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危害与防控措施

2023-01-03 11:38李晓萍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夜蛾成虫害虫

李晓萍

(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汤池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昆明 652103)

随着全国农业结构逐渐进入调整期,玉米种植量显著提升。玉米与其他作物相对比,产量具有显著优势,同时市场需求量较高,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按照种植时期分类,玉米可分为春、夏、秋3 种[1]。按照食用性进行分类,则可分为直接食用、畜牧业饲料用2 种。

草地贪夜蛾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昆虫,对玉米作物具有严重危害性。该害虫适应性强,同时繁殖速度极快,治理难度相对较高。2019 年6 月底玉米草地贪夜蛾在宜良县汤池街道开始发生,防治面积19870 亩,防治率90.7%。2020 年汤池街道玉米种植面积21900 亩,草地贪夜蛾危害面积18500 亩;发放甲维盐、苏云金杆菌及甲维虫螨晴、高效氯氟氰菊酯药物进行防治,防治面积21024 亩,防治率96%。为避免虫害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应明确相关防控措施,为玉米产业良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草地贪夜蛾发生特征与危害

1、主要来源

草地贪夜蛾最早出现于美洲热带、亚热带位置,2016 年逐渐迁入非洲地区,导致当地农业受到严重影响。近年来,草地贪夜蛾危害蔓延至南亚与东南亚,并通过迁徙方式进入中国云南地区,迅速扩散到19 个省市,对玉米种植产业造成了严重危害。

2、形态表现

草地贪夜蛾卵直径0.4 mm 左右,底部平滑、顶部圆形,顶端存在圆形点,外侧存在鳞毛覆盖,孵化初期为白色,部分情况为淡绿色,接近孵化期时逐渐转变为深棕色,具有可识别性。通常,卵200 颗左右堆积呈块状出现。

幼虫期长度在45 mm 左右,具有显著的可识别特征[2]。末端位置腹节背面会存在长方形排列黑点,点数通常为4 个。3 龄阶段头部会存在肉眼可见的Y 形倒纹,与黏虫头部存在的八字纹具有明显区别。

成虫阶段翅展极限为40 mm,翅膀普遍为灰色、深棕色,雌虫翅膀为灰棕色。

3、害虫习性

草地贪夜蛾能够适应的温度范围为11~30℃,日平均气温处于冰点以下则无法进行越冬迁移。成虫飞行能力较优秀,春季或夏季时,随气流可在12 h 内快速飞行100~500 km,成虫极限迁移距离甚至可达1600 km。每年春季气温快速上升时,草地贪夜蛾会大规模迁移。

草地贪夜蛾繁殖速度极快,夏季仅30 天即可完成全部繁殖流程。成虫寿命最长可达20 天,单次产卵1500 粒,仅需2 天即可孵化,是危害显著的农业害虫之一。

4、草地贪夜蛾对玉米的危害

草地贪夜蛾可危害玉米全生育阶段,以苗期、大喇叭口期发生较重,气温较高地区相对于气温较低地区危害更严重。虫害发生时,幼嫩叶片普遍存在10 头以上草地贪夜蛾幼虫。随着虫龄逐渐增加,植株上的害虫数量会迅速减少,四龄期单株仅有2~3 头。

草地贪夜蛾食量较大,发生后普遍会出现玉米叶片穿孔问题,叶片伸展后可观察到啃食迹象,不利于玉米正常生长。同时,草地贪夜蛾排泄物会对玉米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玉米出现枯萎、减产等问题。

害虫分布普遍具有不规则特征,以点片形状为主。种植地发现单处害虫危害,则附近范围也会存在害虫。一般虫体孵化后会迅速爬行至周边区域,采取吐丝垂钓等方式扩散至附近种植范围。受到天敌攻击虫体会进入假死状态,脱离危险后会再次苏醒危害玉米作物。抽雄期后,虫体逐渐从叶片转移至雄穗,影响玉米授粉,导致产量严重降低。

草地贪夜蛾具有同类蚕食活动特征,在空间相对狭小的区域内进行人工养殖,发现虫体数量会逐渐下降。玉米发生草地贪夜蛾后,其他害虫会被排挤出生存空间,如玉米螟、粘虫等,使草地贪夜蛾成为区域内优势虫群。

二、草地贪夜蛾防控措施

1、光线诱杀

草地贪夜蛾具有强烈的趋光性,日间通常隐藏在玉米叶片下或地面残枝处,夜晚活动危害。同时,夜晚也是害虫繁殖、迁移的重要时间。可利用黑白灯与金属卤化探照灯设立诱捕器,使成虫在夜晚自行接近灯光处被诱杀。一般每隔50 m 部署1 个诱捕器,并结合智能检测装置对草地贪夜蛾危害情况进行全面监测,确保防控效果能够达到理想目标[3]。

2、定期查卵

草地贪夜蛾需要在卵内完成发育,及时发现卵块聚集并销毁可达到防控虫害的目标。进入成虫鼎盛末期前需每隔5 天完成1次全面排查。苗期与灌浆期需注重检查玉米根部与叶片位置,通过肉眼观察及时发现并销毁卵块,实现防控治理目标。

3、生物治理

草地贪夜蛾属于入侵生物,在中国境内天敌较少,逐渐成为优势害虫种群,通常可采用真菌防治、天敌防治等方法。真菌防治一般在卵开始孵化初期使用白僵菌、多杀菌素、绿僵菌等真菌杀灭虫卵。瓢虫、小茧蜂等害虫天敌也可对草地贪夜蛾的繁殖规模进行遏制。

4、化学防治

玉米种植区域每株害虫数量达到10 头以上时,应采用药剂处理方式进行治理。可使用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等,这些药剂毒性相对较低、治理效果良好,能够有效遏制害虫扩散。针对虫卵进行治理时,可使用呋虫胺、甲氰菊酯乳油等多种药剂全面杀灭虫卵。

通常,治理草地贪夜蛾需要在3 龄期前用药,并结合成虫迁移特征,采用无人机进行治理。人工处理则可在喇叭口区域进行定点喷洒,但不能过量用药。

三、结语

草地贪夜蛾防治时需根据害虫活动特征,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开展防控工作,确保全面控制害虫蔓延,避免对玉米造成严重危害。

猜你喜欢
夜蛾成虫害虫
第七讲 草地贪夜蛾的迁飞及监测预警
害虫的克星——七星瓢虫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忻府区: 开展草地贪夜蛾监测员培训会
侯马市 采取果断措施开展对草地贪夜蛾统防统治
科学认知草地贪夜蛾 打赢防控攻坚战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济宁地区美国白蛾越冬代成虫的监测与防治试验
沈阳舟蛾科成虫调查分类研究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