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仲景《金匮要略》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浅思

2023-01-04 02:23黄灿玲李惠玲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30期
关键词:金匮要略肝肾气血

黄灿玲,李惠玲,2*

(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1;2.湖北省中医院,湖北 武汉 430061)

0 引言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侵蚀性关节炎症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慢性、对称性、进行性多关节炎的自身免疫病。免疫紊乱在RA的滑膜炎症性病变的发展演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A除早期出现关节痛与压痛、关节肿胀、晨僵等表现外,随病情进展及病程延长,可见关节畸形、功能受限甚至丧失,并发肺部、心血管、神经系统病变等,给患者本身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RA于中医文献中并无统一命名,现多将其归于“痹证”范畴。最早于《黄帝内经》中按病邪性质、临床特征等不同可见风痹、行痹、寒痹等多种称谓,东汉张仲景时首立历节病名。历节病,亦称“白虎历节”,李满意等[1]认为其属于痹证的一种,也有称为顽痹、尪痹的,其关节病变较为明显,与西医的RA联系颇多,尤其多见于RA活动期。仲景于《金匮要略》历节病篇中对本病详加讨论,认为其由肝肾气血亏虚于内、风寒湿邪侵犯于外所致,分为风湿和寒湿两型,分别治以桂枝芍药知母汤和乌头汤。

1 病因病机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症并治第五》篇历节病部分首条“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此条文开篇明义论肝肾亏虚为历节病内因,为病之本;汗出入水中,水湿之邪入侵为其外因。

沉脉主骨,肾在体合骨,生髓而充养骨骼;弱脉主筋,“诸筋者,皆属于节”,筋有赖于肝血和肝气的濡养而能运动灵活,今寸口脉沉而弱,即言肝肾精血亏虚。肾藏先天之精,为生命之原始,脏腑阴阳之本;肝藏血,输布濡养机体各脏腑形体官窍,肝肾精血既虚,日久则营卫气血俱不足,筋脉骨节不得濡养,弛缓不能用,痿软不得行。后文又论有偏嗜酸咸终致肝肾损伤者,“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断泄”。至于或有妇人产后亏虚、或房劳过度、或先天不足、或久病重病等,以上种种,凡虚损累及肝肾精血者,皆可形成历节发病的内在因素。

既有肝肾亏虚于内,正气乏源;或少阴心、肾阴血不足,风邪侵袭;或肥胖之人素有气虚湿盛,酒后汗出当风,内外交感,正邪相互搏结,血虚则气无以化生,气虚则血行迟缓瘀滞,气血运行不畅,则风寒湿邪易乘虚入侵合而为病。“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举例说明了水寒之气,经汗孔入侵痹阻心阳血脉,气血凝滞不得温养周身筋骨,诸邪留滞痹阻经络,不通则痛。即仲景所言“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

脾虚亦为历节发病重要环节之一。《黄帝内经》中记载有“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脾虚者,水谷精微运化不及,机体失于濡养;或水湿运化失常,凝聚为患,内外之湿同气相求,渗注于下,见“四属断绝,身体羸瘦,独足肿大”。临床上从脾论治亦可取得满意疗效。

风寒湿停聚日久,可郁而化热,或本虚外感湿热病邪,消灼气血津液,脉中气血本运行不畅,邪热与之煎熬,渐见阴虚内热之象。病日愈久,正虚邪胜者,多因与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胶结,临证应详加辨析,分清标本缓急用药。

综上,历节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肝肾不足、气血薄弱、脾虚湿盛或湿蕴化热是发病内在关键要素;饮食不节、居处潮湿、外感于风寒湿邪是重要诱因,病程迁延,可伴伤阴、夹痰夹瘀等变化。

