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模型制作”课程的实训模式探究

2022-12-31 11:37张怡然
科教导刊 2022年30期
关键词:实训岗位技能

张怡然

(长江职业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1 “产品模型制作”课程简述及现状

1.1 课程简述

“产品模型制作”是产品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技能课程,它不单单是指固定的一门课程,而是设计专业类模型制作系列课程群。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至第五学期,前导课程有产品结构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3D Max、二维表现Photoshop,其后续课程有1+X 产品创意设计、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毕业设计等需要本门课程做能力支持。它既是学生一个独立综合性设计的创造思维活动,更是整体设计表现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构成,已成为现代设计教学中一门不可或缺的综合设计课程[1]。课程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立体结构思维能力,提高动手能力,锻炼生动的设计表现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开拓更广泛的技能应用领域。因此课程群在整个专业课程架构体系中承担了教学及实践的重要作用。

1.2 课程设置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以往的专业模型实训课程以“产品模型制作(一)”至“产品模型制作(五)”进行开设,在课程的实施中发现指向不具体的系列课程名称导致教学目标不清晰,学习目标不明确。五门模型课程中关于“模型的类型、材料与工艺的认识”的知识点,有大量章节存在内容重复,导致教师在把握教学目标和讲授方向上重、难点不突出,同时教学经验难积累;学生学习效果不佳,作品成果难显现。专业教研团队在2018 年之后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对模型制作类课程进行了调整,从课程目标着手,重新梳理设置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阶梯式产品模型制作系列课程,将课程群减少到“模型制作初步”和“木艺模型制作”两门。教学重点为掌握油泥、陶泥、泡沫、石膏四个模块,期望达到学生能够掌握模型制作工具分类及使用方法,不同材质特性,了解模型材料表面处理手法,熟知模型比例控制的知识目标;能够使用各种手工具制作简单模型以及能够对模型二次精细化处理的能力目标。本门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师讲授加同步演示,学生小组实操并记录笔记的教学模式。

2 “产品模型制作”课程的教学心得和课程改革探索思路

结合以往的授课感悟和教学反馈,从多维度方面思考如何在产品模型制作实训课程的过程中优化教学方式及课程设计。

2.1 从网络学习空间平台挖掘新颖的教学策略和更贴合专业知识的课程内容

在普遍构建数字化课程的教学时代,实训类课程若按部就班采取理论讲授+慕课视频资源观看的教学方法,效果差强人意,学生达不到要掌握的技能目标,因此为创建高效的学习型课堂,必须通过互联网思维变革教学模式,利用平台微课和讨论区互动,设计情景式学习任务,更多地让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从而获得更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例如,在疫情时期开展线上教学时,为了符合学生在家学习的情景,实训内容做了如下调整。

在课程设计上,将课程任务设置为四个模块,根据课时安排第一周进行“生活物品的不同结构类型归类与表达”,第二周进行“产品语义形态的观察与表达”,第三周进行“生活家具中的组成构件观察”,第四周进行“不同榫件接合的收集与表达”,课程内容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与居家生活紧密贴合,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品,将学习场所从实训室转为家庭环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思考。“线上+线下”学习的混合教学更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同时,数字化的教学平台也实现了更好的课堂动态数据信息采集,辅助教师做好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2]。

在教学策略上,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学生线上学习时间,安排合理有效的线上指导时间,教学准备环节采取课前点评讲解20 分钟,课中教学重点案例讲授20 分钟,综合实践拓展练习讲解20 分钟,课间眼脑保健操10 分钟,难点练习指导、归纳与复习总结各20 分钟。教学方法上采用了情景导入法、任务驱动法等使广大学生可在新知识点尚未引出前便主动思考,课中课后采用多媒体视频、慕课、小组式讨论等多元化形式的课外资源来辅助引导学生吸收巩固旧知与进一步深入探究新知;课后采用平台发布任务列表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知识点拓展和难点解答[3]。

2.2 从工作过程与职业能力分析探究“三方联动”实训教学模式的特点

基于“产品模型制作”课程功能定位分析,所对接的职业岗位有产品结构设计师、造型设计师;根据“手绘表达―三维建模―立体模型―样品打磨”的工作流程引导本课程采用“三方联动”的实训教学模式。采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混合式教学,引进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教学。

2.2.1 学校―专业导师

教师作为学生的专业导师,在模型制作课程中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掌握产品造型设计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需要培养学生的造型基础,使学生有较强的手绘表达能力、建模和渲染能力,帮助学生把握设计规范性。

