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互动:初中生音乐素养提升新生态

2022-12-31 08:55马海丹江苏省海安市大公镇初级中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30期
关键词:乐句师生创设

马海丹(江苏省海安市大公镇初级中学)

当前的初中音乐教学还没有彻底地摆脱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大多时候教师习惯“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主要就是介绍音乐背景,进行歌曲试唱,开展器乐演奏等。课堂上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基本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要改变这样的方式,创设与学生互动的机会,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师生在课堂上互动起来,教师就能走进学生,学生就能走进音乐,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就会水到渠成。

一、在游戏中开展师生互动

在开展音乐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更好地理解主题,教师可创设音乐游戏。在游戏中的师生互动会更有趣、也更自然。

以苏少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化蝶》的教学为例,教师先让学生倾听歌曲《化蝶》,这是由闫肃老师根据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部主题(爱情主题)填上的歌词。在倾听的时候,教师先问学生这样的问题,歌曲中的三段歌词,每段陈述的情绪有什么不同?基于听的体验,也基于对歌词的理解,学生认为第一段陈述表达了人们对梁祝爱情故事的赞美。他们认为第二段陈述主要展示梁祝十八相送惜别的情感。学生认为第三段陈述突出了化蝶故事,使全曲达到了高潮。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又抛出这样的问题,听完歌曲脑海中展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这次教师没让学生用语言来表达,而是让他们用表演来展示。男生与女生自由组合,很自然地将歌词中的场景呈现出来,学生可歌唱、可舞蹈,只要能形象地展示剧情就可以。

在表演中,学生则要求教师充当其中的旁白。也就是说,在表演前的开场白以及故事发展中的情境交代。比如在十八相送的场景中,教师先是说上这句,他们俩的心情是悲切的。学生就心领神会地展示出恋恋不舍的动作,又显现悲伤的情感。在游戏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说是浑然天成,成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可多创设游戏活动,让学生动起来,也让他们主动地与教师互动起来。面对着游戏,学生会觉得面前的教师就是自己游戏的伙伴,他们会投入其中,师生的互动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可见游戏活动既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乐趣,也增强了师生互动的动机。

二、在情景中开展师生互动

在真实的音乐情境中,学生更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更容易基于情感而展开。师生之间的互动要能让学生切实地表达情感,教师要能从学生的表达中感知他们的情感变化。基于此,教师就需要依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以唤醒他们的情感共鸣,以让互动真情地展开。

以苏少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渴望春天》的教学为例,教师先是呈现歌曲的旋律,让他们从D 大调,八六拍中体会旋律的舞蹈性和律动感。在播放音乐的同时,教师可再创设色彩、动画、影像等情境帮助领略音乐的主题。

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能看到春天的场景,春风拂面地吹着,细雨连绵地下着,麦苗随性地生长着,一个儿童手里拿着一个风车在等待着春天的雨。对着这样的情境,师生之间很容易就展开情感上的互动。教师先是问学生:这样的音乐给他们什么样的感受?学生将曲调、歌词、情境结合起来,自然地能给出这样的答案:这首音乐给他们以活泼、欢快、愉悦的感受。教师再问:这样的音乐表达了作曲家莫扎特什么样的情感?基于教师建构的情境支架,学生也很快能走进作曲者的世界。

由于教师创设的情境是随着音乐的旋律而变化的,当教师问出这样的问题:歌曲《渴望春天》能分成几个乐句?相互间有何联系?学生也能从情境中感知歌曲是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一、二乐句的前半部分旋律平稳流畅;第三乐句中使用了#1 和#4;第四乐句为结束乐句等。可以看出来,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更积极地与教师互动,也增强了他们与教师互动的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面对熟悉的情境,或者感兴趣的情境,他们就更容易燃起思维的光芒,也更愿意与身边的人互动起来。

三、在讨论中开展师生互动

师生间的互动要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要让学生有表达的机会,也要让他们有表达的信心。因此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在讨论中进行,也就是说教师可创设一个话题与学生讨论起来。师生之间没有对错,也没有胜负,旨在展现各自的观点,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就讨论而言,最主要的就是要让他们放飞自己的思维,让他们随意地表达,让他们展示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只是在讨论中,教师要围绕着学生转,要让学生多展示困惑、情感、思维等,教师创设的讨论环节要能达成这样的目标。

以苏少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江南好》的教学为例,教师让一个学生到前面表演传统的苏州评书《李元霸出世》。声音是原来碟片中的,学生只是对对口型,同时用扇子、惊堂木等做做动作与表情。当然评书结束时,那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是学生自己表述的。

学生表演结束后,教师问学生:这样的表演形式属于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是否喜欢这样的艺术形式?大多数学生知道这是传统的文化,但也表达了他们的不喜欢之情。一学生说:传统文化大多节奏慢,程式化的东西多,表达的情感也比较老套,不适合当今的年轻人。教师问他们喜欢的音乐是什么?学生说比较流行的说唱歌曲。比如《以父之名》《夜曲》《反转地球》等。教师先是给学生解释与“rap”相关的认知,比如它起源于黑人音乐,被誉为“黑色巧克力”等。接着教师将《江南好》这首歌曲改编成“rap”,学生是第一次发现苏州评弹是如此地有魅力。因此教师说传统的艺术需要学生去继承与发展,传统的音乐不但美妙,而且承载着一个区域的沧桑历史和厚重文化。教师亮出观点后,学生不是盲目地接受,而是继续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可以看出来,在讨论中学生将教师当成了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师生之间是平等对话的,学生只将教师的表达当成一种观点,而不是全盘接受的“圣旨”。

陶行知先生认为师生之间只讲平等的关系是不够的,更高的要求是师生之间在学问上、在品德上都要共同学习、互相促进。显然地,教师开设的讨论环节就是给让师生在互动中互相促进。在讨论中也体现了陶行知先生说的那句理念:先生可感化学生。其实,学生也可感化先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讨论的机会,要让他们敢于表达观点,敢于在师生互动中完整地呈现自己的思维。

猜你喜欢
乐句师生创设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茹泣吞悲
——《陈杏元和番》音乐分析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麻辣师生
板式变奏原型结构解析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