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地区夏玉米高效种植技术

2023-01-03 11:38李晓伟黄红英闫新萍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淮北地区夏玉米灌溉

李晓伟,黄红英,闫新萍

(安徽省濉溪县濉溪县百善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 濉溪 235100)

玉米是淮北地区重要的农作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与小麦、水稻相当,是栽植比例极高的粮食作物。淮北地区的自然条件比较适合玉米等农作物生长,主要种植夏玉米品种。当地农业农村部门、技术人员等积极探索适合当地的夏玉米高效种植技术,以提高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1]。现结合淮北地区夏玉米生产实践,对夏玉米高效种植技术进行简单总结。

一、播前准备

1、科学选种

淮北地区适宜种植的夏玉米品种要求有较强的抗性能力、适应范围广泛、产量高、中高秆、中大穗、中晚熟,如迪卡653、单777、裕丰303、登海605 等品种[2]。

2、播前整地

夏玉米种植前需进行土壤平整、翻耕处理,可有效降低土壤中的病源基数。

二、播种管理

1、播种时间

淮北地区前茬作物小麦收获时间在6 月1~10 日,收获后抢种。夏玉米适合在6 月中旬左右播种,适期内尽早播种,足墒下种,确保15 日前播种全部结束。土壤墒情不足时要造墒播种,确保一播全苗。

2、播种方式

淮北地区玉米种植一般采取机械化单粒播种模式,直接在麦茬地按照等行距进行板茬直播。目前也可耕翻麦茬后进行夏玉米播种,为根系下扎创造良好条件,便于开展灭茬除草,与板茬播种方式相比更易实现高产。等行距播种时每穴播1 粒种子,也可采取宽窄行栽植方式,宽、窄行行距分别为80~90 cm、40~50 cm。

3、播种密度

不同玉米品种,适宜的种植密度不同。农大108 品种种植密度为4.80~5.25 万株/hm2;登海11、鲁单981 等品种,适宜种植密度为5.25~6.00 万株/hm2;郑单958 品种适宜种植密度为6.00~6.75 万株/hm2。土壤肥力水平不一样,适合的播种密度不同,一般肥沃的地块适宜稀植,肥力稍差的地块可适当提高种植密度[3]。

三、配方施肥

1、施肥方式

施肥方式包括撒施、沟施、穴施等,种子与肥料要间隔一段距离,避免烧种造成种子出苗率降低。此外还要注意有机肥与无机肥合理搭配施用,以基肥为主,必要时适当追肥。

2、施肥量与施肥时间

玉米籽粒每增加100 kg需吸收的氮、磷、钾纯量分别为3.43、1.23、3.26 kg。结合产量目标实施配方施肥,60%氮肥、全部磷钾肥作为底肥撒施施入,大喇叭口期施入剩下的40%氮肥。穗期是玉米生长的关键期,对肥料的需求量最多,要合理追肥,一般选择速效氮肥,如尿素225 kg/hm2。

四、灌溉管理

玉米对水分的需求量大,不耐涝,要结合天气情况确定是否需要灌溉,田间要求排灌系统配套完善。如果持续较长时间的干旱天气,则需引水灌溉,为玉米植株的生长提供足够水分。苗期做好保墒工作,出苗期到灌浆期保持玉米田间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即可。

1、灌溉方式

玉米生产中常选择的灌溉方式有沟灌与喷灌。与沟灌相比,喷灌可以全方位地灌溉,提高灌溉效率及质量,但是对技术要求较高,需要使用专业设备。玉米属于高秆作物,植株之间有一定距离,沟灌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1]。

2、灌溉时间

玉米出苗到拔节前为苗期,需蹲苗处理,控制肥水用量,进行深中耕,为根系下扎创造良好条件,提高玉米植株抗干旱、倒伏的能力。进入拔节期后,玉米植株对水分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尤其是大喇叭口期,是植株需水高峰期,遇到干旱要及时灌溉,灌溉时间以10:00 前、16:00 后为佳。

五、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玉米生产中发生病虫害可导致产量及品质降低,要加强预防,建立综合防治体系,严格控制各类病虫害的发生、传播,尽量做好源头防控。一般采取农业防控、化学防控、生物防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防治[4]。

1、病虫害防治

淮北地区玉米生产中主要病虫害有大斑病、小斑病、玉米螟、粘虫等。大小斑病防治需选择抗病能力强的玉米品种,尽量使用包衣种子;发病后选择70%代森锰锌粉剂500 倍液、75%百菌清粉剂500~800 倍液等进行防治,每隔10~15 天喷1 次,连喷2~3次。蛀心螟虫防治可选择1%对硫磷颗粒剂进行丢心防控;穗期发生的玉米螟、粘虫等可选择低毒、低残留药剂进行灭杀,如辛硫磷等。

2、草害防治

草害防除可选择除草剂进行药剂除草,需控制好施药量,用量过大会导致玉米植株发生药害,导致枯萎死亡。要结合玉米长势、杂草类型、危害程度等确定适合的药剂类型,施用量及施用方法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不可自行加大用药量。一般喷药在风较大的晴日下午进行为宜,要求喷施均匀,避免出现漏喷、重喷等问题。部分种植者在玉米播种后使用玉草净或乙莠悬乳剂3000~3750 mL/hm2对地面进行喷雾处理,对籽生杂草有很好的预防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施药后不要踩踏土表,避免破坏表面的药膜、无法确保除草效果。

六、去雄

为了防止玉米植株体内养分消耗过多,可隔行或者隔株将雄穗去除,使光合产物、矿物营养等集中运送到雌穗,实现穗大、粒多、籽粒饱满的目标,合理去雄可使玉米产量增加10%左右。去雄在刚抽出未散粉时进行,一般在9:00~16:00,去雄量占全田总株数的1/3~1/2。去雄时要求去除弱留壮、去除地中保留地边的雄穗[4~5]。

七、人工辅助授粉

人工辅助授粉可减少秃顶、缺粒等问题,产量可提高8%~10%。人工辅助授粉一般在开花吐丝期间进行,选择晴日8:00~11:00,收集长势健壮的50~100 株雄穗花粉,混合后均匀授在雌穗花丝上,隔1 天授粉1 次,连续3~4 次[5]。

八、适当迟收

夏玉米种植如果为早播的中晚熟品种,可适当推迟收获时间,以提高产量,淮北地区玉米收获时间可推迟到9 月底或10 月上旬。玉米抽丝30 天后籽粒即有乳线出现,50 天左右还未消失,由此可知50 天左右时千粒质量、穗粒数还没有达到最高值,但是与抽丝后30 天左右收获相比,千粒质量、穗粒数分别增加了65.37%和58.84%。在不对后茬作物小麦播种产生影响的前提下,尽量将夏玉米收获时间推迟到抽丝后50~55 天,此时千粒质量较大,有助于增产[6]。

猜你喜欢
淮北地区夏玉米灌溉
淮北地区麦茬机插优质食味粳稻氮肥减量的精确运筹
有机物料还田对夏玉米穗位叶光合性能及氮代谢的影响
气象条件对济南市济阳区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以2020年为例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巴西2020—2021年度夏玉米产量预计减少17.7%
夏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淮北地区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与运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