教学模式上可参考“双轨制教学”,由两位导师——造型老师和技术老师同时教学。造型老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的手绘表达、配色以及创新与思维方面的知识点。技术教师负责讲解在模具制造过程中工艺方面的问题,如制造方法和制作材料的选用[4]。鼓励一门课由两位以上教师共同授课,充分发挥每位老师的特长与教学侧重点,双轨教学相互辅助,让教学团队、双导师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发挥作用。

2.2.2 企业―职业导师

企业项目人员作为学生的职业导师,对学生在校的产品设计进行可行性评估,对市场定位及用户需求给予建议;在产品开发中,负责综合评价和检验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帮助学生把握设计方向。

在校学生主要通过实习考核进入相关校企合作单位,根据学生对口工作企业岗位的实际不同及工作内容需求和相关岗位需要,学生参与该企业项目实施的整体运作,由校内实践指导组教师和校外企业项目现场指导团队人员现场共同实践指导,尽量缩短学校实际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实际招聘用人岗位的距离,实现与工业应用设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零距离目标。在产品企业开发实际设计项目能力和学生实习设计岗位要求的双向驱动条件下,全面系统地促进专业学生向设计类岗位就业的根本性变化,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及就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学生产品设计等专业岗位的总体就业率,实现设计学校毕业生与国内外人才需求市场对接的全方位无缝连接。

2.2.3 工厂―技术导师

行业工厂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的技术导师,对学生在校的产品设计进行生产前的可行性评估,帮助学生预见并解决生产环节中的技术难点并予以支持。

本专业应积极探索与地方工业设计协会等的校企合作,发挥各类行业协会积极的技术指导协调作用,利用当地工业设计协会及现有专业服务工作平台,掌握当前设计行业前沿技术的资讯,加强学院与社会各类大中型企业等的信息沟通与合作。各设计行业协会同样也是建立学校专业与社会企业紧密联系机制的有效桥梁,通过设计行业协会等组织良好的桥梁作用,可以切实提高校企合作发展的领域深度与合作广度等。今后本专业将通过行业协会在学生就业、专利发明申报、各种讲座交流会、技能能手考核、设计大赛、设计展览等方面,与企业寻求合作,以满足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需要。

2.3 从岗课赛证融通着手打造课程讲授+技能竞赛+岗位实训集一体的产品专业平台课程

课程改革要紧跟职教理念的热潮,尤其是实训课程,它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注重对岗位和技能考核的培养,不能让学生在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校外岗位实践的内容脱节,避免学生在岗位实训的过程中遇到了真实的问题就束手无策的情况。因此结合现在热议的课证融通、赛教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也应该从深度结合岗课赛证的方向去优化,以岗位考核、技能竞赛为目标,培养懂工艺,会创作,敢创新的高技能人才。

一方面是将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引进来,根据《中国制造2025》中提到的主要任务,鼓励汽车、电子信息、海工装备、冶金等行业龙头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开展合作,探索多元化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注重产学融合,调整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大力培养既具备信息技术基础又具备制造技术的技能人才,重点加强汽车、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技能人才的培育。完善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建设,支持东风、宝武、武船等大型企业集团成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和接纳学生进行一线实习锻炼的基地,提高人才应用能力,培养职业“工匠”人才[5]。实训课程模式要将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传授给学生,单靠知识讲授是不行的,而是需要更直观的感官,因此在实训基地的改革上,计划打造一个以设计创新为核心的CMFT材料基地,作为创新创业项目论证及实现的通道。考虑到这么做可以有效地整合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科技成果,依托“D+M”校企合作平台,积极进行专利申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对接,塑造院校在“设计之都——武汉”的竞争发展优势。

另一方面,实训课程还要适当地走出去,将课程与岗位实习,技能竞赛紧密对接。教学设计上可参考这一方式:课前,到企业调研与考察交流;课中,与企业导师连线进行线上任务式引导;课后,去校企单位锻炼,学习岗位标准。依托CMFT 创新中心,课程可与世界技能大赛,1+X 技能证书考核接轨,同时鼓励学生成为具有“创客”精神的人物,为培养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奠定坚实基础。

3 结语

在产品模型制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经验,同时探索更好的课堂方式,在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中进行一些改革的尝试,力争创造有趣又充实的课堂。从现在的课堂内容为模拟实训项目向真实岗位考核与技能竞赛培养转向,将课程建设为技能应用型科目,为专业核心课程做辅助,也有助于学生转化设计成果。

猜你喜欢
实训岗位技能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