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湖北农村物流管理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01-03 20:34罗宝花
南方农机 2022年3期
关键词:苏宁湖北订单

罗宝花

(长江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1 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北农村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

1.1 物流企业规模小且从业人员分散

随着湖北农村物流业规模的快速扩大,物流业发展需要大量的物流项目综合型管理人才。湖北省地处中国的中部,也是全国著名的农业大省,其农村人口居住较为分散,农副产品的生产及其加工有着巨大的潜力。由于省内区域性分布比较明显,农村物流行业人员分布在各个区域,纵观其总体从业人数,农村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现状明显与当地物流行业需求不匹配[1]。

1.2 农产品季节性需求明显且中间物流环节较为复杂

湖北大多数农村以生产农副产品为主,以鄂西南(宜昌、恩施)、鄂西北(十堰、神农架、襄阳、随州)等地为代表的农副产品名扬全国,但由于其农副产品有着不同区域不同季节收获性显著差异的特点,导致湖北农村不同区域物流需求存在显著的差异性,由此造成了全省的物流供应链上下游物流活动的协同性不高。另外,由于湖北农村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农副产品流通入市场之前需要经过乡村物流、县市物流、城市物流等层层环节,整体流程较复杂。

1.3 农村物流网络体系不健全

湖北大多数农村属山地地区,地方性产品物流服务大多数由当地小型物流企业承担,其工作流程、服务水平、服务规范等方面还有待规范,其物流运输路线较长且效率较低。另外,湖北省物流网络虽然基本覆盖所有行政村,但网络不通畅的情况还是存在于部分村落,例如,某些农村地区存在物流服务需求量较小、配送目的地的区域较广、收益普遍较低、物流资源分布不集中等问题。因此,湖北农村物流服务质量与网络覆盖范围都亟待强化[2]。

1.4 直播助农背景下湖北农村物流的发展瓶颈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湖北省各级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农村农副产品的帮扶力度,建设了大量的扶贫爱心助农服务平台,一些电商型企业更是纷纷开拓销售市场及渠道,为湖北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虽然物流网络正逐渐覆盖全省农村地区,实现了送货上门等物流服务,但是服务于电商平台的地方性物流企业在资源、平台、硬件设备等方面存在较大劣势。因此,湖北农村物流的服务能力不足与效率低下也日益凸显,远远跟不上农村电商的发展步伐。

2 湖北省农村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物流人才培养生源不稳定

湖北省虽然农副产品、农业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其整体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却相对滞后,农村农业生产状况有待提升。通过调研湖北省务农人员的情况可知,湖北省部分区域农民工集体外出务工的现象普遍存在,本地务农人员也不愿参与专业知识培训活动,不利于开展农村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3]。

2.2 农村物流人才培养定位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不匹配

从乡村战略实施的进程来看,目前农村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以传统仓储配送物流为主,但是湖北农村的很多物流岗位需要物流专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传统手工操作的物流人才已无法适应现阶段农产品物流的营销与物流模式的服务需求。在“互联网+农产品”盛行的背景下,需要培养一批懂得运用互联网思维的农产品物流、电商运营一体化的综合型人才,持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4]。

2.3 农村物流及相关类型岗位大面积空缺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台,湖北农村电商物流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有大量本地电商或物流企业岗位存在人员缺失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农村地理位置及薪酬待遇的限制,无法吸引到毕业生留在农村发展;另一方面,学生的物流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农村当地的职业类院校受限于其办学特色,对于农业物流的人才培养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无法快速地应用到实践中,其创新思维能力比较受局限[3]。

3 乡村振兴战略下湖北农村物流管理专业订单班培养模式

3.1 湖北农村物流管理专业开设订单班的背景

3.1.1 乡村振兴战略倒逼湖北农村院校探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乡村战略实施背景下,由以上农村地区物流企业部门与电商企业的工作岗位现状可知,农村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数量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湖北农村多地的企业与当地高校寻求合作,就乡村振兴战略和地方性物流人才需求制定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以解决当地物流人才的缺口。湖北农村物流领域的物流管理专业是湖北省重点建设专业,其目标是为农村的生产制造、商贸流通及第三方物流企业培养从事采购、运输、仓储与配送、生产运作、数据分析、成本控制、物流营销以及物流项目管理等复合型技术型人才,且具备物流营销与客户管理以及农村物流项目方案设计等能力的“物流项目经理型”技能人才[5]。

3.1.2 多地校企已开展初步合作,探讨农村物流管理专业订单班培养模式

湖北农村的某些职业院校已与当地的物流企业尝试联合培养物流人才,以恩施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因恩施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其农副产品的优势,学校与部分企业签署了订单班合作模式,学校派遣了部分教师进入当地的物流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或兼职,并将部分物流企业作为学生实习实训的基地,定期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开展实践活动,并作为课程的成绩纳入学分管理系统[6-7];同时,学校对订单班的持续开展十分重视,物流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课教师共同开发、编写教材与实践教学案例,用于课程教学中;此外,学校同步成立了校企农产品物流研究基地,开展实践活动与研究工作,物流专业的教师全部参与研究工作,为当地的物流企业定期输送物流专业技能人才。

