括:1-优质脱脂棉、2-碘伏、3-无菌棉签、4-火柴(带盒)、5-烫伤膏。归纳梳理铺棉灸规范标准操作流程如下。

1.1 操作方案

操作流程:清洁双手,取适量优质脱脂棉,根据皮损形状将棉团向四周逐渐撕成均匀、疏松的网状棉片,薄如蝉翼(约0.07 mm)[5],留数片备用;患者取合适体位,充分暴露皮损部位,用碘伏常规消毒;医者将棉片轻压于皮损处或令其自然落于皮损处;划燃火柴,将棉片一角点燃,棉片瞬间燃尽后为一度,重复数次;清理灸灰后常规消毒,根据皮损情况涂以烫伤膏,嘱患者施灸处避免粘水、摩擦等刺激。

押手辅助:燃烧时可用指腹轻扣施灸部位周围的皮肤,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也可掐患者合谷穴帮助镇静。

灸法补泻:《灵枢·背腧》中讲“以火补者……以火泻者……须其火灭也。”铺棉灸施补法时,使其自行燃完[6];施泻法时,可速拍其火,或顺其走行用口吹火,令其快速燃灭[7]。应注意吹火方向和力度,避免吹灭或吹飞棉片。

1.2 操作要点

备灸要点:根据皮损面积和形状决定取用脱脂棉的大小;于深色背景下检查保证棉片质地均匀、通透,无疙瘩或空洞;制备棉片时发力应均匀柔和,不慎扯断时应废弃,不可将断端黏连后使用;保存时应单层存放,治疗时逐片施灸,不可多片棉片重叠同时点燃。

施灸技巧:充分暴露皮损部位并处于水平,将棉片均匀置于皮损处;施灸顺序遵循自上而下,自内而外的原则,防止漏灸;在棉片边缘最低点掀起一角用火柴点燃,保证灸火燃烧顺畅;施灸过程中强调守神,关注灸片燃烧情况和患者反应;整个操作过程动作轻柔和缓,避免动作带风,导致点燃前掀翻灸片及燃烧时火势向下灼伤皮肤。

灸后护理:清理灸灰时动作应轻柔,注意由中心向皮损四周轻扫,避免跨越皮损处;若施灸过量产生水疱,小者令其自行吸收,大者(直径≥5 mm)或位于易磨损部位可用一次性注射针头挑破基底部,用无菌棉签挤净疱液后用碘伏消毒,涂抹烫伤膏避免感染。铺棉灸操作步骤示例见图1。

注:A-D分别代表湿疹铺棉灸4个操作步骤:施灸前、铺放网状棉花、点燃、施灸结束;a-d分别代表神经性皮炎铺棉灸4个操作步骤:施灸前、铺放网状棉花、点燃、棉花燃烧中

2 铺棉灸适用病种及功效

笔者以铺棉灸(贴棉灸、棉花灸、薄棉灸、Cotton Moxibustion)为主题词,查阅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PubMed获得相关文献共163篇,包括临床试验研究,个案报道,综述,其中涉及最多的病种是带状疱疹,其次是神经性皮炎。具体研究分布如图2所示。

图2 铺棉灸文献类型及适 应病种分布

文献整理发现,铺棉灸适用病种病因多为外邪侵袭或自身正气不足,病机为风、热、湿等邪气蕴于肌肤,久而导致气血瘀阻。铺棉灸适用不同类型皮肤病,在邪气类型、偏盛状况,及气血津液不足等方面总结见表1。

表1 铺棉灸适应皮肤病病因病机及功效对比

铺棉灸治疗带状疱疹时主要发挥拔毒泻火作用[13],适当灸热温煦可使皮肤腠理张开,给邪气以出路并以热引热使邪气外出。针对神经性皮炎,铺棉灸温煦以行血祛邪,气血周行则风邪散出,邪去正生,加之其温养气血,泻中寓补使病情减轻。灸法五行属火能克土湿[14],铺棉灸燃烧带走湿疹皮损处的少量水湿并蒸腾局部血肉内的无形之湿以祛湿治其本;其热力短暂、温和适度,能开腠理、祛风邪,止痒治其标。铺棉灸适应病种中,除痤疮以实证为主外,其他病种多为虚实夹杂;铺棉灸治疗针对的证型主要为肝脾湿热、风热侵袭、气血虚滞等,可发挥补气养血、泻火、祛风除湿等功效,补泻兼施。