2 现代医家见解

现代医家承继前人学术思想的同时,对RA的病因病机理论也有创新。王建等[2]开展的全国多中心横断面调查显示,除西南地区外,RA活动期的核心病机在于“湿热瘀”。以病程长短划分,短病程患者证型多为湿热痹阻、寒湿痹阻、风湿痹阻;痰瘀痹阻和肝肾不足多见于长病程患者。分期论治RA为可取之法。徐山春等[3]突出强调了RA与“郁证”的密切关系,RA疾病活动与患者的情志障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对于RA的治疗不止着眼于疾病本身,更应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周红光等[4]从“毒”论治RA,提出“毒”可由外感,亦可由内生,无论六淫、痰浊、瘀血、诸脏腑虚损,随着病程发展,最终均可归结于“毒”,既为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表现出“顽固性、难治性、内损性”等特点。

即,RA的整个发病过程是正虚、邪盛、诸病理产物胶结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实践中少见纯虚无实或纯邪无虚患者,在疾病的某一阶段,多以某一方面为突出矛盾,治疗以针对主要矛盾为要,并兼顾其他次要方面。

3 治法方药

《金匮要略》历节病篇中对本病的治疗多着墨于“祛邪外出”,寒湿偏盛者,以乌头汤温经散寒、除湿宣痹;风湿偏盛或寒热错杂者,以桂枝芍药知母汤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5],乌头汤对于寒湿痹阻型RA疗效确切,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抑制炎症、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是临床上最常加减运用的方剂之一[6],通过包括TLR-NF-κB、TLR-MAPKs在内的多个途径实现治疗效果[7]。娄多峰教授总结RA分为“正虚候、邪实候、瘀血候”三候,以“扶正、祛邪、化瘀”为治疗原则并给予相应经验方辨证施治[8]。相关数据分析指出,RA治疗方剂中主要组成为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补肾壮骨药、利湿药[6],出现频次较高的中药有当归、桂枝、白芍、甘草、牛膝[9];虫类、有毒和藤类药物是重要的增效配伍选择。

4 病案分析

我的导师李惠玲教授,是湖北省中医院风湿病科主任医师,从事风湿科诊疗3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皮肌炎等多种风湿免疫相关疾病。对于RA的中医诊疗,重视“肝肾不足”在病程发展中的作用,辨证分型,灵活运用独活寄生汤、三痹汤、自拟方[10]等加减。善用虫类、藤类、枝类药物如全蝎、乌梢蛇、鸡血藤、桂枝、桑枝等搜风通络止痛;气血亏虚者,常配伍黄芪、党参;瘀血者,加丹参、赤芍、牡丹皮;寒湿偏胜者,多予桂枝、细辛、片姜黄;风湿顽痹,日久不愈者,常配乌梢蛇、全蝎;痰瘀胶结、深入骨骱者,予全蝎、地龙、僵蚕;肾阳不足者,常予补骨脂、鹿角胶、菟丝子;上肢疼痛者加桑枝、羌活;下肢疼痛者加怀牛膝、木瓜;腰膝酸软、疼痛者加续断、杜仲、怀牛膝等。现分享跟师病案一则如下。

