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灵璧县秸秆综合利用现状研究

2023-01-03 11:38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作物秸秆小麦

刘 超

(安徽省灵璧县农机化技术推广站,安徽 灵璧 234200)

关健词:禁烧;秸秆;还田;打捆;技术;应用

一、秸秆综合处理利用发展背景

秸秆禁烧是每年麦收时的重要工作,为实现禁烧,各地纷纷制定“禁烧令”,严管重罚,层层设防,秸秆焚烧问题得到全面遏制。但因各地采取的处理措施不同,禁烧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主要原因是没有因地制宜给农民提供有效的秸秆处理方向。因此,国家出台系列措施,鼓励秸秆“五化”利用,购置秸秆综合处理利用机械可给予补贴,地方政府甚至进行作业补贴,表明了秸秆禁烧工作按照“禁为先、疏为重、用为本”的思路,完成了由堵到疏的政策性转变。

2014 年,在多年来大力推广秸秆粉碎还田技术的基础上,灵璧县全面推行小麦秸秆全量还田,但由于装备条件和技术模式等原因,下茬作物种植难度较大。2015 年推广小麦高茬收获与还田机还田作业配套技术,虽然大大改善了下茬作物种植条件,但对大豆种植依然产生很大影响。2016 年多点示范推广秸秆打捆技术,很好地解决了大豆种植问题。2017 年以来,以购机补贴为杠杆强力推广秸秆打捆技术。2020 年,全县秸秆打捆技术应用由小麦拓展到玉米,由夏季拓展到全年,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处理利用率达93.16%。其中,秸秆打捆占比由2019 年的36.86%提高到2020 年的60.7%。

多年来的禁烧实践证明,做好秸秆禁烧,要因地制宜、疏堵结合,装备基础与服务措施要到位[1]。改造中低产田和土壤退化改良,宜采取秸秆粉碎还田技术。秸秆打捆回收利用要做好秸秆利用途径的开发与拓展,建立高效可靠的市场化运作体系。

二、秸秆粉碎还田与打捆回收的利弊

1、秸秆粉碎还田

(1)有利因素

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把粉碎后的秸秆覆盖在地表或通过耕翻掩埋,秸秆腐化后可增加土壤氮磷钾、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含量,增加土壤微生物种群和数量,从而改善土壤团粒结构,调节土壤酸碱平衡,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保水、保肥、保温、吸水、黏度、透气等理化性状,提高土地产出能力,实现增产、增效、增收;同时,还可减少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火灾事故,是中低产田改造和解决土壤退化问题的主要技术手段,也是农村环境治理的重要措施。

(2)弊端

秸秆还田处理后,大量秸秆抛撒在地表,特别是低茬收获秸秆垄条铺放后的还田处理,易造成下茬作物播种或耕整时壅堵,影响播种或耕整地质量。必须均匀抛撒,或高茬收获后使用还田机作业处理。

由于秸秆还田处理无法消除杂草种子和虫卵,虫害和草害有逐年加重趋势,特别是地势低洼区域危害较大,连续秸秆还田地块必须高度重视病虫草害防治工作。

旱作农业如果在秸秆含水量较大时粉碎还田耕翻掩埋,会造成耕作层架空,影响种子着床发芽生根。同时,秸秆腐解产生有害气体和病菌,连续多年还田有加重农作物病害、造成土传病的趋势[2]。农业生产实践观察表明,旱作农业秸秆还田后应充分晒干再耕翻,可以有效减轻病害的发生,发生土传病要及时使用土壤消毒肥。

2、秸秆打捆回收

秸秆打捆回收受土壤墒情和天气影响较大。墒情较好时,打捆回收对土地碾压严重,影响下茬作物的作业质量。阴雨天气时不能及时打捆作业或运出,则会影响下茬作物的播种时间。

三、秸秆粉碎还田和打捆回收利用效益

灵璧县小麦种植面积132667 hm2左右,玉米种植面积93333 hm2左右,按小麦草谷比1:0.8、玉米草谷比1.1:1.0 计算,每年产生的小麦秸秆大约12 亿千克,玉米秸秆大约8 亿千克。

按秸秆打捆回收率60%计算,年秸秆回收量约12 亿千克,按0.28 元/kg 计算,秸秆打捆回收价值约为3.36 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每亩秸秆收益99 元左右。

