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困境及其提升研究

2022-12-31 11:37李欢欢
科教导刊 2022年30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职业院校考核

李欢欢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河南 郑州450000)

在推动职业院校发展的过程中,青年教师发挥着重大作用。大批青年教师投入教育事业中去,并逐渐成为教师团队的骨干力量。但受自身能力、发展平台及学校制度等影响,教学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突破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困境,要从青年教师的个人层面、学校层面、学生层面去探究提升途径,为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和职业院校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1 职业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界定

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个部分组成。前者包括预测学生的发展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等认知能力;后者包括教师教法的运用、教学环节的设计等专门能力。教师的能力还包括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强大的组织力。国内外诸多学者从教师、学生、职业院校等多角度出发,探究教学能力的内涵所在。有学者指出[1],可将教学能力细分为课堂管理能力、教学活动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等。

2 职业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困境

2.1 青年教师难以平衡教学与科研的发展

职称评审制度是青年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现阶段大部分职业院校对任职条件的评定依据。大多数青年教师均处于中级职称,为满足高级职称评定的条件,青年教师往往将重点放在科研方面,以求获得更多的成果,却忽视了教学能力的提升[2]。部分青年教师以科研为重心,把教学当作一份机械式的工作,不讲创新、不搞研究、不做反思、不谈奉献,从而脱离了教学的本质,没有体现人民教师的价值所在,更没有实现教学和科研平衡发展。

2.2 青年教师发展平台存在局限性

一方面部分职业院校均存在发展平台单一、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另一方面,大多职业院校虽设有教师发展中心、教务处和科研处等部门,但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部门划分不明确,无法真正解决青年教师的诉求。比如:部分青年教师的职业轨迹是从学校学习至高校任教,这只是职业发展的初步阶段,而职业院校搭建的平台缺乏针对青年教师长远发展的指导。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方面,由于自身实力与经验不足,导致在青年教师教学效果、科研项目申请等都处于弱势。因此,部分青年教师的发展平台存在局限性。

2.3 青年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匮乏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优质的教学设计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多数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偏向保守,往往将不犯错误、顺利授课作为出发点,致使其教学能力的提升陷入困境[3]。优质的教学设计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以“经济学基础”课程为例,教师需要对课程内容的结构进行系统的梳理,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还要对学生的就业方向进行分析,将课程目标与企业用人要求相结合。但部分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态度不端正,认为教学设计只是一种形式;部分青年教师完成第一次设计后,在教学实践中很少进行教学反思和设计修改,导致其教学设计能力越来越低下了。

2.4 青年教师的教学实施效果不佳

当前大多青年教师实施的教学方法有情景模拟、自主学习、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法已实现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但部分青年教师无法匹配最佳的方法实施到教学中去。首先,部分青年教师课前缺乏进行学情分析,不愿花大量精力投入教学中来;其次,部分青年教师与学生缺乏互动,不愿主动去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最后,部分青年教师课下也不愿主动跟踪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从而导致师生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教学实施效果也越来越差。不灵活的教学演示、不系统的教学组织、不及时的教学反思等情况均暴露了青年教师的课前分析能力弱、课堂应变能力差、课下总结能力低等问题。

3 职业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现状的原因分析

3.1 青年教师能力参差不齐

在不少的“双一流”建设职业院校中,青年教师的任职要求是研究生学历以上即可,但部分青年教师并非师范院校毕业,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缺乏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本能力。除了少数具有天赋的青年教师外,多数青年教师只能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模仿来不断地提升教学能力。尽管职业院校会通过入职培训、继续教育、专题讲座等渠道来帮助青年教师进步,但是一方面培训内容繁多,青年教师难以吸收和消化;另一方面职业院校重视科研成果,导致部分青年教师为追求工作业绩,将精力大多都投入科研中来,忽视了教学能力提升。

3.2 职业院校考核制度不完善

职业院校作为正式组织,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约束”是应该的,但应遵循适度原则。部分职业院校对青年教师的考核较严格,强制要求其进行论文发表或课题研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青年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导致最后无法拿出令学校满意的成果。教师总忙于完成各项考核却弱化对教学的投入,这就丧失了考核的意义。同行评价、领导评价、学生评价是当前职业院校教师的主要考核模式,但考核数据的真实性、考核指标的完备性、考核方案的合理性等仍有完善。例如,学生评价占比是否科学,部分学生对上课内容不感兴趣,仅凭个人喜好评价老师,导致部分青年教师忙于人际关系而漠视教学本身。

