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堂“聚焦式思辨”引导策略

2022-12-31 08:55徐嘉婕江苏省如东县掘港小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30期
关键词:辨析视域法治

徐嘉婕(江苏省如东县掘港小学)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于“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辨。围绕着一个问题的思辨,笔者称之为“聚焦式思辨”。在“聚焦式思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搜集证据、展开论证,形成学生“对证据的追求”“对证据的尊重”,进而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一、遴选思辨点:让聚焦式思辨有方向

为了提升学生思辨的方向性、针对性,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遴选“思辨点”。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于一些“两难问题”或者“矛盾事件”,去激发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积极的心理探求需要,从而唤醒、激活学生的已有道德与法治经验。

教师可以选择知识理解的“易错点”“模糊点”“缺口点”等,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认识、思维的敏感度、兴奋度、警觉度等。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很多学生在处理问题时,往往停留在感性认知的层面,而缺少审析、审察,因而得出的结论往往容易片面。而引导学生通过思维、认知、审辨等聚焦矛盾、冲突的“靶子”,就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寻找解释矛盾、冲突等的证据,从而让学生通过现象去思索本质。比如,教学部编版六上《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中的“生活与法律”这一框的内容,教材提供了“一家奶粉公司与“一家养殖场”签订合同的相关内容,诸如买方和卖方名称、买卖牛奶数量、质量、单价、支付方式、违反合同责任、争议解决方案等”。为了激发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思维、深化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认知,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力,笔者在教学中聚焦“诚信”“契约精神”,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景事件:养殖场已经与一家奶粉公司签订了一份合同,其内容就包括了违反合同责任等。在养殖场还没有正式出售给这家公司时,另一家公司出了更诱人的价格。如果你是这个养殖场的农场主,该怎么办?这样的一个情境事件,引导学生在“金钱”和“契约”之间展开思考。其中既有利益的诱惑又有合同的约束。在学生的思辨过程中,有学生认为要估算违约的代价;有学生认为,合同、口碑、诚信应当居于首位,不能为了一点金钱就丧失口碑、诚信、美誉等。通过学生深入的辨析,学生认识到合同不仅仅具有一种法的效应,更是一种责任。

遴选思辨点,就会让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有方向、有针对性。通过道德与法治学习思辨,能深化学生的思维、认知,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更能为学生落实相关的道德与法治行为奠定基础。

二、连好思辨线:让聚焦式思辨有条理

聚焦式思辨不仅仅需要有一个“靶向”,更需要有通向“焦点”的路径。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遴选“思辨点”,有时候还要助推学生连好“思辨线索”“思辨脉络”等。连好“思辨线”,能让聚焦式思辨有条理。

在引导学生思辨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启发。要多角度、全方位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反复比较、鉴别,提升学生的辨析力。比如教学道德与法治四上的《网络新世界》等相关内容,笔者就引导学生自己论辩。为了敞亮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思维、认知,笔者在学生确定一个“思辨点”之后,就助推学生的论辩展开。如有小组学生围绕“网络的优势(积极作用)与劣势(消极作用)”展开思辨。为此,笔者就引导这一组学生从“网络的特性”到“网络的优势表现及其发挥、网络的劣势表现及其克服”等方面展开,从而培育学生成为网络的主人,而不是网络的奴隶、奴仆,让学生自己有意识、有能力地驾驭网络而不是被网络牵制。比如围绕有小组的“网络有规则、网络无规则”,笔者引导学生从“网络无孔不入、无所不能以及网络尊崇法律、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等的线索展开思辨、论辩,等等。有了思辨线索,学生就会自己找寻相关的佐证材料、资料等,他们会用真实、有效、有力的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论点、论断。在教学中,有些“论点”看似简单、浅显、易懂,但其实却是学生难以把握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思辨中理性地分析道德事件、剖析道德与法治难题,从而帮助学生架构起正确的道德与法治价值观。

在引导学生道德思辨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问题表征着学生的思考,也表征着学生的已有认知。聚焦问题,帮助学生建构一个思辨的脚手架、框架等,能引导学生基于事实而作出一种道德、法的判断。

三、建构思辨域:让聚焦式思辨有结构

培育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思辨能力,不仅仅要培育学生的认知、思维,更要培育学生的良好的思辨习惯。这样的一种习惯,就是对问题进行深度思考、考量的习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思辨引导学生建构一个道德与法治认知视域,这个认识视域也就是学生的“思辨域”。思辨域往往能覆盖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过程、结果等。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辨交流、研讨等,通过思辨将学生的自我的道德与法治认知从狭隘走向广阔。

比如教学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的《学做“快乐鸟”》第一课时,笔者安排了两个学习任务:其一是“快乐分享”,其二是“快乐辨析”。在第一个任务中,学生说出“这一周最令自己快乐的事情”。在这个任务中,每一位学生都能分享自己认为最快乐的事情,将快乐的事情、理由等说出来。在第二个任务中,学生彼此之间展开研讨:你所认为的最快乐的事情真是最快乐的事情吗?这个时候,学生就会对“快乐的事”展开思辨。如有学生认为“吃了一顿饕餮盛宴是最快乐的事情”,有学生认为“周末看电视到深夜是一件最快乐的事情”,有学生认为,自己恶作剧成功是一种快乐等。对于这些学生认为最快乐的事情,要将其放置到大众的视域之中,接受大家的审视。通过辨析,引导学生对各自的所谓的“快乐分享”进行理性思考,从而梳理出不同类别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笔者适度追问:我该快乐吗?通过深度辨析,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快乐的事情应当是积极的、合理的、正当的、可倡导的,而不应当将沉迷网络、沉溺电视、迷恋美食、取笑他人等作为一种快乐,这些快乐并不是真正的快乐。通过研讨,学生认同了合理的、积极的快乐,其快乐的认识得到深化,视域得到了开阔。

“思辨域”让学生的思辨走向多元、走向澄明、走向敞亮。教师要指导学生道德与法治思辨策略,培育学生的科学思辨方法,从而能让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认知从浅表走向深层、从现象走向本质。作为教师,要摒弃道德与法治知识灌输,而注重引导学生道德思辨。通过有针对性、方向性的引导,让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不断进阶。

猜你喜欢
辨析视域法治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怎一个“乱”字了得!
——辨析“凌乱、混乱、胡乱、忙乱”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同义词组辨析练习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