秸秆还田肥料化利用,按小麦秸秆氮、磷、钾养分含量分别为0.565%、0.067%、1.28%计算,每年回收的秸秆相当于纯氮6780 吨、五氧化二磷800 吨、氧化钾15360 吨,相当于尿素15200 吨、普钙3200 吨、氯化钾2000 吨。按批发价尿素2元/kg、普钙0.36 元/kg、氯化钾1.6 元/kg 计算,每年回收的秸秆相当于肥料价值3700 万元左右,每亩秸秆贡献肥料价值11 元左右。同时,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增加和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善,大大提高土地产出能力。

对比可知,秸秆打捆回收利用价值远远高于秸秆还田肥料化利用价值。

四、秸秆综合利用环境要求与模式

1、环境要求

从上述利弊分析中可知,秸秆粉碎还田有利于保持水土和中低产田改造,可以有效解决土壤退化问题,对于地表径流较大土地和砂碱土壤、黏重土壤以及耕作强度较大的土地较适宜。

环境水质、空气质量要求较高区域,病虫草害有加重趋势或耕作制度要求较高区域,以及秸秆回收产业化利用市场发育较好和装备技术条件较好的区域,则宜秸秆打捆回收利用,以改善农业生产和人居环境,增加秸秆附加值,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2、模式选择

旱作农业条件下的秸秆粉碎还田模式,小麦等全喂入收割作物可降低收割留茬高度,在收割机上加装秸秆粉碎装置,收获同时进行粉碎还田作业。推广高茬收获,然后利用拖拉机配套还田机还田作业,使秸秆均匀覆盖地表。大力推广玉米精量免耕穴播技术与秸秆粉碎还田覆盖技术配套应用,保证玉米精播机的通过性和玉米播种质量。

大豆种植区域秸秆宜采用打捆回收技术,以减轻病虫草害的发生。如不具备打捆作业条件,则应推广高架宽行大豆播种机与高茬收获秸秆粉碎还田覆盖技术配套应用,保证大豆播种机的通过性和大豆播种质量。同时做好苗期防汛排涝,以防秸秆沤泡腐蚀豆苗发生病害。

玉米等高秆作物非全喂入收获后秸秆还田,可采取收获还田一体化联合收获技术,或人工收获后再利用还田机对秸秆进行切碎还田,确保粉碎后的秸秆均匀覆盖[3]。

小麦等全喂入收割作物宜采低茬收获后打捆回收;玉米等高秆作物非全喂入收获,宜收获同步秸秆粉碎后,利用搂草机集龙后打捆作业。

五、农艺配套技术

1、秸秆粉碎还田农艺技术要求

秸秆粉碎不是越细碎、越短越好。小麦秸秆一般在含水率10%~15%时还田,以确保较高的粉碎合格率和适宜的粉碎长度。玉米秸秆粉碎应趁玉米秸秆青绿、较脆、含水率在30%以上时粉碎,此时秸秆含水率、含糖率均较高,有利于秸秆切碎和腐烂分解。粉碎长度以5 cm 左右为宜,不宜超过10 cm。粉碎后的秸秆应均匀抛撒覆盖,保证播种机顺利通过,便于下茬作物播种或耕翻掩埋。

2、增施氮肥

如果秸秆粉碎后耕翻掩埋,为提高腐解速度,避免与下茬作物争氮,还田后应根据地力增施氮肥10~20 kg,以利于下茬作物生长。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地块根据作物生长需求施肥即可。

3、地块整理

秸秆还田地块翻耕灭茬作业耕深应在20 cm以上,覆盖严密。墒情不足时要及时浇水,以加速土壤沉实和秸秆腐解。免耕播种地块可直接进行播种作业。

4、秸秆打捆

秸秆打捆作业宜在秸秆含水率10%~18%时进行,过低不利于抓取,会导致抛撒率过大;过高则成捆后容易腐烂变质。

5、打捆机作业

小方捆打捆机作业时,每米秸秆量不宜超过3 kg,否则不适宜搂草机集垄后作业,容易堵塞导致保险螺栓频繁故障。大圆捆打捆机作业前应使用搂草机集垄作业,以提高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

猜你喜欢
作物秸秆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专题性作物博物馆的兴起与发展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作物遭受霜冻该如何补救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哭娃小麦
流翔高钙作物叶片管理技术
秸秆计划烧除 吉林打算这样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