陈某,男,64岁,因“全身多关节肿痛3月余”就诊(2021.05.14),伴晨僵,持续时间约数小时,时感乏力,无发热畏寒、雷诺现象、皮疹、光过敏、频发口腔溃疡、明显脱发等,近期精神、饮食、睡眠等情况欠佳,大便干结,1次/日,小便可。曾于外院诊断为RA(辅助检查: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67.3U/mL↑,类风湿因子RF IgA型 54.4RU/mL↑,RF IgG、IgM型正常范围,C反应蛋白CRP 53.2mg/L↑,红细胞沉降率ESR 53mm/h↑),经治后未见明显改善,现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查体: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双腕、双肩、双膝、双踝、双足跖趾关节肿胀、压痛,颈5-7棘突压痛,双侧椎旁肌紧张,局部压痛,颈椎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活动稍受限,双膝关节活动时有骨擦感,双浮髌试验、双“4”字试验(-)。舌质暗红,苔薄,脉沉。查血常规:白细胞WBC 8.36×109/L,血红蛋白HGB 107.2g/L↓,血小板PLT 565.5×109/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119.78mg/L↑;ESR 105.0mm/h↑;肝功能:r-谷氨酰转移酶 116U/L↑,碱性磷酸酶 401U/L↑;自身免疫性肝病全套:抗线粒体M2抗体 61.96RU/mL↑;抗核抗体滴度ANA 1:1280 阳性;余免疫球蛋白及肾功能、ENA谱等未见明显异常。西医予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等,中医处方:当归10g,炒白芍10g,鸡血藤20g,丹参30g,牡丹皮10g,片姜黄20g,羌活10g,独活10g,桑寄生10g,杜仲10g,川芎10g,延胡 索15g,透骨草10g,乌梢蛇15g,陈皮10g,甘草10g,秦艽12g。7剂,以200mL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二诊(2021.06.09),诉全身多关节肿胀明显消退,疼痛程度、晨僵减轻,活动较前自如,近期偶有口干口苦,纳寐尚可,二便通畅。舌质暗红,苔薄微黄,脉沉。查血常规:WBC 13.40×109/L↑,HGB 118.0g/L↓, PLT 348.0×109/L,hs-CRP 10.19mg/L↑;ESR 28.0mm/h↑; 肝功能:碱性磷酸酶 155U/L↑,余指标及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效不更方,加用黄柏10g,煎服法同前。三诊(2021.06.30),诉周身关节肿痛持续好转,余未诉特殊不适。

按:以方测证,此例患者为肝肾气血素虚,风寒湿邪乘袭,络脉瘀阻之“痹证”,治疗以“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为大法,兼以“补益肝肾”,予蠲痹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丈夫八岁……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肾藏衰,形体皆极……”,本案患者为64岁男性,正值机体脏腑功能、精气血津液等逐渐开始减退阶段,卫外功能不足,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痹阻于肢体筋肉骨节,不通则痛;气血流通不畅,局部失于濡养,不荣而痛,治宜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兼以补益肝肾。方中当归、羌活、独活、秦艽、川芎构成《医学心悟》中蠲痹汤主体,以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片姜黄、延胡索辛散温通,均入气分、血分,善行气血而通络止痛,姜黄能祛关节经络之风寒湿邪,且引药上行,尤善除肩臂疼痛,配伍羌活入足太阳膀胱经,加强宣散上半身风寒湿邪痹阻之功;延胡索,“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配伍秦艽、透骨草,祛风湿,舒筋络,缓肢体拘挛痹痛。乌梢蛇性走窜,搜风通络作用尤强。当归、炒白芍、鸡血藤、丹参、牡丹皮、川芎养血活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陈皮行气通痹,《素问·调经论》云:“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独活、桑寄生、杜仲补肝肾,强筋骨,独活入肾经,性善下行,长于祛下焦风寒湿邪,诸药相合,则祛一身上下之邪。甘草调和诸药。至于黄柏,《医学心悟·蠲痹汤》中有言“间有湿热者,其人舌干喜冷,口渴溺赤,肿处热辣,此寒久变热也,去肉桂加黄柏三分”。

5 结语

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以RA的发病率、患病率居于前列,目前关于其诊治已形成较为规范的诊疗方案可供临床参考。对于RA的治疗不仅仅在于改善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更强调控制疾病的进展,减轻疾病并发症负担,减少关节畸形等致残事件发生率。近些年来提出了RA的早期治疗和达标治疗策略,而中医中药辅助治疗在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临床上可遵循仲景相关理论辨证施治,于经方、验方上灵活化裁。笔者观察发现,临床上不少患者存在主观症状与客观实验室检查结果不一致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炎症以外的其他原因(如长病程、非生理性应激、慢性肌肉失衡、关节结构紊乱、心理因素)等导致的主观症状与客观检查结果改善之间的脱节,对于此类病人,据证辨析,灵活运用中医中药,可明显改善不适症状。

猜你喜欢
金匮要略肝肾气血
杞菊地黄丸治疗飞蚊症肝肾阴虚证的疗效观察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气血不足我来看
两腿一分补肝肾
《金匮要略》对黄疸病的认识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谈中医药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对青年教师的要求
瓜蒌薤白半夏汤在肺间质纤维化病程发展中的应用