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秀传统文化回归语文课堂

2022-12-31 08:55吴孝梅山东省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青岛路中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30期
关键词:邓稼先汉字传统

吴孝梅(山东省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青岛路中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语文教育,对未来国民素养的培养与提高至关重要。然而当前语文教育的环境并不理想。现象一:课堂上,请学生评判《西游记》中的人物。一学生站起来就说他最讨厌唐三藏,因为唐三藏“太啰嗦”。而事实上,唐三藏的啰嗦,竟是电影《大话西游》赋予人物的特质。现象二:前一段时间,由于气温突变,一个关于语文的段子,几乎刷遍了所有朋友圈。问:为什么要上班了却开始下雨降温?语文标准答案:(1)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2)暗示了人物双假结束的悲惨命运;(3)揭露了下半年再无假期的凄惨社会环境;(4)为假期后各种辛苦工作埋下伏笔;(5)与美好的假期形成鲜明的对比。

透过这些现象,我们不难发现,一方面,外围环境。随着传播媒体的增多,学生的阅读时间大大减少。受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语文的传统文化价值受到时代的强烈冲击。另一方面,从教育内部看,考试指挥棒一直在决定着课程学习,决定着学习内容。语文素养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语文教学,其实就是用中华优秀文化的乳汁哺育着学生的成长,进而用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熏陶感染他们。那么应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呢?

一、学:在积累中领悟

中华文化之根在汉字。汉字是表意文字,集音形义一体,具有“因义构形”和“以形表意”的特点。如果在课堂上老师仅仅是一读拼音,二读生字,三唱笔画,试想哪个学生能对符号这么感兴趣?其实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画、一首诗、一个故事,我们可以根据汉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构字原理,运用字理识字法进行识字教学,展示汉字的构字来历和汉字的演变过程,充分挖掘汉字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例如“隹”,原指短尾巴鸟。而“雁”是指,古时男子向女子求婚,须射雁以赠之。《岳阳楼记》中“沙鸥翔集”,集就是一只鸟栖息在树木上。“隽”就是一只鸟放在火上烤,本意滋味悠长。诸如此类,久而久之,学生对祖国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热爱必然油然而生。

二、读:在诵读中积累

朗读,是语文学科最基本、最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非常鼓励教师在课堂上范读。如果范读得好,文情、文势、文意、文趣,就可以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体现出来。正如古人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在学习《诗经》之前,让学生自由朗读《诗经》选文,感悟重章叠唱的魅力。再鼓励学生“古曲新唱”,试一试吟唱优美的文章,感受我们祖先纯洁而美好的情感.《诗经》配乐吟唱的特点,呼之欲出。在学习《端午的鸭蛋》时,我询问孩子“吱—油就冒出来了”,你认为该读长音还是短音?学生各抒己见,各有精彩。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三个“我与城北徐公孰美”能否读得一样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仔细品味,三个人物,三个问话,三个身份与地位,跃然纸上。

三、品:在语言中赏析

“一字值千金”,用这句话来形容中国语言、中国文化的精深绝不为过。其实,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也提出"品读"这一概念。例如,学诗,不妨去抠一抠诗眼。如《春夜洛城闻笛》一诗的关键就在“柳”这一意象:“柳”即“留”,折柳送人、见柳思人,写柳实写情,含蓄、形象感强,“折柳”曲也就在为思人、思乡曲。

在学习《邓稼先》时,发现有同学把“邓稼先”的“稼”写成了“嫁女儿”的“嫁”。其实,“邓稼先”的名字是有深意的, “稼”为什么是“庄稼”的“稼”?其实,自尧舜以来,中国一直注重“耕读文化”,而且越是书香门第,越讲究“耕读传家”,警醒后人“不忘稼穑之艰辛”。所以邓稼先的父亲希望儿子以稼为先,根植中华大地,成为造福民众的沧海一粟。也因此杨振宁在《邓稼先》中说道:“(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文中提到的《吊古战场文》和五四歌曲,都增加了这篇文章的文化含量,创设了一种悲壮的情感氛围。教学中如果只是局限于让学生了解邓稼先的贡献,那这篇传记的语文味和厚重感就没了。

四、悟:在对话中建构

课堂上,最精彩的学习方法,当属对话教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在民主、平等关系中交流,对话者达到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从而开启学生的智慧。

在教学《曹刿论战》时,学生提出“为什么直到庄公说出对‘小大之狱’的态度后,曹刿才做出了‘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结论?”“我不同意鲁庄公‘肉食者鄙’的说法,毕竟他能够重用曹刿,在作战中听从曹刿的正确指挥,说明他绝不是个昏君”“我认为曹刿才是长勺胜战的统帅,他具有卓越的军事智谋,能在瞬息万变的战争中沉着、冷静、果断地号令军队”……这些话题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能激发学生对话、交流和探索的兴趣。

五、熏:在审美中陶冶

汉语有着独特的文化意蕴。老师可以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将文章的文化内涵挖得更深,传达得更深沉。如《小石潭记》,因其境过清,柳宗元的心境也可以用“清”来诠释。变法失败后,柳宗元大可以学做一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也大可以像吴均一样“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可是他没有这么做。在柳州,是柳宗元人生最后一站,仍然放不下他的政治抱负。余秋雨先生在《柳侯祠》中这样写道的:“在柳州的柳宗元,宛若一个鲁滨逊。他有一个小小的贬谪官职,他挖了井,办了学,种了树,修了寺庙,放了奴婢”。

六、践:在生活中体验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如果能把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去,就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学习《陋室铭》时,拓展介绍古人经常会给书房起一个有意义的名字。梁启超的书房叫饮冰室,鲁迅曾经给在租界里租住的房子起名为且介亭。大家可以给自己的宿舍或者房间起一个室名,幽默也好,文雅也罢,秀秀你们的才能。这样,《陋室铭》这篇文章一下子走进了学生的内心,变得生动起来、温暖起来。

语文活动多多益善。通过传统美文的诵读比赛,历史舞台剧的扮演,介绍传统文化的手抄报的制作与展出,传统文化精神主题的演讲等活动,使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受到传统文化耳濡目染、点滴渗透、潜移默化的影响。

猜你喜欢
邓稼先汉字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邓稼先 此身许国 再难许卿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两弹元勋”邓稼先 深藏功与名,汗洒戈壁滩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许鹿希:有一种爱情叫“国家机密”
有一种爱叫“国家机密”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