3.3 青年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知不够

教学认知能力会直接影响青年教师对学科内容的分析,理论的组织以及资源的整合。青年教师的认知是随着成长阅历、职业发展等因素发生转变的。青年教师通过教学可以得到应有的社会地位、工资收入、职称条件等,但部分青年教师选择安于现状。例如被动地接受学校组织的培训,被动地完成线上刷课,被动地机械式备课,被动的传统式授课,没有真正理解教学能力提升的意义。而教学能力是需要通过青年教师主动学习而获得的,因此,青年教师只有提升对教学能力的认知,才会变被动为主动,愿意去探索教学、潜心教学,用心教学。

3.4 青年教师教学环节吸引力低下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建立在求知的基础上,但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求知对象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生转变。一方面,移动终端设备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基本上可满足大部分学生的求知需求,对教师的需要越来越少。另一方面,部分青年教师教学环节吸引力低,导致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点:自控能力较差,缺乏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判断能力较弱,缺乏社会认知和较强的防范意识。此外,还有少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存在一定问题。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和青年教师教学环节吸引力低的叠加,促使学生更不愿意参与课堂活动。

4 职业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4.1 建立健全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管理制度

职业院校是培养和管理好教师的重要场所,各职业院校引进的青年教师大多都经历了硕士、博士的系统学习和专业培训[4]。青年教师对于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领域研究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领域具备的不同能力也各不相同。职业院校应根据青年教师的个人特点、学科性质来制定相应的制度。以下从专业建设、师资队伍、职业院校发展等方面出发,积极探讨适合青年教师的管理制度。

首先,选择课堂效果出彩的老教师,对从事本专业的青年教师进行指导,真正体现“老带新”的价值。其次,青年教师是教学任务的主要承担者,但对新入职或教学能力弱的青年教师给予特殊的管理办法。比如减轻教学任务,树立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理念。最后,为促进职业院校的发展,应区分科研岗和教学岗,由青年教师根据自身能力进行选择,从而发挥青年教师在职业院校中的差异化作用。

4.2 优化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考核标准

青年教师的发展离不开学校考核制度的约束与激励。当前大多院校的考评机制仍按照传统的“德”“能”“勤”“绩”等标准来进行,这已无法满足青年教师的发展。例如学校的考评人员多由校领导或院领导担任,受主观因素较大,影响考核数据的真实性。应该成立考核小组,邀请校内外专家和学院考核部门合作,通过学生打分、现场观摩授课、检查备课资料等方式,全面反馈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解决数据失真等问题[5]。

在优化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考核标准时,职业院校应允许青年教师代表参与,使之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标准的优化要建立在多数人认同的基础上,以便在执行的过程中减少阻力。部分青年教师在参加工作初期,难免对工作有疏漏或抱怨,学校应积极鼓励每一位教师并给予指导,而不是依赖考核标准一味地批评与惩罚。

4.3 增强职业院校青年教师重视教学能力的意识

青年教师作为职业院校的主要承担者,其自身的能力提升意识会直接关系到职业院校的发展。从学校管理层面出发,学校应积极做出改变,鼓励青年教师把教学作为第一要务的意识;并加大投资建设资源库,为青年教师的教学提供优质服务;努力开发校企合作,鼓励青年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将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等带到教学中来。从教师能力层面出发,按照专业领域,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养一批专业带头人,并以此带动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职业院校的教学经费与教师教学能力意识培养密切相关。青年教师大多在三十岁左右,一方面身兼家庭、工作及社会的多重压力;另一方面,青年教师收入低下,经济上容易入不敷出。部分青年教师为减轻生活压力,选择在寒暑期做兼职,把赚钱当作目标,忽略对教学能力的重视。职业院校应加大专项经费的投入,保障青年教师的生活条件,培养青年教师对教学能力的重视。

4.4 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随着职业院校教学的不断改革,青年教师面临着巨大挑战。教学设计是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传统的章节式内容难以进行优质的教学设计,教师应灵活地增删内容,这就要求青年教师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在以往的教学设计中,学生只获得了片面的知识和抽象的概念,无法将所学的理论与实际联系,因此,要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需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积极进行改变。

青年教师在讲授新理论时,应把现代教学设计理念置于更高的地位;在教学方式上,转变课堂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应围绕教学设计,贯通课前、课中、课后的互动,提高“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6]。可见,教学设计能力对于职业教育的改革、学生课堂参与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职业院校应重视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总之,职业院校的发展正在面临不断改革,青年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要承担者,应积极突破教学能力发展的困境,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促进职业院校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职业院校考核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内部考核
用人文关怀激励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