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语文要素,促进学生言语实践内生发展力

2022-12-31 08:55蒋文树江苏省如皋市东陈镇丁北小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30期
关键词:肥皂泡学段要素

蒋文树(江苏省如皋市东陈镇丁北小学)

统编版教材最大的特色就是“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协同并进的编排方式。因此,精准解读语文要素的内涵,努力体现编者的设置用意,是彰显语文要素的重要基础。但是一线教师在落实语文要素时,仍旧存在着相对孤立、机械生硬、纯粹片面的弊端。只有纠偏这些弊端,语文要素的设置价值才能得到真正体现。

一、紧扣课程属性,避免要素落实的单一性

2011 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这就意味着统编版教材中相对应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彼此之间是融合的,语文要素不是孤立、单一的存在,而是糅合在单元的人文主题之中。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之间的联系,而将语文要素置于孤立无援的状态之中。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将两者统整,基于文本的内容情境,促进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以教学统编版三下第六单元冰心的《肥皂泡》一文为例,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多彩童年”,而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教师可以紧扣语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引导学生先回顾前面单元中理解词语的方法,顺势引入“难懂句子”的学习。比如教师组织学生圈画出课文中表示“轻”的词语,并进行分类:一类是描写肥皂泡的,另一类是描写吹肥皂泡动作的,那这两者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很多学生认为原本肥皂泡就是很轻的,所以吹肥皂泡的动作也必须是轻的。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理解描写吹肥皂泡的语句,孩子们在吹肥皂泡时,生怕把肥皂泡吹破了,所以动作就显得十分小心翼翼,这也可以帮助学生从另一个侧面意识到孩子们对肥皂泡的喜爱之情。再比如“肥皂泡飞到哪里去了”,并探讨“真正想上天过海的人是谁”,学生结合文本的信息内容,认识到肥皂泡飞到了天上去、飞到了海上去、飞到了山上去,而真正想要这样上天过海的,并不是别人,也不是肥皂泡,而是作者冰心奶奶。

这两处的教学,教师都是引导学生从文本中优美的描述之中,想象了作者内在的心情,同时也明晰了语句所表达的外显意思,体会了作者蕴藏在语句中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之情。纵观整个过程,教师并没有对语文要素进行机械、生硬地训练,而是巧妙地融合了语用训练与文本的内容、单元的人文主题,真正做到了美文美读,巧妙而高效地落实了语文要素。

二、紧扣内在链接,避免要素落实的机械性

纵观统编版教材中的语文要素,编者是依循语文能力体系逻辑和生语文能力的生长规律安排设置的。要素与要素之间有着鲜明的逻辑进阶联系。这种联系相互之间有着链接和交集之处,只有抓住了这一点,不同学段的要素落实才能依照循序渐进的方式有序落实,否则一个学段一个训练要求,彼此失去了联系,终将回归到机械落实的尴尬泥潭之中。

以复述为例,编者在不同的学段中设置了不同的复述要求:第一学段,重在练习完整复述要求;第二学段,重在练习简要复述;而第三学段,则重在练习创造性复述。看似三个不同的复述层级,但彼此之间有着内在逻辑的勾连。以第二学段与第三学段为例,无论是简要复述,抑或者是创造性复述,其中一个共性就是不再将课文作为复述的唯一载体,而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文本信息进行必要的处理,从而避免机械训练的尴尬。以教学简要复述单元中的《西门豹治邺》一文为例,针对课文“调查民情”“惩治首恶”“兴修水利”这三个部分,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整体性视角出发进行考量:哪些内容可以做简要处理,哪些内容还应该相对详细地复述?学生可以从课文最终的中心主题入手,确定相对次要的“调查民意”和“兴修水利”这两个部分作简要处理,而对于故事的核心且最能展现西门豹精神品质的“惩治首恶”作为详细复述的内容,因此就可以采用提炼信息、合理删减的方式,对两个简要处理的部分进行信息调整,凸显核心部分,将简要复述这一语文要素落实到位。

汲取了这一经验,教学五年级中“创造性复述”的内容,我们就可以借助学生原始认知经验,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针对故事内容,选择可以开展“创造性调整”的语段和方式。正是由于学生有了简要复述所形成的经验,进行创造性复述就有了经验支撑。比如教学《猎人海力布》时,就有学生提出了海力布来到龙宫之前的内容可以简要处理;有的学生则对故事情节的叙述顺序进行调整,先讲述洪水即将来临,海力布劝说乡亲们离开,但大家都不相信。在万般无奈之下,海力布以回忆的方式,讲述自己救下小白蛇、得到宝物的经历;还有的学生提出,可以调整讲述故事的视角,将自己看成是海力布,将原本的第三人称转变成为第一人称,从而以体验的方式融入课文之中,将创造性复述真正落实到位。

从简要复述到创造性复述,教师没有将这两种层次完全割裂出来,而是利用了两者都需要“紧扣中心”这一认知点,使得两个教学板块成为了学生之间相互融通的桥梁,提高学生言语实践能力。

三、强化读写一体,避免要素落实的片面性

统编版教材非常关注阅读与习作之间的相互融通,体现出鲜明的读写一体化原则。因此,看似独立的习作板块,其实与阅读之间有着深入而紧密的联系。随文练笔切不可为练而练,教师要克服对语文要素解读的片面性,有意识地强化读写之间的交融,才能将语文要素真正地落到实处。以统编版四上第六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的阅读要素是:(1)学习运用批注的方式阅读;(2)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紧扣这两个要素,我们在教学单元中《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时,就设置了这样的练笔:请你选择一件事情,关注自己随着事情的发展,会有怎样的内心感受,可以尝试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将自己内心的变化过程写具体。同时可以设置两个情境,供学生选择,也可以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经历的真实事件。

但事实上,编者在课后设置了这样的选择题:排练的时候,头脑清醒,但到表演时,却一点都记不起来了。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体验?写一段话,与同学们交流。教师完全没有必要舍近求远,这一选择题其实就关联着两个要素,既可以借助这道题,针对课文中的核心语段进行批注联系,深化学生的理解,洞察作者的写作方法,同时又为落实最后的习作要求做好铺垫,完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于读写一体化的编排方式,决定了语文要素不能将阅读要素与表达要素割裂开来,要避免要素转化的片面性,才能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总而言之,语文要素地落实与转化,只有真正走出孤立化、机械化、片面化的泥潭,融合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之间的协调并进,才能真正推动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生长。

猜你喜欢
肥皂泡学段要素
十二月·肥皂泡泡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肥皂泡为什么是圆形?
吹肥皂泡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
肥皂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