3 铺棉灸不同病种及病症操作分析

针对各类皮肤病的病因病机的差异,为侧重发挥不同的功效,铺棉灸治疗不同病种时操作细节有所区别。笔者查阅铺棉灸治疗适应皮肤病种的有详细铺棉灸操作细节的文献,对比分析铺棉灸在治疗各皮肤病时操作细节的差异(表2)。

表2 铺棉灸适应病种操作要点分析表

铺棉灸的铺放面积多大于或刚好覆盖皮损,治疗湿疹时铺棉灸面积略小于皮损,可避免进一步伤津;放置灸棉多自然落于皮损即可,其中治疗带状疱疹时可紧压使灸火与皮损接触更加充分以加强拔毒之效,而痤疮切勿紧压可防进一步闭郁腠理;补泻操作方面,邪实为主者选择泻法操作,而虚中夹实者多选择补法;在灸后护理上,大都需扫去灸灰并涂抹烫伤膏,但在治疗痤疮时保留灸灰覆盖皮损,可能由此改变皮损处皮肤的酸碱性并提高渗透压[26],改善皮肤局部环境的生态平衡而发挥治疗作用。

铺棉灸治疗带状疱疹时,灸棉燃烧取疾吹火或拍火,每次灸2~3遍使灸力轻巧,避免阻碍热邪发散,每日施灸以及时透邪,防止热毒再次聚集从而更好地发挥拔毒泻火之效。而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时使灸棉自灭且施灸频率低、疗程长,灸力较绵长和缓,偏向补法以养血托毒。神经性皮炎初发时皮损边界不清(皮损内可包含少量正常皮肤),故初发时灸棉面积可略大于皮损使治疗不漏邪,病情迁延形成苔藓样变后皮损边界明确,此时灸片大小选择与皮损一致。每次治疗灸量可稍大而频率低,泻邪后留以时间使气血恢复,补泻结合防止治疗频繁而耗伤阴血。结合上述适应病种病因病机对铺棉灸操作特点整理归纳,初步认为调整施灸操作细节可使铺棉灸适应不同病症,见表3。

表3 铺棉灸操作细节与适应病症

4 小结

目前临床对于铺棉灸的功效属性认识尚无定论,但文献中多强调其拔毒泻邪的作用。中医认为皮肤病病机多为正气不足,邪气乘内,蕴于皮肤局部所致。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认识到铺棉灸在治疗皮肤病时不仅可拔毒泻邪,更能补养气血。铺棉灸作为灸法的一种,其性属火补益效果同样显著:一则针对皮肤病正气不足而补益气血阴阳,正如《黄帝内经》道:“阴阳皆虚,火自当之”;二则发挥补火助阳作用“温以通之”,使气血流畅,以通为补。结合铺棉灸适应病症操作分析,初步认为当疾病以虚为重时,若欲偏向发挥铺棉灸补益之效,除“待其自灭”外,可提高单次灸量(4~5遍),配合较低的施灸频率(隔日1次或隔2日1次),使灸力较和缓,徐徐温养。而在疾病邪气正盛时,可使铺棉灸灸力迅猛,除拍棉或疾吹其火外,取单次灸量小(2~3遍)仅引热,施灸频率高(1次/d或2次/d)及时透邪,更可结合梅花针叩刺,偏重发挥其泻邪作用而引邪外出。由上推论,本文认为铺棉灸有补泻兼施的功效特点,其补泻属性的偏重除与疾病本身虚实侧重相关外,更可由医者通过控制灸火燃烧方式、单次灸量、施灸频率等方面进行调整。

铺棉灸可补可泻,能适应多种病种,除上所述外尚有治疗结节性痒疹、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等的文献记载。但由于其操作尚无公认统一的标准,且操作不当有一定的危险性,致其临床运用并不广泛,涉及临床研究也较少。规范铺棉灸基础操作流程及分病症操作、补泻操作细节,可利于铺棉灸临床使用并提高铺棉灸临床试验质量,推进中医铺棉灸的传承发展。

猜你喜欢
施灸病种皮肤病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运用中药对药治疗皮肤病瘙痒症状浅析
中暑
湖南省:按病种收付费新增胃息肉等54个病种
“新病种”等十五则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皮肤病可能与脊椎有关
看病花钱,心里“有数”
我国全面推进按病种收费改革
艾灸后那些奇怪的反应
艾灸的烟气对人有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