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法:赋予数学课堂生命活力

2022-12-31 08:55朱海燕江苏省如皋市安定小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30期
关键词:度量活力分层

朱海燕(江苏省如皋市安定小学)

对于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无论是对于教学过程而言,还是对于教学目标而言,阐述的角度不同,那么所得到的认识也就有所不同。比如说,可以认定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就是达成课程标准上所阐述的目标,这是从课程角度做出的回答;如果将研究的视角落到学生身上,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回答教学目标的问题,那么这个问题的答案还可以是让学生拥有一个灵动的学习过程,从而提升学习品质。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让课堂具有生命的活力。

一、联系生活经验,增强数学课堂趣味

单纯地讲解数学知识,对于中段小学生而言,无疑是“平淡乏味”的。小学生自主意识的日渐增强,为分组合作讨论创造了条件。当然这个条件只是必要条件,要让学生的自主意识有用武之地,还依赖于学生的自主思维有加工的载体。那么对于小学生而言,有效的思维载体是什么呢?笔者以为其中之一就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然后让学生去自主加工,那么学生就会形成属于自己的想法。有了这些想法提供支撑,再引导学生去积极表达,那么课堂上的趣味就会大大增强,学生在课堂上应有的生命活力就能够得到彰显。从这个角度来看,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互补中,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以“角的度量”为例,如何度量一个角,首先要让学生懂得“角”的定义。“角”的构成条件是什么?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角”?以生活化内容导入数学课堂,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去感知“角”的特点。如我们每周升的国旗是什么形状?是否存在“角”?我们的教室有哪些“角”?让学生以分组讨论的方式,从观察周围生活中的数学入手,体会“角”的意义,增进对数学的学习热情。

在这样的体验过程中,学生思维所加工的元素都是在生活当中充分接触过、有着丰富经验的元素。由于生活当中形成的熟悉感,所以这些经验元素很容易进入学生的思维,而如果将这些经验元素中的数学元素进一步提取出来,那么学生的学习就经历了一个从生活走向数学的过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生活当中形成的相关兴趣,能够有机迁移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从而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增强学习的兴趣,并将数学活力的一面表现出来。

二、变换教学手段,多元呈现数学知识

很多时候,厌学数学的学生,总是抱怨教师的课听不懂,同样的数学语言表达,为什么学生会听不懂?通常,在对数学知识点进行讲解时,教师习惯于口述方式,习惯于一再强调和重复。由于小学生抽象化思维能力还不强,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存在一定认知偏差。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时,可以变换教学手段,多以直观性、形象化方式,来呈现数学知识,营造便于理解、认知的数学情境。

对“角”的理解,我们可以引入一段“炮兵演习”视频,让学生观察大炮在发射炮弹时,炮筒的高度有何变化?在炮兵指挥下,炮筒两次射击时,均做了两次不同的角度调整,每次打中的目标位置也不同。最吸引人的地方是,每次发射炮弹前,炮兵都会快速调整一个齿轮,这个齿轮,就是在调整大炮的“角度”。如此真切、直观地呈现“角”,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很高,对“角”的理解也更准确。

实际上教学手段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机组成要素,小学生对于丰富教学手段的运用也是充满兴趣的,每当抽象的数学知识借助于教学手段而变得形象的时候,就是学生数学学习表现出浓厚兴趣的时候。有了这种兴趣的支撑和滋养,学生就可以处于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当中,于是课堂自然也就会将这种活力充分体现出来。

三、实施分层教学,促进数学知识内化

“角的度量”是小学数学重要知识点,对很多学生是学习难点。教师在讲解“角”时,会发现一些学生,对“角”的理解存在偏差,多次纠正学生的理解仍然不到位。教师自身对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应用不当,也会导致学生差异性学习。一些学生能够听懂,一些学生听不懂。为此,我们可以引入分层化教学,兼顾学生数学认知水平的差异性,促进课堂整体教学效果的达成。

具体来讲,在“角的度量”中,分层化教学,可以从三点渗透。第一,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在本子上画出任意的一个三角形,并自己动手测量三个角的度数。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换测量,对照各个角,检查测量的度数是否一致。挑选某一学生,上台进行“角的度量”测试演练。第二,利用量角器,对常用的三角板进行角的测量,将测量的结果写出来,观察三角尺的三个角大小,说出哪个是锐角,哪个是直角,并计算出每个三角尺三个角的度数和是多少?第三,对学生测量中角的大小是否相同,测量结果有何差异,展开问题讨论,让学生从讨论中明白“角的度量”需要遵循的基本要求。在分层化教学中,学生由简到难,逐渐认识“角的度量”一般方法,特别是利用学生间的互相对照、相互交流,加深学生对“角的度量”方法的正确理解,也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内化,提高学习效率。

分层教学历来就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分层教学的价值在于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这种良好的契合关系,体现出来的就是课堂活力。

四、优化课堂对话,增进新旧知识融合

数学知识系统性、逻辑性强,对数学知识的呈现,既要讲明知识点内化,还要联系数学学科知识结构,便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纵向联系。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占主动地位,学生被动学习,降低了学习活力。因此,要重视对话教学,从师生对话、生生交流中,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进师生融洽关系。对话教学,要不断改进和优化对话方式,给予学生更多的启发与引领,鼓励学生多表达,以促进对数学知识的建构。如在“角的度量”中,对“锐角”“钝角”概念的讲解,很多教师从简单的举例中,直接得出概念,让学生记住“小于90°的角是锐角”“大于90°的角是钝角”。这种直接推断结论的教法,学生认知度不强,理解力不足,很容易搞混概念。对此,教师要善于对话教学方式,通过在黑板上绘出角,再利用量角器进行测量;画出直角,用量角器测量;画出钝角,用量角器测量。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不同的“角”,并参照教师的方法,去测量并回答角的度数。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画的角,说出这个角是什么角。如此一来,对“钝角”“锐角”的体认更真切,记忆也更准确。

总之,中段数学课堂,教师要顺应学生认知规律,激活数学课堂趣味,联系学生生活体验,创新知识呈现方式,让学生能够从动手、动脑、动口中,最大化地体验数学知识,促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猜你喜欢
度量活力分层
鲍文慧《度量空间之一》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有趣的分层现象
活力
代数群上由模糊(拟)伪度量诱导的拓扑
突出知识本质 关注知识结构提升思维能力
度 量
雨林的分层
全公开激发新活力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