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从小抓:班级木工坊的创新实践

2022-12-31 08:55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桥幼儿园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30期
关键词:木工锤子钉子

胡 煜(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桥幼儿园)

中班初始,我班选择了以“树趣”为主题的嬉乐园本课程。树为木本,木生于树。因此,在与幼儿一起探索树课程的同时,木工这一衍生课程也形成了。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幼儿在木工坊里点点滴滴的成长让我们为之惊喜。一颗颗别具的匠心在敲敲钉钉、磨磨打打里熠熠生辉。

一、敬业——敬木工游戏之作业

一次家长助教活动,班里请来了一个木匠师傅。只见他背着一个大大的工具包,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木工工具。对于孩子们来说,那仿佛是一个大大的魔法口袋,他们一个个睁大眼睛想一看究竟。

只见那师傅拿出了刨子和一块扁平的木板。他用刨子在木板上刨了几下,一片片木花儿纷纷落下,孩子们惊喜地发出了阵阵欢呼,开心地从地上捡起刨花细细端详,开心地和同伴诉说着自己的发现……看着孩子们好奇的样子,师傅热情地邀请一个孩子试试和他一起刨木头。

师傅前后推动刨子,一下、一下、一下……小刨花儿像雪花一样落在地上。刨花游戏后,师傅又像变戏法一样从挎包里拿出了各种工具给孩子们展示,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玩得不亦乐乎。

于是,班级木工坊在孩子们的强烈期盼下应运而生。一开始的木工坊,设置得很简单:两张旧桌子一拼就成了操作桌,不用的床板被一块块拆开做了材料,墙上稀稀疏疏挂着几个锤子,榔头和一把小锯子,专用的防护用具也只有一套。工具虽然不够齐全,但孩子们似乎很感兴趣,一片木板又是锤,又是钉,又是画。没过多久,几乎每一块木板都变得星星点点,坑坑洼洼,充满了孩子们游戏的痕迹。

一年多来,孩子们陆陆续续地有了很多的作品,有些时候的作品看似简单,把一个钉子敲进木头里,或是把一块木片锯成两片,他们却对这样的制作乐此不疲。他们对自己的每一点进步感到满足,这样的满足感让他们继续坚持着,木工坊的游戏仿佛成了他们童年时期的一项事业,深深热爱着的事业!

二、精益——精动手能力之裨益

涵涵是个温柔内敛的小姑娘,第一次进木工坊的她显得有些胆小。半晌,她拿着一个锤子,垂头丧气地走过来:老师,我不会。老师拿起一个锤子,慢慢地演示给她看怎样使用锤子。她拿起锤子,学着老师的样子锤了几下,钉子钉进去了,但是方向歪了。老师又演示了一遍,告诉她钉子要垂直放在木片上,另一个手要扶稳。她看了看,又拿起自己的锤子,仔细摸索起来。那天游戏结束过后,她欣喜地给老师看她的成品——一个钉了一排钉子的木片。

幼儿木工工具的种类是多样而丰富的,掌握基本的使用方法是木工游戏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他们使用工具的时候,他们的手、脚甚至是全身肌肉都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动员与协调。如锤子、锯子、榔头的使用会让孩子们有大量的大肌肉运动,而拧紧一颗螺丝就需要小型肌肉运动协调。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孩子们在敲敲打打中还是会不可避免地受伤。曾经有个孩子因为拔钉时用力过猛,大拇指被钉子蹭破了一个口子。为此,我们也曾犹豫过是否继续。于是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围绕着“受伤”一事展开讨论。孩子们反馈给我的信息出乎意料:绝大部分孩子并没有因为受伤而拒绝探索,相反他们甚至尝试分析受伤的原因,和小伙伴讨论接下来在木工坊玩游戏要注意些什么。

木工游戏的经历,让孩子们抓握榔头的手变得更有力气,钉钉子时也变得更加精准、从容,粘贴细微零件时也变得小心翼翼,甚至可以灵活地使用镊子……木工游戏锻炼了他们手部的肌肉,也培养了他们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让他们感受到了获得新技能的成就感。

三、专注——专学习品质之思注

木工游戏成了孩子们的“大众兴趣”,每个孩子都能轻易地从木工游戏里找到他们的快乐。在进行木工游戏时,孩子们变得专注,他们试着静下心来完成自己的作品并陶醉其中。碰到困难他们变得不轻易放弃,反而倒有了一种“我一定要把它做好”的倔气,有时思考得入了迷。每当脑袋里蹦出一个好点子,他们都会兴奋地大叫:有啦,有啦,我想到啦!当他们的技术更加熟练,他们又开始试着用更高级的工具完善自己的想法……游戏的每一个过程,每一次动手,每一次思考,都是在锻炼孩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自然而然地引发了孩子们的深度学习。

幼儿的学习品质包括坚持、专注、不轻易放弃,善思多思等多个方面。当孩子们需要把一个较粗较硬的木头锯成四段来做椅子腿时,他不仅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和时间来锯木头,还要想办法,通过测量、比较、尝试来让椅子腿都锯得一样的长。这样一个过程都要求他有坚持、专注、遇到困难不放弃等学习品质。而痕迹斑斑的凳子和椅子,则是他们学习品质发展的最好见证。

四、创新——创“班级创造”之革新

泽泽和鑫鑫作为木工区的骨灰级玩家,在木工坊里有相当大的话语权。中班的时候,这对出色的合作伙伴凭着仅有的材料做出了一些简单的叠加物——他们称之为楼房的“班级制造”。到了大班,当他们已经能熟练地使用锤子、锯子等工具,加上充足的材料和游戏时间,他们准备在木工区大干一场。他们开始仔细地设计,讨论要做什么东西、怎么做。把设计图画出来之后,他们又拿着木料比划,哪边用哪块,怎样连接。老师盯着类似于跷跷板一样的设计图,好奇地问他们在做什么。他们指着设计图,向老师说明:这是一个宇宙飞船,这里是控制台,那里是脱离舱……老师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他俩一连在木工区捣鼓了一周,最后成品出来了,和他们的设计图有几分相似。每当有人经过,他们总是会非常热情地介绍自己的作品。从那一刻起,“班级制造”慢慢变成“班级创造”,孩子们用自己的想法去进行自我创造。一件木工作品,从“它应该是怎样的”变成了“我想它是怎样的它就是怎样的”。

计划和制作的过程远远比完成更加重要。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地动手动脑,去做去想。自我创造的过程让他们明白任何作品的来之不易,从而收获成就感和自信心。不仅如此,同伴间的合作与互动,不仅让他们建立了良好的情感与社会力量,感受到合作的责任与获得团队成就的快乐,更让他们在想法的碰撞与交流中,活跃了创作思维,不断地想出“好想法”“新点子”。

熠熠匠心,薪火相传。木工坊的游戏仿佛点亮了孩子们的童年,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动手、动脑和自由制作的乐趣。也让教育回归到真实的生活中,让孩子们在叮叮当当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猜你喜欢
木工锤子钉子
当钉子邂逅毛线
少了颗钉子
钉子
锤子歌
借锤子
Master carpenter becomes a YouTube sensation
木工课——《野孩子乐队》
黄木工
黄木工
锤子门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