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农商银行:扎根“三农” 生态优先

2022-12-27 09:25王炜通讯员李德品
山东国资 2022年10期
关键词:联社农商三农

□ 本刊记者 王炜/通讯员 李德品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全省营业网点和从业人员最多、服务范围最广、资金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全省农商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按照“123456”总体工作思路,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聚焦主责主业,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发展,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强化服务,全系统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目前,全系统共有农商银行110 家、营业网点4859 家、员工6.9 万余人。2020 年,省联社(本部)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10 年来,全省农商银行聚精会神谋发展,稳中求进再登高,经营规模节节攀升,综合实力大幅增强,转型发展不断推进,资产质量持续改善,社会贡献显著提升。截至2022 年9 月末,全系统资产总额达到32594亿元,较2011 年末(10209.83 亿元)增加22384.17 亿元,增幅219.24%;各项存款余额26227.8 亿元,较2011 年末(8002.1 亿元)增加18225.7 亿元,增幅227.76%;各项贷款余额17599.2 亿元,较2011 年末(5823亿元)增加11776.2 亿元,增幅202.24%。2018 年以来,累计纯新增贷款32400 亿元,不良率仅为0.29%。

突出党建引领,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

这10 年,全省农商银行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筑牢全系统的“根”和“魂”,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018 年10 月,全系统党的组织关系(青岛农商银行除外)实现垂直管理,党的领导体制更加健全,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同年12 月,全省农商银行系统第一次党代会顺利召开。

金融“活水”助力乡村振兴

2021 年5 月,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前夕,省联社出版图书《“大挎包”里的故事》、拍摄专题片《信念》《123456 引领高质量发展》,把传承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农信“大挎包”优良传统紧密结合,持续开展红色教育。

目前,全系统有党支部4034 个、党员4.08 万人,选树过硬党支部示范点220 家、示范品牌支部30 家,各级党组织与1.8 万家合作单位、客户开展党建共建项目2.7 万个,党组织、党员“双报到”工作联系点2403个。

通过聚焦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全面落实“党建入章”,全省110 家农商银行将党建工作要求纳入章程,列明党组织的职责权限、机构设置、运行机制、基础保障等重要事项,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发挥农商银行党委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党委前置研究讨论“三张清单”等制度要求,保证了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作用的发挥。

始终扎根“三农”,助力实体经济阔步前行

全省农商银行始终保持支农支小的战略定力,坚守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的经营宗旨,坚持服务“‘三农’、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城镇居民家庭”的市场定位,创新信贷产品,优化服务模式,降低融资成本,农村金融主力军地位和地方经济发展相得益彰。

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创新推广乡村振兴五大系列60 余款信贷产品,有效满足各类群体金融服务需求。推广干部挂职,选派4435 名优秀员工到乡镇、村居挂职,参与乡村经济社会事务管理,为乡村建设“出资”“出智”“出力”。创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样板村”,优先配置金融资源,为服务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经验。

截至今年9 月末,共打造省、市、县三级样板村5187 个,为样板村提供授信42.1 万户、504.87 亿元。开展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制度试点,目前有52 家农商银行参与试点。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广“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累计发放贷款20.9 亿元,占全省金融机构的85.85%;继续加大对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力度,累计发放贷款117.5 亿元,占全省金融机构的60.72%。

积极践行普惠金融理念,建立健全“个体工商户”营销清单,分层分类差异化营销,支持个体工商户开展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深入各类小微企业聚集区,依托对接主管部门、商会商圈关键人和园区管理方等方式,建立健全“小微企业”营销清单,持续加大对“专精特新”、先进制造业等的资金支持。

截至今年9 月末,全省农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8349.3 亿元,民营企业贷款余额9459.6 亿元,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1644.4 亿元。

2020 年8 月,省联社上线“一卡通用智慧社区”平台,指导全省农商银行扎实开展社区签约、建档导入、应用推广,全力支持我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截至8 月末,全省农商银行已拓展社区4906 个,导入业主信息59.4万户,累计缴费19.51 万笔、19321.74 万元,累计为业主及周边商户授信4.7 万户、62.58 亿元,发放贷款2.3万笔、40.11 亿元。聚焦新市民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需求,创新推出“新市民创业贷”“新市民信用贷”“新市民安居贷”“新市民教育贷”等信贷产品,不断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坚持生态优先,唱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利津支持滩羊养殖产业

省联社制定《关于深入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大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力度,自觉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方发展、服务民生需求,唱响新时代农商银行“黄河大合唱”。截至今年9 月末,沿黄21 家农商银行各项贷款余额3019.5亿元,较年初增加224.2 亿元。

省联社与东营市人民政府、黄三角国家农高区管委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为黄河三角洲湿地修复、生态补水、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盐碱农业技术创新提供配套金融服务,助力黄河口国家公园和东营湿地城市建设。垦利农商银行创新担保方式,发放全省第一笔“垃圾处理收费权”质押贷款,为垃圾处理提供金融支持,进一步推进了城乡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

积极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为“十强”产业龙头企业及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开展精准服务。支持农牧业绿色转型发展,推出“粮食增产贷”“农业生产资料贷”等产品,持续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滩区土地复垦的信贷支持。着重支持黄河鲤鱼、博兴对虾、利津滩羊、平阴玫瑰等特色农产品种养殖,助推打造黄河地理标志产品。支持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重点支持农业节水灌溉和城镇居民生活节水转型等。

