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动”起来

2022-12-31 08:55王美华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平谷分校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30期
关键词:动手人民币探究

王美华(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平谷分校)

教育是什么?皮亚杰认为,教育是认知发展的陶冶过程,就是创造条件与外界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不断成熟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育的目的不是增加孩子多少知识,而是激发发明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大胆批判质疑具备求证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进一步具体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操作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石,对学生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动手操作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不容忽视。

一、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的内部动力。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精心组织动手操作活动、营造兴趣盎然的课堂氛围,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领悟能力。

《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北京版一年级下册的内容,在整册书中具有重中之重的地位。而《人民币的简单换算》这一课,又承载着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作用,这对于生活经验较少、以形象性思维方式为主的一年级孩子来说,无疑是比较陌生且具有一定的认知困难。针对这点,我做了如下安排:

学生的前期知识储备,应包括人民币的面值认识和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知识,这些是学习人民币换算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课程伊始,我首先设计了两个小活动,用以夯实基础、热身激趣。

活动一:小心地雷!

将小地雷图片和人民币面值图片放在一起,教师快速闪卡,学生读出相应面值。看到小地雷要自动手抱头,这个活动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达到复习人民币面值的作用。

活动二:手指操

利用我们的10 根手指说一说元角分之间的关系。1 分,2 分,3 分……10 分,双手合十,10 分就是1角,双手展开,1 角就是10 分。同样,1 角,2 角,3 角……10 角,双手合十,10 角就是1 元,双手展开,1 元就是10 角。

这样的导入,在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兴趣的同时,也为接下来新知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动手做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趣味活动形式。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仅要各个感官同时协作,还要动脑思考分析老师提出的问题,在实践中观察、操作、探究,最终得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结果的多样性,从中有效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形成基本的数学学科素养。

因此,在新授环节,我设计了想一想,摆一摆的操作活动。以一个问题引发全班思考:一把1 元5 角的尺子,可以怎样付钱?同学们借助手中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开始了自己的操作。

“老师,可以付1 张1 元的,1 张5 角的”;“老师,还可以用1 张1 元的和5 张1 角的”;“老师,我想到另一个办法,我可以用硬币呀!”操作过程中时不时会传来这样的声音,体验探索的过程中掩不住的是他们一阵阵发现解决方法后的喜悦和惊叹!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接下来,小组交流讨论一下,看看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和想法?“是啊,我怎么没想到!”“老师,看到她的摆法,我又想出来一个新方法。”“我全用5 角的硬币来摆。”“其实,还可以都用1 角的啊!”一场以小组为单位的新一轮思维火花开始发生了碰撞。

经历了从自己操作到集体探究,孩子们的认识得到了延伸,有效拓宽思维的同时还培养了创新意识。

谁能把自己的探究结果在黑板上展示一下?

“你们的方法可真多,了不起!老师的黑板都贴不下了。”孩子们此时乐开了花,为自己的智慧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三、动手操作促进理解新知

动手操作和大脑思维是紧密相连的。动手操作会带动思维发展,通过操作、问题分析、得出结论。在这样的基础上逐步对数学的抽象知识进行理解和概括,最终形成数学思维。

“看到了这么多付钱方法,同学们你们知道1 元5 角等于多少角吗?”孩子们立刻陷入了沉思。“15角!”很快讲台下就传来了这样的声音。“你们是怎么想的呢?”我微笑地看着她们,眼里满是期待。“把我们摆的人民币数一数,相加就知道啦!”看着孩子们跃跃欲试的表达,我感受到了他们从操作探究多种方法到逐渐形成数学思维的过程。“你们是对的!但是如果不摆、不数,你还能得出1元5角等于15角吗?1 元可以直接加5 角吗?”请和你的组员商讨一下,寻找解决办法吧。

问题的抛出再一次使他们陷入了沉思,小组间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讨论过后,留下的便是知识的积累和沉淀。“我们认为1 元和5 角不能直接相加,因为它们的单位不同。”“我们认为直接相加无法得出结果。”“我觉得如果1 元换成角就好啦。”不同的汇报结果都展现着他们相同的智慧。“孩子们,你们的想法都对,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主题——人民币的简单换算。”在遇到单位不同的时候我们确实不能直接相加,需要先统一单位,就像你们说的,而这道题中我们最想做的就是把元换成角,问题就可以解决啦。怎么换?“1 元等于10 角,把1 元换成10 角。”班里最闹腾的大男孩刘昊麟抢着回答。“换完就可以直接相加啦,因为单位相同了。”几个同学开始争先恐后地说。

孩子们的思维也就这样一步步地打开了,换算的方法也就瞬间被揭示了。“老师把你们的想法总结一下——“先换再算”,这就是换算中最核心的思想。你们真是伟大的思想家、数学家,这个秘密都被你们发现了!”我情不自禁地为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通过这节课,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实践出真知。动手操作的过程必然会把孩子们的认知带到一个全新的天地。它不仅可以激发兴趣、创新思维,还可以将难点更直观地呈现、理解,对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创造才能、思维创新都有着重要意义!我想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和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也许就是这个道理!

操作化课堂教学对于低年级孩子学习数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辅助力量。无论是从直观理解、感官操作还是到课外实践拓展,都更容易让学生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猜你喜欢
动手人民币探究
我也来动手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为什么人民币里没有3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怎样认识人民币
你不了解的人民币
动脑动手轻松闯关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100元人民币知识多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