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培养新路径

2022-12-31 08:55岳书霞河南省南阳市官庄工区小尹庄小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30期
关键词:长方体三角形方向

岳书霞(河南省南阳市官庄工区小尹庄小学)

实践是习得知识的最佳渠道。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法则、数量关系等都不能离开数学实践。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亲自动手探索,使学生能将学习经验转化为思维方式,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内在联系,提升他们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真实情境,链接生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小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尚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需要教师充分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用真实的事例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实践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数学“退位减法”时,加减法这类知识存在抽象性,小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可以以在超市买东西为例。按照小学生的喜好,创设如下情景:超市的货架上有四件商品:文具盒,铅笔,直尺,橡皮,标价都是9 元。再选择四位学生,给他们分别发17 元,14 元,12 元,11 元。其中,每个学生都有一张10 元纸币。请四位学生每位选择一样商品。结算时,老师扮演收银员,询问台下学生:“每位顾客拿出了多少钱?找回了多少钱?”这就是自然对接知识点的机会。学生沉浸在真实的情境中,会自主地积极思考,很快会得出答案:“每人拿了10 元,找回1 元。”此时教师再让学生分析自己的计算过程,以此让学生巩固自己的思维,在对学生表示赞扬之后,教师可以让四位“顾客”再计算自己手中剩余的钱数,依次发言。几名学生表述自己的思路后,大家欣喜地得出了一致的计算规律: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时,先用10 减几,然后再用得数加上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即能得到差。

类似这样融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能够使学生更自然地投入数学课的思考和学习,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充分理解实践对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对实践的兴趣。

二、增加感知机会,化解抽象

小学生的思维还没有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如果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设计较多的感知类的实践机会,能够对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提供很大帮助。数学学习中的实践,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更是为了让学生将数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思维模式,用实践展现思维的过程就是学生化解抽象的过程。

例如,在对“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进行教学时,教师直接给出公式,学生不一定能够理解。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在课前准备12 个棱长相等的小正方体,可以自己动手用纸板拼折,这有利于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平面到立体的过程。正式上课时,安排学生四人成组,将各自准备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教师在班上走动,时不时鼓励学生发现更多的摆法,再适时询问学生:“同学们拼出的各种长方体用了多少小正方体?”“长,宽,高各是多少?”给学生一些时间进行观察,让每个小组把自己拼成的长方体数据记录在事先准备好的统计表里,借助统计数据,全班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共同探索数据之间体现出来的规律,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这一结论。这种涉及到立体感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思维的质变,要让学生逐步从亲身实践得到的直观印象转化到抽象概念,才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育学研究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直接感知知识。如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也就是让学生通过使用双手和大脑建立一个清晰的,鲜明的表象,以培养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的概念。学生自己参与实践,将书本知识和实践结合在一起,能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感受,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探索数学的奥秘。

三、利用现实材料,亲历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方式、生活环境等因素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利用各种简易的学习工具,在课堂上动手实践,亲自感受实践发现新知的全过程,从而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直接抛出公式只能让学生走入死记硬背的误区,数学公式都是通过实验和推导得出的。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或制作各种三角形材料,类似于完全一样的,面积相等但形状不同的,等底等高的等等类型的三角形,有学生会准备三角板,有学生从硬纸盒上裁剪。随后,教师在课堂上设置小组讨论的环节,让学生把自己准备的三角形材料和小组成员共享,拼一拼,量一量,学生会发现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能较合理地拼接在一起,最终得出“只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才能拼成平行四边形”这一结论。教师此时引导学生,询问“现在大家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原有三角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观察之后,师生合作得出“三角形的面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一半”这一结论,从而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书本给出的S=ah÷2。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讨论,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能够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也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这样在亲手实践中推导公式,让知识的习得更加自然、和谐。知识会在学生脑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将课堂这一固定的载体无限扩大,培养学生全面立体的数学素养,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课内延伸课外,学以致用

要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乃至将所思所得延伸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开放共享、优质的元素,使得学生的学习与真实环境之间建立联结,在问题情境中勾连新旧知识结构,并进行重新调整,从而找到解决生活中问题的策略。

例如,在“辨认方向”一课教学时,重点应放在判断方向,具体表现为可以根据已经给出的方向判断另外七个方向,从而发现解题的隐含条件。教师可以带学生走出课堂,先从校园中可视的物体方向开始描述,类似“如何判断我们现在面朝哪个方向?”“那么我们的教学楼面朝哪个方向?”“国旗又在教学楼的哪个方向?”让学生积极动脑,互相分享思路,直到可以准确快速地辨认出方向。

这样的课堂能够不断巩固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数学学习中不能局限于简单的书面知识,更不能只把数学课堂当作学习数学的边界,把考场当作运用数学的唯一渠道,而是要结合生活实际,把数学融入日常的思维,争取做到学以致用,将数学知识创新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猜你喜欢
长方体三角形方向
2022年组稿方向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2021年组稿方向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2021年组稿方向
三角形,不扭腰
抓不变量巧解题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