3.2 湖北农村物流管理专业订单班的实践

3.2.1 鄂州葛店长江职业学院与苏宁物流有限公司开设“物流项目经理订单班”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苏宁物流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苏宁将湖北作为华中O2O项目先行先试的重点地区,自建的苏宁华中物流园位于鄂州市华容区华容镇,与长江职业学院位置较近,双方合作始于2011年,双方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长江职业学院位于鄂州市华容区华容镇,通过加强与周围企业的合作,比如与苏宁物流、唯品会有限公司、京东物流、天地华宇、德邦物流、九州通物流等企业共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20余个,该校物流管理专业团队为鄂州区域相关企业提供仓储、配送等物流项目服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质量满意度高。长江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与苏宁物流合作后,苏宁方提出了设立“物流项目经理订单班”的需求。

3.2.2 长江职业学院与苏宁物流有限公司开设“物流项目经理订单班”的实践

1)“物流项目经理订单班”实践教学系统设计。一方面,针对苏宁物流职业岗位工作能力要求,长江职业学院与苏宁物流合作共同开发“物流项目经理订单班”课程,共同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构建“课内实践+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保证该专业的实践性教学课时占总课时数的50%以上;另外,围绕苏宁物流职业岗位的实际任职要求,长江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开展专业实践教学系统化设计工作,教学的具体实施应体现校内与校外实训内容相结合、学生自评与互评及校内专业教师考评与企业专家考评相结合,力求培养学生物流项目的综合管理能力。

2)“物流项目经理订单班”实践教学项目体系。

过程一:“我是苏宁物流人”认知实训。实训内容包含了企业的基本运营体系、工作流程、岗位设置、SOP技能培训,了解企业的市场战略、市场投入、企业营销环境等。

过程二:物流管理综合实训——苏宁物流企业经营管理实训(上)。实训内容包含了苏宁物流的上下游全环节供应链体系,熟悉以供应链为核心的项目管理所涉及的工作技能。实训场所位于苏宁物流有限公司物流园基地。

过程三:物流管理综合实训——苏宁物流企业经营管理实训(下)。实训内容包含了苏宁物流真实的物流项目环境下的项目运营体系、流程、应用物流操作技能、方法等,学生进行实际动手操作。实训场所位于苏宁物流有限公司物流园基地。

过程四:苏宁物流顶岗实习实训。实训内容:基于物流管理专业全部课程(理论课程+实训课程)的完成,进入苏宁物流的项目部门进行顶岗实训,将采取“导师制”指导学生实践,逐步开展轮岗培训,从而使学生达到全面实践物流工作的效果。实训场所设置在苏宁物流有限公司物流园基地。

4 物流管理专业订单班培养模式

4.1 构建物流管理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制度保障体系

紧跟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湖北农村地方性院校需建立由企业、校、院、教研室及学生组成的五级质量监控体系,为保证物流专业订单班教育教学质量,制定三年制订单班等管理制度。另外,校企双方在师资的选择、教学实践体系的设置、教材的编写、学生成绩的考核和教学质量的评价等方面共同制定统一的规则体系[8],依据健全的教学规范,保证物流专业订单班教学有序进行,使人才培养目标更加符合企业培养要求[8]。

4.2 引入物流行业标准,将企业订单培养扩展为行业订单培养

湖北农村由于学生及企业存在着不稳定因素,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不利。农村地方性院校与企业合作建立订单班的同时,应结合所在农村区域的行业发展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情况,将物流行业标准引入订单班模式中,形成学校、企业、行业三方共同参与敲定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增加学生适应各农村区域行业发展的通用技能,使学生能够高效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9]。

4.3 持续性开展校企合作订单班的物流管理专业活动

开展各项利于学生了解订单班合作物流企业的文化和工作岗位的课外活动。首先,给学生提供更多企业实践机会。长江职业学院“物流项目经理订单班”在每年的苏宁“618”高峰期,会组织物流专业学生前往苏宁物流园参观学习和体验,提前了解企业的运营流程和管理制度。其次,开拓创新订单班学生的各种交流模式,邀请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骨干与全体物流学生进行在线互动交流,搭建深入学习交流的平台,提升订单班学生的综合素养。

4.4 打造一支服务于订单班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实际订单班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学校物流管理专业要注重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从而达到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的目的。另外,推行订单班培养模式时应遵循“双师型”制度,即物流管理专业订单班的每个学生由合作企业指定的导师与学校委派的教师共同负责,要求学生同时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素养,实现与企业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有利于当地农村产业发展,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10]。

4.5 注重当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更新订单班教育理念

根据农村物流企业区域性分布特点,结合社会需求与政策背景,实现校园与企业文化的深层次融合,在物流管理专业订单班培养过程中,把合作企业的管理理念融入学生培养体系中,加快学生的社会角色转化,培养学生作为企业未来职业人的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的专业服务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最终,学生在知识、技能、价值理念上与农村物流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实现无缝对接,助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苏宁湖北订单
The rise of China-Chic
春节期间“订单蔬菜”走俏
订单农业打开广阔市场
驰援湖北
苏宁极物旗舰店
苏宁并购亦喜亦忧
湖北武汉卷
“最确切”的幸福观感——我们的致富订单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our child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