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东华:发挥“窗口”作用 做好“双招双引”

2022-12-27 09:25通讯员尧强
山东国资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东华创业园深圳

□ 通讯员 尧强

深圳东华是山东省驻深“窗口”企业,一直以来紧紧围绕服务全省重大发展战略,认真落实山东发展投资集团赋予的内引外联平台定位,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职能作用,持续探索以科技园区运营为载体促进鲁深两地产业、科技、人才等创新要素有效对接的市场化路径,在深圳、东莞、济南三地建成了总面积达5万平方米的产业园区,整体入驻率超95%,打造了集酒店、住宅、写字楼、商务服务、科技孵化器于一体的产业生态,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初步搭建了鲁深两地协同创新发展的平台。

立足深圳,长期布局产业园区

作为我国产业园区的发端地,深圳对产业园建设、运营和专业服务组织的发展一直秉持鼓励、培育和扶持的态度,并出台相关政策予以实质性支持。产业园区成为深圳经济发展的空间载体和推动引擎,在深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2010 年,深圳东华紧扣深圳市南山区“大孵化器”经济发展战略,将原工业厂房升级改造建成东华创业园并投入运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产业群为特色的新型孵化园区,是南山区授予的首个工业设计类主题孵化器。

近年来,东华创业园积极汇聚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大学工业研究院等科研资源,与南山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留学生创业园、中国科学开发院等10 多家科创服务机构及创业投资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聚焦打造“产学研+孵化+投资”的科创服务平台,联合多家风投机构、信用资产评估公司等,搭建专业化创新型科创金融生态体系,为企业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

深圳东华创业园

经过多年的发展,东华创业园打造出了富有创新特色的创新载体,拥有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形成了一套创业孵化服务体系,载体内以骨干企业为核心,串联了上下游产业,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条和相关产业的集聚,促进了科技成果产业化。东华创业园建立以来,累计服务入园企业200 余家,现有入驻企业53 家,毕业企业中获得千万元以上融资、新三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 家,曾培育出柴火创客空间、仙瞳资本等知名企业和多家创业大赛获奖企业。

辐射湾区,依托品牌对外拓展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及莞深经济一体化不断加深,深圳产业和人才外溢是大势所趋。东莞市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依托香港、台湾加工制造业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推动了外源经济和内源型经济共同发展,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主,以电子资讯产业为支柱的外向型经济结构,是国际性加工制造业基地和中国重要的外贸出口基地。

东莞富源工业园位于东莞市黄江镇,距离深圳市光明新区不足500 米,占地面积4.3 万平方米,目前已建成面积3.1 万平方米,主要为工业厂房,入驻企业13 家,其中3 家为高新技术企业。2019 年,园区被评定为东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东莞黄江镇唯一一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根据深圳市和东莞市相关政策规划,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光明科学城、华侨城光明小镇、星河互联网小镇、天安数码城等项目相继落户园区周围,近5 年内周边项目投资总额达2500 亿元左右。园区拥有宝贵的土地资源,具备建设新型科技服务业平台的产业与资源独特优势。

东莞富源工业园将立足山东广东省级“双招双引”战略定位,充分发挥“深圳孵化、山东落地、共同培育”的“双招双引”和科技孵化功能,打造“研发中试+孵化加速+创业基金+产业运营+循环经济”产业化和资源化平台,进一步夯实山东发展投资集团园区运营与内引外联平台功能,促进山东企业、湾区企业、科研机构在产品、技术成果等方面合作与交流,积极吸收湾区的资金、技术、人才、企业资源,推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联通鲁深,打造国际人才高地

反哺家乡、回报故土是深圳东华职责与担当所在。作为我省鲁深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中心的运营方,深圳东华深入探索服务我省高质量发展的新机制、新路径、新模式,努力助推山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2019 年,深圳东华积极对接济南市历下区国际人才创新中心项目,与历下区达成合作意向。2020年,组建运营团队,参与项目竞争性投标工作并顺利中标。经过紧张筹备,2021 年9月,济南国际人才创新中心正式开园运营,鲁深两地合作自此有了“桥头堡”。

自开园以来,园区紧紧围绕引进国际人才、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和产业集聚发展,进行了三次集中“双招双引”,积极引入“创业齐鲁·共赢未来”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和中国·济南新动能国际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团队及国家省市级人才工程称号获得者;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开展海外合作,引入了国际知名院士团队、省市外专人才、海外名校留学人才超10 人,其中包括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Charles Mackay;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李永胜研发团队;中央组织部重点支持的人才计划人选、美籍科学家王玉国;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人选、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济南市“5150”高层次人才张林雪梅;李胜泰山学者工作站及多位泰山产业领军、泉城产业领军人才团队。目前,共有35 个人才项目入驻园区,其中市级瞪羚企业1 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 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 家、外资企业4 家。

一年来,济南国际人才创新中心坚持精准化服务企业、精细化管理园区,创设了园区、政策、基金、智库、平台等“五位一体”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产业化及科创金融新生态,举办了路演、沙龙、培训等主题活动30 余场,近期顺利举办了两场“海聚历下·济南历下国际会议月”活动,同时持续为入驻企业提供综合性知识产权保护服务,成功获批首批“山东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园区还不断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在园区建立成果转化基地,山东大学周军教授创办的山东亚历山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入围国家工信部人工智能创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项目,成为园区与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典范。2021年度,入园企业注册资金5.21 亿元,总产值1.2 亿元,融资金额1650 万元,实现税收260 万元;新增专利26 项(含授权)、软著54 项、科技成果8 项。

东莞富源工业园

猜你喜欢
东华创业园深圳
山西农谷青年创业园 依托科技打造现代农业新模样
相同的“手” 不同的义
苏州创业园:倾心服务筑侨家 硕果累累迎党庆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台湾青年随父深耕福清台农创业园20载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
我们需要怎样的创业园
深圳“去编”激起千层浪
李东华,亲手打造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