持续加大黄河滩区脱贫迁建项目对接服务,增加农民住房等民生类贷款投放,推动黄河流域村落人居环境改善,沿黄农商银行累计向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发放贷款1.93 万户、28.4 亿元,助力黄河沿岸居民安居乐业。坚持普惠原则,在黄河滩区建设社区银行、普惠金融宣传站等,把金融服务送到家门口。

发展绿色金融,助力美丽山东建设

全省农商银行认真践行“两山”理念,将发展绿色金融和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等纳入“十四五”规划,建立“优先、鼓励、支持、维持、限制、退出”存量贷款管控机制,明确“两增长、一提升”目标考核要求,创新推广“碳排放权质押贷”“海洋碳汇贷”等绿色信贷产品,持续推动“金融活水”流向“绿水青山”,实现了绿色贷款规模、户数逐年快速增长,全面助力美丽山东、绿色山东建设。

其中,荣成农商银行在全国首创以海洋牧场每年产生减碳量远期收益权作为质押的“海洋碳汇贷”,被评为“2021 年度山东省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优秀金融创新产品”;兖州农商银行以碳排放权配额为质押,成功办理全省首笔碳排放权质押贷款1000 万元。截至9月末,全省农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308.95 亿元。

持续深化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全辖银行化改革,一体推进“省联社、派出机构和农商银行”三级改革,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和工作流程,激发全系统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2016 年9 月,110 家农商银行全部挂牌运营,标志着全省农信社银行化、股份制改革顺利完成,山东成为全国第4 个全面完成银行化改革的省份。2019 年3 月,青岛农商银行在深交所上市,成为山东省首家上市的农商银行。

深入推进“省联社、派出机构和农商银行”三级改革。省联社完善党委会、社员大会、理事会和高管层议事决策执行机制,建立履职正负面清单。调整规范内部组织架构,突出业务条线、风险合规和审计三道防线建设。完善全员绩效考核机制,规范督查督办机制,实行首问负责制。加强科技、政策、党建、巡察和纪检监察部门力量。推动全面、科学、精准履职。13 家办事处改制为审计中心,转变职责定位,突出“审计监督、协调服务、风险化解、信访安全维稳、党的建设”五项职能,规范有效履职。农商银行以“强化市场定位,提高‘四自’能力,激发干部员工活力”为导向,重点推动三项制度改革,推进“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能高能低”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

强化数字赋能,信息科技实力跨越发展

充分发挥“小法人、大平台”的体制优势,依托省联社平台,整合优势资源,着力推进核心银行系统转型升级,全省农商银行的信息科技支撑能力大幅提升,整体水平走在了全国农信系统前列。

省联社坚持“以业务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安全为保障”,围绕“起点要高、架构要好、开放包容、自主可控”目标要求,推进核心银行系统转型升级工程建设,2018 年10 月顺利上线,核心业务平台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全面提高,日交易处理能力达到7000 万笔,实现了核心业务系统技术、业务、风控的转型升级,为农商银行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按照“机控与技控相结合,现场和非现场同发力”的工作思路,不断强化科技支撑,围绕夯实业务、风险合规和内部审计“三道防线”,完善农商银行法人治理,先后开发上线了信贷管理、资金管理、风险管理、审计监督、法人治理运行监测、员工异常行为排查等信息系统70 余个,数字化转型工作迈出了坚实步伐。

建设统一特色业务云平台和互联网业务接入云平台,为全系统拓展特色业务、丰富支农惠农手段提供了有力保障。创新推出“信e 贷”“信e 快贷”等线上办贷模式,客户全流程线上自助办贷服务,实现了“秒批秒贷、零人工干预”。截至8 月末,全系统“信e 贷”业务授信141.2 万户、1642.7 亿元;用信74.1 万户、777.3 亿元。

手机银行4.0 更简约便捷。立足服务城乡居民、社区、周边商户,省联社以推进金融服务移动化、智慧化和场景化为目标,重点打造4 种版本,配套新增18 项功能、优化80 项功能,客户体验更简约、便捷。截至9 月末,全系统电子银行客户数达2592.38 万户。

履行社会责任,擦亮山东农信品牌

全省农商银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投身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务。省联社荣获“2021 山东社会责任企业”荣誉称号。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省农商银行强化基础金融服务,积极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全系统累计对461家国家和省级疫情防控保障重点企业、1268 家重点工业企业和204 家科技型企业授信549 亿元。认真落实两项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累计办理普惠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贷款3.2 万户、407.9 亿元。全系统累计捐款4036 万元,以实际行动诠释责任担当,贡献农商银行力量。

全系统为基层办实事11项,为员工办实事1024项。为群众办实事项目中,2021 年新增贷款2316.6 亿元,全年减息让利46.38 亿元。

不忘初心来时路,扬帆起航新征程。全省农商银行系统将坚决落实省委提出的“严、真、细、实、快”和省联社党委提出的“忍、韧、严、实”工作作风,不断巩固深化“123456”总体工作思路,持续强化“五大”经营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六个坚定不移”,共同推动全省农商银行行稳致远、再建新功。

猜你喜欢
联社农商三农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平泉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浙江大学全球农商研究院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浙大全球农商研究院
互联网上再造一个青岛农商银行
吉林省手工业合作联社第九次代表大会在长春召开
5>60,青岛农商银行发展的真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